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太陽知識局

    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導師恩格斯曾經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將他的法典帶到被他征服的國家裡,這個法典比歷來的法典都要優越得多,它在原則上承認平等。”

    這個法典就是«拿破崙法典»。

    1769年8月15日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的拿破崙,【按義大利文,“拿破崙”是“荒野雄獅”的意思。】誰也沒有想到他在以後能夠指揮60次的戰役,比歷史上著名的軍事統帥亞歷山大,漢尼拔和凱撒指揮的戰役總和還要多。英國首相丘吉爾甚至稱讚他“世界沒有人比拿破崙更偉大。”

    拿破崙戰爭是指拿破崙一生中經歷過的戰爭的總稱,分為前期與後期兩個階段。

    第一 前期拿破崙戰爭的起因

    18世紀後期,資本主義在歐洲大陸獲得一定的發展,但除了荷蘭之外,各國仍處於封建統治之下,法國的封建統治更是達到了一個巔峰。1789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1792年法國國民公會宣佈廢除國王,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歐洲各國對此十分驚恐,公然進行武裝干涉法國的內政,維護保王黨分子。此時進行的拿破崙戰爭是具有進步意義的。

    第二 後期拿破崙戰爭

    1799年11月,拿破崙在法國上臺執政後,憑藉著自身的軍事能力【16歲就成為少尉,十分重視騎兵和炮兵的作用】和經過法國大革命之後的先進政治,軍事制度,動員全國的人力和物力建立了一支編制完備,機動性強,富有戰鬥力的軍隊,接連打敗了五次反法聯盟的進攻,法國也進入了全盛時期,在歐洲除了俄國之外,各國都對法國望而稱畏。為了達到稱霸的目的,拿破崙率領著57萬的大軍前往俄國,準備攻佔莫斯科,奠定自己的霸主地位,此時的法國已經是在進行侵略他國的領土,而不是在維護自己的革命成果。

    第三 萊比錫會戰

    1812年12月18日,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回到了巴黎。1812年拿破崙遠征俄羅斯,他足足調動了57萬大軍,然而這為有著“歐洲第一明將”稱號的天才軍事家,卻在俄國犯下了很多錯誤,導致這一位皇帝只是帶回來了3萬人左右。在此情況下,原本在之前結成反法聯盟的國家又一次結成聯盟,開始第六次進攻法國。

    在1813年10月的德國萊比錫附近,拿破崙以新招的18萬人與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及其他各國的總共30萬聯軍進行一個決戰,最後主要由於兵力上的原因,敗下陣來。拿破崙最終被流放到厄爾巴島,在那裡度過了自己餘下的時光,再也沒有回到法國,一位英雄從此落下帷幕,波旁王朝又開始復辟。

    第四 失敗的原因

    ①在拿破崙執政的初期所進行的戰爭的是具有進步意義的,矛頭為各國的封建王室,屬於先進的階級對付落後的階級,但是後來慢慢延伸為一場在歐洲稱霸的戰爭,不再屬於一場正義的戰爭,並且各國在失敗時候也進行了改革,利用人們不滿法國的情緒進而鼓動其進行起義活動,法國慢慢失去人民的基礎,在軍隊當中也有譁變的事情發生。

    ②拿破崙高度集權。在拿破崙作戰後期,作戰的地域不斷增大,參戰的兵力日益增多。這樣,拿破崙高度集權式的指揮體系已經是不適應作戰的要求。然而,拿破崙喜歡手下的元帥們只是聽取他的命令,執行他的決策,這樣就讓元帥們不敢發揮自己的主動性,甚至連一個很小的決定都不敢作出,所以,在萊比錫會戰中,有拿破崙在的地方戰爭勝利,沒有拿破崙在的地方全部失敗。

