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春風解語

    章邯的實力也不容小覷,至少在秦末之時,他也算排得上號的人物。

    由於秦二世上臺之後,耽於享受,聽信奸佞趙高的讒言,殺戮大臣,清算宗親貴族,直到後來,以至於秦廷再也派不出一個可以與起義隊伍一戰的人了。

    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逼近函谷關時,章邯臨危受命,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先敗後勝,擊破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

    從這些戰績中都可以表現出章邯的勇武,也正因為有了章邯,秦廷才延緩了滅亡的速度。

    可是後來與劉邦之戰,他又為何會戰敗呢?

    劉邦的集團軍實力強悍

    項羽厲害不?楚霸王都要自刎烏江,章邯又比項羽強悍到哪裡去呢?

    趙高扶立了秦二世胡亥,後來又殺掉了這個“廢物”,立子嬰做秦王,秦朝的內政一片混亂。

    在《紅樓夢》中探春曾這樣說出,但凡要亂都是從裡面殺出來的,外面的人一時也是殺不死的。

    這句話是非常正確的,朝政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將軍能做什麼?不過是沙場征戰罷了。在鉅鹿之戰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章邯退至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正因為這樣,趙高就打算問責於章邯,章邯恐懼,後來投了楚軍。

    子嬰做了四十六天秦王,楚軍就打來了,楚軍打垮了秦軍,進入武關,秦朝正式滅亡。

    項羽滅了秦,把秦地分為三處,封立了三個王,名叫雍王、塞王、翟王,號稱三秦。章邯就是雍王,稱王於咸陽以西,建都廢丘(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南)。

    秦朝已經滅亡,章邯與漢軍交戰,實際上這場戰役是楚漢相爭。章邯面對的對手可不僅僅是劉邦,是劉邦的一個集團軍。

    漢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劉邦用韓信的計策,從古道回軍,襲擊雍王章邯。章邯在陳倉迎擊漢軍,劉邦用趙衍之計,從他道攻陳倉,雍王兵敗。章邯在好畤停下與漢軍交戰,又被漢軍打敗,退保廢丘。劉邦隨即平定了雍地,向東到達咸陽,率軍圍困雍王於廢丘。

    被困住的章邯就是一個沒有牙的老虎,抵抗也只是“困獸猶鬥”。

    章邯後來怎麼兵敗的?漢軍用計水淹城池而城破,他遂拔劍自刎。

    章邯手上的兵眾已經沒有以前的戰鬥力了

    章邯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去投奔項羽的呢?是在兵敗之後,證明他是打不過項羽的。

    在大秦王朝時,章邯是一個將士,他懂得運籌帷幄,而被項羽分封了之後,他就變成了諸侯王。

    隨著身份的轉變,再加上原來的兵士已經被斬殺的差不多了,留給他的兵勇沒有多少戰鬥經驗,在這種情況之下,再厲害的人也無法對抗專業的“殺手”了。

    更可況章邯面對的還是劉邦,劉邦手上還有軍事新貴韓信,韓信的能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可以說為漢家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章邯從一個將官變成了諸侯王,身份的轉換,也讓他失去了判斷力,手下的兵眾也不如當初的勇猛,這已經為將來的失敗埋下了隱患。

    沒有援兵

    章邯面對的對手已經不是如陳勝吳廣一般的“烏合之眾”了,他面對的是劉邦的集團軍。

    按照史料記載,劉邦幾乎是把全部主力部隊都拉了出來,強勢要拿下章邯的地盤的,雖然章邯本人也拼死抵抗了10個月。

    但可惜的是,在這長達10個月的時間裡,項羽沒有派一兵一卒前來援救,並且友軍部隊也全部被韓信殲滅了。

    在斷糧和無援兵的情況下,章邯根本就不可能打得過劉邦的。項羽的不救援,更是讓章邯徹底地喪失了鬥志,這種內憂外患之下,讓章邯還如何去氣勢如虹。

    此時為何項羽不救?他也正自顧不暇,哪裡有機會去救章邯呢?

