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槿讀書
-
2 # 蘇小妮
關於這個,還真的有很多人持有不同的觀點。《紅樓夢》的作者最講究對比,書中隨處可見巧妙的對比手法,我們不妨從幾方面來對比分析一下。
一、從小時候的經歷來看,算是半斤八兩。黛玉小時候可以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林如海夫婦對她疼愛有加。打小會吃飯就開始吃藥,即使是如此,當有個癩頭和尚上門說要化她去出家的時候,父母還是不捨,堅決不從。
從黛玉年紀尚小的學識教養就甚是了得可以推斷,賈敏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對她言傳身教。我們完全可以想象那一幅母子孝的溫馨畫面。
同樣,寶釵小時候也深得父親喜愛,有他父親在日,作者用了四個字:“酷愛此女。”
遺憾的是,黛玉小小年紀父母雙亡,寶釵也沒了父親,雖然還有位母親和哥哥,可是那個總是惹事的哥哥有比沒有更讓人煩心。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說,黛玉和寶釵兒時的經歷可謂旗鼓相當。
二、從情感經歷來說,黛玉要幸福得多。黛玉和寶玉從小青梅竹馬,彼此情投意合。黛玉之所以給大家感覺老是耍小性兒,是因為有一個疼愛她的寶玉可以讓她使性兒。她只對他一人如此,且有那麼一個人可以讓她如此。但是,寶釵沒有。
寶釵也曾經愛過寶玉,甚至有那麼一段時間還那麼的熾熱,然而,寶玉卻並沒有對她有任何表示。如果說寶玉對寶釵曾經有過好感,那是在寶釵剛進賈府不久,年少的寶玉在好奇心的驅動下,確實有過那麼些個心動的時刻,用黛玉的話說就是見了姐姐就忘了妹妹。但是,隨著“金玉良緣”輿論滿天飛,寶釵又是對他不停地勸學,他對寶釵也完全沒有了想法。
林妹妹再也不說這樣的混賬話!到此為止,他對寶釵早已成了兩路人,井水不去犯河水。
三、從人生結局說,黛玉也比寶釵更幸福。黛玉最終在孤單悽清中死去,看起來令人揪心,卻也是帶著對寶玉的愛去世的,實現了她“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夢想。寶釵雖然活著,並且跟寶玉結了婚,但是,她從來沒有贏得過他的心。最終年紀輕輕守了活寡。如果說當初李紈守寡賈珠還曾愛過她,並且留下了兩人的愛情結晶,而且孩子在她的培養下還很爭氣,那麼寶釵的前途卻是未卜的,不知道前路如何。
更重要的是,黛玉早早的去世,避開了後來賈家的被抄家。當抄家的人闖進來的時候,那種膽顫心驚的日子,放在誰身上都不會好過,可是,寶釵必須要去面對,去經歷。而黛玉卻因為早逝,早早解脫了,脫離了苦海。從這個角度來說,誰又能否定黛玉比寶釵更幸福呢?
甚至,後來賈家敗落了,以往的奢華富貴都成了過眼煙雲,或許連生計都要親自去操勞,於寶釵又是怎樣的感受?早知如此,嫁一個不愛自己的人,家境又沒落,不如早作打算,早早的另嫁他人,或許結局更好。大概那一會,寶釵腸子都悔青了吧。她想要的奢華富貴,寶釵一向追求的,最終都不屬於她。嗚呼!哀哉!
-
3 # 林間行者864
還有比黛玉更慘的嗎?幼時失母,接著失父,家產被拿,地產被賣,寄人籬下,委屈求活,情郎被奪!任她是誰,擱現在一樣活活吐血而亡!
-
4 # 狼煙一九三一
我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釵黛二人夲為一人,這符合曹雪芹的原意!
薛寶釵是現實中曹雪芹的妻子,林黛玉是他夢中的情人!薛寶釵秉承“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古訓為人處事。俗話說,妻賢夫禍少。薛寶釵勸夫考取功名,封妻廕子的封建道德。她才華出眾,為人園滑,謹守婦德,各種各樣的書都看,知識豐富,人情練達,上下承歡,左右皆賢,知而不說,做而不說,名曰守拙,避禍遠嫌,典型的賢妻良母型!但由於曹雪芹對這個封建社會不滿,根子裡反對這些禮教,自然會遷怒於寶釵,冷落寶釵,最終懸崖撒手,造成了寶釵空守閨閣的悲劇!