    第五 影響

    拿破崙戰爭在歐洲傾起巨大的風浪,這就動搖了歐洲各國的封建制度,促進資本主義制度的發展。

  • 2 # 思貨時間

    拿破崙戰爭是指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在此過程中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在1812年侵俄慘敗後,國勢一落千丈。隨著拿破崙在1815年滑鐵盧敗北,各交戰國簽訂巴黎條約後,拿破崙戰爭於1815年11月20日結束。 拿破崙本人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拿破崙一生經歷多次戰爭,以勝多負少威震歐洲,與亞歷山大、凱撒、漢尼拔並稱為“世界四大名將”,著名的戰役有馬倫哥戰役、奧斯特利茨戰役、耶拿戰役、弗裡德蘭戰役、遠征俄羅斯、萊比錫戰役、滑鐵盧戰役等,其中奧斯特利茨戰役是拿破崙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在正面戰場上,僅僅用了四個多小時就全線擊潰俄、奧聯軍,此次戰役被美國西點軍校列為軍事教學的教材。

    奧斯特利茨戰役背景及過程

    1804年的歐洲,戰爭烏雲密佈,奧斯特里茨戰役,發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因參戰方為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皇帝弗朗茨二世,所以又稱“三皇之戰”,是世界戰爭史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至1805年7月,以英、俄、奧三國為首的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此後又有普魯士的加入。同年8月底,以馬克·馮·萊貝里希將軍和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將軍分率奧地利和俄羅斯大軍,向巴伐利亞的烏爾姆進逼。拿破崙迅速調遣部隊,在烏爾姆包圍了奧軍,於10月20日迫使萊貝里希將軍投降。俄國統帥庫圖佐夫聞訊倉皇撤退,繆拉親王指揮法軍乘勝追擊,兵不血刃佔領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開戰至此,雖然陸地戰爭取得一連串的勝利,但整個戰局對法國依然十分不利,就在烏爾姆大捷的第二天,英國皇家海軍打敗法、西兩國海上聯軍,法國丟掉了制海權,整個巴黎陷入恐慌,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普魯士隨即入坑,宣佈加入反法同盟,一旦善戰的普軍加入戰鬥,法軍將面臨腹背受敵的困境。所以,對拿破崙來說必須在普軍參戰之前,對俄、奧聯軍來一場大決戰並取得勝利。

    此前,法軍對俄、奧聯軍一直處於追擊的狀態,直到亞歷山大一世親率一支俄軍與俄、奧聯軍合兵一處,交戰雙方的實力對比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法軍7.3萬人對陣俄、奧聯軍8.6萬人,然而兵力上的轉劣為優卻使聯軍內部產生了巨大的分歧,以庫圖佐夫為首的大部分將領認為應該繼續避戰,等到普魯士的十萬大軍加入戰鬥後再伺機反擊,但以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為首的主戰派認為,拿破崙的法軍已經疲憊不堪,戰鬥力也大大削弱,在聯軍已經擁有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如果繼續東躲西藏,不去同法軍接觸,那就太不像話了。

    拿破崙聞知聯軍內部的爭論後,本著“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的原則,主動派人去議和,並要求法軍從前沿陣地開始後撤,主戰派全面得勢,不僅要主動出擊,還要截斷法軍退往維也納的退路。12月2日,經過雙方的具體部署,法軍仍然居於劣勢地位,在俄奧聯軍向前開進和佔領陣地的過程中,他不斷分析對方的部署和意圖,為創造反擊的條件,故意示弱於敵,引誘敵軍來攻,在果斷地決定放棄普拉岑高地之後,還命令法軍繼續後撤。在戰線南段,實施進攻的聯軍主力發展非常順利,此時,拿破崙急調第三軍支援南線,遲滯聯軍進攻,他看到聯軍主力的攻擊受挫,進攻部隊開始出現後退現象,沙皇沒有徵求庫圖佐夫的意見,便命令佔領普拉岑高地上的這個軍放棄陣地,前去增援南翼的聯軍,拿破崙果斷抓住這一稍縱即逝的戰機,立即命令第四軍迅速搶佔高地,並把火炮調上高地,支援全線戰鬥,至此,法軍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從中午到下午四點半,法軍以傷亡8000人的代價,贏得戰爭。俄、奧聯軍傷亡超過36000人。

