-
1 # 白楊樹下談歷史
-
2 # 點兵論道
一心想打回菲律賓的麥克阿瑟當然不甘心防禦,提出一個直搗拉包爾的反攻計劃,向華盛頓要求調撥2艘航空母艦、500—1000架飛機和3個一流的陸軍師。但是,在“先歐後亞”的戰略指導下,美國還不想在太平洋方向投入更多的資源,
以歐內斯特·金海軍上將為首的海軍對麥克阿瑟直搗黃龍的計劃嗤之以鼻,主張採取漸進戰略,先奪取圖拉吉,再相機反攻拉包爾,同時也反對由麥克阿瑟指揮一切行動。馬歇爾只能居中調節,
-
3 # 日常所觀
1942年5月,從菲律賓虎口餘生的麥克阿瑟,儘管身處澳洲,但一心想要殺回菲律賓,一雪前恥的想法始終未變。尤其是組建西南太平洋戰區後,他一改呆板防禦的戰術,將防線放在2000公里外巴布亞半島,並建立了反攻基地。
對於日軍來說,巴布亞半島是其南下,登陸澳洲的天然跳板。雙方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盯在了控制半島的關鍵點——莫爾茲比港,並圍繞這座城市的爭奪和保衛,進行了一場長達6個月的艱苦戰役。
戰役第一階段就是著名的珊瑚島大海戰,經過3天的戰鬥,雙方損失慘重,各被擊沉一艘航母,好在日軍轉向撤回,威脅暫時取消。
日軍的第二階段作戰目標,就是集中兵力“南下”,試圖在陸地上奪取莫爾茲比港,但麥克阿瑟對此並不以為然。
原來,日軍從陸地進攻莫爾茲比港,必須翻越山高崎嶇、難以逾越的歐文斯坦尼山脈,這種可能性很小。他認為,日軍再次進攻將和第一次一樣,從海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而剛經歷過中途島海戰的日本海軍,一時不可能有能力組織進攻。
所以對莫爾茲比港的防守,在麥克阿瑟的潛意識裡有忽視的因素。他只安排了一支毫無作戰經驗的澳洲旅,以及少量的美軍防空部隊駐守。他的工作重點還是放在了修建前進基地上,“反攻菲律賓”是他日思夜想、一雪前恥的戰略目標。
1942年7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後,為實施“南下”政策,從兩個方向上向南推進,一個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空軍基地,另一個是組建“南海支隊”,翻越歐文斯坦尼山脈攻佔莫爾茲比港,完成登陸澳洲的戰役準備。
日軍“南海支隊”全部由參加過馬來西亞戰鬥,有豐富的熱帶叢林作戰經驗的老兵組成,戰鬥意志十分強悍。每名士兵除了攜帶大量的裝備物資外,還配備了一把大砍刀,硬是在叢林中砍出了一條路,向著莫爾茲比港一步一步艱難推進。
相比難行的山路,對付沿途的澳洲軍隊根本不是大問題,十幾天的作戰,“南海支隊”離歐文斯坦尼山脈的頂峰僅一步之遙。也就是說,翻過主峰就剩下無險可守的莫爾茲比港了,而那裡只有一支戰鬥力不強的澳洲旅駐守,形勢危急。
麥克阿瑟也終於被殘酷的現實打醒,日軍頑強的戰鬥力出乎他的預料。如今,不要說準備反攻菲律賓,就連消滅近在遲尺的日軍,他都十分的不自信。不斷撤退的聯軍,讓他再次想起了在菲律賓的日子,難道巴丹式的慘狀要再來一次嗎?