林黛玉是曹雪芹夢中的情人,二人情趣相投,心靈相通,同病相憐,林黛玉把不滿寫進《葬花辭》中,時時感到風刀霜劍嚴相逼。以至寫出了寒塘度鶴影,冷月葬詩魂的悲愴情懷。他把北靜王水溶稱做臭男人,對賈雨村之流更是齧之以鼻,面對巨大的封建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壓力,借螃蟹詠表達了自已不屈的精神,林黛玉與賈寶玉不僅僅是戀人,更多的是兩人思想上的一至性,以至寶玉被打,她送去的是兩個腫的象桃一樣的眼晴,試探寶玉說,你從此改了吧!寶玉回答,我就是為這些人死了也值!而寶釵送去的卻是金瘡藥。一個是從心靈上安撫,一個是從生活上體貼,這正是二人對待寶玉叛經逆道行為的表現。
雖然曹雪芹沒有探索出治理社會道路,但他看到了封建社會必亡這個原理,在當時也算真正大英雄了。
溺水三千,只取一瓢,你怎麼選擇呢?
-
5 # 西風無塵
先謝過這個問題,感覺還是蠻值得深挖的,可能真的要比較的話;首先命苦如果是指外在的感受,那肯定是林黛玉更明顯:一,幼年喪母,而後喪父,寄人籬下,加上自己自尊心強、敏感孤高的性格,有滿腹才華和詩情無處安放。而且傾心於寶玉卻孤立無援,雖然有外祖母的疼惜和愛護,但是畢竟是在外人家,而同時父母雙亡也讓她內心更加沒有安全感,孤獨無依,漂泊無助。二,一直以來的敏感和不世故讓她在眾人面前形成了一個不夠寬容,愛使小性子的外在表現。和大家眼中寬容大度會做人圓滑的薛寶釵形成鮮明對比,讓她周圍不明就裡的眾人更喜歡薛寶釵,並且他們有時候甚至覺得她不可理喻。這是一個惡性迴圈,使得林妹妹越發格格不入而寶姐姐在人情世故前越發得意。而相比之下,薛寶釵,有一個京營節度使的舅舅,有萬貫家財和皇商的身份,雖說跟著媽媽哥哥一起來來投奔姨媽的,實則也不用擔心吃穿用度,可以用自己家的錢開支,完全不用擔心受人白眼,寄人籬下等。雖然哥哥薛蟠總是時不時讓家人喝上幾壺,但是整體還是挺好。有家人,有媽媽和哥哥,所以心理上並不單薄,加之商人的耳濡目染和她喜歡經營,少年老成,世故持重而不露心機,而且不事張揚,受到賈家上下一致好評,順風順水,青雲直上,個人宣傳做得很足,雖然一開始也是想走一路開掛傲嬌的元春之路,奈何未實現,但是還是嫁給賈寶玉,成為強強聯合的風雲中心。所以從外在來看寶釵相比黛玉更有安全感,這樣看來,寶釵比黛玉幸福。而從內在的感情來看,黛玉寶釵基本平局,相比之下寶釵更不如意。其實這個比較難以對比,但就粗淺的判斷來說基本如此:首先寶黛方面來看,木石前盟、還淚說及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為神話基礎的寶黛愛情,一看就是主線。也是作者的偏愛和側重,畢竟只有他們的靈魂是最為接近的,所以從青梅竹馬 兩小無猜開始,寶黛的那種親情友情愛情混雜的模式就是一個整體,很難有人將他們分開。奈何不隨人願,寶玉的婚姻被安排上了寶釵,而在他們婚禮進行的同時黛玉也熬盡了最後地生命。最終閬苑仙葩和美玉無瑕沒有走到一起,一對璧人的感情走向就這樣被現實無情地碾壓。但是從另一方面,他們的感情始終如一,未受到現實的影響,這就是黛玉的另一種幸福,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何況是將愛嵌入到靈魂中的兩個人。而寶釵的話就比較尷尬和悲情了,雖然入選宮中失敗,但好在還有保底選擇,成為大家族的少奶奶,也不賴,但是寶玉對她的愛,是真的少得可憐。可能若是他們沒有這層婚姻關係也許寶玉還不會如此待她。還是看重她的才情,欣賞她的度量。但是由這婚姻,寶玉認清了周圍人的本質和世俗的欺騙不堪和人們的目的野心,感覺自己受到了利用,其實我認為也是他和他們徹底決裂的導火索。