    12月4日,奧地利皇帝弗朗西斯二世與拿破崙達成停戰協定,反法同盟瓦解,奧斯特里茨戰役以法軍的輝煌勝利告終。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

    最後我要用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奧斯特利茨》一文中對拿破崙的評價來結尾。他寫道:“奧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它最為有力地證明了拿破崙的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因為,儘管指揮失誤無疑是同盟國失敗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發現同盟國過失的洞察力、等待過失形成的忍耐力、實施殲滅性打擊的決斷能力和迅速擺脫失敗困境的應變能力——這一切是用任何讚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的。奧斯特里茨是戰略上的奇蹟,只要還存在戰爭,它就不會被忘記。”

  • 3 # 閒話茶館

    我們先來說說什麼是“拿破崙戰爭”?

    “拿破崙戰爭”不是具體指代哪一場戰爭,而是指在1803年——1815年爆發的各場戰爭。戰爭規模之大,參戰人員之多,在歐洲史無前例。

    拿破崙戰爭的參戰方一方是以拿破崙為首的法蘭西帝國,一方是歐洲各國組成的反法同盟。拿破崙戰爭持續了十五年,其實在1803之前法國便與反法同盟發生了戰爭,1799年,法國與第二次反法同盟再次處於爭鬥之中,同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重新整頓法軍繼續戰爭。只不過1803年5月13日英國向法國宣戰一直被認為是“拿破崙戰爭”開始的標誌。歐洲各國共組成了七次反法同盟,前後投入兵力約120萬人,法軍投入兵力近百萬,雙方均損失慘重。

    前五次的反法同盟與法軍戰爭中,均以拿破崙的勝利告終,然而英雄迎來了落幕的那天,第六、第七次反法同盟戰爭中以同盟軍獲勝而告終,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在滑鐵盧戰役失敗,宣告拿破崙政權被徹底顛覆,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再也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拿破崙戰爭”為何會發生哪?拿破崙為什麼成為了歐洲各國征討的物件?我們再來看看反法同盟為什麼會誕生?

    拿破崙戰爭可以說是1789法國大革命的延續,1789的法國大革命採取了暴力的手段推翻了國王的統治,並將當時的國王路易十六處決,摧毀了法國的君主專制統治,傳播了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秩序,這讓歐洲其他實行君主專制制度的國家感到恐慌。

    1792年,奧地利、薩丁尼亞、那不勒斯王國、普魯士、西班牙和大不列顛結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企圖摧毀經過法國大革命建立起來的法蘭西共和國。戰爭持續到1797年拿破崙大敗奧地利,只剩下一個英國,第一次反法同盟以法國勝利告終,當時的拿破崙年僅27歲,時任法蘭西共和國義大利方面軍總司令。

    第二次反法同盟形成於1798年,參戰國有奧地利、英國、那不勒斯、奧斯曼帝國、教皇國、葡萄牙和俄羅斯共七個國家。當時法國遭遇政變,法國政府無能又缺錢,拿破崙又遠在埃及,法國軍隊屢戰屢敗。

    直到1799年8月,拿破崙秘密從埃及回國,在11月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0年拿破崙在義大利的馬倫戈再次擊敗奧軍,隨後簽下合約,奧地利退出同盟。在1802年英法簽訂亞眠合約,休戰,第二次反法同盟戰爭法國再次勝利。但是和平並沒有持續多久,1803年5月英國向法國宣戰,正式標誌著“拿破崙戰爭”的開始,同年,拿破崙改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加冕稱帝。

    拿破崙野心很大,並不滿足於法國,而是要稱霸整個歐洲,必然引起其他國家的反撲,與法國進行了“英法百年”戰爭的英國更不會屈服,拿破崙戰爭也可以說是當時歐洲各國的爭霸戰爭。

