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居家健身

    首先影響三大產能物質消化率的因素就各不相同。蛋白質的消化率與其來源有很大關係,動物性蛋白的消化率能達到97%,而豆類蛋白質的消化率只有78%。糖類消化吸收率主要受其中纖維素含量的影響,因為纖維素不能被人體消化,同時還會吸附其他營養素、降低消化率。因此纖維素含量越高,糖類的消化率就越低。脂肪除了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的差異之外,你每天的攝入量和年紀也是影響消化的一部分。

    除了消化率,不同食物的吸收率也不一樣。食物經過消化,只有變成小分子物質的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或者淋巴液之後,能量才真正被消化吸收。以脂肪為例,脂肪經過消化變成脂肪酸,植物脂肪轉化成的不飽和脂肪酸更容易吸收。糖類則更加誇張,除了膳食纖維之外,幾乎全部都能被吸收。蛋白質則相對複雜點,但是基本上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率比植物性蛋白質,特別是雞蛋、牛奶、魚類。

    不同的能量物質吸收率都不一樣,不同的研究的資料也有差別。一般來說,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最高,為97-98%左右,脂肪約為95%,蛋白質最低,大約92%。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要開心的以為,既然食物中的熱量人體不能100%吸收,那麼我是不是能按照消化吸收的百分比多攝入一部分能量呢?很可惜,不是。因為,你能在網上或者書本上查到的食物的熱量都是已經“矯正”過的。都是參考了食物結構、消化、吸收、利用率等因素之後給出的參考值。雖然不同人的消化吸收略有不同,但是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點“噁心”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特別羨慕那種吃得多拉得快的人,感覺吃完就拉,熱量就不會吸收。實際上,我們排洩物的熱量很低,其中能被人體再次吸收的熱量已經非常少了。所以,你能看到的都是體積,並不是熱量。所以千萬不要被某些促使人排便的減肥茶商家忽悠了,雖然排便的體積增加了,但是排出的熱量增加的非常有限,除了食物殘渣之外,還有腸道里的細菌,長期腹瀉還會破壞腸道環境。

    一般營養學意義上的熱量1克蛋白質供能4千卡,1克脂肪9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這已經是算上吸收消化效率的熱量了哦,千萬別按照3倍的量計劃三餐哦~

  • 2 # 大白健身SHARE

    難得的好問題!說明你在思考了。增肌減脂的人們啊,最怕不動腦。

    看到這個我第一反應是食物熱效應。

    我們身體的消耗,除了基礎代謝,活動和運動代謝,還一個就是食物熱效應。

    食物熱效應是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透過一系列的消化轉運等等產生的熱量消耗(基礎代謝的額外增加)。也就是說你吃100大卡熱量,最後留下的並不100大卡。這個多少就跟我們具體吃什麼有關係了。脂肪的食物熱效應是最低的,所以減脂尤其重視控制脂肪攝入。排在第二的是碳水化合物。食物熱效應最高的是蛋白質。

    額外延伸一點,其實喝水也存在食物熱效應,而且有研究發現透過喝水,一年能減少3KG純脂肪。(很多教練都會說減肥要多喝水,這條就當做是多喝水的理由吧哈哈哈!)

    再講一點關於碳水的緩衝機制

    碳水如何被利用:直接供能;變成糖原儲備;變成脂肪儲存

    碳水最主要也是最優先的利用途徑是前兩個。碳水其實是很不容易變成脂肪的。簡單來說,如果你碳水吃的少,那麼很容易被用完。如果吃的多,會即使被利用,多出來的還會變成糖原儲備。而且和我們健身息息相關的就是肌糖原在我們做完抗阻訓練後,會超量儲備,你可以想象成練前是一個小杯子儲存糖原,練後變成一個大杯子儲存。所以不要再說什麼練後吃了容易長胖這種傻話。

  • 3 # 胖子健身100

    不會的,人體只能吸收一部分,其他的多餘的都不會吸收,人體吃東西的時候體重會增加,經過消化,吸收之後,人體體重會輕一點,所以早上的體重比晚上的要輕一些

  • 4 # 八個電子伏特

    呵呵,小朋友,嘴真饞。就算你練了吸星大法融合了相對論也吸收不了,除非你。。。。吃進去的是電池拉出來的是電磁波。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

  • 5 # 晚夜星辰

    哈哈哈,答案是否定的,人不可能吸收攝入食物全部的熱量。

    首先消化才能吸收,能提供熱量的食物一般含有蛋白質 、糖、或脂肪,在消化過程中,可能已經損耗了部分熱量。

    其次食物在消化過程中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廢物,這些廢物最終會被排出體外,而這些廢物也含有一定的熱量。

