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行健she

    閣下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gé xià。意思是指對人的尊稱、敬辭、稱對方,多用於書信中;也指有顯赫的地位、尊嚴或價值的人——用作對某些高階的顯要人物(國家的統治者、大使、總督)的尊稱或稱呼;泛指對人的敬稱。

    《漢書.高帝紀下》:“大王陛下”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唐白居易《與劉蘇州書》:“閣下為僕稅駕十五日,朝觴夕詠,頗極平生之歡。”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閣下廷試第一,不可謂無佝;樞密入相,不可謂無位;年逾七秋,不可謂無壽,不於此時有所建白,更待何時?”

    這個用法在中國古代也時常用到。和“殿下”、“陛下”具有同類的引申意,但不像這二者一樣所指物件是稱定的人物(王子、國王)。它也是一種尊稱,原本是用於稱呼有地位的男士的,因為只有達官貴族才有“殿”、有“陛”(王座前樓梯旁的欄杆)、有“閣”,而且其所在位置總是高高在上使人仰視的,因此“閣下”可解釋為“我在您的‘閣樓(亭臺)’之下”。作為引申意,“閣下”這個詞後被廣泛用作對有一定地位者的尊稱,中國武俠小說中亦可常見這個稱呼。但是今天若在現實中這樣稱呼他人會有諷刺或詼諧的意味。在外國文學作品或影視中對男士這樣稱呼一般也是在十九世紀以前尤其是中世紀,那時人們的等級觀念還較強,稍有經濟和社會地位的人都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較強的自尊心。這種用法不知是哪個翻譯家率先使用的,後來就成了習慣。現在這類詞一般很少用這個詞,只有時對少數政府高官用到,如“(尊敬的)總統閣下”、“總理閣下”、“王子殿下”、“女王陛下”等等。近代至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目前人們在書信(尤其是公函、業務相關書信)中仍然使用閣下來稱呼彼此。香港的法院於1997年主權移交後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

  • 2 # 閒話格志

    1、閣下一詞盛行於唐代,古代常見於口語,近代至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當時是對高階官員的尊稱。因為古代高階官員的官署往往稱閣,如龍圖閣、天祿閣、東閣、文淵閣等等,故以閣下相稱。

    2、閣下具有顯赫的地位、尊嚴或價值的人——用作對某些高階的顯要人物(如羅馬天主教主教、國家的統治者、大使、總督)的尊稱或稱呼;泛指對人的敬稱。

    3、閣下原本是用於稱呼有地位的男士的,因為只有達官貴族才有“殿”、有“陛”(王座前樓梯旁的欄杆)、有“閣 ”,而且其所在位置總是高高在上使人仰視的。

    如果稱閣上,那就是比對方更高了,是一種傲慢和不敬

  • 3 # 貧嘴三笑

    自稱是一種謙稱,對別人自稱在下,別人在上為尊。

    因為在下,不敢抬頭與您平視,您所處尊位則我為下。

    皇帝處於丹陛之上,在下稱之為陛下。太子王爺處於宮殿之上,在下稱之為殿下。

    您處於高閣之上,閣顯示您身份地位,在下稱之為閣下。

    您和我平視,我看您的足,在下稱之為足下。

    閣下明否?

  • 4 # 小江湖故事

    對人的尊稱。多用於書信中。

    具有顯赫的地位、尊嚴或價值的人—用作對某些高階的顯要人物(如羅馬天主教主教、國家的統治者、大使、總督)的尊稱或稱呼;泛指對人的敬稱.

    《漢書.高帝紀下》:“大王陛下”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若今稱殿下、閣下、侍者、執事,皆此類也。”唐趙璘《因話錄》卷五:“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唐白居易《與劉蘇州書》:“閣下為僕稅駕十五日,朝觴夕詠,頗極平生之歡。”清黃鈞宰《金壺浪墨.吳門秀士書》:“閣下廷試第一,不可謂無佝;樞密入相,不可謂無位;年逾七秋,不可謂無壽,不於此時有所建白,更待何時?”

    閣下為對“您”的敬稱,與足下意思相近。古代常見於口語,近代至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目前人們在書信(尤其是公函、業務相關書信)中仍然使用閣下來稱呼彼此。但是由於“您”一字的代替,慢慢地“閣下”一詞多用於外交場合。香港的法院於1997年主權移交後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轉為“法官閣下”。

  • 5 # 一憶一

    其實閣下,與陛下,還有殿下具有同類的引申意,但不像這二者一樣所指物件是稱定的人物。閣下也是一種尊稱。

    題主問“閣“在這裡泛指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也指建築。內閣,滕王閣等等。大家應該看過狄仁傑那個電視劇吧!就是元芳你怎麼看那個,裡邊的狄仁傑裡邊就有“同鳳台鸞閣平章事”不用去考究他的真假,這裡的閣,就是辦公的地方。因為在小說裡就有很多閣下一說。

