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為大智慧大力
-
2 # 潮哥1495582530712
九子奪嫡,是指清朝康熙皇帝的兒子們爭奪皇位的歷史事件。當時康熙皇帝序齒的兒子有24個,其中有9個參與了皇位的爭奪。
九個兒子分別是:大阿哥愛新覺羅·胤禔、二阿哥愛新覺羅·胤礽、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祉、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禛、八阿哥愛新覺羅·胤禩、九阿哥愛新覺羅.胤禟、十阿哥愛新覺羅·胤䄉、十三阿哥愛新覺羅·胤祥、十四阿哥愛新覺羅·胤禵。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清朝皇帝大多比較勤奮,歷任皇帝登基都有宏大目標,想有一番作為,乾隆的“十全武功”為證。但是 ,皇位仍然有具有莫大的誘惑力,因為得到皇位就可以名揚天下,就可以實現自己的遠大抱負。
*發光的金子
-
3 # 普惠千萬家666
清朝國祚二百七十六年,九子奪嫡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它貫穿了康乾盛世,是清朝皇室內部矛盾的巔峰,從此往後,秘密立儲制產生,分擔掉儲君登基前的絕大部分壓力
-
4 # 謝金澎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其實都很累,所謂能力超強,責任越大,只要是負責的皇帝,沒有不累的。
但是也正因為很累,所以也就擁有了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權力這個東西,一直和財富一樣,是人類證明自己價值的一種特有的外顯方式。如同春藥也如鴉片,讓人從內到外的執迷與瘋狂。
不用說封建王朝了,就是當下的南韓,哪一個總統不累?而且還不具有封建王朝時期皇帝那麼至高無上的權力,南韓總統不但累,還要活受罪,幾乎都沒有好下場,但是,依然有人執迷不悟,不分男女,為之慾生欲死,欲罷不能。
當然,在古代,荒淫無道的皇帝沒有那麼累,但是荒淫無道是我們看到的表象,只要智商沒有大問題,誰願意做一個昏君?
或許昏君就是因為太累了,乾脆選擇了逃避。清朝的皇帝或許確實比別的朝代的皇帝要累一些,那是因為,他們是極少數民族統治絕大多數,內心不得不有危機感。既要用人,又要防人,治理偌大中國,還要擔心各民族官員的忠心,更怕一有風吹草動,就形成席捲之勢進而燎原。
但是,這絲毫不影響皇子們想要當皇帝的慾望。因為人自生來,就有自我實現的基本慾望,而當皇帝,無疑是最好的自我實現。而世間所有的人,只要不是真正的傻子,都不會認為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都會在自我意識中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天縱英明的。
即便真的感覺到處境不如人了,也不會認為是自己能力問題,只是覺得一時時運不濟罷了。所以,九王奪嫡的那些王子不是傻,而是人人都太過聰明,總認為自己只要當上皇帝,就一定能把天下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改造和管理。就能打造出理想中的盛世,曠古爍今。
就如同崇禎皇帝一度也以為自己可以重整大明江山,開闢中興盛世一樣,而不會認為自己有不足的地方,世界並不以自己意志為轉移,即便掌握無上權利也不行。
-
5 # 情義無價品歷史
#文史知識局# #最暖團圓年#
我是情義無價,分享問題看法。
說到清朝當皇帝累,有點不太實際,世界上本來沒有不累的活。
既然定義當皇帝累,我們就認為他是累的,為什麼還會發生九子奪嫡的故事呢?
