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醫生楊白勞

    關於這方面的問題,在世界範圍內都沒有確切答案。目前認為抑鬱症可能是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所以現在推測抑鬱症的發病危險因素涉及生物、心理、社會多方面,並不能透過確切的因素解釋什麼樣的人才能夠得抑鬱症。

    1、遺傳因素:遺傳因素是抑鬱障礙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家庭中有抑鬱症患者,家庭成員得抑鬱症的危險性更高。研究表明,抑鬱障礙一級親屬,也就是他們的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妹患抑鬱障礙的風險大約是一般人群的2-10倍。從專業的角度上來說,遺傳度是31%-42%,這是相當高的遺傳度。當然,遺傳不是具有唯一決定性的患病因素,還有其它因素;

    2、神經化學和內分泌因素:研究推測,抑鬱症患者的腦內神經遞質功能出現紊亂,神經遞質包括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和5-羥色胺,另外,皮質激素、甲狀腺激素和雌激素水平異常也可能出現抑鬱症狀;

    3、心理社會因素:應激性生活事件是得抑鬱症的主要危險因素。負性的生活事件,例如喪偶、離婚、婚姻不和諧、失業、嚴重軀體疾病、家庭成員患重病或者突然病故、經濟狀況差、社會階層低下,還有兒童期不良經歷的個體容易得抑鬱症;

    4、具有較為明顯的焦慮、強迫、衝動等性格的個體也容易出現抑鬱症。

    總之,抑鬱症是生物心理和社會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結果導致的,所以對於不同的患者來說,需結合情況具體分析。

  • 2 # 心理醫生張彥平

    當然有關係!

    與其它任何一種疾病一樣,導致抑鬱症的發病也分內因和外因。

    其內因與其個性特點有關:

    1.凡事追求完美;

    2.過分爭強好勝;

    3.在乎他人看法;

    4.責任心使命感太強;

    5.過於仁義與善良;

    6.遇事容易“內歸因”,愛自責;

    7.缺乏興趣愛好;

    8.凡事總替別人著想。

    而外因則是“生活壓力”了,也稱之為“生活事件”:

    1.工作壓力過大;

    2.人際交往障礙;

    3.家庭矛盾;

    4.持久的心理衝突;

    5.睡眠障礙;

    6.親人去世等等。

    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只不過是“誘因”而已。

    所以抑鬱症的患病多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不改變自己的人格特點,只是單純服藥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很容易復發。

  • 3 # 心理醫生老沈

    要想避免抑鬱症的發生,我們就要對引發抑鬱症的因素有所瞭解,並且及時地進行治療。

    抑鬱症的因素

    1、心理方面的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指一個人對外界的刺激能否應付,應付能力和承受能力有多大,會用哪些方法適應外界的刺激和打擊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承受能力很強,就能承受較大的打擊;反之,一個小小的打擊也可能引發抑鬱症。

    2、社會方面的因素:

    社會因素是一種外界因素,如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的學習、工作壓力,以及家庭不和、朋友間的矛盾等都可導致抑鬱症,甚至自殘。另外,較大的負性事件,如失業、喪偶、經濟困難也可引起抑鬱症的發生。

    患上抑鬱症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有僥倖的心理,積極到正規醫院治療才能夠避免這樣那樣的風險。同時,治療抑鬱症不要盲目地吃藥,要根據檢查結果做針對性治療,以免事倍功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初嫁給愛情的你,現在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