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孤城影隨

    清王朝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兩百多年的統治留下多少故事與人物,雖說封建史主要是男性為主,但亦不乏不凡女性活躍於政壇。

      清朝要說哪個女性給人留下印象最深,除了慈禧太后外,別人恐怕無法與其並肩。畢竟她算是清朝唯一有實權的女主,而且這樣權力一直持續了近半個世紀,是清王朝最後的話事人,對清王朝以及東亞的格局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這樣的女性,來梳理她的一生,或許有不一樣收穫。

      慈禧

      ◎幸運——運氣爆棚之人

      慈禧為葉赫那拉氏一族,也是滿清上層建築才能有的姓氏,屬於滿足八大姓之一,此點證明慈禧家世也是屬於統治階層,這也是她能被選為后妃最重要原因。

      公元一八五二年,在咸豐登基不久,慈禧,也就是葉赫那拉氏被選入宮中,成為咸豐的后妃之一。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廣太道惠徵女。咸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懿貴人。

      葉赫那拉氏是幸運的,因為她遇到的是咸豐帝,而葉赫那拉氏的幸運就體現在咸豐身上,細說就是子嗣。

      因為咸豐身體不好,所以導致了他的子嗣稀少,或者不能說稀少,只能用碩果僅存來形容,而這隻碩果就是慈禧所生之子載淳。

      作為皇帝只有一個兒子來說是不幸的,自古帝王需要子嗣昌盛,這樣才能證明皇族之運。可這一切對於葉赫那拉氏母子來說是極其幸運的,因為沒人跟他們爭位,載淳是唯一的繼承人,而慈禧是唯一的母憑子貴的后妃。

      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載淳)生,進懿妃。七年,進懿貴妃。十年,從幸熱河。

      從嬪到貴妃的跨越,這完全因為葉赫那拉氏生了兒子,雖然從宗法來說,慈禧所生之子不是嫡子,但因為只有一個兒子,所以載淳是皇長子。

      咸豐十年,從幸熱河,從一年開始,葉赫那拉氏的命運將開始改變。英法聯軍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致使咸豐帶領皇室暫避熱河,葉赫那拉氏也隨從。

      公元一八六一年,咸豐駕崩,葉赫那拉氏所生之子載淳繼位,是為同治帝。這一刻開始,雖然葉赫那拉氏不是正宮娘娘,但因為兒子當了皇帝,她也要做太后的。

      十一年七月,文宗崩,穆宗即位,與孝貞皇后並尊為皇太后。

      咸豐的皇后是鈕鈷祿氏,按宗法上算,她為嫡,葉赫那拉氏為庶。一個因為宗法為太后,另一個憑藉兒子為太后,都是沒有毛病的。

      獨苗同治

      ◎政變——權力的開始

      咸豐在去世之前,因兒子載淳年幼,所以為了保證繼任者的穩定,咸豐打造了一套平衡強勁班底。將最高權力分為三份,由輔政大臣,太后鈕鈷祿氏和皇帝,或者說是太后葉赫那拉氏,因為同治帝登基時年幼,無法執政。

      這樣將原本屬於皇帝的權力分給了輔臣、太后鈕鈷祿氏和葉赫那拉氏。本是互相牽制之意,三方各為一邊,但遺憾的是咸豐不懂女人的心思。

      咸豐立意是好的,可他沒有想到的是權力三分,故能制衡,但一旦其中兩方聯合,那麼咸豐的手段和方法就失效了。

      事實上,慈禧就是破局者。慈禧以同是後宮女人的角色,拉攏了同盟慈安,因為慈安手中有“御賞”印章,此是讓上諭變為合法檔案的重要印章之一。

      於是在咸豐去世後幾個月內,一場從熱河到北京的政變正在發生,慈禧與慈安聯手,加上小叔子奕,慈禧控制了兵權,所以結局很明顯,八大輔臣全部被KO。

      這場被稱為“辛酉政變”的權力轉換,使得慈禧開始正式把控清王朝的權力。此次政變之所以能成功,完全是因為慈禧把自己從一個弱者變為一個強盟。關鍵點就是慈禧拉攏了慈安,東宮太后。

