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妙音淨香居
-
2 # 滬漂林先生
如果秦始皇在世時,就已經是選擇好了的繼承人,並且還公佈於眾的話,那麼就沒有趙高禍亂朝綱、胡作非為的舉動。我們來看一下歷朝歷代都是宦官是有大權在握,所以才會有禍亂朝綱、胡作非為等事情發生,一般的都是到最後獨裁,當皇帝。那麼我們來看一下扶蘇,他本人是有治理國家的能力,在平時也是很友好的善待朝中的文武百官,而且有蒙恬等人都支援他。扶蘇當皇帝還的分情況,第一種情況就是秦始皇在世之時讓位給了扶蘇;第二種就是秦始皇到最後是暴斃在巡遊的途中,那麼也是自然而然的順利就位。那我們首先分析一下,秦始皇在世之時,會不會讓位給扶蘇呢?顯然是不會,應為那個時候正是秦始皇施展自己的抱負的時候,在朝中也是無人能及,百官擁戴,無人不服啊。而且秦始皇也不會在自己年輕有為的時候,讓位給扶蘇,這我們從秦始皇滅六國的雄偉壯觀的藍圖可以看出,是不會早早的讓位給扶蘇的。所以扶蘇只能是第二種情況就是順勢而為,然後繼位。如果扶蘇上位之後,情況啊,形式一片大好,即使有人不服,也不會發生像趙高 胡作非為的舉動。在扶蘇這邊,有很多的文臣武將都支援扶蘇的,而且扶蘇也是一位愛才的明君,所以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下去的話,我估計秦朝應該也有兩百多年的歷史。那麼各個地方至少在扶蘇在位之時,而發生農民起義運動。這個時候也就沒有盡人皆知的劉邦啦。
-
3 # 黑叔講歷史
導語
秦朝作為封建王朝,最多過個幾百年總是要滅亡的。雖然歷史很難假設,但但扶蘇上位之後,大機率會至少延續好幾個朝代,具體分析如下:
1、扶蘇是嫡長子,得位正,不容反對封建王朝,皇子上位,得位正不正,非常關鍵,扶蘇是嫡長子,理因繼承大統,如果秦始皇把皇位給長久培養的扶蘇,老秦勢力肯定無任何異議,邊關將領也無異議(比如支持者大將軍蒙恬等等)。反倒是秦始皇暴斃於視察路途,留下傳位給胡亥的“反常規”遺詔,儘管有李斯背書,反而朝野上下持有紛紛懷疑的態度。
2、扶蘇個人性格特徵是個仁君據記載,扶蘇的個性仁厚、溫和,偏向於儒禮制度,仁為本,倡導孝治天下的原則。所以非常適合做王朝的二代守成之君,就像西漢的文、景二帝一樣。
扶蘇即位,便於穩定各界的關係,化解矛盾,也不會對老百姓過於苛刻殘酷。
實際上秦朝的農民起義,都並非像其他朝代一樣是饑民,過不下去了才起義,都是因為完不成任務要殺頭,被僵化的暴政逼迫才起義。
如果扶蘇即位,則不會有這個問題。而且也會比較好協調舊的六國勢力。
3、扶蘇的後代有明君之相如若扶蘇即位,是秦二世,則秦三世則很有可能是子嬰,如果時機得當,子嬰多半是個明君。
扶蘇之子—子嬰在胡亥死後被趙高擁立為皇帝。就當子嬰即位五天之後,子嬰就把趙高幹掉了,並誅殺三族。可見其殺伐果斷,有非常之膽識,應變得當。
可惜,當時已經無法扭轉局面了。但扶蘇給他創立一個穩定的基業,則子嬰繼承的話,成千秋之業也未可知。
結語還是要回到開頭那句話,歷史真的很難假設。秦二世而亡,已經很糟糕了。只要不是趙高這個小人把持朝政,換任何一個從小受皇家教育,且長大成人歷經錘鍊的子弟,想必都不會更糟,延續幾代並非難事
-