而寶釵不自覺成了這之中最顯眼的一根刺,扎心,痛楚,讓寶玉把對這場騙局般婚姻的痛苦都表現在最直接當事人寶釵的身上,故而就感情方面,寶釵得到的不單根本及不上黛玉,基本可以說對她本人是一種悲劇。雖然很多人說世俗的她並不在乎,我卻不這樣認為。我記得87版紅樓夢結尾的設定很特別,襲人找到寶玉,梳洗一番,寶玉看起來還是痴痴傻傻,後來又找到奔波流離的寶釵,然而痴傻的寶玉在見到寶釵前卻不知所終,寶釵的演員充分演出了那種感情。她終究也得不到那個託付世俗感情的人。這就是一些關於這個問題基本的觀點。我聽過一些觀點說寶釵和黛玉其實是一個人的兩個方面,對此我持保留意見,但如果就黛玉和寶釵的關係來說,她們是相互依存的,互相欣賞仰慕,也是惺惺相惜的同時她們又代表了世俗和理性的兩個對立面,有女孩兒的相互羨慕嫉妒,也因為和寶玉的關係而有微妙的矛盾,因為其他人的看法而互相生厭等,但是她們依然是紅樓夢最濃墨重彩的描寫缺一不可。就像紅樓夢裡眾多的角色一樣,描述客觀,並未帶進太多個人色彩、這才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不動聲色,將自己寓於每個角色中,就像蔣勳老師說的,曹公對他筆下的每個角色都有關懷和理解,這是很難得的。他們被注入了靈魂,躍然紙上,鮮活深刻地活在我們的記憶裡!感謝曹公,也感謝87版紅樓的詮釋和演繹,讓這一部經典為之不朽,成為諸多典籍名著中最耀眼的一部,常讀常新的紅樓夢,你值得擁有!回答完畢。放一張黛玉寶釵的圖,那是歲月靜好,兩個最好年華的美好女孩子。
-
6 # 沁園春雪144160832
《紅樓夢》雖然著重描寫寶黛的悽美愛情,但卻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當然也不會有。說起來好像林黛玉受到封建家庭的阻礙,在婚姻上受到壓迫,但薛寶釵更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明明她跟寶玉是兩個世界的人,受制於家庭,非要他們結婚在一起,最後搞得是“月老系錯了紅頭繩”,林妹妹也因此失去了花容月貌,最終也是“山高路遠家難還”,但是依我的理解,黛玉更像是自作自受,寶釵受的傷害更深一點。
-
7 # 歲月無恙213269177
民間有一句俗話:根子不濟葉子苦,意思是說人從小命不好到老也不會好。當然這種說法也不是絕對的。
從書中看,黛玉的命運更慘一些。黛玉從五歲就沒了娘,十多歲又沒了爹,可謂小命不好。按算命的說法應該是屬於命硬,克父母,還克兄弟,有一弟弟也夭折。從六歲就住姥姥家,等到懂事了,愛情又不順,加之從小身體不好,所以,黛玉的經常哭實際上是孩子想父母想家。以前我只看到黛玉小性子,愛哭,不太喜歡黛玉,後來我轉變了看法,一個六歲的孩子,沒有母親,並且是住別人家,俗話說:嬸子大娘一大群,不如親孃一個人,黛玉太可憐了,她的命太苦了!寶釵不管怎麼說還有媽媽和哥哥,她比黛玉強多少。雖然後來寶玉拋棄了她,但是她有了另一個依靠——兒子。
-
8 # 使用者69152465481
以前回答過。千紅一窟(哭),萬豔同杯(悲),都是苦命之人。二人比較起來,林黛玉淚盡迴歸太虛,一了百了,反是薛寶釵獨守空閨,孑影相吊,感覺更苦一些。
-
9 # 低吟淺唱因詩境
“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從林薛的判詞中看,二者運命大抵相同。而從“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汙淖墮渠溝。”來講,寶釵還不及顰兒呢!