      九月,奉文宗喪還京師,即下詔罪載垣、端華、肅順,皆至死,並罷黜諸大臣預贊襄政務者。授奕議政王,以上旨命王大臣條上垂簾典禮。

      辛酉政變直接造成清朝最高統治結構發生變化,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模式在清朝展現,朝廷實際權力歸慈禧與慈安。

      慈禧早期同盟奕

      ◎矛盾——同治中興與敗家

      當內部權力處理好後,慈禧需要面對的是宮廷之外的亂局,畢竟此時她是一個執政者的身份,從後宮走到殿前。

      十九世紀中後期清王朝的危機內外兼之,但外敵暫時無法解決,清朝採取與英法講和的方式,換取他們的支援,以此來鎮壓國內起義,譬如太平天國。

      在鎮壓起義的同時,面對世界時局的變化,清王朝打算從技術層面來求富並以自強,於是洋務運動開始了。

      雖然洋務運動最後沒有改變結局,但洋務運動的積極作用不容反駁,可這一切積極作用都來自於慈禧作為執政者的支援。正因為有她的支援,才有曾國藩、李鴻章和左宗棠等洋務領軍人物出場的機會。

      社會矛盾得到暫時緩解,從一八六二年到一八七四年這十幾年時間,清王朝處於相對穩定的局面,被稱為“同治中興”,

      從這一時期的中興局面看,慈禧最起碼是做了一些實際意義上的事,為緩解王朝危機採取了一些措施,而且這些措施在某種程度影響了中國近代化的程序。

      慈禧一面做了些積極的努力,另一面卻在不斷敗家,有時敗的太看不過去了。

      敗家一:花錢,不顧錢包

      慈禧花起錢來是一點都不手軟,讓同治帝修圓明園,目的就是她住舒服一點。還有就是慈禧過生日,別人過生日整桌菜,搞個生日蛋糕就可以了,可是慈禧不一樣。

      是年,太后六十萬壽,上請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蹕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

      從皇宮到頤和園所經之路都要佈置一下,這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

      奢侈

      敗家二:賠款,割地

      慈禧有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此種心態決定了慈禧不可能與列強對立,故每戰皆求和,不是賠款就是割地,或者二者皆有之。

      洋務運動

      ◎好命

      慈禧的一生可以說是不斷把控權力的過程,辛酉政變幹掉了輔臣大臣,甲申易樞幹掉了曾經的同盟奕,戊戌政變讓光緒徹底失去作用。

      透過她的一生,基本可以肯定一點,慈禧喜歡權力,並且喜歡把權力控制在自己手中,當有一點偏離軌道時,她會毫不留情毀掉。

      她的這點頑固硬是從十九世紀帶到了二十世紀,她也算跨世紀之人,可惜此時她的改變都不能給予清朝什麼新鮮的活力了,不管是訓政還是假惺惺的模仿憲政改革。

      慈禧還有一點就是命好,因為她是在清朝崩塌的前夜離開了享受一生的皇宮。公元一九零八年,慈禧去世。以七十四的高齡去世的,可以說是享福享了一輩子。

      從懿嬪到慈禧,葉赫那拉氏一步步走向最高權力,控清廷四十多載,雖說每一步都是她的努力,但每一步有多少血與骨,估計只有她清楚了。

      享受了一生的她,留下了個爛攤子,無法再收拾的爛攤子。雖然在之前她也做過一些努力,但從根本上是為了她的統治,不然也不會有同治中興和豪華生日宴的矛盾了。

      最後,從她個人的角度看,她的命真是不錯,若不是生了咸豐唯一的獨苗,可能就沒有慈禧了。

      時局

      只不過據說慈禧的臨終遺言很有意思,瞧一瞧:

      此後,女人不可預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池充滿電到100%會損耗電池壽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