4 # 做設計的麋鹿先生
如果真把皇位傳給了扶舒,扶舒勤政愛民主張仁愛治國。我想扶舒在位的時侯是不會發生暴亂的,秦朝至少還能過50年到100年的樣子
-
5 # 平凡的世界陝西彬州
《史記》:“扶蘇為人仁”。“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天下剛經過戰國時代,成為歷史第一個大統一的王朝,六國貴族完全沒有臣服秦朝,國家統一後,秦朝又開始幾個超大型的工程,這個時候國家需要生養生息,秦始皇應該完成歷史使命。歷史如果扶蘇成為秦朝二位繼承人,要知道有一部分反秦朝的人,打著擁護扶蘇旗號,證明扶蘇賢明在民間影響非常大。加上扶蘇實行仁政,和秦朝的法制,一流軍事,民心。至少不會在扶蘇手裡滅亡。
-
6 # 安定郡小書生
秦朝滅亡的原因其實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種下了,至於扶蘇即位後,未必能比胡亥延長秦朝的國運。
潛夫的個人看法有以下幾點,僅供大家交流一下,不足之處還請大家不吝賜教。
①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在消化六國遺產上雖然不留餘力,但是一時難以消化,造成六國遺留勢力趁機揭竿而起。
②秦朝統一六國後,原有的制度開始出現僵化,而秦朝卻因循守舊,不思變通。如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大雨自然因素延誤了戍期,卻因秦法僵化,最終迫使陳勝、吳廣等人揭竿而起。
④秦朝統一後,官吏隊伍急劇擴大,隊伍良莠不齊,部分官吏殘暴不仁,因此秦朝的普通民眾負擔過大,苦不堪言,心中恨透了秦朝的暴政。
⑤秦朝統一後,軍事重心由內轉外,軍隊不是在邊疆抵禦匈奴的入侵,就是在嶺南一帶,內部的兵力極其空虛。
-
7 # 步驚雷37
別說扶蘇,就是秦始皇不死也延續不了多久!
大凡統一天下皆應休生養息,為何秦要繼續興兵?內憂外患而已!
外患,北有匈奴,南有楚之遺患。
內憂,這個是致命的!天下一統,勝利果實如何分?秦始皇要走徹底的中央集權,郡縣制!這在當時是不可能的!秦國的老貴族,新興的軍功貴族他們會只要錢,不要土地不要權?除了光武帝,杯酒釋兵權有幾個和平解決開國功臣的?打匈奴,平嶺南有幾個老秦人?劉邦,項羽打咸陽時老秦人的名將哪裡去了?趙佗若是老秦人會按兵不動?統一後秦始皇就不再把重兵交給老秦人了!
很明顯,秦的內部發生了非常激烈的內訌,不僅是王室死人,更多的文臣武將都死在內部鬥爭中!章邯的囚徒民工都能打勝仗!不是義軍太強,是秦人內耗太重!
正是秦始皇強推郡縣制使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這樣激烈的鬥爭是任何人都壓制不了的。大漢之初戰國七雄的老貴族基本殺絕了,劉邦面對的主要是軍功貴族,結果一樣不能實行徹底的郡縣制!必須要分封,要封王,還要斬白馬為誓,非劉不封王,皇帝被逼到這份上可見功臣們對權力的慾望有多強!實行郡縣制必須有個過渡期,而秦始皇靠自己的威信強推,結果自然是悲劇!秦始皇幾次巡視天下本身就說明天下極端不穩!
-
8 # 楊柳青青春之聲
如果秦始皇傳位給扶蘇,秦國會延續多久?
