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想胖的瘦子

    這是相對來說的。古代有後宮不能幹政的說法,慈安是遵循古志沒毛病。慈禧出名是因為干預朝政,把控國家,最後成功了。歷史都是勝利者寫的,所以慈禧出名了。

  • 2 # 懷信同學

    東太后-慈安

    東太后-慈安

    慈安才是正牌皇后,想這位女子剛進宮的時候才半年就登上了皇后的寶座,若說是她孃家地位高,所以她才能當上皇后這顯然是不正確的,慈安的父親不是什麼大官員,並且她也不是家中的嫡女,能走到皇后的位置,想必她自己也定是個優秀的人,確實,歷史上記載的她非常賢惠美麗,深得咸豐的寵愛,並且她很低調不喜歡爭寵這樣的女人誰不喜歡。

    西太后-慈禧

    西太后-慈禧

    眾所周知,咸豐死後,當時登基的新皇是慈禧的親生兒子,母憑子貴,她的兒子成為皇上,她自然被封為了太后,剛開的時候還是個貴人,用了幾年時間才爬到了貴妃的位置,相傳她就很喜歡爭寵,總是耍著小手段開證明自己比慈安高一頭,但慈安總是不搭理她,這麼一看倒有些跳樑小醜的意味了,都說慈禧長相不漂亮,但她能在宮中混的風生水起,自然顏值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是可跟慈安一對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後來慈安突然暴斃(估計有上述的原因),關於東太后慈安之死,有三種說法,一是生病而死,二是吞鼻菸壺自盡,三是被慈禧下毒給毒死的。目前清朝官方給出的說法是生病而死,然而慈禧跟慈安兩宮太后關係交惡,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 3 # 無為大智慧大力

    慈安和慈禧都是咸豐帝駕崩前安排的共同撫佐小皇帝的兩位皇后。分別摯有兩方大印,。聖旨上同時蓋有這兩方印,才能有效。初期,慈安的權力和地位都在慈禧之上。但是,慈安這個人對權力沒有那麼大的慾望,再加上慈安太后為人仁厚,不善於心計,處處讓著慈禧。反觀慈禧這個人呢,她和慈安恰恰相反,對權力有無限的佔有慾‘,此人又功於心計,玩弄權力於股掌。對慈安又好言相勸。慢慢的慈安對朝廷的勾心鬥角失去了興趣,把權力交給了慈禧。再加上慈安身體也不太好,沒幾年就去世了。從此開始了慈禧垂簾聽政,獨掌朝綱半個世紀的統治。

  • 4 # 凌煙閣論史

    實際上,慈安是咸豐正牌的皇后。

    她為什麼沒有存在感呢?

    因為她出身侯門,沒有閱歷,被慈禧輕易除掉了。

    咸豐死後慈安稱東太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又稱西太后。

    慈禧原來是一個宮女,由於懷孕,升為貴妃,兒子載淳是咸豐的獨子,後來當了皇帝,母以子貴,她立時成了太后。

    她剛當上太后,便有一個御史奏請兩太后垂簾聽政。這主意遭到肅順等人的狠狠駁斥,說是本朝根本無此前例。這件事對沒有什麼野心的慈安太后說來,倒無所謂,在慈禧心裡卻結下了深仇。

    她首先讓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顧命大臣心懷叵測,圖謀不軌,然後又獲得慈安的同意,秘密傳信給恭親王,召他來熱河離宮商議對策。

    當時肅順等人為了鞏固既得勢力,曾多方設法來防範北京的恭親王和離宮裡的太后。關於太后們如何避過肅順等人的耳目和恭親王取得聯絡的事,有種種不同的傳說。有人說太后的懿旨是由一個廚役秘密帶到北京的,又有人說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監安德海公開責打一頓,然後下令送他到北京內廷處理,懿旨就這樣叫安德海帶到了北京。總之,懿旨是到了恭親王手裡。

    恭親王得信後,立即送來奏摺,請求覲見皇帝。肅順等人用“留守責任重大”的“上諭”堵他,沒能堵住。肅順又用叔嫂不通問的禮法,阻他和太后們會見,依然沒有成功。關於恭親王與太后的會見,後來有許多傳說,有的說是恭親王化妝成“薩滿”①進去的,還有一個說法是恭親王祭拜咸豐靈位時,慈禧太后讓安德海送一碗麵賞給恭親王吃,碗底下藏著慈禧寫給奕訢的懿旨。總之,不管哪個傳說可靠,反正恭親王和太后們把一切都商議好了。