    1803到1806年,拿破崙又加緊了對外擴張,經過多場戰爭又再次應對了第三、第四、第五次反法聯盟,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在歐洲大陸的霸主地位,此時的拿破崙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他一手建立的萊茵邦聯的保護人,瑞士聯邦的仲裁者,控制著歐洲諸多國家。

    盛極必衰大概是不能逆轉的規律,1812年拿破崙在對俄羅斯的戰爭後期陷入苦戰,征戰路途遙遠,又正值冬季,拿破崙軍隊補給不足,由盛轉衰,57萬大軍死傷無數,最後剩下3萬回到法國,可謂慘淡非常。

    拿破崙慘敗而歸,在1813年,歐洲各國趁機組建第六次反法同盟,法國軍隊基本上算是節節敗退,同盟軍直逼巴黎,法軍無力抵抗,拿破崙無條件投降,在巴黎楓丹白露宮簽署退位詔書,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厄爾巴島。此時拿破崙戰爭已經接近尾聲。

    1815年2月拿破崙逃離小島,3月回到巴黎,不得不說拿破崙威望甚高,擁戴者眾多,短短一個多月,擁有了三四十萬的軍隊。

    拿破崙回到巴黎後,路易十八逃跑了,拿破崙繼續統治王朝,不過只有百日光景,稱其“百日王朝”。歐洲各國又成立了第七次反法同盟,1815年六月,拿破崙軍隊在比利時滑鐵盧戰役中全軍覆沒,拿破崙投降,從此,法蘭西第一帝國覆滅,拿破崙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直到逝世。

    拿破崙的時代結束了,十多年的拿破崙戰爭,以反法同盟取得勝利而告終。而拿破崙我覺得他雖敗猶榮,一個軍事天才,偉大的霸主。

    另外,期待您的關注哦。

  • 4 # 闊海6013

    歷史上拿破崙的戰爭是怎樣的?

    大背景:古羅馬社會繁榮了數百年,到公元476年,羅馬帝國因過度擴張,社會腐敗,內部紛爭,和蠻族入侵而崩潰。繼之而起的西歐社會,經歷了為時1000年的中世紀封建制度興衰後,在16世紀未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戰爭手段也由冷兵器時代,轉向了火器時代,戰爭的形式發生了質的變化。到1648年,一直征討伐笞的歐洲各參戰國,召開國際會議,籤暑了著名的威斯特伐里亞和約,開啟了處理國際爭端的,國際法先例。由此催生了一個全新的歐洲近代國際體系!

    拿破崙,1769年8月出生於,地中海西部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是家中次子,父親是個窮律師,母親出身於義大利貴族。在義大利語中,拿破崙這一名詞是"荒野雄獅"之意。在拿破崙出身前一年,法國重金買下了科西嘉島,不然,拿破崙就是一個義大利人,而非法華人。少年拿破崙由於家境貧寒,飽受貴族歧視,拿破崙發憤讀書,各科成績全優。於1784年考入法國巴黎軍校,修習炮兵專業,於次年提前畢業,被授於炮兵少尉軍銜,後在法國大革命程序中,又逐級晉升為炮兵少校!

    當時歐洲各國軍隊中,炮兵是主要而最重要的軍種。拿破崙受命炮兵指揮官後(與攻城副總指揮相當),盡職盡責,忠於職守,四處招募有經驗的軍士和技師,著手著力充實物資、裝備,建立設施齊全的炮兵修械工場,並自任工程處長和輜重主任,其屬下的炮兵部隊,彈藥充足,戰力強大!

    18世紀末,拿破崙指揮了大小數十戰,有著高超的指揮戰爭才能。有兩任庸碌無能的司令官頂頭上司,在拿破崙向法國革命政府力諫後,都被換掉。在每一次戰鬥中,拿破崙總是出奇制勝,英勇無畏;在危局中,總是身先士卒,提槍帶隊衝鋒。拿破崙有句戰場名言:"酒瓶己開啟,就該把酒乾了"。士兵對拿破崙高度信任,所屬將士,指哪打哪,士氣高漲,猛衝猛殺,如山呼海嘯!