奪嫡,就是爭奪儲君地位,也就是未來的皇帝地位。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按重要性依次排序,是他們奪嫡的的發心。
第一、一個皇子,在被立為儲君之後,就會安排對應的老師培養他、輔佐他,也會有高於其他皇子的府邸、下人配置。一句話,政治、經濟、軍事等各種資源都會向他傾斜,為他能夠成功接班提供支援、扶持。
他的人生起跑線,就比其他皇子多得很多,高得很多。
一般來說,只要他自己不犯錯,當皇帝只是時間的問題。
第二、當皇帝可以擁有天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權力慾望,是一種自然慾望,也是每一個人出生以來都會有的慾望。
普通老百姓都會希望當皇帝,生在帝王家的人,自然是沒有一個不想當皇帝的。
第三、自古以來,皇帝就有天子之稱,他可以對天下所有的資源予取予奪,可以要求所有人為他服務,聽他指揮。這樣的地位,是很多人做夢都會想的事情。
第四、對於沒有機會被立為儲君的皇子,他們在心裡永遠是不踏實的。相對於儲君或未來的皇帝來講,他們一個個都是潛在威脅,他們自己也整天膽戰心驚,怕被儲君或未來的皇帝懷疑他會爭奪皇權,進而打擊他們。
伴君如伴虎,就是這個道理。一個皇帝,他始終是防備所有可能威脅他皇位的人。這樣的心理下,也就會在當皇帝之後,不擇手段的打擊或滅掉他們。
只有,自己能夠當皇帝,也才會掌握自己的命運!
綜合分析:
當了皇帝的人,可以擁有對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可以擁有全天下所有最好的東西,可以保護自己不被別人欺負。
皇帝和皇子,同樣都是活著,雖然當皇帝的工作辛苦,會有誰不願意幹呢?
-
6 # 風陵流度
終歸是一個原因,歷朝各代關於皇權的鬥爭都是極其激烈的,都是關乎身家性命的。只有做了皇帝才能保自己和身後利益集團的平安;如果鬥爭失敗,那就會變成板上魚肉,等待政治清算,任人宰割。
康熙皇帝的這九個兒子肯定不是傻子,也正是因為不是傻子,所以才會參與奪嫡之爭。
為什麼會有九子奪嫡呢?眾所周知,康熙皇帝兒子眾多,但是在康熙晚年,參與奪嫡的皇子只有九個。這是因為,在康熙晚年,只有這九個皇子已經成年並且在朝中有了自己的勢力。
每個皇子都有自己的勢力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個皇子背後牽扯到眾多的官員,這些官員以皇子為中心形成了一個勢力集團,這時候這個皇子代表的不只是他自己,代表的還有他身後這個集團的利益。
如果這個皇子倒臺,新上位的皇帝必然對他所代表的這個利益集團進行政治清算。在大規模的政治清算之下,整個集團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倖免。
所以,有了自己勢力集團的皇子不管在自己主動還是背後力量的推動下,都必然要參與奪嫡之爭。
九子奪嫡中最小的皇子是十四阿哥胤禵,生於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五十七年授撫遠大將軍。這一年他30歲,在軍中已經站穩腳步,有了自己的利益集團。
自十五阿哥之後的其餘阿哥,都尚未在朝中站穩腳步,也沒有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如果參與奪嫡之爭,那麼他們背後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援,這無異於自殺式進攻,所以,自十五阿哥胤禑之後就沒有阿哥們再參與奪嫡之爭了。
-
7 # 福郎的探索
皇帝累!但是你知道嘛權利是男人春藥!在中國封建王朝皇帝是極端集權帶起無以復加的,主宰者這天下的一切一切都他說了算。總之就是對權利慾望差使!清朝在康熙以前是不公開冊立太子。擇優錄取”,“機會面前人人平等”所以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皇子皇親們,都積極打造自己。這樣情況就帶來競爭,如果是競爭始終處於良性之狀態是無可厚非,但是面對皇位這如此巨大之誘惑,所以以機取巧,甚至是鋌而走險的惡性競爭就在所難免!
