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來自南方妹子

    嘿,我也是和你一樣有同齡寶寶,我個人分析有幾個原因

    1.一般有這樣行為的孩子,寶寶身邊是不是沒有固定的人在帶?

    2.孩子是不是在生病或者哭鬧時,需要父母陪伴的時候,你沒有及時在身邊。

    3.當孩子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撫時,就會出現有過激的行為時,你是否及時制止?

    4.父母在教育孩子中,能否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呢?

    5.我覺得是因為寶寶心理得不到安撫,才會表現過激,所以父母首先一定要自我反省!

    哈哈,以上就是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2 # 凡龍

    孩子脾氣暴躁是個大問題,小時候不糾正,大了就會成為暴躁型人格 "

    脾氣暴躁的孩子不顧場合、時間,稍有不順心就會大發雷霆,小時候滿地打滾哭鬧,抱著大人的腿不走,長大後就是摔打東西,不懂感恩,吼罵父母,頂撞上司等等。所以,當你的孩子發脾氣時,一定不要放任不管,要及時找準應對方法。

    在這裡要強調一點,孩子多數暴躁行為的產生都是由於壞情緒的干擾,是一種本能反應。產生壞情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孩子壞情緒產生時,家長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幫助孩子調節情緒。

    我家孩子從小脾氣就大,長這麼大沒少跟孩子吵架,甚至還打過架,他爸也打過他無數次,就是不長記性,遇到一點不開心的事情就脾氣爆發,像在家裡飯菜不合口味了發脾氣、還不吃飯;不讓他玩遊戲、多學習,他不樂意也發脾氣;想買件自己喜歡的衣服或物品,沒有及時給他買也發脾氣;還因為非要買一輛好貴的單車,因為價格太高的原因,給他買了其他款式的,回到家裡好幾天給我們板著臉,感覺一直都是我們對不起他,你說這樣的孩子,咋就不會心疼父母呢,感覺父母的所有付出都是理所應當的似的。

    後來聽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說,孩子在學校還好一點,不過有時候也會暴躁、易怒、情緒也不穩定,有兩次還在學校跟同學打架,我們去學校的時候,孩子自己還一點不認為自己有做錯的地方,當著我們的面還跟老師吵起來了。

    可能是寶寶最近情緒不太穩定導致的,平時注意多和寶寶玩耍溝通,調整他的情緒就可以。如果不放心,可以去醫院做個微量元素檢查,排除血液中鉛含量過高導致

  • 3 # VLOG小楊哥

    記得有一天去他家做客,小傢伙很活潑可愛,膽子也挺大,玩的都挺開心的!但是就在他哥倆看電視的事情上,哥倆突然就不和諧了,小傢伙在那裡大哭大鬧還摔東西,毫無疑問媽媽肯定是哄他啦,但是還不忘訓斥哥哥,哥哥也哭了,遙控器自然成了小傢伙的戰利品!高興的又笑了!哥哥無奈後來去玩自己的變形金剛,本以為可以相安無事,可是小傢伙又跑過來想玩變形金剛,自然又不愉快了,爭不過來就又大哭大鬧,爸爸趕緊抱起鬨,“給他玩一下怎麼了”爸爸說。大的看沒有勝算的可能就坐在沙發上生悶氣,小的就又笑了。

  • 4 # 薇v薇v安n

    彆強制要疏導孩子的發脾氣是不是在引起家長的注意力呢,我們家長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孩子小的叛逆可能會跟生活習慣有關係,他太小了你的關心和愛護,一定會改變的

  • 5 # 亮哥遊世界

    我覺得首先需要排除的是,是否是抑鬱症之類的問題,如果不是這個問題那就很好辦,因為現在的孩子都成熟的很早,所以如果家長或者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太膩愛也會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如果是溺愛造成的 建議孩子哭鬧的時候 就讓他哭 哭到自己不想哭為止,平時多注意引導,條件允許的話可以養個寵物,這樣對於獨生子女的心理健康及其有幫助,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 6 # 媽媽充電屋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先說說“霸道”這兩個字,我覺得把這兩個字用在兩歲的孩子身上有點扣大帽子。

    我希望家長只是在提問的時候這樣說,並沒有對兩歲的孩子說過“你太霸道了”類似的話。

    給孩子貼負面標籤,會讓孩子真的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相當於是給孩子做了錯誤的引導。

    兩歲的孩子被拒絕會亂髮脾氣打人,其實是他被拒絕之後發洩負面情緒的方式。他之所以這麼做,或者是他看到了有人用這樣的方式發洩,也或者是他還沒有學會該怎樣正確的表達自己。

    首先,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應該先制止孩子的行為,防止對別人造成傷害。

    控制住一個兩歲孩子的打人行為還是很容易的,抱住他,把他從被打的人身邊拉開,讓他離開事發的地方,換個環境也整理一下思緒。

    第二步,安撫孩子的情緒。

    有的家長習慣給孩子講道理,特別是在孩子情緒失控的時候,是功能劈頭蓋臉的或者是批評孩子,或者是告訴孩子不應該這樣做,應該怎樣怎樣。

    但是當孩子在生氣的時候,是聽不進任何道理的,所以第2步要做的是先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的情緒逐漸平靜下來。

