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遺產君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然而在皇家,這句話就顯得那麼的蒼白無力,自古權力面前無父子,更不要說母子了,北魏的胡太后毒死自己的親兒子,在歷史上確有其事,為了自己的一己私慾,不惜痛下血手,禍國殃民,實在是令人髮指。

    北魏為防女主作亂,有立子殺母的機制,然而即使是這樣,胡太后還是成為了漏網之魚,她貪權枉法,胡作非為,結果立子殺母的機制也因為她而廢止了,為了自己,兒子根本不代表什麼,最後北魏因胡太后而傾,大廈為皇太后而頹。

    能上臺的女主,都是步步驚心攻略出來的,胡氏為北魏宣武帝生下了皇長子後,曾發誓說“如果我的兒子被立為太子,就算讓我死,我也絕不遺憾”,這些話讓宣武帝感動的稀里嘩啦。公元515年,宣武帝去世後,胡氏的兒子元詡(拓跋詡)繼位,胡氏也就被尊為太后,當時元詡只有五歲,年紀太小,就由胡太后臨朝聽政。胡太后在朝堂上肆意專權,為所欲為,強力征稅,搞得民不聊生,生活上更是放蕩不羈,豢養男寵,引起朝臣的不滿,孝明帝下令處死了這些男寵,這也就引發了母子間的激烈對抗,胡太后將所有的怒火都發到孝明帝的頭上。孝明帝為了穩定朝政,於是密令駐守晉陽的爾朱榮率兵來洛陽,用武力脅迫胡太后交出大權。胡太后知道後,自然是不願意放棄手中的任何權力,他與寵臣鄭儼、徐紇等人密商對策,此時適逢元詡的妃子潘氏生了個女孩,她讓孝明帝大赦天下,改年號“孝昌”為“武泰”,接著又暗中將孝明帝毒死,然後奉孝明帝的女兒元姑娘當皇帝,就這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登基了,這一年是公元528年。讓一個小女孩當皇帝,瞞得了一時,畢竟瞞不了一世,總有露餡的時候,過了些日子,皇太后見人心已定,便對大臣們說皇帝實際上是個女孩子,現在應擇嗣君,於是就將元姑娘廢了,改立三歲的元釗為帝。正在日夜兼程進軍洛陽的爾朱榮,在途中得知孝明帝被毒死的訊息後,立即舉起為孝明帝報仇的大旗,很快就進駐洛陽,逮捕了皇太后及幼主元釗,並把他們沉入黃河淹死了,又將滿朝文武官員2000餘人集中到孟縣,指責他們嬌奢成性、貪虐瘋狂,下令全部殺死,自此,北魏就進入了一個混亂的時期,幾年之後就滅亡了。
  • 2 # 錢旅人

    看到這個題目,若是要回答,首先應該清晰,既是親子為何要殺,殺了皇帝於太后有何好處,必是利要大於弊,是受益者,才敢冒這等風險,這殺人者或者縱人殺人者,究竟是何樣人?我們回到歷史中,去那個對漢民族來說陌生又熟悉的時代看看!

    若是還記得歷史朝代歌,這個紛繁複雜的時代被“南北朝並立”五個字一帶而過,可明明近三百年,大約“五胡”也是漢人之殤,可這“五胡”也在融合中不斷的向漢文化主流靠近。“淝水之戰”以後,北方陷入長期的割據與分裂之中,鮮卑拓跋部落首領拓跋珪吸收先進中原文化,迅速強盛起來,在征服了北方一些遊牧部落之後,於公元398年,正式稱帝,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西北),至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這個王朝到達了頂峰,英明的孝文帝有位著名的祖母“文明馮太后”,但依然最後在祖母安排的與血親骨肉的婚配裡,摔了一大跤,被馮皇后妙蓮戴了“綠帽子”,憂憤而亡。那個時代,即便有“魏”這樣一個國號,有“元”這樣一個姓氏,努力漢化,努力承襲文明,也是需一個過程,他的後代不斷演出著荒唐的一幕幕。他的繼承者元恪也是機緣之下才登上大位,才幹學識無法與其父親相比,甚至子嗣都凋零的二十年只有一子,這個孩子的生母就是主人公,後來的胡太后。