更火上澆油的是,悲觀情緒充斥著整個司令部,甚至一些人質疑麥克阿瑟的“以攻為守”的戰略,建議退回澳洲,重新建立防線。被激怒的馬克阿瑟,一面向社會重申自己抗戰到底的決心;一面採取積極措施,制止失敗主義的言論。
冷靜下來的麥克阿瑟認真分析了形勢。他認為,儘管對手十分強悍,但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也面臨著斷糧、缺醫少藥的困難,並在澳洲軍隊的節節抗擊下,孤軍深入的“南海支隊”,猛烈的攻勢不會持續太久,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果不其然,到了8月下旬,日軍的腳步明顯減緩許多,戰鬥力一點一點被消耗。更讓他確信的是,透過截獲的情報得知,“南海支隊”已經斷糧多日,非戰鬥十分厲害,明顯呈現出“強弩之末”的景象。麥克阿瑟的臉,“由陰轉晴”了。
1942年8月,日軍“南海支隊”翻越歐文斯坦尼山脈,目標直指莫爾茲比港。儘管出人意料,達到了“出奇制勝”的效果,但對其後勤和實力的高度自信,讓他們付出了慘重代價,在與大自然的抗爭中,日軍的敗相逐漸顯露。
而“以逸待勞”的澳洲守軍,也在頹勢中漸漸恢復過來,不僅遲緩了日軍前進的腳步,而且依託有利地形,在歐文斯坦尼山脈中建立一條穩固的防線。面對疲憊不堪的日軍,麥克阿瑟只需靜靜地等待,這夥日軍就會不戰而退或自生自滅。
但一貫喜歡“大折騰”的麥克阿瑟,認為這是他表現得最好機會。更讓他底氣十足的是,在北非戰場久經考驗的澳洲第7師,已經大規模的登陸巴布亞;從國內調來的兩個步兵師,整編為第1軍團整裝待發,500多架戰機也做好了準備。
在他看來,登陸巴布亞的日軍必須全殲。一方面鼓舞士氣,克服“恐日症”,另一方面全殲進攻之敵是最好的戰績,擊退或擊潰,分量明顯輕了許多。他太渴望一場勝利,來洗刷獨自逃離菲律賓的恥辱。當然,關鍵還是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視。
他一聲令下,美澳聯軍兵分三路對1萬多日軍實施了包圍。為了加快戰鬥部署,麥克阿瑟甚至實施了大規模空運,運送2個步兵團掐斷日軍退路。並集中了5個師的兵力,形成5:1的絕對優勢,要的就是速戰速決一舉殲滅進犯之敵。
然而,日軍的精銳不是吃素的,雙方經過一個月的激戰,頑強的日軍居然抵擋住美澳聯軍的衝殺,儘管損失慘重,但確實讓對手見識了他們的“厲害”。其實,久戰不決也同樣“折磨著”美澳聯軍,長達1600多公里的後勤補給也在告急。
戰鬥進入了僵局,讓信心滿滿的麥克阿瑟十分惱火,這不僅影響著戰爭的程序,而且打亂了反攻菲律賓的計劃。關鍵時刻需要關鍵人物,他決定司令部遷移莫爾茲比港,他要親自督戰。效果是顯著的,受到鼓舞的美澳聯軍很快全殲了日軍。
回覆列表
1942年5月,從菲律賓虎口餘生的麥克阿瑟,儘管身處澳洲,但一心想要殺回菲律賓,一雪前恥的想法始終未變。尤其是組建西南太平洋戰區後,他一改呆板防禦的戰術,將防線放在2000公里外巴布亞半島,並建立了反攻基地。
對於日軍來說,巴布亞半島是其南下,登陸澳洲的天然跳板。雙方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盯在了控制半島的關鍵點——莫爾茲比港,並圍繞這座城市的爭奪和保衛,進行了一場長達6個月的艱苦戰役,麥克阿瑟該如何指揮呢?