回覆列表
紅樓夢是眾多女子的悲歌,千紅一哭,萬豔同悲,排在金陵十二釵之首的林黛玉和薛寶釵,是作者精心塑造的兩個形象,兩個人各有千秋。
判詞中“可嘆停機德,堪憐柳絮才”對她倆的品德和才華進行了概括性的總結,但她們還是沒有逃脫那個“紅顏薄命”,都進入了薄命司。
從身世上來說林黛玉自幼喪母,先天不足,體弱多病,久治不愈。癩頭和尚說要想除根只能是這輩子不見哭聲,不見外人方可治好。
但是她絳珠轉世之身,下凡是來報神瑛前世的灌溉之恩,眼淚是伴隨她一生的,況且在外祖母家,都是外人,這注定是一個悲傷的結局,無解。再加上後來父親去世,更使得這個先天羸弱的女子顯得楚楚可憐。
薛寶釵自幼喪父,自小胎裡就有一股熱毒,犯時就會咳喘,遊方道士給了一個奇巧的藥方“冷香丸”,犯病時吃了方可見效。癩頭和尚在給她一個金鎖的同時也給她的婚姻指明瞭方向,日後和有玉的成婚。
薛寶釵和林黛玉相比,這點上要幸運很多,她有兄長呵護,感覺委屈了還可以在母親懷裡撒嬌,身體雖然也是先天帶病,但是還有藥可治。
從感情經歷分析林黛玉、薛寶釵兩個人的感情都不順利。
林黛玉和賈寶玉有木石前緣,一見面就似曾相識,讓他們兩個之後的相處有了更多的小欣喜。而癩頭和尚做的“金玉良緣”的局也讓他們的相愛過程有了更多的煩惱。
紅樓夢中有兩個有金的女子,薛寶釵、史湘雲一樣既有美貌又有才華使他們的愛情路上充滿坎坷和挑戰,他們的愛情之路可以說是充滿了愛的折磨。
薛寶釵因為金玉良緣的原因,最後雖然是和賈寶玉結婚成親,但是無奈賈寶玉心中總有一個林黛玉,對薛寶釵是愛不起來。
薛寶釵和賈寶玉結婚之後,儘管在我們普通人眼裡,那是一個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女子,還有能力幫他理家,但是他還是離她而去,留給她一個空頭的“寶二奶奶”名號。
她們兩個一個是愛而不得,一個是得到了卻沒有愛,兩相比較之下,沒有什麼差別。
從二人的性格特點分析要說命苦與不苦,得看個人主觀感受,這是由性格特點所決定的。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結論,林黛玉比較感性,有詩人的情懷和氣質,生活中她更注重個人的感受。
她和賈寶玉相處的初期,因為感情沒有明確,她總是擔心與懷疑,所以過的很不愉快,這種主觀感受使她見落花也會流淚,那一首《葬花吟》讓多少多愁善感的人陪著流淚?
和林黛玉比起來,薛寶釵要理性的多,她更注重目的和結果。
她勸寶玉讀書時,寶玉站起來就走給她臉子看,她知道賈寶玉心中只有林黛玉,她知道和他結婚之時賈寶玉已經“神魂失散”,但是她還是和寶玉結婚了。
結婚之後,她還是很理智的對待寶玉對黛玉的感情,去疏導他,開通他,她好像沒有自己的感受,把寶二奶奶這個角色演繹的很到位,很得體。在寶玉出家後,她雖然很難過,但是“她端莊樣兒一點兒不走”,後來反倒勸薛姨媽說“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無可怨天尤人”。
從以上三個方面分析得出:林黛玉個人感受到的苦更強些,給讀者的衝擊更大些,薛寶釵一直都是淡淡的,也許是冷香丸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