    如何讓孩子的情緒平靜下來呢?家長可以抱抱孩子,用共情的方式跟孩子聊天。比如說你是不是想出去玩,在家悶了這麼久,確實很無聊,媽媽也想出去玩呢。

    讓孩子知道他的情緒是被接受被認可的,孩子也會逐漸平復下來。

    第三步,告訴孩子怎麼辦

    在孩子情緒平靜之後,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用哪些方式來發洩負面情緒是更好的。

    比如你生氣的時候,可以告訴媽媽為什麼生氣,也或者用做運動的方式來發洩怒氣,但打人和罵人都是不對的。

    但是並不是告訴孩子一次之後,第2次他就會用你告訴他的方式,這需要多次迴圈,孩子才能逐漸學會和負面情緒相處。

    最後,要及時肯定孩子。

    比如說孩子再發脾氣沒有打人,用了其他的方式,我們要及時肯定孩子,告訴他做得很好,正向強化孩子的行為,孩子就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了。

    兩歲的孩子打人罵人,是可以透過引導,讓孩子逐漸改正的。家長要有耐心,用正確的方式引導孩子,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孩子就會慢慢學會如何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

  • 7 # 健康寶貝兒們

    我家寶寶現在27個月,這個階段的寶貝很任性,脾氣也是很大的,因為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的要求,一旦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我們家的哥哥會大哭大鬧,自己躺在床上開始打滾,弟弟也會大哭大鬧,如果手裡拿著東西就會摔掉,看起來很暴力的,現在我的處理方式是,隨便他好了,無視他,如果寶寶咬人打人,我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寶寶,但是力度自己要控制好,讓寶寶知道這樣做的感受,在寶寶發脾氣時,除非滿足了他的要求,否則你和他說再多也是沒用的.總之兩歲多的寶寶什麼都懂了,需要管教了.

  • 8 # 奮鬥的黑粉頭子

    生理性原因    1. 長牙發癢而引起的咬人行為。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有時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如關節痛、肌肉酸等。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粘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於是有不少孩子由於牙癢而咬人,他們有很強的咬東西的慾望而無法得到滿足。   對策:給寶寶一個可以滿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如毛巾之類的軟物。還可以採用讓孩子吃磨幹棒、五香豆、蘭花豆和青蘋果等方式,來緩解孩子們的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同時應多給予一些纖維較豐富的新鮮蔬菜及水果,如白菜、菠菜、蘋果、雪梨等,將這些蔬果切碎成絲或細粒狀,也是讓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機會。    2. 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活動範圍的擴大,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但是,由於言語貧乏,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對策:應讓寶寶學會使用語言。   當你的寶寶因為心理不滿而咬人時,要讓你的寶寶明白,當他生氣和不安時,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他可以說,“我不要。”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的話,可以向你求助。比如寶寶有時候咬人,其實是因為他很喜歡對方,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達,這時家長就要告訴他:“我很喜歡你,我們做朋友好嗎?”並且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演示,這樣寶寶就學會了用語言和別人交流,而不是用嘴和牙齒去和別人交流。   心理性原因    1. 咬人是一種發洩。   2歲的寶寶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當他的心理感到不滿時,就要透過咬人來發洩出來。比如,有時父母外出,沒有帶寶寶一起出去,他就有一種不滿的情緒要發洩。於是,當父母回家之後,他會用咬人來向爸爸媽媽宣洩。   對策:讓寶寶多玩安靜的遊戲,或者儘可能保證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證明:強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見的因素之一,一個擁有安靜的睡眠,並且睡眠充足的寶寶一般較少用牙齒咬人。讓寶寶玩安靜的遊戲,保證他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靜寶寶的情緒,當他們心理有不滿時,也不至於極端地採取咬人行為。而且當寶寶出現不滿情緒時,也可以用安靜的遊戲進行轉移,讓他們可以儘快忘記剛才的不快。    2.出於好奇的模仿。   有時候寶寶咬人是一種社會性模仿。寶寶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強烈,當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時,會覺得是件很新奇的事,於是自己也會嘗試著去咬人。由於這階段的寶寶模仿能力特別強,就會導致群體中的咬人事件頻繁發生。   對策:   明確地告訴寶寶,咬是不好的行為。寶寶缺乏一定的是非觀念,而由著自己的好奇心隨意模仿,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幫助,明確告訴你的寶寶: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老師和同伴都不喜歡,還會傷害到別人,不是一個好寶寶的行為,應該對寶寶反覆強調這種思想。當看到寶寶有咬人的傾向時,就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地制止,讓他明白,爸爸媽媽不希望他這樣做。   特別注意:   如果是由於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氣、霸道、過強的表現欲等,就要引 起特別的關注,以免影響寶寶的性格形成。   如果發現寶寶習慣性咬人,還是請兒科醫生加以診斷為好。有的幼兒是由於藥物治療引起情緒不穩,可以透過調整藥物進行改善。   你的態度:    1. 反思,先預防。   如果你家的寶寶遭遇被咬,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小爭執所引起的,而忽略了此事,應當立即對他進行認真教育。根據寶寶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分析,讓他知道咬人是一種錯誤行為,咬人會傷害別人,帶給別人疼痛,不應該去模仿。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2. 耐心,重教育。   寶寶發生咬人事件後,也不要過於擔憂而去責怪孩子,應該認識到寶寶咬人大多是屬於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階段性問題,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家長要耐心對待,幫助寶寶分析原因,然後進行認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如果有可能,要帶著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創造一個直觀的氛圍讓他了解咬人帶來的後果。    3. 緩解,多關心。   防止寶寶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時給寶寶吃些面麵、餅乾之類,以滿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還可以給寶寶吃甘蔗之類的水果,讓他緩解牙癢的需要。寶寶在牙癢時,還可以咬咬其它織物。平時緩解了寶寶在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為就會減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去實體店買鞋買衣服,經常被室友諷刺。他是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