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勇在新農村

    食用菌栽培場地選擇應遠離畜禽場、垃圾堆、化工廠和人流多的地方,且要求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且清潔無汙染。室外栽培時,應選擇土質肥沃、疏鬆、排灌方便,未受工礦企業汙染的土壤。

    栽培管理

    1.選擇菌種。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選擇適宜的栽培種類及品種,不得使用老化或受到汙染的菌種,應選用健壯、優質、抗病的菌種。

    金剛葫蘆娃經典重現!年輕人都在玩的遊戲!大家都在玩!

    廣告

    2.精細管理。注意原料、菌袋和工具的衛生。廢料不要堆在栽培室附近,並須經過高溫堆肥處理後再用。栽培室的新舊菌袋必須分房隔開存放,絕不可混放,以做到嚴格滅菌和消毒,以預防接種感染和各種繼發感染。每次採菇後應清除栽培料上的菇根、爛菇和地面上掉落的菇體,並及時清理菇房,重新消毒。

    3.科學育菌。對於不同種類的食用菌,要按其對生長髮育條件的要求,科學地調控培養室的溫度、溼度、光線和pH值等,並要適當通風換氣,促進菌絲健壯生長,防止出現高溫高溼的不利環境,在菌種選擇、培養料配比,堆料發酵、接種發菌和出菇管理的各個環節都要嚴格把關,培育健壯的菌絲體和子實體,增強其抗病能力。

    4.施肥。噴施蛋白腖、酵母膏溶液,可使菇體肥厚、促進轉潮;噴施腐熟人糞尿,噴完後,可再用清水噴1次;噴施米醋。在平茹生長中後期,用300倍的食用米醋液進行菇面噴施,在採收前1—3天每天1次,一般可增產6%,且色澤更加潔白;噴施培養料浸出液,可延長出菇高峰期,並使子實體肥厚;噴施葡萄糖、碳酸鈣溶液,有促進菌絲生長的作用。

    5.水分管理。菇房要經常保持良好通風,空氣相對溼度不宜超過95%。當自然溫度達到16℃時,在畦內灌1次水,以後每天早、中、晚各噴1次水。噴水儘量噴向空間和地面,不要噴到子實體上。在低溫季節最好噴灑用日光曬過的溫水。

    6.溫度管理。菇棚溫度最好控制在10—18℃當氣溫較低時,白天延長Sunny直射的時間,晚上要蓋嚴草簾。當氣溫較高時,白天蓋上草簾,晚上則揭開草簾。

    7.通風管理。當氣溫較高時,每天要揭開草簾通風2—3小時,低溫大風天氣少通風;早晚噴水前後加大通風,菇蕾分化期少通風,菇蕾生長期多通風。

    8.光照管理。菇蕾生長期要有穩定的散射光,堅持每天早晚晾曬1—2小時,增加弱光直射,出菇期切忌強光直射。

    病蟲害防治食用菌本身對害蟲抵抗能力弱,一旦發生不易控制。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主要從選用抗病蟲品種、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加強栽培管理等多種途徑達到防治目的。

  • 2 # 農村婆媳幸福生活

    食用菌栽培與作物不同,用的不是土壤,地面只是食用菌栽培的支援物。食用菌栽培用的是培養料,食用菌要將培養料分解建造自身。這些培養料絕大多數都是人類不能作為食物直接食用的木質纖維素類的農林副產品,如秸稈、木屑和禽畜糞便等。

    食用菌雖然種類很多,但是栽培程式基本是一樣的,即培養料製備→滅菌或發酵→接種→發菌(有的食用菌需覆土)→出菇(耳)→收穫。有的種類只出一茬,有的可以出幾茬。

    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技術主要有生料栽培、發酵料栽培和熟料栽培。

    所謂生料栽培,就是將培養料加水攪拌均勻後不再滅菌或發酵而直接接種,然後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目前可以生料栽培的種類只有平菇、草菇和大球蓋菇,其他種類都不能生料栽培。

    發酵料栽培是將各種原料拌勻後,按一定規格要求建堆,堆積發酵,當堆溫達一定要求後,進行翻堆,一般要翻3~5次,然後在自然條件下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凡可生料栽培的種類都可進行發酵料栽培。必須使用這一方法的都是蘑菇屬的各種,如雙孢蘑菇、大肥菇、巴氏蘑菇(姬松茸),草菇、平菇、雞腿菇等也常應用此法。

    熟料栽培是指將培養料裝入一定大小的容器,常用塑膠袋,然後進行常壓或高壓滅菌,將培養料內的生物全部殺死。冷卻後經無菌操作接種,在適宜環境條件下發菌出菇,如香菇、杏鮑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白靈菇等都是這樣栽培的。