    胡氏入宮可以說是輿論使然,在崇佛的北魏王朝,有個可以進宮講經說法的尼姑姑母,大約再有個想讓女兒攀龍附鳳的司徒父親,可以說是萬事俱備,那麼東風就是姑母在宮裡大肆宣揚她這個侄女如天仙下凡般光彩生門戶,自然這位宣武帝對此等事定是興趣盎然,很快胡氏入宮,授“充華”,這女子應是姿容俏麗,很快就得寵於元恪,最最重要的是,人家情商那叫一個高,元恪高皇后極為善妒,連元恪第一位於皇后,和第一個兒子元昌之死都與她脫不了干係,但卻能見容這個胡充華,甚至還任其懷了孕,大戲這才上演!

    若是按現代人看,妥妥的,如果給皇帝生下目前唯一的兒子,豈不是母憑子貴,然而,可怕的北魏王朝卻有這樣的規矩,皇子被立為太子,生母必須被賜死,當然是謹防女主幹政,這點學漢家天子頗像!可人家胡氏,絲毫不懼,慷慨而言“天子豈可無子”,而後,果真生下一子,諸位想想,高皇后在想什麼,那必然是之前可以被討好忽悠,現在必須殺之,而且是祖宗的規矩啊!神一般的操作來了,胡氏沒死,還被進位貴嬪,哪怕是高後有權臣伯父撐腰也沒能改變結果,驚不驚訝!這個宣武帝,早期為北魏開疆拓土,一生信佛,為胡氏取消了“子貴母死”,這些都成了在史書中被記錄的,難道大家就沒發現胡充華在這裡展現出的驚人作用嗎?只是記載無有痕跡,完全可以腦洞大開啊!不過講到這裡,大家應該對她的性格有所瞭解了,美貌之下,懂的示弱,果敢,牢牢抓住皇帝的心,《北史演義》裡稱她“善於詩文,習於騎射”,這樣的人若是一旦權欲膨脹,即便是兒子,那又能阻擋她嗎!

    宣武帝於延昌四年(公元515年)駕崩,皇太子在眾大臣擁立下,在梓宮前即位,順位而上的是皇后成了太后,而生母胡氏則成了胡太妃,若高氏有德望,胡氏守禮法,那麼就不會有後來高氏被廢,不久還被所謂天象之說害死。下毒人大約沒辦法繞開那個尼姑領進門的小女子了!

    本來頤養天年,還能含飴弄孫這是皇太后最好的宿命,不,是齒落髮衰的老太后的,不是胡太后的…

    一首北朝詩作有這樣幾句“春風一夜入閨闥,楊花飄蕩落南家……秋去春還雙燕子,願銜楊花入窠裡”,作者,就是胡太后,詩裡關鍵詞“楊花”,明指楊絮,不過這裡卻是諧了音,這個人叫楊白華,北魏名將楊大眼之子,長相偉岸,武藝出眾,後來逃到南梁,所以才有那麼一句“楊花飄蕩落南家”這楊花就是楊華(逃到南梁後改名楊華,大概應該還在暗通款曲),這是妥妥的思念詩啊!杜甫《麗人行》也有這樣一句“楊花雪落覆白蘋”,這首詩就是諷刺了虢國夫人與楊國忠,當然這一句就是當時的以古喻今,說這些不是揭誰的短,而是證明了胡氏恣意而為!