這還要從珊瑚海海戰說起。根據情報顯示,日本的戰略企圖就是莫爾茲比港,在那裡起飛的轟炸機不到2小時,就能飛臨澳洲上空。也就是說依託該港口,日軍隨時可以發起進攻,佔領澳洲只是一個時間問題。華盛頓命令麥克阿瑟與尼米茲聯合進行反擊。
雙方在珊瑚海海域不期而遇,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一次超視距航母大戰,麥克阿瑟積極支援海軍作戰,命令轟炸機加入對日本航母編隊的攻擊。經過3天的戰鬥,雙方損失慘重,各被擊沉一艘航母,好在日軍轉向撤回,威脅暫時取消。
緊接著,不甘心的日本聯合艦隊又發動了中途島海戰,結果損失4艘主力航母,大敗而歸。換句話說,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日本聯合艦隊元氣大傷,喪失了太平洋海域的戰略主動權,剩下的就是陸地上的較量,這讓麥克阿瑟十分興奮。
因為,陸地上決戰大都集中在太平洋的南部和西南太平洋地區,而這正是麥克阿瑟的戰區,“該我們披掛上陣了”。果不其然,日軍的第二階段作戰目標,就是集中兵力“南下”,試圖在陸地上奪取莫爾茲比港,但麥克阿瑟對此並不以為然。
原來,日軍從陸地進攻莫爾茲比港,必須翻越山高崎嶇、難以逾越的歐文斯坦尼山脈,這種可能性很小。他認為,日軍再次進攻將和第一次一樣,從海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而剛經歷過中途島海戰的日本海軍,一時不可能有能力組織進攻。
所以對莫爾茲比港的防守,在麥克阿瑟的潛意識裡有忽視的因素。他只安排了一支毫無作戰經驗的澳洲旅,以及少量的美軍防空部隊駐守。他的工作重點還是放在了修建前進基地上,“反攻菲律賓”是他日思夜想、一雪前恥的戰略目標。
麥克阿瑟沒有想到的是,日軍竟然如此頑強。1942年7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後,為實施“南下”政策,從兩個方向上向南推進,一個是在瓜達爾卡納爾島修建空軍基地,另一個是組建“南海支隊”,翻越歐文斯坦尼山脈攻佔莫爾茲比港,完成登陸澳洲的戰役準備。
日軍“南海支隊”全部由參加過馬來西亞戰鬥,有豐富的熱帶叢林作戰經驗的老兵組成,戰鬥意志十分強悍。每名士兵除了攜帶大量的裝備物資外,還配備了一把大砍刀,硬是在叢林中砍出了一條路,向著莫爾茲比港一步一步艱難推進。
相比難行的山路,對付沿途的澳洲軍隊根本不是大問題,十幾天的作戰,“南海支隊”離歐文斯坦尼山脈的頂峰僅一步之遙。也就是說,翻過主峰就剩下無險可守的莫爾茲比港了,而那裡只有一支戰鬥力不強的澳洲旅駐守,形勢危急。
麥克阿瑟也終於被殘酷的現實打醒,日軍頑強的戰鬥力出乎他的預料。如今,不要說準備反攻菲律賓,就連消滅近在遲尺的日軍,他都十分的不自信。不斷撤退的聯軍,讓他再次想起了在菲律賓的日子,難道巴丹式的慘狀要再來一次嗎?
更火上澆油的是,悲觀情緒充斥著整個司令部,甚至一些人質疑麥克阿瑟的“以攻為守”的戰略,建議退回澳洲,重新建立防線。被激怒的馬克阿瑟,一面向社會重申自己抗戰到底的決心;一面採取積極措施,制止失敗主義的言論。
冷靜下來的麥克阿瑟認真分析了形勢。他認為,儘管對手十分強悍,但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也面臨著斷糧、缺醫少藥的困難,並在澳洲軍隊的節節抗擊下,孤軍深入的“南海支隊”,猛烈的攻勢不會持續太久,他要做的就是等待。
果不其然,到了8月下旬,日軍的腳步明顯減緩許多,戰鬥力一點一點被消耗。更讓他確信的是,透過截獲的情報得知,“南海支隊”已經斷糧多日,非戰鬥減員十分厲害,明顯呈現出“強弩之末”的景象。麥克阿瑟的臉,“由陰轉晴”了。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老兵不死,麥克阿瑟回憶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