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馮志林講故事

    一、影響有大有小、有好有壞

    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小到衣食住行、言談舉止,大到婚喪嫁娶、學習就業。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大有小,有好有壞。要看他的原生家庭是什麼樣子的,才能判斷大小、衡量好壞。

    二、戀愛結婚應該考慮原生家庭

    選擇另一半肯定是應該看一看對方的原生家庭,我之所以說“看一看”而不是“查一查”或者說“研究研究”一下,為什麼呢?因為選擇愛人主要是看他個人綜合素質和潛質,而不是以他的原生家庭來主導選擇。

    受原生家庭影響不能改變的,比如吃喝嫖賭等惡習,那就應該慎重考慮了;如果是一些細節上的影響,比如說節儉、比如說吃飯吧唧嘴等,這些都是能夠改變的。你看,春節期間各大衛視輪番、反覆播出的電視劇《父母愛情》中的那對夫妻,江德福和安傑不就是不同的原生家庭相互組合相互影響的典範嘛?哈哈,可以看看江德福為什麼婚後被稱之為“三洗丈夫”!

    當然了,如果另一半的家庭經濟較好,一定會讓生活過得更愜意一些,至少不用為錢奔波勞碌。可是,有錢和幸福是不成正比的。例子很多,我不詳細講,看看那些一門心思想嫁入豪門的女星就知道啦。選擇愛人的標準很多,就看你自己看重的是什麼了。

    三、原生家庭與“命運”

    我一直覺得,原生家庭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命”。什麼是“命”呢?就是說你生在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生在誰們家,這個是不能選擇的。父母不能選擇孩子,孩子也不能選擇父母,所以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選擇原生家庭,生在什麼樣的家庭,是命中註定的事兒。

    “命”的對面是“運”。“運”是什麼呢?就是運氣、機會。這個靠什麼來做呢,靠我們自己個人的努力。所以說,原生家庭不好並不可怕,可以靠個人努力跳出原有的生態圈。反過來,如果一出生什麼都不缺,要錢有錢,要地位有地位,要資源有資源,但是貪圖安逸、遊手好閒、吃喝玩樂、把家底都敗了去,那麼最終只能也是一個平凡的人,甚至命生活潦倒、負債累累。

    這就是說,命好的人不一定運好,運好的人不一定命好,命不好也不代表沒有好運氣,命好也不代表就一定會好運。好運是靠自己爭取來的,幸福是靠自己奮鬥出來的!

    四、電視劇中原生家庭的案例

    電視劇《安家》中的房似錦、《歡樂頌》中的樊勝美、《都挺好》中的蘇明玉,這三個角色都有一個共同的“命”,一出生就遇到了一個重男輕女的、壓榨女兒補貼兒子的媽媽。只不過,三個人面對共同的“命”作出了不同的選擇,也就有了不同的“運”,最終各自創造了不同“命運”。

    蘇明玉與家庭決裂、與母親決裂,靠自己的努力遇見了自己的貴人師傅,從此成為一個女強人,詮釋了“我不嫁豪門,我自己就是豪門”。

    房似錦靠自己的努力成為賣房子的高手,在職場中佔有一席之地,這樣的人生依舊精彩,只不過依舊被原生家庭綁架著,始終並未與家庭完全決裂。

    樊勝美應該是這三個角色中,應該是最尷尬、最糾結的一個,就像紅樓夢中的晴雯的判詞那般“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白白生了一副美貌。不能不說沒靠自己的努力,只不過相比房似錦、蘇明玉,樊勝美總是想靠男人脫離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說改變自己的原生家庭。

    所謂打鐵還需自身硬,靠自己才是最靠譜的做法。應該說,房似錦和蘇明玉給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榜樣,樊勝美的故事則讓我們陷入深思和反思。

  • 2 # Emily9397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有很深遠的影響,因為一個人最初的認知,對愛的理解和表達方式都是在原生家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首先需要明白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即使在我們眼中看上去很完美的家庭也有它不為人知的痛。