-
8 # 古今中外多少事
不僅是清朝,哪個朝代的皇帝都很累,因為你是一國之君,什麼事情都要做表率,有決定。
底下的大臣看著你,後方的嬪妃望著你,天災人禍指望著你,亂臣賊子虎視著你。
其實當皇帝很少能睡個安穩覺,因為人多,因為身份多。你既是一國之君,又是一家之主,哪頭有事都夠你喝一壺的。
但是這麼累依舊有人喜歡當皇帝,九子奪嫡為的就是至高無上的權力。
可能有的皇子是真心地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負和才能,決心不讓國家落於心術不正的人的手裡。
這些皇子一般都去民間體驗過生活,知道基層的百姓過得有多苦,而且還得受無良官員的欺詐。
所以這些皇子為了能夠改變這種現狀,往往都會主動參與奪嫡。
還有一部分皇子是貪戀權位,他們的心裡或者原則就是,擁有權力就擁有了一切。
他們可以想殺誰就殺誰,想吃什麼想喝什麼都是有人伺候。而且質量還挺高。
這些人財色都想要,看到美女就霸佔,滿足自己的私慾。所以也會參與奪嫡。
所以說不管當皇帝有多麼累,先當上再說。
-
9 # 浣熊缺黑衣
這是噱頭,文學的噱頭。帝王的傳承在清帝國的傳統中,其實決定權只在康熙手上,各王的勢力歷朝歷代都存在,其實真正對帝位有戲的也就太子和四爺。八王黨充其量都相當於民間組織部部長,沒有多少實質作用。
-
10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這個問題,可以轉換成另一個類似的問題。當領導之後,需要負責的事情會更多,承擔的責任將更大,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人想當領導?是這些人傻缺嗎?
問題問出來,答案也就很清楚了。傻缺的恐怕不是想當領導的那撥人。
只是一個普通的領導崗位,都會有很多人想要競爭,更何況是帝位?皇帝是什麼,是天之子,是一言九鼎的天下至尊!
權勢、財富是人人都愛的東西,一旦成為皇帝,無上的權勢和天下財富唾手可得。這就意味著,當了皇帝就能隨心所欲。
所以不只是清朝皇子們想要奪嫡,歷朝歷代的皇親宗室們,只要有半分可能,都要爭上一爭,搶上一搶。
具體到清朝的九子奪嫡,九個皇子人頭打成豬腦,就為了登上皇位。但他們在奪嫡的時候,能想到當皇帝是勞累事嗎?想得更多的應該還是當皇帝的好處吧。
當皇帝感到累是因為用了心,負責任,一旦不想負責任了,這就是天底下最逍遙的位置。
比如秦二世胡亥,非常直接的和趙高說:“夫人生居世間也,譬猶騁六驥過決隙也。吾既已臨天下矣,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志之所樂,以終吾年壽,可乎?”
意思是,人生一世,如同白駒過隙,我既然做了皇帝君臨天下,就應該滿足各種慾望,盡心享樂,直到去世。
胡亥的這種想法,也是後世很多皇帝的想法。雄心壯志的皇帝有,但更多的還是貪圖享樂者。古代人們看到的基本都是當皇帝的好處,而不是當皇帝有多麼累。
康熙的兒子們,沒一個傻的,不能肯定說其他皇子也能成為明君,但康熙的選擇無疑是最為正確的。他為清朝選到了一個勤於政事,活活把自己累死的皇帝雍正。真是眼光獨到。
總之,當皇帝可以很累,也可以一點兒也不累,端看這位皇帝怎麼想。
-
11 # 筆削春秋話史家
歷史上的九子奪嫡
康熙皇帝有24個兒子,其中有九位參與了皇位的爭奪,最後四阿哥胤禛勝出,在康熙帝去世後繼承皇位,成為雍正帝。
那麼為何皇帝當的很累,皇帝的位置還有這麼多皇子去爭奪呢?