    章邯就算是大羅神仙也逃不出這天羅地網,更何況劉邦集團的軍事新貴韓信還在呢,章邯在此時已經是強弩之末了,他的結局唯有死耳。

  • 2 # 真誠地看著你

    章邯是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破釜沉舟擊敗的。個人認為,在項羽坑殺20萬秦軍降卒的時候,章邯的心就已經死了(鬥志沒有了)。

  • 3 # 靜夜思160519196

    發現有些人都不看標題的,韓信(`Δ´)!打章邯把守的城池也是費了老大的勁,最後是採用水攻的辦法拿下了城池。章邯面臨的情況是沒有後援,其他兩個關中王投降了老流氓,再加上他投降項羽,二十萬秦軍被坑殺,關中老百姓恨死了他,這樣民心也沒有了。孤立無援的他敗亡是遲早的事。

  • 4 # 水一白聊歷史

    說章邯橫掃中原,倒也不假,在遇到項羽之前,章邯帶著囚徒組成的軍隊一舉打敗了陳勝王手下大將周文數十萬大軍,並順勢一舉擊敗了陳勝手下各路起義軍,連陳勝都在章邯的強大攻勢壓迫下被車伕莊賈所殺,甚至可以說是章邯打掉了陳勝的張楚政權,不過問題是,張楚沒了以後,關東六國已經遍地起義軍了。

    救火隊長章邯雖然延緩了秦朝的壽命,卻無力扭轉局勢,最後在兵力佔優的情況下一舉敗給了項羽,並在隨後向項羽稱臣。

    可是,為什麼如此有戰鬥力的章邯那麼輕鬆就被劉邦擊敗了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

    主要有以下幾點:

    1、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章邯可支配的軍隊並不多。章邯原來的秦軍已經被項羽坑殺了,一點不剩,而被封雍王以後的軍隊怎麼來的呢?

    在《史記.高祖本紀》裡有一句話“漢王之國,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楚與諸侯之慕從者數萬人。”然而在項羽來之前“沛公兵十萬,號二十萬”,可見,劉邦的軍隊在分封以後被項羽給剋扣了。從十萬人被降到了三萬人,而這七萬人自然就是用來分配給其他沒有兵的諸侯王了。

    劉邦這點應該不是個例,相信其他諸侯的兵力也是經過項羽“再分配”的。預計章邯的可支配基礎兵力應該和劉邦差不多,即三萬人。

    2、失民心

    這一點很關鍵,也直接決定了上一條。

    劉邦去漢中的時候,“慕從者數萬人”,但是章邯可就沒這待遇了,之前他投降項羽,他手下的秦軍二十餘萬被坑殺,他想徵兵難度自然要大得多得多,何況項羽的部隊還在關中燒殺搶掠一番,他作為項羽的“狗腿子”,民心豈是短時間內可以恢復的。

    更重要的是,他的對手是劉邦,一個在關中“約法三章”的男人,他手下的雍軍和老百姓不爭著搶著開門投降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3、劉邦反應迅速

    公元前206年4月,劉邦從咸陽往漢中走,剛到8月,就從漢中出兵去打章邯了,這個時間根本不允許章邯發展壯大,自然更容易被擊敗。

    4、對手強大

    章邯的對手可不僅僅是劉邦,還有在劉邦背後,那個剛剛被封為大將的韓信。即便韓信水平與章邯相當,章邯也絲毫沒有取勝的可能,何況韓信還是個軍事天才。

    所以,不管章邯之前是不是連戰連勝,到了劉邦的軍隊面前,都瞬間變成了軟柿子,並不是章邯不行了,而是這場戰爭剛一開始,就已經註定他無法取勝了。

  • 5 # 貓爺歷史觀

    章邯,秦朝名將,秦二世的時候更是成為秦朝的軍事支柱,被稱為秦朝的最後一員大將。秦末天下大亂,各地起義不斷。可以說如果沒有章邯,秦朝或許就在最初的那幾次農民起義中滅亡了。