一、我的看法秦帝國的大勢是具有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把秦帝國推向了高潮,贏政的威嚴帶來了秦國的威勢;贏政的勤政帶來了秦國上下的雷厲風行;贏政的雄才偉略帶來了秦帝國的國威,天下一統、莫不威服,泱泱大朝、莫不驚歎。可以說在此時只有贏政能夠駕馭秦帝國這樣的威勢。
二、有這樣的說法:扶蘇不死,秦國不亡,對這樣的說法表示懷疑,扶蘇這個人孱弱愚忠而不知變通,從扶蘇接到趙高篡改的詔書所表現出來的形態: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扶蘇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在這裡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此詔書讓蒙恬一齊賜死。就這樣的問題一個握有兵權的將軍,一個做皇家監軍的皇兒,詔書一齊賜死,不變真偽,接詔書哭泣即死,從這樣的事略上可以斷定扶蘇沒有治國的能力,即使傳位給他他與武將蒙恬搭班理國秦帝國也不會久遠。
三、時勢的問題,當此時天下苦秦久矣,草莽英雄遍於鄉野,秦國這頭麋鹿在贏政歸天以後都想逐鹿中原,逐而遣之,首先有想法者陳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接著楚人項梁抱著血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後撲者青年英俊項羽見了贏政的車駕其表現為:披可取而代之;而以亭長出芽的劉季見了贏政的車駕都色迷著:唉,大丈夫當如此也!可以想象以扶蘇的那般能力怎能鎮得住這般英雄豪傑?所以說秦國的灰飛煙滅是歷史的必然,從鼎盛到坍塌也是事物的輪迴。
-
9 # 阿宇的美食日記
在歷史記載當中,鼎盛一時的秦王朝,在秦二世的時候就已經滅亡,這真是令人唏噓不已。但是我們可以假設一下,如果當時繼承秦始皇帝位的不是胡亥,而是扶蘇,秦王朝的命數能不能夠繼續延續一段時間呢?
要評論這個假設,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扶蘇是一個怎樣的人。在秦始皇的一生當中,一共有20多個兒子,在這些兒子中,扶蘇是比較獨特的一個。為何說他獨特,是因為他敢於直言相諫,即便自己的物件是父親,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喜怒無常的秦始皇,扶蘇也絲毫不畏懼,有什麼就說什麼,以事論事。
此外,扶蘇還有一個非常難得的優勢,那就是他一直以來都比較敬重儒家思想,也是推崇儒家思維的人。他有一顆仁慈之心,而且對於老百姓也是關愛有加,在治國上面,他和父親秦始皇所採用的暴政截然不同,所以如果當時扶蘇繼位的話,在民心的凝聚上面,甚至還要越過他的父王。
不過向來直言相諫的人都沒有什麼好下場,就算是皇子也不例外。當年扶蘇就是因為說話不得秦始皇的心,被秦始皇發放到邊境上面去抵禦匈奴。本想這個皇子的一生就這樣沒了,沒想到扶蘇不同於一般人,率領大部隊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戰功,在當地深得民心。
所以從上面的種種來看,如果當年秦始皇把帝位傳給了扶蘇,而不是其他人,依靠扶蘇本人的能力,再加上他推崇儒家思想的觀念。在天下大同的格局之上,施以仁政,相信秦王朝的歷史要再延續200年,也不是一件難事。就好比如後來居上的漢王朝一樣,不也是一樣延續了秦王朝的架構嗎?如果歷史真如這樣發展,說不定扶蘇還會成為開啟漢朝時代的君主。
眾所周知,秦王朝之所以在秦二世的時候就滅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秦始皇所沿用的暴政。儘管在秦朝剛剛建立的時候,統一六國,確實百姓還是很高興的,但是越到後面,人們發現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採取的嚴苛的政策一度讓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很難想象在太平盛世當中,還要受到暴君的威脅,怎能夠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但是扶蘇就不同了,他沒有秦始皇的暴戾的脾氣,而且他也懂得與民休息的政策,更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一個非常孝順的人。自古以來,有孝心的人,底子都不會差,而且為人也仁慈有道,如果真的是扶蘇登位,秦王朝的歷史真有可能會改寫。
-
10 # 風在吹tmy
秦王嬴政一統六國之後,自封始皇帝。在他心目中,之所以要取名始皇帝,是因為他想著自己子孫萬代都是皇帝。然而事實卻是秦朝二世而亡。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是扶蘇即位,而不是胡亥,秦朝會不會繼續存在一段時間?
