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三農聲音

    謝邀。副豬嗜血桿菌是由豬副嗜血桿菌引起的傳染病,該病菌在環境中常有,是條件致病菌,增強豬群抵抗力防止外傷感染才是防控該病的重點。您所說的好了只能說沒有臨床症狀了,但不代表沒有病原菌了,所以理論上不確定還有沒有傳染性,現實中豬場中肯定還有該病原菌,所以不能輕心大意,要繼續做好防控。結合現在新冠肺炎就會明白,只有核酸檢測為陰性才能說痊癒,後期才不會有傳染性。

  • 2 # 獸醫龍哥

    要想知道仔豬副嗜血桿菌病好了還傳染嗎,我們先了解一下這個病(圖片為前段時間在豬場診療時照的):

    臨床表現:

    副豬嗜血桿菌只感染豬,可以影響從2周齡到4月齡的小豬,主要在斷奶前後和保育階段發病,常見於5~8周齡的豬,發病率一般在5%~20%不等,嚴重時死亡率可達50%或以上。

    急性病例往往發生於膘情良好的豬,病豬發熱(40.5~42.0℃)、精神沉鬱、食慾下降、呼吸困難,腹式呼吸,皮膚髮紅或蒼白,耳梢發紫,眼瞼皮下水腫,行走緩慢或不願站立,腕關節、跗關節腫大,共濟失調,臨死前側臥或四肢呈划水樣,有時會無明顯症狀而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多見於保育豬,主要是食慾下降、咳嗽、呼吸困難,被毛粗亂,四肢無力或跛行,常見後肢關節腫大,生長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解剖症狀:

    胸膜炎明顯(包括心包炎和肺炎),關節炎次之,腹膜炎和腦膜炎相對少一些。以漿液性、纖維素性滲出為炎症(嚴重的呈豆腐渣樣)特徵。肺可有間質水腫、粘連,心包積液、粗糙、增厚,腹腔積液、肝脾腫大、與腹腔粘連。

    豬群經常伴隨其他呼吸道病原,如支原體肺炎、藍耳病、圓環病、豬流感、偽狂犬病等時,副豬嗜血桿菌病的危害會加大,會加劇生產中保育舍的PMWS(仔豬斷奶後多系統衰竭綜合徵)的發生。

    副豬嗜血桿菌病又稱多發性纖維素性漿膜炎和關節炎,也稱革拉瑟氏病。副嗜血桿菌,革蘭氏陰性短小桿菌,形態多變,有15個以上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為常見(佔70%以上)。

    該菌屬於明顯條件性細菌,飼養環境不良時多發,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也是常見的應激誘因。

    防治措施:

    (1)抗生素治療該病效果不好,所以在豬場生產中,重在於預防。由於該病通常伴有支原體和其他病毒的混合感染,在飼料中新增科學的藥物組合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手段。

    建議如在仔豬斷奶前3天到斷奶後10天飼料中新增氟苯尼考+強力黴素;或支原淨+氟苯尼考。

    (2)免疫:有條件的可選用副豬嗜血桿菌多價滅活菌苗進行免疫。

    (3)消除應激誘因,加強飼養管理與環境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在疾病流行期間有條件的豬場仔豬斷奶時可暫不混群,對混群的一定要嚴格把關,把病豬集中隔離在同一豬舍,這樣也可減少PRRS、PCV-Ⅱ在豬群中的傳播。

    注意保溫和氣溫的變化;在豬群斷奶、轉群、混群或運輸前後可在飲水中加一些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等,同時在飼料中新增以上推薦藥物組合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

    總結,豬副嗜血桿菌病屬於條件性疾病,即使病豬治好了,如具備發病條件,豬隻還會得此病並傳染。

  • 3 # 奔跑的豚

    豬副嗜血桿菌病的有效防制,如同豬場其它任何一種疾病的防治一樣,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我們加強主要病毒性疾病的免疫、選擇有效的藥物組合對豬群進行常規的預防保健、改善豬群飼養管理、重新思考我們的豬舍設計,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一個豬群穩定的生產。

    豬副嗜血桿菌病發生呈遞增趨勢,且以多發性漿膜炎和關節炎及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為特徵,影響豬生產的各個階段,給養豬業帶來了嚴重的損失,因此,應對本病引起高度重視 。

    副豬嗜血桿菌控制關鍵在預防保健,產房後期仔豬、斷奶保育豬死亡解剖發現肺臟水腫炎症、心包積液或絨毛心,關節液增多或化膿,有的急性死亡多數消瘦死亡送檢發病活體檢出副嗜血桿菌、鏈球菌等,發病豬即使使用藥敏試驗藥物治療無效。副豬嗜血桿菌是藍耳病、圓環病毒的影子。

  • 4 # 靜心觀永珍

    副豬嗜血桿菌往往繼發於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免疫抑制疾病,臨床症狀見於瘦小蒼白,跛行,對疼痛敏感等等,剖見症狀以多發性漿膜炎為主。豬隻痊癒後無傳染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豬藍耳病能自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