    但鉅鹿之戰時,章邯卻被項羽擊敗。其實章邯本來是沒有反意的,可是因為趙高的緣故,在司馬欣的建議下章邯最終投靠了項羽。後來項羽徹底滅了秦朝,章邯被封為雍王。

    秦朝滅了,按理說天下也應該安定了。可是項羽分封完諸侯,劉邦卻慢慢的不幹了,於是天下又轉入四年之久的楚漢戰爭。楚漢戰爭最終以項羽的失敗收場。雍王章邯作為項羽的部將,楚漢戰爭時自然是站在項羽這邊的。

    可是章邯跟劉邦打了幾仗均以失敗收場。昔日的秦朝大將,打過無數次勝仗,沒想到最後卻敗給了草莽出身的劉邦,並且最後還選擇了自刎。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原因也很簡單。

    章邯帶領的秦軍都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剛開始能夠輕鬆打敗陳勝等起義軍也談不上有多厲害。畢竟陳勝等起義軍都是半路出家,並沒有接受過什麼正規的訓練。

    而後來章邯之所以輕鬆敗給劉邦,也是有原因的。劉邦當時的軍隊雖然也是起義軍起家,但經歷了那麼多年戰爭早已是訓練有素。其實這都是次要的,主要還在於章邯被封王后有些膨脹,放任手下士兵胡作非為,因而失了民心。

    韓信也看出了章邯這一點,再加上劉邦什麼也有不少謀士和將才,因而最終章邯被劉邦輕鬆擊敗也很正常。

    總的來說,章邯之敗並非技不如人,而是亡於失了人心。被封王后沒有之前那麼用心了,最終失敗也是情理之中。

  • 6 # 如史如畫

    背景不一樣,結果自然不一樣。秦末時期,天下大亂,秦二世不忍秦始皇的基業毀在自己手裡,於是任命章邯為統兵大將軍。

    章邯臨危受命,意志十分堅固,而秦末大亂剛開始的時候,又是一幫烏合之眾在起義,沒有十分強大的造反組織。像陳勝吳廣之輩就是這樣的,聲勢雖然浩大,可內部各種矛盾重重發生,經不起一擊。

    慢慢的,各路義軍被消滅得差不多的時候,章邯來到了趙國,勢要收復趙地。可就在這趙國生死存亡之際,項羽來了。項羽憑藉萬夫不擋之勇,打敗了章邯,秦國也走向了滅亡。從此章邯淪為了喪家之犬,雖然表面上被封了王,可他知道,自己是個投敵者,這個王也是幫項羽守住劉邦用的,於是章邯意志慢慢消沉,整天借酒消愁,沉迷於酒色,行軍打仗能力自然慢慢變弱。

    劉邦呢,自己軍事能力雖然不是很出色,可他有韓信。韓信是楚漢戰爭期間數一數二的元帥,由他帶領的軍隊那也是戰無不勝。在滅章邯的過程中,韓信使用了障眼法,輕而易舉的擊敗了章邯。

  • 7 # 經典守望者

    本身這個問題存在一定的問題,章邯並非是被劉邦輕易打敗,相反劉邦戰勝章邯的過程非常艱難。

    漢二年五、六月份,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 11月,劉邦乘機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重返關中。在征服關中的路途中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先後投降,戰爭的烈度並不算高。唯獨征服章邯的道路上並不順利,章邯雖然戰敗但是堅守住了都城廢丘。逼不得已,劉邦韓信只能圍困住廢丘,然後率領大軍東進伐楚,和項羽大戰於彭城之下。等到劉邦在彭城大戰中被項羽打敗,落荒而逃後,章邯依舊在廢丘堅守。於是劉邦下令水淹廢丘,死傷無數,章邯不得以自殺。當時已經是漢三年的七月,章邯困守都城長達半年,漢軍一籌莫展,這也證明章邯的軍事才能真的非常優秀。

