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松廷聯通
-
2 # 白毛毛老翁
我不認同!物價漲不漲最主要還是看央行是否增加流動性,或增發貨幣!比如十幾二十年前……不到十年超發二十多倍。
-
3 # 無名76990612365
物價上漲不僅僅是銷售環節,還有很多因素導致物價上漲。所以,沒有電商,物價就翻倍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電商只是一種銷售方式,目前沒有對電商規範管理的情況下,沒有銷售的相關稅費和昂貴的店鋪租金,電商的銷售價格同比實體店會有一定的優勢,電商銷售的商品價格會比實體店便宜,但電商無法遏制物價的上漲。別過份擴大了電商的作用,只要工商、稅務部門出手管理電商,營業稅、所得稅等等稅費開始徵收,電商的優勢會減弱很多。實體店和電商各有優勢,兩者都無法替代。
-
4 # 月亮心888
電商的興起與之相適應的是製造業的轉變
製造業從大規模,標準化,流水線一以企業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轉向小規模,個性化,定製營銷。這種生產方式的轉變要求網際網路能夠為企業提供大資料,幫助企業瞭解消費者的需求,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組織生產。是生產企業選擇渠道,選擇促銷方式。電商的出現減少了渠道的長度和寬度,大大降低了渠道成本,物流成本,大大降低了生產企業的產品成本,銷售成本,大大降低了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中間商永遠是執行生產企業的流通職能。中間商的職能是以最短的時間,最佳的地點,把最低價格的產品送到最適合的顧客手中。所以生產企業總是在降低中間商成本在產品中所佔的比重,以便使自己的產品在消費那裡更具競爭力。那些把中間商當成擴大就業來源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中間商增加銷售環節,增加中間商數量,不僅增加企業的產品成本,而且企業在消費者那裡缺乏競爭力,最後會導致企業營銷失敗。所以擴大就業不能透過恢復舊的流通渠道,增加產品的成本,降低產品的競爭力,增加消費者的生活成本來實現。
-
5 # 黃克喬
即使沒有電商也不會存在物價迅速暴漲這種結果!國家會透過宏觀調控把物價打壓回去,讓那些投機取巧的商人無計可施。
比如廣州的大米突破從4元一斤上漲到10元一斤,怎麼辦?那麼國家“機器”可以從各大城市調來大批糧食到廣州大量投放到市場,立馬可以壓低大米價格。
同時使用法律法來打擊那些“製造混亂”的壟斷者!
比如:國家會規定允許市場經濟“物價”每年上漲6%-15%之間!
這樣一來大概也是10年左右物價才會上漲3倍!這就保持了物價的穩定!未來30年人民幣貶值,物價上漲也比較快的!比如現在一斤4元,每10年物價上漲翻倍,第一個10年就是4X3=12元!第二個十年就是12X3=36元!
第三個10年,36X3=98元!
上面這個只是比喻而已,當然未來30年一斤大米80-120元也有可能啊!因為20年前很多城鎮一碗粉1.5元,現在變成9元了!漲價6倍!
如果分析的比較現實一點,也就是2050年,可能那個時候一斤大米大概上漲60-70元之間!因此,電商的出現不是物價上漲的主要原因,而是各方面的因素!比如和國外其他國家~世界“霸主”打金融戰、貿易戰、科技戰和科技迅速發展(產品更新換代快)的很多因素!
30年後一斤豬肉大概多少錢?我們都知道豬肉的價格大概是大米的10倍是吧,比如拿一斤大米60-70之間算,那麼我們就可以計算出,到了2050年,60X10=600元!30年後,一斤豬肉大概是600元!那個時候大家的工資都上漲到15000多啦,你還怕上漲嘛!
-
6 # 往事如風吹
並不完全認同。
電商透過平臺公司,直接拉近了批發商與客戶的距離,省去了店面成本、銷售員成本、經銷商成本等,價格確實降了不少,這是事實。
個人認為近幾年的物價下降,還有其他原因,就是產能過剩,世界經濟發展放緩,消費疲軟。導致電子產品如家電、日用品如服裝,以及雜七雜八、五花八門、數不勝數的在淘寶、拼多多等網路平臺公司可買到的東西,價格對比商鋪,便宜了不少。
至於日常吃喝拉撒生活必須品,不降反升,當然最明顯的,要數豬肉了。
我們得到實惠了嗎?
我看未必,當然從單個商品價格對比,確實得到了實惠。但從另一個層面來看,電商改變了我們的購買方式,使我們花費更多。很明顯,當你開啟淘寶網頁,琳琅滿目的大小商品展現在你的眼前,本來有些可買可不買的東西,你形成了習慣,總想動一動手指,看不見現錢的支出,只現存款數字在減少,你似乎不心痛。
另外從大的方面來講,電商壟斷了實體銷售渠道,導致眾多實體店面倒閉,大量人員失業,雖然行成一波快遞員大軍,但不足以彌補千千萬萬倒下的失業人員。
市場形成兩極,最頂端和最低端,失去中間力量的支撐,社會發展扭曲,最終殃及的還是我們每個華人。
國家有國家考量,在發展中摸索,在發展中修正。
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人民生活美好、民族繁榮、國家富強。
-
7 # 逍遙雪紛飛
電商現在已經是禍害了徹底繚亂經濟,電商開始不能不說絕對是推動了經濟一定的發展,讓一小部分人受了很大的利,但現在電商的弊端開始全面顯現,電商已經徹底形成了行業壟斷,整個經濟環境陷入呆板不再有任何活力,人們被電商牽著鼻子走徹底被綁架,城市也不再像從前那樣繁華,同時電商不像剛開始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創業,而現在小的沒實力的逐漸被大的電商蠶食吞沒,搞的現在是電商創業極難實體店被電商擠兌的更難,再發展下去後果不敢想象,整個世界只有中國在飛速發展所謂的電商虛擬經濟,相對於歐洲等國甚至世代仇敵日本都沒有發展電商,為什麼?這裡不是沒有原因的,一個國家強大必須要靠實體而不能全部砸在虛擬電商之上,更關鍵的是本來中國製造就被國際以及本國各種詬病產品質量差,本來已經漸漸好轉漸漸脫掉質量差中國製造的帽子,電商出現因為產品競爭讓商品價格極低,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只能在質量上下手,本來要脫掉質量差標籤的中國製造,不但一下又回到瞭解放前更加雪上加霜,所以電商現在絕對是禍害,發展電商不是不好這是時代產物必然會存外,但不能再不加以限制任其野蠻生長否則後果會很嚴重。
-
8 # 朱佳麗
那些詆譭馬雲老師的都是些思維落後的弱智人群,還沒有跟上這個時代的蠢貨,那些人很多連那麼好的支付寶都還不會用,很多人都用支付寶投資理財賺了不少錢,那些蠢貨還不知道用支付寶!
