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凡哥在成都淘車
-
2 # 百車天下
本人從事二手車行業多年。
首先我認為,汽車巡航,大燈清洗,真皮座椅,不能聯網的導航系統都是比較雞肋的功能!多花冤枉錢不說,最主要的是不實用!
想想大燈清洗這一功能如果是誰真的用了,那它的大燈要糊成什麼樣?現實中很多人隔三差五就會去洗車,就算有的人真的很懶,大燈髒到看不見,用兩塊抹布就能解決!
真皮座椅也是夏天熱的燙屁股,冬天透心涼,透心亮!真皮座椅只有配合座椅通風,座椅加熱功能才對得起這個配置!
不能聯網的導航不能時時更新,就跟瞎子走路一樣指不定哪天把你導到死衚衕,而且還最喜歡往熱鬧的擁擠的地方走,最重要的現實中都是用手機導航!
迴歸正題汽車的巡航系統一般有定速巡航和自適應巡航。開了定速巡航你就天真的以為能舒舒服服躺在汽車上,讓他自己開了嗎?事實上,你不僅要更加全神貫注的注意前後左右的車輛,還不如自己開車來的,輕鬆自在!而自適應定速巡航略顯高階,它可以根據路面的情況判斷是否加減速,保持安全距離跟車,甚至實行變道就好比有了雷達的蝙蝠。但在中國這個路況比較複雜的情況下,完全交給自適應巡航還是有點心虛的。就好比這幾年的汽車智慧自動駕駛技術,目前狀況也不是太成熟,路面的變化是始料不及的
最後總之一句話,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淚兩行!
-
3 # 宸銘Iove
汽車自適應巡航是汽車上的一個主動安全系統,他是透過按裝在前風擋玻璃內後視鏡位置或者是(車前進氣格柵中間處)的感應器來工作的,開啟之後在設定的速度內自動跟隨前車平穩行駛或減速至停止狀態,並與前車保持安全距離。
目前市面上很多車型配備的是第一代產品,在日常行駛過程遇到灣道或轉灣的時候這套系統就需要駕駛員主動介入,不然會一定的安全風險。
這只是一套駕駛輔助系統,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巡航又分為定速巡航和自適應巡航。
定速巡航
顧名思義,定速巡航是汽車以一定的速度巡航,不需要駕駛員進行操作(踩油門),巡航需要一定的速度才能進入(這個可以標定,比如有些車車速大於50才能進入),進入巡航會有一個初始速度(比如50),且速度可以透過按鈕進行調節(加,減,快加,快減),巡航的退出也有一系列的條件,比如踩剎車時就會退出巡航,汽車本身狀態不合適(有部件出問題)也會退出巡航。
定速巡航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其實邏輯超複雜,我還沒完全懂),只是沒有複雜的感測器,處理器等等。但一般只適用於路況較好的情況下。
自適應巡航
自適應巡航(ACC)比較智慧,且一般在較低的速度下即能進入巡航,除了高速路況,也能適用於城市路況,走走停停的都可以。
汽車的感測器(雷達)會根據前車以及本車的行駛狀態(車距和速度),經過ECU的計算判斷後,向執行器(節氣門,制動,檔位)傳送指令,以決定自己的行駛狀態,是加速還是減速,還是退出巡航。
自適應巡航最基本功能是保持車輛縱向行駛,在有碰撞危險時,車輛會提示駕駛員並進行主動制動干預。
要說優點,顯然,ACC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駕駛員駕駛的疲勞。
ACC系統組成:
首先是感測器,目前有雷達(長距雷達),超聲波測距感測器,紅外測距感測器等等。
感測器相當於“眼睛”。對於眼睛來說,關鍵是要識別在本車道的前車,排除旁邊車道車輛的影響。
眼睛接收到訊號後,就傳遞給汽車大腦中的ACC 巡航控制系統,該系統會查詢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決定汽車該怎麼行駛,這些規章制度就是ACC中的控制策略。
安全車距模型(意思就是汽車跟前車保持多少距離合適)是ACC系統控制的主要控制策略之一;他不能過大,否則會導致你後頭車輛的抗議;不能過小,否則有追尾風險;安全車距是最小停車距離與當前車速的函式。
在大腦告訴了汽車該怎麼做之後,接下來就是執行機構的事了,執行機構相當於汽車的“手腳”。
執行機構包括節氣門,制動,檔位。透過這些機構的動作,對汽車進行操控。
說缺點還不如談談ACC的發展
ACC的發展:
ACC,相比於其他的汽車電子控制技術,還略顯不成熟。難點,以本人之陋見,在於對路況適應性。
自適應巡航作為一種駕駛輔助,畢竟不能做到像人一樣的智慧,能分辨所有的路況,且做出相應反應。