我看很難,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沒有愛惜民力,令久歷戰亂的天下百姓得以休養生息,而是徵發上百萬人,南北征伐,並推行各種大型工程,如修築萬里長城、驪山陵墓,並廣修宮室無數,沉重的賦稅和徭役,已經令天下百姓“苦秦久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剛一病逝,中車府令趙高就聯合丞相李斯等人矯詔改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繼位,並試圖以秦始皇的身份賜死扶蘇。
讓人沒想到的是,既有蒙毅(蒙恬之弟)做內應,又有蒙恬在身邊,手握30萬長城軍隊的扶蘇居然在接到矯詔後自殺了。這讓很多人懷疑扶蘇性格過於懦弱,不具有成為帝王的野心和魄力。
即便扶蘇真的當上了皇帝,親近儒生、信奉儒家學說的他一上臺肯定會整治李斯、趙高等秦始皇身邊的親信近臣。然而對李,趙而言也只有胡亥即位,他們的利益和身家性命,才能得到足夠保障。而換了是扶蘇成為二世皇帝的話,必然意味著秦朝國政的改弦更張,朝堂人事激烈的大洗牌。他們這些之前積極執行秦始皇帝各項政策的大臣,都將化作扶蘇一黨新貴們變革新政的踏腳石。
所以即便扶蘇上位,也是面臨內憂外患,而秦朝已經是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再想力挽狂瀾延續大秦,真的是不太可能。
-
11 # 南巢說歷史
大機率秦朝可以延續幾百年
要知道,秦始皇死後的秦軍依然擁有著極強的實力,但是很多名將例如蒙毅、蒙恬、馮劫都被賜死,但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秦軍依舊打了很多勝仗,由此可見秦軍戰力不容小覷。
所以說,如果扶蘇上位施行仁政,加上國內大將的輔佐,秦朝很難在短時間內滅亡。
-
12 # 愛剪輯nice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9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兵反秦,各地紛紛響應,秦王朝搖搖欲墜。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劉邦率兵入關,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帝國正式落下了帷幕。有人可能會說,如果不是胡亥而是扶蘇繼位,秦朝就不可能二世而亡。實際上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即使扶蘇順利繼位,秦朝仍逃不過二世而亡的命運。
扶蘇能力欠缺,難堪大任
關於扶蘇最早的記載,是秦始皇三十五年,秦始皇坑殺方士,扶蘇上書勸阻。“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這時的秦始皇已經49歲了,統一天下已經10餘年,還有2年就會崩於沙丘,這時的扶蘇應該在30歲上下。然而,我們翻遍歷史,在秦始皇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扶蘇的身影,即使秦統一六國後,也沒有在朝堂上看到扶蘇。
扶蘇後來雖然有了兵權,仍沒有什麼表現,這也是胡亥令扶蘇自殺的理由之一。“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也許有人會說,秦始皇雄才大略,掩蓋了兒子的光芒,但同樣是身為長子的漢武帝太子劉據,不時在大臣面前蹭曝光率。從這可以看出,扶蘇能力十分有限,即使他能夠順利繼位,也很難掌控秦王朝這艘已經四處漏風的巨船。也許秦始皇也知道自己這個長子能力不行,所以遺命也只是讓他回來主持喪事,絲毫未提讓他繼承皇位。“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
扶蘇仁弱迂腐,缺乏帝王魄力
扶蘇過於仁弱,缺乏殺伐果斷的帝王魄力。秦始皇死後,秦王朝已經坐在火藥桶上,這時需要一個有魄力的君王挺身而出,才能力挽狂潮。看看扶蘇這哥們表現,那是讓人大跌眼鏡。當胡亥派人要他自殺時,我們的扶蘇同志二話不說,就拔刀自刎了,還說兒子怎麼能夠懷疑父親的決定。扶蘇的表現十分迂腐可笑,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擔起匡扶大秦的責任。“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而看看同樣以仁弱著稱的劉據。同樣有一個雄才大略的父親漢武帝,劉據在江充的逼迫下,奮起反抗。“徵和二年七月壬午,乃使客為使者收捕充等。太子使舍人無且持節夜入未央宮殿長秋門,因長御倚華具白皇后,發中廄車載射士,出武庫兵,髮長樂宮衛,告令百官日江充反。乃斬充以徇,炙胡巫上林中。遂部賓客為將率,與丞相劉屈等戰。”風雲飄搖的秦王朝,想要社稷不倒,需要的是像秦始皇那樣殺伐果斷有魄力的君王,而不是一個守成有餘過於仁弱迂腐的君主。
扶蘇自視甚高,不會拉攏人
扶蘇作為秦始皇長子,本身自帶光環,本應該與文臣武將建立良好的關係。然後,扶蘇同志的表現同樣讓人失望。
扶蘇不僅在朝堂上沒人,在擔任監軍期間,很可能與蒙恬除了公事外,沒有什麼私交。否則,兩人長居軍中,肯定會談論軍國大事,而秦始皇是雙方不可能繞開的話題。蒙恬與秦始皇君臣數十年,對秦始皇的瞭解肯定會比較深,也會給予扶蘇一定的建議。然而現實卻是,當蒙恬勸他不要自殺,向秦始皇確定後再自殺,可扶蘇根本不聽。這說明了扶蘇為人有貴公子的傲慢,在軍中多年,沒有交際軍中將領,對軍中將領根本不瞭解,也很少聽從將領意見,我行我素。這樣的人,是不可能擔任重任的。這樣的人,怎麼可能讓秦王朝度過危機?