    結果是,太后們回到北京,封奕訢為議政王,八個顧命王大臣全部被捕,兩個親王賜自盡,肅順砍了頭,其餘的充軍的充軍,監禁的監禁。載淳的年號也改為“同治”,意思是兩太后一同治政。從此開始了西太后在同光兩代四十七年垂簾聽政的歷史。

    咸豐給慈安留了後手

    據說咸豐去世前就擔心懿貴妃將來母以子貴做了太后,會恃尊跋扈,那時皇后必不是她的對手,因此特意留下一道硃諭,授權皇后,可在必要時制裁她。

    生於侯門而毫無社會閱歷的慈安,有一次無意中把這件事向慈禧洩露出來。慈禧從此下盡功夫向慈安討好,慈安竟被她哄弄得終於當她的面前燒掉了咸豐的遺詔。

    過了不久,東太后就暴卒宮中。有的說是吃了慈禧送去的點心,有的說喝了慈禧給慈安親手做的什麼湯。

    以上是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的記載。

  • 5 # 等天藍了去廈門看海

    慈安和慈禧都是咸豐皇帝的妃子,因為後來慈安暴卒而亡,導致慈禧統治中國半個世紀之久。所以慈禧相對更知名一些。

    慈安太后鈕祜祿氏,咸豐二年二月透過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詔封貞嬪。五月,詔晉貞貴妃;六月,已擬為皇后,十月,立為皇后,時年十六。這位在史書上無比低調的慈安太后生前的經歷可一點不低調,初封便是一宮主位,不到一年就晉位皇后,達到了後宮女子一生所能達到的最高位置,而與她同年入宮的慈禧太后,縱然後來掌握大權呼風喚雨,但是此時不過是個小小的貴人,與皇后之尊的她猶如雲泥之別。

    然而與慈安同一時期入宮的秀女眾多,她不過是個庶出女,容貌也並非太過出色,除了性格和順之外並無其他優勢,偏偏最後卻是她位尊皇后,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她雖然是庶女,但是家世確實不凡,她出身於滿清一等一的大家族,出了六位皇后的鈕鈷祿氏,她的嫡母是宗室女,生母姜佳氏出生雖不夠尊貴,但是也不算低,在眾多秀女之中慈安確實算出眾了;其次,咸豐帝對慈安做皇后是比較滿意的,慈安出生名門,幼承庭訓,性格和順,才德兼備,作為一位繼後來說,她並沒有什麼可指摘的地方,家世合適,性格也好,所以她的晉升速度才會那麼的快,最後位尊皇后。

    皇長子繼位後,慈安成為母后皇太后,眾所周知慈禧是一個野心家,而且她的野心不光在後宮,而且還涉及到朝堂,但是在兩宮垂簾聽政的數十年裡,慈禧一直受到了慈安的壓制,或者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如果慈安在世,慈禧絕對不敢像後來那樣的為所欲為。但是,生性仁厚,性格和順,對政治毫無野心的慈安是憑什麼壓制慈禧數十年的呢?

    第一,慈安是咸豐的嫡妻,是正宮皇后,她本身就代表著“嫡”,所以始終是重視規矩的大臣們心目中的正統,她的一句話所能產生的影響力要遠遠高於慈禧。相比較而言,慈禧雖然有野心,但是她天然的身份就代表了“庶”,她太后之位完全是靠兒子得的,在聲望和對大臣的影響力上完全遜於慈禧,可以說慈禧能夠插手朝政完全靠的是慈安的支援,一旦失去慈安的支援,慈禧再怎麼野心勃勃也只能在後宮這一畝三分地上作威作福,連朝政的邊都碰不到。第二,慈安是仁厚,對政治沒有野心,但是這並不代表她就沒有才華。《清宮遺聞》中記載;“東宮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西宮優於才,而判閱奏章,及早對時諮訪利弊”。這段話雖然委婉的說明了兩宮太后的分工不同,但是實際上表達的意思就是真正掌控大權的是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雖然做的事情多,但是隻是東太后推出來做事情的人罷了。