  • 3 # 僧哥觀史

    食用菌的人工種植,現在市場上一般比較常見的是平菇香菇金針菇杏鮑菇之類的,一些比較名貴的食用菌,比如竹蓀猴頭菇杏鮑菇,現在也已經較為常見,類似於松茸雞樅牛肝菌羊肚菌之類的品種,有一些還沒普及,有一些還沒有人工馴養成功,比如白皮雞樅,松茸等,不同的食用菌,技術方面其實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品種要精選,菌種要優選精選品種:現在食用菌種植技術方面,金針菇平菇香菇杏鮑菇靈芝這些食用菌逐漸變得比較常見,種植技術也比較成熟,對於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人來說,技術難度不強,但是反過來說,選這些品種可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不是很高,畢竟這些食用菌,尤其是平時進入餐桌的,除了靈芝是作為藥品之外,其他的都已經很常見,很普及了,所以建議不要選,要選一些市面上比較少見,價格比較高,比較稀缺的品種。優選菌種:咱們選好了想要種植的品種之後,最開始不要忙著大規模種植,先要小規模的適中一下,看看當地的氣候土壤等等適不適合種植這種菌種,或者我們先要打聽一下當地有沒有人種植這種菌種,如果氣候等條件適合在大規模生產,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熟悉一下,找到一個適合當地種植的方法。咱們如果已經知道怎麼製作母種原種和栽培種,在選擇母種培養來源方面,一定要選擇生長旺盛健壯,菌株長得比較多的,比如說某一個地方發了好幾株長在一起,這種就比較合適。技術要熟練,方法要科學技術要熟練:咱們在準備進入食用菌行業的時候,最好是要找一個地方先學習一下技術,有了較多的技術儲備,對食用菌的生長習性,田間管理,菌種製作,防病防蟲,消毒殺菌,培養料製作等等方面,需要掌握一套比較成熟的技術,然後再正式開始種植,如果事先沒有到別的地方去學習,而是自己搞實驗,那麼最開始建議不要大規模種植,先試驗,據可以瞭解當地適不適合那種食用菌,又可以掌握相關的技術方法。方法要科學:咱們從食用菌的引種,制種,搭建遮陽棚,選擇栽培時間,澆水,通風,消毒,除草,營養袋放置,出菇,採摘,晾曬和烘乾等各個環節,一定要把好技術關,需要做到科學嚴謹,不能敷衍了事,特別是種子製作,土地的消毒殺菌等等方面,都必須要嚴謹,比如說我當初在製作食用菌菌種方面,由於沒有買高壓滅菌鍋,自己也沒有去在意這個事情,結果沒有高溫消毒滅菌,在製作菌種的時候就被雜菌感染,後來第2次製作的時候經過了常壓滅菌,在轉管的過程中,有一塊菌種掉在了桌子上,直接用手撿起來放進去,結果後來又被汙染了,所以方法一定要科學嚴謹。配方多試驗,多調整組合咱們在製作某種的時候,不同的培養基對於不同的食用菌,它的效果大不一樣,並不是某一種配方組合就是萬能的,並不是對於哪一種食用菌都是最優組合,如果自己沒有那個時間,或者沒有那個耐心去適應,那麼一定要去借鑑和學習前人的經驗,看看哪一種配方合適,如果沒有渠道去學習,那麼一定要自己多試驗,對於培養料,也是同樣如此。咱們在食用菌生產的過程中,最開始適中的時候,也可以劃分出不同的區塊,採用不同的種植方法,使用不同配方的培養料,一般常見的培養料中,腐殖土,玉米芯,鋸末,麥麩,玉米粉,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等等,不同的配方組合,效果肯定是不一樣的,咱們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採用不同的組合, 看看具體的地塊,具體的配方,哪些搭配更好,一般經過幾次或者是幾年的試驗,總會找到一種適合當地的培養料配方。營造良好環境,搞好田間管理營造良好環境:咱們種植的食用菌,有些是種在大棚裡面,有些則需要種在地裡,特別是種在地裡的,一定要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這其中包括種植前,比如說用適量的石灰或者石膏粉草木灰等,對土壤消毒滅菌,另外就是搭建遮陽棚,有些食用菌需要三分陽七分陰,那麼就要那種遮陽棚,有些食用菌則需要搭建那種塑膠大棚,還有就是搞好排水,有很多食用菌,雖然需要土壤溼潤一點,但是卻不能被水長期淹沒,也不能長時間暴曬,所以既要搞好排水工作,又要搞好防曬工作。搞好田間管理:事實上並不是每一種食用菌都需要把草拔得乾乾淨淨,當然不同的種植戶可能對除草這件事情有不同的觀念,就拿羊肚菌來說,有的人主張地裡面需要一定的草,這樣產量更高,有的人則主張把草除的乾乾淨淨,具體要怎麼操作,得靠自己去試驗收集經驗。另外就是很多食用菌都會被蟲子咬,方便的時候可以人工除蟲,這樣可以保證自己的食用菌綠色無公害。還有就是在食用菌出茹之前,有些食用菌需要放置營養袋,提供子實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這樣可以實現穩產高產。如果中途地裡長了雜菌,要隨時拔除。高產不如優產,增產不如增收

    食用菌作為一類經濟作物,咱們在有限的土地上想要實現經濟方面的高收入,儘可能的實現高產確實很有必要,大家不要看到我這個標題就覺得好像我就不主張高產了,其實我的意思是說,咱們在食用菌生產的過程中,要做到適時採摘,不要盲目的追求產量,而忽視了品質。

