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玉念聿輝
-
2 # 遠哥說
新入局者往往是新手,想賺快錢,到此打住。
真心擔心剛運營半年或一年就想大豐收的新賣家,一看苦勞沒結果,草草收場!(賺快錢可以,但要有一定基礎和實力!)
亞馬遜電商環境已經大變樣,最直觀的感受就是以前FBM隨便鋪貨就出單,現在選品和推廣手段不夠都懶得出單。“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句話放到這再應景不過了。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價Grand SantaFe走越低,產品生命週期越做越短,庫存越壓越多。與此同時,亞馬遜規範越來越嚴格,時不時給個驚嚇,稍不留神財貨兩失。所以亞馬遜好不好做首先是容不容易賠錢,然後才是好不好賺錢。控制好風險是新賣家的必修技,不至於離場時一絲不掛。
— 庫存風險。
一旦產生滯銷(大機率事件),白花花的庫存,關鍵是還在海外,鞭長莫及,等待你的是白花花的淚水…….
— 渠道風險。
亞馬遜渠道風險即賬戶風險,包括:關聯風險,績效風險,智慧財產權風險,違規操作風險,稅務風險。
關聯風險: 特別是多賬戶操作一定要注意網線、網絡卡、電腦、註冊資訊等,重複鋪貨時注意產品的重合度不要超過紅線值。
績效風險:關注ODR,賣家之聲等績效指標。以前ODR不好會關店,現在賣家之聲不好,直接關產品。
違規操作:亞馬遜抓違規,力度飄忽不定,但每年prime day和 聖誕節前總會圍繞評價和刷單問題大殺四方。本次525亞馬遜事件,讓多少賣家寢食難安。如何合理上評、哪些灰色可以踩一踩,哪些最好不要嘗試…...
稅務風險: 這個無須多說吧,國外稅務這個風險都存在。
— 專案風險。
專案風險集中在所涉足產品品類和專案合作上。
充分考慮所選擇產品的採購週期、運輸週期、回款週期、生命週期、退貨率、備貨資金以及產品競爭優勢,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一個新手能否順利起步:做一個退貨率高的產品,上線就會被評價和績效折磨。做一個採購週期和運輸週期超3個月的產品,往往會因為經驗不足導致少備貨斷貨或者多備貨資金壓力問題。做一個沒有競爭優勢的產品,往往會越做越累,越做越沒信心。
很多新手入局電商已不是單槍匹馬,往往是和朋友或工廠合作。合作方式和細節就是專案的地基,決定了能否走的更長更久,如何進行合作才能積極調動雙方的積極性,不至於最後專案不歡而散,看似長遠的問題其實一直應驗著一句話“沒有遠慮,必有近憂”。
新賣家在亞馬遜上賺快錢,難度比較大,因為短期內的知識儲備和經驗無法應對複雜多變的環境。但如果能耐得住寂寞給自己學習鑽研的時間,亞馬遜電商依然大有作為。
亞馬遜對新品有特殊的流量扶持,但凡新品都有麻雀變鳳凰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有翻新LISTING以及重新上架等運營手段的原因,這給了亞馬遜新賣家足夠的上位機會。但能否抓住這個機會,需要以下三方面的經驗沉澱:
必修技:選品。
“三分運營,七分選品”這個被傳的神乎其神的技能,真的很重要重要重要!做過的產品越多,越發的感覺選擇一個有競爭優勢的產品進行銷售,能讓推廣如虎添翼,勢如破竹。什麼叫競爭優勢,價格絕對優勢,精緻的包裝,外觀獨特,顏色差異,功能升級,競爭度小等等。 沒有競爭優勢,就要試著創造優勢,所以做精品的公司從來不追求上多少個SKU的產品,而是精打細磨出好產品,一個公司十幾個人就做著個位數的SKU銷售額破百萬美元,這樣的成功案例不勝列舉。當感覺亞馬遜真心難做的時候,先回頭捫心問一句自己的產品“競爭優勢在哪裡”,產品選好了嗎?
必修技:推廣。
推廣這個範疇比較大,我把它拆解為“文案、推廣、評價”三部分。說到這裡不得不說一個致命誤區,就是很多新賣家忽視選品、忽視文案圖片,過度強調或依賴推廣手段。有時間可以閱讀關鍵明老師的《爆款文案》一書你會發現所謂的推廣只是銷售步驟裡面的一個環節,再好的推廣更多是帶來產品的搜尋曝光,至於使用者是否開啟你的產品,最後是否購買你的產品與產品詳情頁的圖文關係最大。
老生常談的推廣兩大派系:放量型和評價型。放量型即刷Dan,紅人,deal網站推廣。評價型即瘋狂堆評。亦或者兩者兼修。沒錯,就像你看到的那樣:就是這麼赤裸裸的簡單粗暴。
當感覺亞馬遜真心難做的時候,再捫心問一句自己是不是花費心思構思自己的文案圖片了,問一句自己的知識儲備能否hold的住刷單風險,身邊多少上評資源,多少放量資源。
終結技:產品線最佳化。
產品都是有生命週期的,特別是當發現市場上的這類產品的價格開始整體下滑時或者當產品一天出不了一兩單時,有條件的話一定幹掉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透過毛利率*週轉率這個指標對產品進行不同級別的產品劃分,一旦到了公司設定的紅線,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感覺資金週轉壓力巨大亞馬遜真心難做的時候,最後捫心問一句自己產品線最佳化好了嗎?
所以,與其考慮亞馬遜好不好做,不如考慮能否做好亞馬遜每一環的細節。與其回答亞馬遜好不好做,不如回答如何才能讓亞馬遜電商更好做。
回覆列表
傳統電商已經慢慢被壟斷了,我們公司合作的電商公司,人家各種統計系統,用什麼關鍵詞,同類產品銷售最好的是那那款,自動分析各種原因,現在個人去做估計有點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