    沒有完全負面的原生家庭,也沒有完全正面的原生家庭。

    所以我們在成年以後,需要用辯證的方式來看待我們的原生家庭。

    1我們現在存在的很多問題,很多時候都可以用追溯原生家庭的方式尋找答案。

    2分析我們的原生家庭,能夠幫助我們更加明白我們的成長曆程,客觀的看待自己所受過的傷害。

    3瞭解原生家庭,做出調整。

    戀愛結婚應該去了解對方的原生家庭,這樣更能夠幫助自己去理解自己的配偶。

    考慮原生家庭的目的並不是調查對方家庭的不好,而是在進入婚姻以後,兩個人都可以坦然面對自己從原生家庭帶出來的還沒解決的問題,做出調整,並建立全新的家庭模式。

    好的代代相傳,不好的,及時做出改變。

  • 3 # 筱晨529

    非常重要 單親家庭不是缺父愛 就是缺母愛 年輕分不清愛情和父愛母愛有什麼區別 年齡稍大 就不看好婚姻 對伴侶質疑 隨性而為

  • 4 # 耀耀你真鬧

    女孩子在結婚之前應該先看原生家庭的為人處事,再考慮其它的。—個懂愛和諧的家庭差不到哪裡去,所以嫁過去會幸福的。

  • 5 # 不洗碗的維維

    這個問題,多問問身邊的經驗豐富的人就知道了。父母無形之間也會灌輸給你他們的看法,總結來說就是,多問問看看比你經驗豐富的長輩。聽聽他們的意見,參考參考。

    最大的感觸就是父母傳授給我的,我覺得好的我想要繼續傳達並且教導我的下一代,我覺得不可取的,不符合邏輯,不適宜的一定不想讓下一代“學壞”。

    他們替我撞過了每一道堵我可能要撞的高牆,摔落了每一道我可能要落進的溝壑,然後告訴我這條路沒有錯。

    戀愛結婚應該考慮原生家庭嗎,如果認為原生家庭鑄就了這個人,或者說這個人受原生家庭的人更為嚴重,那一定要考慮,如果你不和他的原生家庭住一起,只需要斟酌這個人就好了。

    隨著年齡的成長,你會被環境所改變,除了父母交傳授的一些觀念,還有你的所見所聞所感,從而形成自己的一套為人處世的方式,所以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可以慢慢被削弱的。

    你認定了一個人,和他原生家庭已經沒多大關係了。

    古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父母佔據了孩子成長過程的主導地位,父母的言行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你認為什麼是最好的原生家庭呢?不妨把你認為最好的原生家庭的樣子展現在你的下一代面前。

  • 6 # 太陽的房客

    英國小說家,珍妮特·溫特森從小被收養。然後從養母那裡也沒有得到多少愛。

    長大之後,她陷入了抑鬱,而且廢了很大的精力自我救贖。

    在書裡,她這麼描述自己對待愛人的態度:

    【如果有人喜歡我,我會等她卸下防備,再告訴她我不想再當她的朋友了。

    我旁觀對方的困惑與難過。以及眼淚。

    然後我跑開,為一切盡在掌控而揚揚自得,很快,這得意與掌控感都漸漸消失,接著我就不停地大哭,因為我再一次讓自己置身門外,再次坐在臺階上,那個我不想待的地方。

    領養就是身在門外。

    你會表現出無所歸屬的感受。

    你的表現是試圖把自己的遭遇同樣施加在別人身上。

    你無法相信會有任何人愛原本的你。】

    我們的行為模式,大部分都是透過模仿來習得。

    而這模仿的物件,當然多是我們身邊的人。

    模仿最多的,是自己的父母。

    一來父母大多是最親近的人,二來,他們是我們人生的引領者,潛移默化,印象深刻。

    所以一般父母怎麼樣,孩子也會有樣學樣。

    同樣的婚姻問題,可能出現在同樣的家庭裡,比如有的父母愛透過吵架解決問題,孩子結婚後,遇到類似的情境,也會潛意識選擇吵架。

    就像是一種預設模式。

    我們往往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就是別人的想法。反過來,我們對待自己的方式也會被別人模仿,因為他們會就近取材,從我們這裡學習對待我們的方式。

    模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等到自己熟悉了這個模式,認知上也達到一定程度,才能開始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要等到成年之後,才能走出原生家庭的坑,才能學會主動改變,掌握自己的人生。

    所以,如果你沒有好的原生家庭,就要學會自我救贖。

  • 7 # 破名沒法起

    我早點明白就好了。我丈母孃會當著外人的面對我老丈人呼來喝去,各種貶低。我媳婦在婚前面對我的時候性格很好,我以為她不會像她母親。但婚後卻發現我媳婦婚前是偽裝的,多次想用她母親對父親的那一套對我,我忍讓了幾次發現變本加厲,然後我就不慣著了。她也承認婚前是套路我,但說那是因為喜歡我。

    我覺得,即使為了我女兒以後能有一個正確的家庭觀,為了她以後不會用她母親和外婆對待自己丈夫的那一套對待她以後的老公而導致家庭不和睦,我也不會像我岳父那樣當軟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時間趕專案加班後,員工積極性應該怎麼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