    比如羊肚菌等級鑑定劃分,現在目前沒有國家統一的標準,不過四川省有一個地方標準,但是在行業方面,以前也有一定的約定俗成,楊多軍的菌帽,大概在5~7釐米或者5~8釐米算是特級,3~5釐米,大概應該在一級左右,低於三釐米,或者高於8釐米,品質並不代表最好。有些人覺得嫩點好,有些人覺得老一點,但是到底怎麼樣?像目前沒有統一標準,咱們只能按照地方標準或者是約定俗成來,所以當羊肚菌在5~7釐米或者8釐米的時候,我們就一定要採摘了,不一定要等到10來釐米才採摘,這樣可能品質方面不是最優,價格反而賣的不高。這就是我想表達的意思:不要盲目追求高產而忽視了品質, 該採摘的時候一定要及早採摘,採摘的時候要適當注意,不要壓壞碰壞,另外要分等級歸類,有條件的可以用烘乾機烘乾,但是需要注意溫度,不要太高,不要烘熟了,沒有烘乾機的可以採用晾曬的方式曬乾水份。

  • 4 # 初始農人

    食用菌的栽培,很好的與科學技術結合,這是食用菌發展的方向,透過新方法、新技術的應用,使種植者增產增收,最終獲得更高的的收益,是與科技結合的最終目的。

    一,液體菌種的使用,縮短了食用菌種植週期。

    所謂的液體菌種,就是利用新工藝,在生物發酵罐中,透過液體發酵技術生產出的液體狀態的菌種。液體菌種不分級別,可以作為母種生產原種,也可以做為栽培種直接播種,透過養菌出蘑菇。它具有著如下優勢。

    【1】成本低,製作快。

    以製作40升液體菌種為例,一罐菌種成本只需150元,可接種5000~6000袋菌包,菌種成本平均每袋幾分錢,是使用固體菌種的1/10左右。另外,製作一罐菌種所需時間為3天左右,與固體菌種制種的最少一個月相比,時間又快了2/3。

    【2】菌齡短,菌種活力強,萌發快,生長快,降低汙染率。

    液體菌種,3天即可製作完成,並能立即使用,菌齡很短,當然活躍度好,接種時,液體流動性好,接種面大。接種後,從萌發吃料到封閉接種面一般只需1周,這樣的生長速度,大大縮短了養菌週期,當然就降低了雜菌感染機率。

    【3】接種速度快,操作簡單。

    液體菌種的製作裝置,基本實現了自動化,操作時,一鍵結決問題很正常。接種時,幾人合作,每袋的接種時間幾秒即可完成。

    所以,液體菌種的應用,降低了種植成本,提高了勞動效率,縮短了食用菌的種植週期,自然而然就做到了增產增收。當然,液體菌種的應用,也有著它的缺點,這缺點就是裝置投入較大、種植者需專門學習、維修需專業人員,這些還需在應用中慢慢解決。

    二,自動化裝置的應用,模擬的食用菌生長環境更逼真,促進食用菌生長,降低了勞動強度。

    食用菌的種植,需要溫度、溼度、光照、空間氧氣含量的調節,傳統的調節溫度升高靠爐火,加溼靠噴水,光照靠Sunny、燈光,氧氣含量調節靠通風,都是人工完成,耗時費力,現在溫控裝置、霧化自動加溼裝置、光照明暗調節、通風時間和時長,都能自動化完成,種植者只需觀察食用菌的生長狀況,按生長狀況,設定程式,其他都交由計算機進行。使強度勞作脫離了種植過程,這在工廠化種植中體現的非常明顯。

    自動溫控裝置,解決了菇棚晚間溫度低,必須有人看守才能調節溫度的問題。

    如霧化加溼器,就解決了噴水中,水滴滴落至菌蓋造成菌蓋鏽斑病,影響食用菌商品性的問題。這在雙孢菇和金針菇種植中很是常見。

    食用菌生長在這樣的環境中,最適宜的溫度、溼度等因素,分毫不差,當然生長的質量好,產量高,同時還降低了病蟲害的危害,增產增收也當然的不是問題。

    三,新品種的不斷出現,使食用菌種植者受益更大。

    近幾年,各食用菌科研單位各和企業,不斷加大新品種研發力度,使各類食用菌新品種和馴化新菇種不斷出現,每一個新品種的研發成功,都是科技成果的轉化。這些新品種,抗逆性強、適應能力好,品質好、產量高。使種植者,同樣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獲得的產量更高質量更好,收益自然更大。近幾年的香菇808、平菇的紫孢側耳、羊肚菌的馴化成功等的推廣就是很好的例證。

    食用菌的種植,與科學技術息息相關,是分不開的,科技進步能促進食用菌行業的進步和發展,更能使應用這些科技成果的種植者獲得更好的收益。

  • 5 # 東立姐

    用舊報紙、麻袋片、細土等覆蓋在食用菌培養料面上,透過壓力和刺激保溼保溫,可促進菌絲迅速生長。一般增產15%左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D列印火箭引擎究竟靠不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