扶蘇缺乏大刀闊斧改革魄力和勇氣
秦王朝實行的是法家治國,透過嚴刑峻法約束百姓一言一行。對於秦國一國而言,法家思想證明是有效的,但統一六國後,法家思想已經不合時宜了,必須進行調整。秦始皇是法家思想的倡導者和受益者,信奉的是武力,當然不可能做出改變。
法家思想在秦國經過100多年的發展,已經根深蒂固,要想扭轉這一局面,這需要秦孝公、秦始皇這樣有魄力的君王。扶蘇恰好不具備這樣的魄力。如果改變法家思想的統治地位,必然會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很可能引起叛亂,最終的結果扶蘇很可能選擇向法家思想妥協,反秦起義還是不可避免。
扶蘇缺乏政治謀略,情商為負
扶蘇沒有政治手腕,沒有揣摩秦始皇的想法,在諫言時,不注重方式方法,惹得秦始皇十分不快,被髮配到邊疆,遠離朝堂。“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朝堂有變,根本反應過來,很可能陷於被動。
扶蘇情商也不高。作為兒子,扶蘇在被髮配後,不去積極主動的改善與秦始皇的關係,重新贏得秦始皇信任,重回朝堂。而且,也沒有派人時刻關注朝堂內外形勢變化,特別是在年邁的秦始皇身邊安插一個耳目,以便了解朝堂大事小事。這是非常致命的。一旦朝堂有變,扶蘇只能被動等死。武則天是怎麼上位的,是因為武則天拉攏了一大批宦官宮女充當耳目,而我們的扶蘇同志卻是兩眼摸黑,根本不知道朝堂和秦始皇狀況。秦始皇在扶蘇這個年紀,已經對朝堂內外洞若觀火,才能一舉平定嫪毐叛亂,趕走權相呂不韋,扶蘇非常“不類秦始皇”。
同樣作為漢武帝的長子,劉據時刻關注漢武帝一舉一動。“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皇后恐久獲罪,每戒太子,宜留取上意,不應擅有所縱舍。”
所以,如果是扶蘇繼位,即使沒有陳勝吳廣起義,也會有李勝趙廣起義。畢竟,反秦的星星之火早在秦始皇時期就埋下了,秦朝滅亡只是時間問題。最有可能的就是後人在評價扶蘇時,會說“秦非亡於扶蘇,實亡於始皇帝也。”
回覆列表
其實就算把皇位傳給了扶蘇,秦朝也不會持續多久了。
當時的農民起義,主要是因為政策導致的:
從稅收來說,苛捐雜稅名目繁多。
從吏治來說,從上到下酷吏橫行。
從民生來說,不斷的徵召民夫修建各類工程,民力得不到修養。
所以當時雖然不是戰亂年代了,但人們還是緊繃著神經。在這種情況下,就等著最後一根稻草了,也就是秦始皇的駕崩。
前面說的秦朝時的狀況,已經不是一兩個人能夠在短時間內改變的了。
不論是二世還是扶蘇,其實都在爭奪權力,不過是誰明誰暗而已。而且二世有黨羽,扶蘇也有蒙大將軍啊。這點可以透過扶蘇完了,蒙大將軍也立刻完蛋看出來。
此外,隨著陳勝吳廣的起義,其他地方迅速的大面積起義。說明全國不論是思想還是行動,都早有準備了。
所以當時誰當權其實都不能改變那個結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