    綜合章邯失敗的原因,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心。章邯等將領率領數十萬秦兵遠征,最後被項羽活埋者多達二十萬。而章邯、司馬欣、董翳竟然不僅是活著回來而且受封為王。這怎能不讓關中百姓憤恨。士兵傷亡慘重,主帥加官進爵,三秦大地青壯殆盡,父母失兒,妻子失夫,幼兒失父,固然他們的仇人是項羽和楚軍,但是章邯等人也是幫兇之一。所以,這三個諸侯王根本就聚斂不起三秦大地的人心。沒有經驗豐富的老兵,也沒有足夠的青壯,再加上沒有百姓的支援就導致司馬欣董翳等人不戰而降,章邯也只能是困守廢丘。

  • 8 # 歷史風暴

    題主的問題是:當年橫掃中原的章邯,為何輕鬆被劉邦擊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劉邦徹底打敗章邯用了10個月的時間!

    有人覺得章邯被劉邦擊敗是很輕鬆的,因為章邯在和劉邦作戰的時候他就沒贏過。

    其實,章邯還是有兩把刷子的,當初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剛到了陳倉章邯就率領軍隊趕來了,並在這裡迎擊漢軍,可惜沒打過劉邦。

    章邯只好敗退,不過他的軍隊退而不亂,在一個叫做好畤的地方停了下來並重整軍威。漢軍肯定是緊追不捨呀,看到漢軍追了過來,章邯回過頭來再次迎戰,結果又被打敗了。

    章邯又接著跑,跑到了一個叫做廢丘的地方,並且再次穩住了陣腳。

    劉邦看章邯難對付,於是決定率領主力部隊向東攻打咸陽。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劉邦接連取勝,如果能夠趁勝利之勢一舉拿下章邯他早就這麼做了,之所以放棄和章邯死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劉邦覺得再打下去還無法徹底擊敗章邯,就撿軟柿子捏去了。

    所以,劉邦只是派軍隊包圍章邯所在的廢丘,又派遣將領攻打關中其他地區,平定了除了廢丘之外的整個秦川。

    這裡更能看出章邯的戰鬥力之不俗,打廢丘劉邦的主力軍隊都拿不下,而其他地區劉邦派出的偏將就能搞定。

    就這樣,廢丘在章邯的坐鎮之下一直沒有投降。

    那麼,到什麼時候才打下廢丘的呢?

    答案是,彭城之戰結束後。

    彭城之戰爆發於公元前205年4月,這場戰爭劉邦集中了56萬大軍攻打彭城,當時項羽正在北方攻打齊國,戰事還未結束。面對大後方被劉邦56萬大軍攻擊隨時可能被抄後路,項羽迅速率領3萬鐵騎南下救援彭城,並以閃電戰的戰術對劉邦及各諸侯聯軍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趁對方還沒有反應過來便給予重擊。

    結果劉邦的56萬大軍損失大半,被迫向關中地區撤退。

    劉邦看一時半會懟不過項羽,才回頭解決廢丘地區的章邯軍。到了這一年的6月,廢丘仍然沒有投降。

    此時正值夏季,雨水充沛,於是漢朝軍隊引水灌溉廢丘,眼看這次廢丘不可避免的陷落了,章邯不願意當階下囚,就自殺而死。

    劉邦攻打章邯的時間是公元前206年8月,徹底將章邯擊敗的時間是公元前205年6月,章邯一共抵禦了劉邦10個月的時間。自從劉邦渡過陳倉,章邯和劉邦多次交戰,雖然每戰必敗,但是仍然能夠組織起戰敗計程車兵抵抗劉邦具有絕對優勢的兵馬。而且,在廢丘這個地方守衛的時候,劉邦的漢軍對章邯守衛的這座小小城市無可奈何,只好趁夏天雨水多的時候水淹廢丘才結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

    可以說,章邯是雖敗猶榮!