皇權的權威性自從啟建立夏朝,公天下就變成了家天下,再到秦始皇稱皇帝,中國的社會性質就變成了封建社會,從秦朝到清朝,各朝各代都在加強中央集權,到了明朝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被加強。可以說皇權與相權的爭奪,最後皇權取得了勝利,這就到表了皇權的權利更加的龐大,皇帝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去執行某件事,從皇子到皇帝,一字之差,天壤地別,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到萬萬人之上,這種權利的誘惑,完全可以使一個皇子而為之瘋狂,前段時間大熱的電視劇《慶餘年》,其中的大皇子、二皇子都想拉攏範閒,這樣他們參與皇位的爭奪就有了很大的勝算,從劇中也能看出來慶帝的權力之大,一切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皇家奪嫡不是你自己的事有時候當皇帝老去,他的兒子就會暗流湧動,開始為奪嫡做準備,甚至兄弟、侄兒、外戚也會做準備,兒子跟兒子之間,並不是你跟他說,皇位我不想要,我不參與奪嫡你就不用參加了,有實力的皇子皇帝不賞識、沒實力的皇子皇帝賞識、有實力的皇子大臣們不站隊,沒實力的皇子大臣們力推,當沒實力的皇子不想爭奪皇位時,但是皇帝的賞識,大臣的力推都會把他推到風口浪尖,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大臣們一旦選擇了站隊,就會一直未了未來的主子推波助瀾,一旦失敗,就代表著一個政治集權的消亡,所以有時候就算你不想參與,也會被各種人和事給推到這個位置。
皇室無親情皇帝有很多兒子,歷史上有很多人登基之後,開始屠殺自己的兄弟,這是怕自己的位置做的不安穩,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要想自己位置坐的牢,就得狠下心來滅掉自己的兄弟,要想不被人滅,就要自己強大起來去滅人,弱肉強食,當上皇帝就是最後的勝利者,這樣其他人都逃脫不了自己的掌握了,比如歷史上曹丕稱帝之後,擔心他的兄弟曹植會被自己產生威脅,就為難曹植,讓他七步作詩,做不出來就是死刑,曹植應聲便作成一詩:"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後曹植得以活下來。
總結皇位的傳承一般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是當太子權利不大或者品德不行,其他的皇子就會因為皇權的誘惑而參與奪嫡,皇帝累不累的看他是否願意做一個明君,你要是想做一個昏君,沒什麼可累的,康熙皇帝一代明君,在這之前的幾位皇帝都在為打天下和如何坐穩天下而奔波,皇子們享受康熙在位時帶來的明治,當上皇帝之後更可以享受更大的權利,皇室沒有親情可言,要想不成為以後的魚肉,就得自己先成為刀俎,一個皇子代表著一個政治集團,有時候也是自己不得已而為之,皇權的在清朝達到了頂峰,這種權利帶來的慾望,正常人都無法拒絕吧。
-
12 # 陳健講故事
當皇帝雖然很累,但是當皇子也很累,當奪嫡失敗的皇子還有性命之憂。
康熙的九位成年阿哥,為什麼要奪嫡呢?
一、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
在古今中外,當皇帝和當皇帝的兄弟差別,天壤之別。
當皇帝,予取予求,操縱別人的生死。
當皇帝的兄弟,小心謹慎,生怕被猜忌,生怕被殺。
二、為了保住自己的自由和性命
當上皇帝,操生殺之大權。
當不上皇帝,性命隨時堪憂。輕則被圈禁,重則被殺被死亡。
不舉別的例子,就拿著奪嫡的九子來看下吧。
皇四子胤禛,奪嫡成功,繼位為雍正,在位13年,傳位給弘曆,一起開創康乾盛世。
皇十三子胤祥,幫助胤禛奪嫡成功,榮華富貴了後半生,被封鐵帽子王,世襲罔替,善終。死後,哀榮無限。
下面是失敗的皇子:
皇長子胤褆,奪嫡失敗,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被康熙圈禁。雍正十二年死在高牆之內,年六十有三,以貝子禮葬。
皇次子胤礽,出生一歲七個月就被立為太子,一直當了三十多年。後來被兩次廢掉,康熙五十一年被禁錮在鹹安宮內,雍正二年死於鹹安宮,終年五十一歲。
皇三子胤祉,雍正說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加上胤祉私下發牢騷,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雍正帝將胤祉奪爵,幽禁於景山永安亭。 雍正十年胤祉病逝於景山禁所。
皇八子胤禩,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死,享年四十五歲。