    所以慈安太后絕對不是電視劇中演的那種懦弱無能之人,雖然她生性低調,但是她在朝野的影響力從來都不小,倘若她在世,慈禧未必就敢那般的肆無忌憚。

  • 6 # 洛水清風

    一說起晚清,人們就會立刻想到慈禧,這個統治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女人。其實,在慈禧垂簾聽政時期,至少有20年時間大清朝的真正當家人是慈安太后。只不過受影視劇影響,慈安太后給人感覺就是一個懦弱、迂腐,事事聽命於慈禧的女人。下面我們就還原一個歷史上真正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是滿洲鑲黃旗人,早在咸豐帝做太子時,她就嫁給咸豐帝。咸豐登基後第二年(1852年)二月,慈安就被冊封貞嬪,五月晉封貴妃,六月就成為母儀天下的皇后。此時, 慈安不過十五六歲。足見她非凡的能力與智慧。當然,慈安最為稱道是她與慈溪兩宮垂簾聽政的20年,是她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期間她與慈禧、恭親王奕忻共同締造了“同治中興”,是瀕臨滅亡清朝來了一次迴光返照。

    1861年,咸豐帝駕崩於熱河行宮。臨死前,封肅順、端華八人為顧命大臣,輔佐六歲的同治帝。隨後,他又單獨召見慈安,授予密旨,給她臨機決斷權力,可以處置任何人。並給予皇后“御賞”大印。同時,給予同治帝“同道堂”印章。八個顧命大臣所發任何政令都要請蓋上“御賞”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一個沒有子嗣的皇后,受到如此重託,從中不難看出,慈安在咸豐帝心中的份量有多重。

    咸豐帝病逝後,六歲的同治帝即位。封二十五歲的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安。二十七歲的生母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徽號慈禧。隨後,著名的“辛酉之變”爆發,慈禧與恭親王奕忻聯手發動政變,處死顧命八大臣,從此,慈禧走上歷史舞臺。這不過是後人把關注的目光投到貪權獨裁的慈禧身上,而忽略慈安的存在。真實的歷史上在“辛酉之變”中起決定性作用不是慈禧,而是慈安太后。

    可以這麼說,慈安太后倒向誰,誰就是勝利的一方。因為慈安是滿朝文武公認的一國之母,她握有咸豐帝密旨,還有御賞的大印,在暗流湧動朝堂上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威。如果沒有慈安點頭,慈禧與恭親王奕忻聯手發動的政變,就師出無名,屬於犯上作亂。那麼,慈安太后為何會支援慈禧與恭親王呢?

    有人說是慈安沒有主見,上了慈禧的當。慈禧三番五次跑到慈安面前,哭的淚人一般,誣陷八大臣欺負她孤兒寡母。慈安心一軟,就糊里糊塗在賜死八大臣的昭書上蓋上咸豐帝御賞的大印。事實絕非如此,是八大臣的驕橫跋扈把他們送上不歸路。咸豐死後,八大臣早把咸豐生前“盡心輔弼,贊襄政務”重託忘的一乾二淨。他們自視位高權重,根本不把兩位年輕的太后,以及六歲小皇帝放在眼裡,史書上說他們在朝堂上是“跋扈不臣,悖逆狂謬”。這就嚴重挑戰皇家的權威,觸碰慈安太后的底線。讓年輕的慈安太后深感“權臣不除,國無寧日”,這才是慈安支援“辛酉政變”的根本原因。

    辛酉之變後,在慈安支援下,恭親王入軍機處,總理全國大事。形成了恭親王主政,兩宮垂簾的權力平衡。清史稿記載:“慈安優於德,而大誅賞大舉措,實主之。慈禧優於才,而判閱奏章,裁決庶務,及召對臣工,諮訪利弊,悉中款會。”這段話意思是說,慈安不熱衷於權力,但是每逢大賞大罰之事,還是慈安做主。而像批閱奏摺,召見大臣的事,都有慈禧來主持。雖然慈禧大慈安兩歲,因為嫡庶之分,也要稱慈安為姐姐。在兩人20年垂簾聽政期間,從沒有產生過嚴重分歧,相處一直很不錯。

    在對待天平天國的問題上,更顯慈安大智若愚,殺伐果斷,用人唯賢的一面。諸如處死陷城失地、臨陣逃脫的兩江總督何桂清,將驕蹇貪淫的勝保下獄賜死,賞給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爵位,還有誅殺慈禧親信太監安德海等等,足見慈安大事不糊塗,在政治上極為成熟的一面。1881年,正值盛年的慈安太后突然暴斃身亡。兩宮太后共治的局面被打破,慈禧一時權傾朝野,三年後恭親王奕祈被罷免,從此,開始了慈禧24年的獨裁統治。

    總之,慈安之所以在後人心中沒有存在感 ,一方面是她不像慈禧那樣熱衷於權力,另一方面是影視劇宣傳的效果所致。但不可否認,咸豐帝死後的20年,清朝真正的掌舵人不是慈禧,而是不顯山不露水的慈安太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拍攝鄉鎮街區是什麼領域?如何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