    第三,消化道常有很多益生菌和雜菌,這些細菌也會消耗食物中的部分能量。

    在營養學中,有個消化吸收率的表格,可以瞭解一下。

  • 6 # 居家健身貓

    首先影響三大產能物質消化率的因素就各不相同。蛋白質的消化率與其來源有很大關係,動物性蛋白的消化率能達到97%,而豆類蛋白質的消化率只有78%。糖類消化吸收率主要受其中纖維素含量的影響,因為纖維素不能被人體消化,同時還會吸附其他營養素、降低消化率。因此纖維素含量越高,糖類的消化率就越低。脂肪除了動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的差異之外,你每天的攝入量和年紀也是影響消化的一部分。

    除了消化率,不同食物的吸收率也不一樣。食物經過消化,只有變成小分子物質的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或者淋巴液之後,能量才真正被消化吸收。以脂肪為例,脂肪經過消化變成脂肪酸,植物脂肪轉化成的不飽和脂肪酸更容易吸收。糖類則更加誇張,除了膳食纖維之外,幾乎全部都能被吸收。蛋白質則相對複雜點,但是基本上動物性蛋白質的吸收率比植物性蛋白質,特別是雞蛋、牛奶、魚類。

    不同的能量物質吸收率都不一樣,不同的研究的資料也有差別。一般來說,混合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最高,為97-98%左右,脂肪約為95%,蛋白質最低,大約92%。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要開心的以為,既然食物中的熱量人體不能100%吸收,那麼我是不是能按照消化吸收的百分比多攝入一部分能量呢?很可惜,不是。因為,你能在網上或者書本上查到的食物的熱量都是已經“矯正”過的。都是參考了食物結構、消化、吸收、利用率等因素之後給出的參考值。雖然不同人的消化吸收略有不同,但是差距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接下來我們就要說點“噁心”的事情了。

    很多人都特別羨慕那種吃得多拉得快的人,感覺吃完就拉,熱量就不會吸收。實際上,我們排洩物的熱量很低,其中能被人體再次吸收的熱量已經非常少了。所以,你能看到的都是體積,並不是熱量。所以千萬不要被某些促使人排便的減肥茶商家忽悠了,雖然排便的體積增加了,但是排出的熱量增加的非常有限,除了食物殘渣之外,還有腸道里的細菌,長期腹瀉還會破壞腸道環境。

    一般營養學意義上的熱量1克蛋白質供能4千卡,1克脂肪9千卡,1克碳水化合物4千卡,這已經是算上吸收消化效率的熱量了哦,千萬別按照3倍的量計劃三餐哦~

  • 7 # 大白教練減肥進行時

    難得的好問題!說明你在思考了。增肌減脂的人們啊,最怕不動腦。

    看到這個我第一反應是食物熱效應。

    我們身體的消耗,除了基礎代謝,活動和運動代謝,還一個就是食物熱效應。

    食物熱效應是指我們吃進去的食物透過一系列的消化轉運等等產生的熱量消耗(基礎代謝的額外增加)。也就是說你吃100大卡熱量,最後留下的並不100大卡。這個多少就跟我們具體吃什麼有關係了。脂肪的食物熱效應是最低的,所以減脂尤其重視控制脂肪攝入。排在第二的是碳水化合物。食物熱效應最高的是蛋白質。

    額外延伸一點,其實喝水也存在食物熱效應,而且有研究發現透過喝水,一年能減少3KG純脂肪。(很多教練都會說減肥要多喝水,這條就當做是多喝水的理由吧哈哈哈!)

    再講一點關於碳水的緩衝機制

    碳水如何被利用:直接供能;變成糖原儲備;變成脂肪儲存

    碳水最主要也是最優先的利用途徑是前兩個。碳水其實是很不容易變成脂肪的。簡單來說,如果你碳水吃的少,那麼很容易被用完。如果吃的多,會即使被利用,多出來的還會變成糖原儲備。而且和我們健身息息相關的就是肌糖原在我們做完抗阻訓練後,會超量儲備,你可以想象成練前是一個小杯子儲存糖原,練後變成一個大杯子儲存。所以不要再說什麼練後吃了容易長胖這種傻話。

  • 8 # 胖子健身100

    不會的,人體只能吸收一部分,其他的多餘的都不會吸收,人體吃東西的時候體重會增加,經過消化,吸收之後,人體體重會輕一點,所以早上的體重比晚上的要輕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行人闖紅燈出了事,為什麼有的時候會判機動車全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