    到了現代,帝制國家中。一般國家只用“閣下”表示尊稱,比如總統閣下”、“總理閣下”、“王子殿下”、“女王陛下”等詞。

    美國,就會用總統閣下。

    至於為什麼不叫“閣上”呢?個人覺得首先這個詞是說不通的。不管閣代表的是建築還是尊稱。古代觀念是皇權天授,普通人與皇家的稱呼不能相混淆。皇帝稱陛下,皇太子、親王等稱殿下,其他人則可相互尊稱閣下。上恐怕只能用在皇帝身上“上”,如:皇上、聖上。關於閣下的典故,唐代趙璘在他的《因話錄》卷五中說:“古者三公開閣,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閣。所以世之書題有閣下之稱。今又布衣相呼,盡曰閣下。”大意是:古代三公設閣,郡守比照古代的侯、伯,也設有閣。在古書上都有“閣下”稱呼的記載。如今老百姓相互稱呼,也都喊“閣下”。據此證明,普通人尊稱“閣下”
  • 6 # 2分鐘看世界

    帝王的辦公室叫殿,

    帝王在殿下坐著,

    所以叫殿下,

    稱別人為閣下,

    是說他辦公區高階,

    如果稱人為閣上。。。

    人家是猴子麼?

    在房上面待著。。。

  • 7 # 老武174656401

    "閣下"是對高層建築領域人物的遵稱,閣上?沒研究過!是不是指"大人物"或皇叔父之類人的稱謂?就不得而知了!

  • 8 # 地攤買賣

    有些人以為“閣下”一詞是外來語。通常,為表示尊敬,稱呼外國重要官員的時候,常在其職的後面加上“閣下”一詞,如總統閣下、部長閣下等。

    因此,有些人就誤認為“閣下”一詞是外來語。其實,“閣下”一詞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語言。

    中國古代的中央官署往往稱“閣”。漢代的垂相、太尉和漢以後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門、廳門塗黃色,以區別於天子,故稱為“黃閣”,後以黃閣稱宰相官屬。

    唐朝武則天曾改中書省為“風閣”。在古代的書信公文中,對高階宮員不敢直呼其名,就稱為“閣下”。“閣下”一詞就是這樣產生的。因此說“閣下”一詞不是外來語。

  • 9 # 棲鴻看紅樓

    從來只有“下”,沒有稱“上”的,比如“陛下”“殿下”“足下”,還有這個“閣下”。

    什麼意思呢,是自謙的說法:您的地位太尊貴了,我不敢跟您直接對話,所以我只能衝著您的臺階下面、大殿殿腳、腳底下、閣(代指建築)下面說話,我的地位只你跟您的臺階下面、大殿殿腳、腳底下、閣(代指建築)下面並列。

    這是非常誇張的尊稱。

    類似的,比如給女人寫信,往往用“某某妝次”,意思是以我卑賤之語,不配直接跟您對話,只能跟您的梳妝檯交流。

    還有,送人書畫,往往寫什麼“某某先生補壁”,意思是我的作品太糟糕,只配給您糊牆。

    古漢語裡的敬語尊稱,說起來還是很有意思的。

  • 10 # 白話石說

    “閣下”一詞出自唐代,是對朝廷高官的尊稱。

    為什麼不用“閣上”尊稱高階官員,而要用“閣下”呢?

    這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一是在漢字釋義中,“下”和“上”相反,位於低等級,不如“上”尊崇。但這是地位低的人的自稱,如“在下”“屬下”“部下”等等。

    二是因為陛這個字,原意是指帝王宮殿的臺階,臣僚們面見帝王常用“陛下”一詞稱呼,意思是“我和您的侍衛在臺階下面”,而不是把帝王稱為“下”。

    三是古代的官署衙門大都稱為閣,如龍圖閣、天祿閣、文淵閣等等,因“陛下”成為對帝王的尊稱,演化開來,把對太子、親王、皇后等皇親貴族尊稱為“殿下”,對將軍尊稱為“麾下”,對有身份的人尊稱為“閣下”。

    如此追根溯源,“閣下”一詞是從“陛下”演化過來的。

    “陛下”的出典,東漢文學家蔡邕(蔡文姬之父)曾解釋說:

    皇帝派他的近臣拿著兵器站在宮殿的臺階下,以防不測。

    所以,陛的下面是皇帝的近臣,蔡邕說:

    “謂之陛下者,群臣與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達尊之意也。”

    因為皇帝至高無上,臣子不敢直接同他交談,“陛下”叫的不是皇上,而是叫站在陛下的人轉告皇上,表示自己的恭敬。

    隨著歷史的發展,“陛下”“殿下”等詞,只用於帝制或保留名義帝制的國家,如“天皇陛下”“女王陛下”“王子殿下”。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民主國家只用“閣下”表示尊稱,如“總統閣下”“總理閣下”等等。

    作為引申意,“閣下”這個詞約定俗成,被廣泛用作對有一定地位者的尊稱,泛指對人的敬稱。古代常見於口語,近現代則多用於書籍信函中。

    1997年香港迴歸後,對法官的稱呼由“法官大人”改為“法官閣下”。特別是外交場合,通常把別國的外交官員稱作“閣下”。

    這就是為什麼尊稱別人“閣下”,而不是“閣上”的緣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十歲的男孩子怎麼培養他的專注力和改掉他的多動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