皇九子胤禟,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革去黃帶子,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定罪送往保定,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禁,令改名塞思黑。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
皇十子胤誐在雍正二年,被雍正帝圈禁革爵,到了乾隆二年才被釋放。
皇十四子胤禵,在雍正帝登基後將胤禵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曆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就拿九子奪嫡來說,除了皇四子、皇十三子因為奪嫡成功,雖然累點,但是得了大富大貴,善終。
而其他七個,一個不剩,全部圈禁,失去了自由。
其中死在圈禁中的有皇長子、皇次子、皇三子、皇八子、皇九子五人,不僅沒自由,還沒有了性命。
被圈禁但是最後重獲自由的有皇十子胤誐和皇十四子胤禵。
奪嫡成功的胤禛和胤祥,絕對不會嫌累。奪嫡失敗的其他七位,也絕對不會嫌累。
-
13 # 談笑沂州府
清朝的皇帝相比其他朝代的皇帝來說,都是比較勤勉的。
這除了權利的吸引外,這還跟皇室的教育以及皇子們背後牽扯的勢力有關。
先說一下教育:
清朝是很注重培養下一代的,這可能跟他們吸取明朝的教訓有關。明朝之所以滅亡,是因為明朝的皇帝都太過懶惰。針對以這一點,清朝的阿哥們從小就都很勤奮。這種勤奮上進的基因,幾乎是溶在他們血液裡的,所以他們不怕辛苦。
再說一下,皇子背後的勢力問題。
清朝的很多皇子背後代表的不是一個家族,而是一個部族。清朝以前的王朝,都是單一民族建立的。這樣,所有皇帝的妃子背後的勢力都比較簡單,他們對皇權的渴望沒有那麼強烈。但清朝不一樣,清朝很多皇帝都有聯姻,她們很多都是蒙古王族的各個部落,牽扯著不同的利益。所以,基本上每個皇子的母親,都卯足了勁攛掇著自己的兒子競爭皇位。
-
14 # 文史老火湯
這個問題可以用另一個問題來類比:現在當老闆當領導也很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爭著當呢?答案就是,這樣做能滿足他們的需要。
事實上,人活在世上,有多種層次的需要。1943 年,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有五個需要層次,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如果套用這個理論,可以發現,九子奪嫡的九個皇子是為了實現他們的人生需要。我們就這幾個需要來分析一下。奪嫡不是為了滿足生理需要,因為他們作為皇子,如果沒有野心,一生做個皇族,也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錦衣玉食、香車美女都不成問題。安全需要,這個是他們要考慮的,畢竟當上皇帝,天下就他最大了,除了疾病和死神,基本上沒有什麼人再能威脅到他的安全(大權旁落如光緒的除外)。反之,沒有當上皇帝的皇子,人身安全都難以保障。你看九子奪嫡中的失敗者,殺的殺,抄家的抄家,有幾個是有好下場的?
社會需要, 主要包括社交的需要、歸屬的需要以及對友誼、情感和愛的需要。這個跟奪嫡似乎關係也不大,實際上也有關係。當上皇帝后,起碼錶面上的友誼、情感和愛是得到滿足了。尊重需要,這是當然了,當上皇帝后,誰敢不尊重他?至少表面上也要尊重。每天那麼多人對他跪拜,這個需要真是得到極大滿足。自我實現需要,這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了。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想實現自己的理想,建功立業做一番事業。這恐怕是人類基因就決定了的,否則人類社會早就停滯不前甚至滅亡了。我們現在看清朝的皇帝很累,事實上是馬後炮。當時參與奪嫡的皇子是不會考慮這些的。他們只想快點把皇權掌握在手上,好保護自己和家人,並實現自己的抱負。
清朝的皇子都是受過最嚴格最好的教育的,肯定不是傻缺,相反,他們幾乎每個人都很有能力,這也給了他們信心,都覺得自己做皇帝,一定能做得比其他人好。
回覆列表
清朝是由滿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佔有重要位置。滿人與漢文化高度融合!崇尚修身,齊家,平天下的理念。所以人人都有平天下的信念,有對皇權的至高追求!另外,清朝的帝王家庭對皇子們的教育也是很嚴格!優其是康熙大帝的皇子都格外優秀,都想得到繼承皇位的權力!所以說競爭也格處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