    章邯之所以能抵抗這麼長時間,我覺得關鍵原因是手下人對他忠心耿耿。

    當時,為了能夠迅速平定關中地區,劉邦對於投降的將領或者郡縣的長官都給了非常高的封賞。劉邦說,如果將領中能夠率領1萬人投降或者有人能夠帶領一個郡投降,就會分給他1萬戶。也就是說,當時章邯的最後一個根據地廢丘有人想要投降,可以很容易成為萬戶侯。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廢丘仍然在章邯的牢牢控制中,並且能夠成功抵禦住漢軍的攻擊,足以說明他是深得廢丘上下之人心的。

    同時,也看得出章邯的指揮能力也是當時的頂尖水平,否則面對蜂擁而來的漢軍,章邯以寡擊眾不可能堅持這麼久。

    劉邦攻佔廢丘之後,整個關中被全部平定,從此成為劉邦和項羽對抗的大後方!

  • 9 # 冷兵器研究所

    章邯這個人物堪稱秦末一代風雲人物。由於他是秦國的最後一位名將,他的經歷也被無數人奉為經典,但是為何章邯先被項羽擊敗,又被劉邦擊敗,以至於自殺身死呢?

    其實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章邯的軍隊組成就是先天不足,章邯這個人最初是沒什麼兵馬的,他的軍隊是臨時組建的,所謂以驪山刑徒為兵,組成的二十萬大軍。這樣的軍隊戰鬥力本來就不足。而鉅鹿之戰,原有的這些軍隊,跟王離帶回來的秦帝國北方兵團都被項羽擊敗並坑殺。所以實際上,秦地已經空虛,章邯是缺乏足夠的軍隊對抗劉邦的,所以說章邯本身就缺乏本錢。

    第二,章邯的對手之前都比較弱,無論陳勝吳廣的起義軍,還是那些被六國貴族臨時復興的國家,都是沒有什麼軍事實力的。但是章邯面對項羽這樣的戰神級別的人物就沒什麼辦法了,尤其是章邯的精銳還都被項羽坑殺,所以實際上當章邯面對劉邦的時候也算是原形畢露,這也是太史公都不給他列傳的根本原因。

    第三,章邯面對的對手是韓信張良這樣的軍事奇才。由於韓信的明修棧道的策略奏效,章邯錯誤的認為劉邦軍不會從陳倉方向殺來,錯誤的估計了軍事形勢,這是章邯滅亡的直接原因。劉邦有如神兵天降到了關中地區,直接破壞了章邯的基本軍事部署。所以說章邯的失敗和誤判也分不開,但是即便章邯正確判斷恐怕也沒用。因為項羽分封的關中有三王,章邯一個人說了不算,即便章邯判斷正確,無法說服其他兩人,只怕也是必然崩潰。且章邯的問題還有一點,在於他的兵力不足。劉邦當年入關就有十萬大軍,入蜀之後這些軍隊他都保留,並沒有帶走。項羽的鴻門宴只是嚇了他而已。劉邦進攻關中,章邯抵擋的唯一機會就是學習司馬懿死守卡住劉邦,但是沒想到劉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應該說,劉邦統一中國是必然的,畢竟他的對手人才和實力都遠不如他。而章邯也是敗的不冤枉,畢竟輸給韓信和張良這樣的奇才也並不丟人。

  • 10 # 長島男爵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並不是出自是史書,而是後世(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戲劇、小說)創作的,還定三秦之戰沒韓信什麼事。

    章邯是劉邦打敗的,因為劉邦比他更強!而且並不是輕鬆,劉邦打章邯打得相當艱難,難度幾乎跟滅楚等同。

    從劉邦定三秦到滅楚,總共就陣亡了4個高階將領,就是有1個就確定陣亡於定三秦之戰,還有1個可能陣亡於定三秦之戰。

    確定陣亡於定三秦之戰的襄平侯紀成(紀信):

    兵初起,紀成以將軍從擊破秦,入漢,定三秦,功比平定侯。戰好畤,死事。子通襲成功,侯。

    疑似陣亡於定三秦之戰的魯侯:

    以舍人從起沛,至咸陽為郎中,入漢,以將軍從定諸侯,侯,四千八百戶,功比舞陽侯。死事,母代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魔獸世界》的時光徽章,首日有望突破一千G,你覺得G下跌會是大趨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