-
9 # 辛德加
認同這個觀點,電商壓低了商品在工廠的銷售過程中的中間商的利潤,國家可能丟了一部分稅收 ,這是實情 ,但老百姓得到實惠
-
10 # 1陰陽魚1
這個沒有必然聯絡,主要是看競爭環境。能翻倍的實際上是飯店的飯菜。耐用品衣服這類的不可能去翻倍。出了一二線的大城市房租確實有點高,三四線城市房租一直是不高的,甚至比大城市的倉庫費用都低。價格高實際上購買的產品檔次也高了,同樣的商品價格實際上是降低了。初期實體店競爭不激烈,利潤高後來競爭高利潤降低。拿我來說,我姑姑94年在電器商場組的櫃檯一節八百一個月,到後來05年賣手機櫃臺還是八百,但是工人工資從兩百一個月變成七百一個月。現在聽說租金又低了。電商確是讓價格降低了,改變了我們的消費觀念,在家足不出戶就能買到商品而且比實體店更全,瀏覽方便。對於消費者來說無所謂,但是對於國家社會顯然不是好事。實體店帶來的就業崗位太多了,他們的破產流失就業崗位遠遠比電商創造的就業崗位要多。電商一樣競爭激烈,能活下去的到最後會百不存一,很多中小企業包括大企業都會破產,失業人員更多。直接就會造成社會動盪,因為沒有那麼多就業崗位給失業人員。國家必然要讓人們消費主要在實體,網店做輔助。
-
11 # gzqgszys
零售行業的實體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本身並不生產商品,國民生產總值並沒有增加,只是多了一道流通環節而已。實體店多增加的這一道環節並沒有使商品的使用價值增加,而是增加了社會總成本,讓其價格翻倍。電商使得商品資訊更加透明,流通更加便捷暢通,直達消費者手裡,讓消費者獲益。降低了商品流通的社會總成本,解放了生產力。兩廂比較電商對經濟發展貢獻大,應該大力支援。
-
12 # 知己知彼方能成
電商是偉大的發明,平衡了零售市場只漲不跌的物價記得九十年代中期買買衣服非常貴,普通品牌丅恤毛衣褲子是幾百塊一件,可是有了電商之後,嘿嘿品牌服裝也不敢賣得太高價格,因為有好多選擇,所以實體店家也無奈明碼標價,沒有了高利潤,消費者的時代來了。
-
13 # 海海147035523
電商、是雙刃劍!電商、具有強大的暴發力,電商、是壟斷型的暴發戶!
電商的突起與廣泛運用,使老佰姓得到了實惠:價格低廉、省錢省力,方便快捷、與時俱進;電商與手機銀行、風行市場,蓬勃之勢、真讓人作舌,年輕人償盡了甜頭;電商,以雷霆之勢、燃燒世界的各個旮旯角落,大有普天之下、螞蟻稱雄!
然而,電商、又使實體商家、個體經營者,哭笑難堪、紛紛倒閉,甩貨關門、宣告破產;破產者、失業者,流落街頭、又重回20年前企業的關.停.並.轉,展現當年下崗、買斷、失業的場景;
電商,功過、是非、曲直,怎麼認定?我認為:還是要有個市場與商貿遊戲的潛規則,反附壟斷競爭、反對刻意剎價的行為;平衡市場、均衡發展,各行各業、齊頭共進,讓普通老佰姓都有工作的權力、有生活與生存的權力;
-
14 # 白耀亮
我們2009年,在國家知名貧困縣邊緣租了一間房子,租金每年24000。到了2014年漲到了40000。後來電商開始多了以後,房租再也沒漲過。隔壁的幾家從五萬降到了40000。
我們城裡很多門面房東房東最初都是打算自己做生意的。後來發現累死一年下來,自己掙得還不收房租多。基本房東都不做生意了。那時叫的最響的一句口號就是,一鋪養三代。可見房東的理想多麼偉大。可見租戶的日子何等的艱難。而且不敢裝修太好,生意不敢做的太好。因為這些都漲房租的理由。
社會進步的一個特徵就是解放勞動力,去除更多多餘環節。使生活變得更簡單方便。電商是使用者直接面對廠家,有了更大的選擇性,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成本。這種進步是不可阻止的。
回覆列表
假如“物價翻倍”簡單地理解成價格上漲。
價格上漲由供需決定,也就是由市場決定。電商只是一種交易平臺或形式,兩者之間沒有本質聯絡。(另外,物與經濟的自由度是管理者的藝術,過多地干預市場,必將破壞經濟的發展。)
想想家電產品,汽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