目前ACC還主要用在路況較好的道路(高速或高架),而且是主車道目標車輛的判斷。而對於旁車道,以及多目標車輛的監測;有併線意圖的車輛的預判,對於路況的判定,還做得不足。
比如假設前車突然進入彎道,這時本車可能會認為安全距離過大,出現誤判,本車會突然加速進入彎道etc。
以下是一些典型路況的分析:
1、當前方沒有車輛,ACC會以一定的速度巡航(巡航的車速在你設定的車速限值範圍內);
2、當雷達監測範圍內出現車輛時,如果車速過高,此時汽車會減速,並一定的車速跟隨前車行駛,保持安全距離;若前車又切出本車道,則本車會自動加速至設定車速。如圖(影片截圖)
前方車道無車,此時車速是80km/h
前方車道出現車輛,車速下降。
3、當前車變向時,汽車會更換跟車目標;
4、ACC停走功能(如果有),會在汽車低速,甚至靜止也能啟用,這點在走走停停的城市工況比較有用。
該系統在低速時仍能夠保持與前車的距離,並能夠對汽車制動,直至靜止,在幾秒後,如果前車起動,ACC也會自動跟隨啟動;
如果停留時間較長,只需駕駛員輕踩踏板則能夠再次進入巡航模式;
城市工況,此時車速25km/h:
等紅燈,汽車能自動剎車,車速降為0,前車起動後,本車自動跟隨起動
5、在進入彎道時,汽車會根據彎道的情況而調整車速;
彎道路況的判定尤為複雜,我就不講了(其實是不懂)。
雖然不是技術方向,但也工作相關。
目前已經將工況和使用情況都做了說明,而我從市場和消費者接受度來說一下優缺點。
優點
很大程度上,就是降低駕駛疲勞。ACC的普及程度較低,很多人都沒有實際的使用體驗。但對於CC(定速巡航)基本已經普及,在路況比較好的高速上,能一定程度解放右腳,但實際使用的時候優點提心吊膽,隨時準備踩剎車(至少我自己是這樣的)。而ACC能在正常行駛的情況下,也讓你不用保持如此緊張的裝備,自動控制車距(說是說車距,其實控制的是相對時間,同樣設定下,不同速度,車距不同)實現一定程度的自動駕駛。
缺點
ACC作為高階駕駛輔助系統(ADAS: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t system)研發多年了,只是近兩年開始在一下合資品牌上鋪開,才進入大眾視野,這種一定程度的替代人類控制的方案,對於整車廠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風險控制。實際道路行駛,狀況百出,瞬息萬變,程式沒辦法100%規避所有有風險的場景,發生了事故算誰的?
對於老牌德國的廠商,能將這項功能投放,一定是開發的非常周全了,能夠符合對大多數的使用場景。但你去看某渡的使用說明書,上面還有一堆一堆的使用警告,告訴你哪些場景下你需要關閉該系統。同時,中國道路情況複雜,情景複雜,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風險。
除去系統本身的問題,就是使用者心理因素了。
首先是不安全感,車輛不在自己的完全控制中,對於突發狀況的不明確,使駕駛更為提心吊膽。
老練的駕駛員,基本不會需要這種系統,而且ACC實際操作相對複雜,學習成本高(也許將來可以簡化,看工程師了),實在沒有必要用這種系統。當然,當你完全學會後,過渡依賴系統,也會使你麻痺,風險總體偏高。新駕駛員,應該說上路已經手忙腳亂了,對於這種自動系統,能有多大的信賴程度,很難說。
這兩塊原因,導致了目前ACC在消費者反饋上基本處於“不需要”的狀態,要這種裝備的消費者,也是出於炫耀的目的。目前ACC在4S店,很多銷售顧問都不會使用,也沒法教客戶使用(需要專門的場地和條件才能進行教學,基本沒有這種條件)。
我自己參加過公司內訓,學習使用ACC,當時公司是包下了一個賽車場,同時設計了嚴格的使用條件,才允許我們學習。其次,實際使用過程中,不安全感十分猖狂,完全不敢提速。也的確發生了在彎道角度略大的情況下,丟失前車參照物的情況。目前ACC對於日常駕駛來說,的確略有雞肋。
實際親測重點說下實際駕駛好處:
1,ACC加上車道偏離輔助系統,可以讓你在較好的城市路況中極大的解放雙腳甚至雙手。
2,輕微堵車(不至於加塞)的情況下,開個ACC簡直要爽翻。畢竟城市路況駕駛疲勞感很大部分來源於不停踩剎車。這算是間接利用ACC,因為預設最小車距遠遠大於輕微堵車時的距離,只是利用ACC自動剎車以保持車距,當然重度堵車不適用,最小車距大概有半個多車位長,容易被加塞。
缺點:容易讓駕駛者降低警惕,腳不在踏板位置會加長反應時間。所以,個人不建議太過依賴ACC系統,簡單地說就是高速儘量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