    《北史后妃傳》有一句特別有意思“時太后逼幸清河王懌,淫亂肆情,為天下所惡”,這太后是多有威勢,並且不顧及元氏朝廷的臉面啊!所以太后的妹夫領軍將軍元乂,長秋卿劉騰幽禁了皇帝與太后,殺了清河王,這個元乂大概是恨太后活的也太快活了,本來也是一丘之貉,為爭權奪勢,所以來了個這一手。不想見慣政治風浪的太后很快反戈一擊,不過第一擊未成,太后不得不貶黜和處死助力人以安撫元乂。第二次,再行動,結果又失敗了,但終於等到了劉騰病死,胡太后與明帝聯合高陽王雍,解除了元乂的兵權,重新臨朝,並且改元“孝昌”,多麼有趣的年號,她是要提醒明帝嗎,在這個繁瑣曲折的鬥爭過程裡,元翊已經長大,恐怕母親的事情他已經越來越不能容忍,特別是來了箇中書令鄭儼,還長得的頗為壯麗,沒事還在宮裡待著,可以想見,這個有著鮮卑血液的少年,會怎樣。而為了獲得更大權利,鄭儼多方勾結,勢必也要吹枕頭風,胡太后也越來越注意到兒子身邊聚集了一群她以為朋黨的人,也許就起了什麼心腸,隨著兒子近臣逐一剪除,我想母子嫌隙也就不可彌補了。母親想兒子一旦親政,男寵想,太后一旦失去權利,大約都不用太過仔細盤算,各自明白心意,史書中當然能記得有限,鄭儼與中書舍人徐紇,就自然而然是涉嫌鴆殺明帝。後來就是這位太后還弄了個女娃娃,也是她孫女冒充男孩來坐朝堂,扛不住了,又立孝文帝之孫元釗,再後來更有人內心激盪,“河陰之變”爆發,驃騎將軍爾朱榮來也,懷揣著天下我想拿過來的想法,愣是逼得太后落了發,多麼滑稽可笑,最後竟然被淹死了事,留下一幕“楊花入水化為浮萍”,倒是應景。唉我只想說,也許她下決心除去兒子時會有不忍吧…(配上兩圖,反映了鮮卑人服飾的不斷漢化)

  • 3 # 歷史新檔案

    確實是她毒死的孝明帝

    北魏的孝明帝元詡,年僅6歲就登基為帝了,但他的生命在19歲的時候就宣告了終結。元詡之死,是他的親生母親宣武靈皇后胡氏親自策劃的。

    是什麼原因竟能讓這位母親生出殺害親兒子這樣的念頭來呢?有深仇大恨?或者發現元詡是個假兒子?

    元詡的爺爺是孝文帝元宏,爸爸是宣武帝元恪。公元510年,元詡出生了,據說他出生的時候,宣光殿的東北方向有奪目的光線直接照進來。

    宣武帝非常喜歡元詡,即使元詡只是他的次子,他依然寵愛著元詡。三年後,宣武帝決定將元詡立為皇太子,等他長大了就繼承自己的皇位。

    可惜,還沒等到元詡長大,宣武帝就去世了。宣武帝駕崩後,6歲的皇太子元詡登基為帝,元詡的母親胡氏開始干政亂權。

    權力和慾望會改變一個人,胡氏看兒子還小,就將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她在政治上興風作雨,在生活上又不知檢點,朝中大臣們對她意見很大,就連元詡也對她生出了幾絲不滿來。

    隨著元詡漸漸長大,胡氏發現自己的權力越來越受限,她的情人清河王元懌的死,是母子倆決裂的導火索。原來,元詡為了收回皇權,四處搜查清河王元懌的罪證,最終將其處死。胡氏見情人已死,對元詡又怨又恨,於是策劃了一出謀殺皇帝兒子的驚天陰謀。元詡被胡氏毒死,胡氏將元詡的女兒元姑娘謊稱為男孩,將其立為新的皇帝。

    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這個女人的心怎麼這麼狠,沒錯,我也想說,她的心怎麼就這麼狠呢?魏收在《魏書》中這樣寫到:“魏自宣武已後,政綱不張。肅宗沖齡統業,靈後婦人專制,委用非人,賞罰乖舛。於是釁起四方,禍延畿甸,卒於享國不長。抑亦淪胥之始也,嗚呼!”說的就是胡氏亂政給整個北魏王朝帶來的毀滅性的衝擊。

    元詡年紀輕輕,他可能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母親對自己的感情竟然這樣寡淡吧!元詡是個好皇帝,至少他體恤民意,照顧百姓。胡氏只為了個人利益,只想掌權來控制別人,自己享樂,高低立見。雖然元詡死了,但是他的母親最終也沒能如願,還被沉入滔滔黃河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在自家樹園空地上蓋彩鋼棚養羊需要審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