    拿破崙最優秀的軍事傑作,是法國軍隊,對英國及反法聯軍的土倫戰役。法軍指揮部召開土倫戰役軍事會議時,拿破崙提出了一項與眾不同的戰役計劃,立即得到眾將及司令官杜戈梅的讚賞,並在士倫戰役中,拿破崙率軍奪佔了法軍獲勝的關鍵之地:小直羅陀堡和克爾海角。歷時4個月的土倫戰役,以法軍勝利而告終。拿破崙在土倫戰役中英勇負傷,坐騎也被英軍炮彈打死!

    土倫戰役,是最具經典意義的一役,使拿破崙徹底走上了戰爭大舞臺,成為叱吒風雲的一代名將。克勞塞維茨的不朽著作〈戰爭論〉,集中表述了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併為歐洲後人所借鑑膜拜。如史利芬、希特勒等,無不受拿破崙軍事思想所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拿破崙的伯樂,杜戈梅將軍,其職業軍人出生,軍齡40年,久經沙場,為人公正大義,且極具軍事眼光。在日後的日子裡,拿破崙不辜負老將軍的垂青和賞識,戰績卓越。1796年被任命為方面軍司令官。1798年被任命為東方軍司令官。1799年,年僅30歲的拿破崙,被任命為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成為法軍最高統帥。1804年,35歲的拿破崙宣佈建立法蘭西帝國,自稱皇帝和首席大元帥。20餘年,拿破崙青雲直上,統帥法軍遠征義大利、埃及,血戰俄羅斯,席捲中歐和東歐平原,橫掃大半個歐洲!

    拿破崙的垓下歌一一一滑鐵盧戰役:

    由於拿破崙長期用兵,過度擴張,殘酷壓迫佔領區民族,引起了歐洲各民族的普遍反抗。也由於反法同盟軍的征討,拿破崙被迫第一次放棄帝位,被歐洲各反法同盟囚禁在,面積230平方公里的厄爾巴島。拿破崙在島上保留了帝號,擁有5艘軍艦及3000名親隨部隊。如神龍蟄伏的拿破崙,密切注意著時局變化。其老母也認為兒子非池中之物,不忍其困死孤島,英雄末路;鼓勵其東山再起,戰死沙場!

    由於第一次戰勝拿破崙的反法同盟,瓜分勝利果實時,分髒不均,矛盾重重,出現分裂。拿破崙認為時機成熟,徵得老母同意,率領1050名親兵,搭乘7艘戰艦,躲開英軍和反法聯軍的監督,離開厄爾巴島,於3月1日在法國南部,儒昂灣次內灣登陸。拿破崙沿山路北進,沿途廣泛宣傳、發文書,昭告其東山再起之宗旨。成千上萬的民眾紛紛響應,拿起刀叉、鋤頭等各式武器;加之阻止拿破崙前進,而倒戈的軍隊擁戴,勢力迅速壯大了起來。拿破崙乘勢二次稱帝,重新恢復了對法國的最高統帥權!

    拿破崙逃離厄爾巴島,東山再起的訊息,再次震動了反法同盟國。由英俄策劃,組織了英國和荷蘭軍隊、普魯士軍隊、奧地利軍隊、俄羅斯軍隊、義大利軍隊5路大軍66萬人,另組30萬後備軍,征討拿破崙。最後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北20餘公里的滑鐵盧,徹底擊敗拿破崙的法國軍隊。拿破崙見大勢己去,再次被迫退位,被反法同盟國強行放了逐到大西洋聖赫拿島,鬱鬱而終了其餘生!

    滑鐵盧之戰是拿破崙生前的最後一戰。以不可一世的戰神,拿破崙完敗而告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藍德7座超選四驅和5座四驅有什麼區別嗎?本人喜歡5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