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黴素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
1928年夏季的一天,像往常一樣,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的實驗室裡,從事著有關機體中的防禦因子抵抗葡萄球菌致病因子的作用機理的課題研究。
當他正準備用顯微鏡觀察從培養皿中取出的葡萄球菌時,一個特殊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原來長很多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培養皿裡,有一種也許是在實驗中不小心飄落到培養皿上的青綠色的黴菌菌落長了出來,並已開始繁殖,在這個青綠色的菌落周圍,原來培殖的葡萄球菌菌落全被溶解了,這使弗萊明十分驚訝。他推測這個青綠色的黴菌可能分泌了一種能夠裂解葡萄球菌的自然抗菌物質,而這種物質可能正是他多年來所尋覓的。
弗萊明正在研製青黴素
青黴素巨大的治療價值直到1939年才被人們認識到。二戰期間盟軍的傷員接受了第一批青黴素樣品的治療。
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引起了弗萊明極大的興趣,他把這些青綠色的黴菌從葡萄球菌培養皿中分離出來,培養在液體培養基中,讓它迅速繁殖。這種青綠色的黴菌被弗萊明稱為“青黴菌”。研究表明青黴菌能分泌一種極具殺菌能力的物質,正是這種可以擴散的物質,把周圍的葡萄球菌消滅了。
接著,弗萊明開始提取青黴菌的分泌物。他先把青黴菌接種到肉湯培養液中,讓它迅速地繁殖,接著把長滿青黴菌的液體小心地過濾,就得到一小瓶澄清的濾液。隨後,弗萊明把這種濾液滴進長滿葡萄球菌的培養皿裡。
幾個小時以後,原來長勢旺盛的葡萄球菌全部被消滅了。這讓弗萊明興奮不已,他又開始了一系列實驗。弗萊明用水稀釋這種濾液,重新做實驗,研究這種培養液對各種致病菌的抑制性狀。結果表明:1∶1000濃度的培養液對葡萄球菌的生長仍具有抑制作用,能殺死十分兇惡的鏈球菌,這種藥效比當時的任何一種抗菌藥藥效都要好。
葡萄球菌
儘管青黴素被發現了,但由於青黴素的提煉過程相當複雜、困難,所以,它真正運用於醫學上還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弗萊明邀請了一些生物化學家合作,打算把培養液中的青黴素提取出來供臨床使用。但是這種化學物質很不穩定,所有提煉青黴素的試驗都失敗了。但是,弗萊明絲毫沒有氣餒,10多年以來,他一直堅持對青黴素的提煉,終於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939年弗萊明發表了有關青黴素的論文,這引起了澳洲病理學家弗洛裡的注意,便向弗萊明索取該菌作進一步的研究。弗洛裡與當時僑居在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克服了在研製過程中的種種困難,終於在1941年,從青黴素濾液中提煉出青黴素的棕黃色粉末。經試驗,把它稀釋到1∶200,也足以殺死病菌,可見這種青黴素粉末的殺傷力是前所未有的。
1941年,青黴素第一次被用在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身上,經過臨床試用,效果良好。二戰後期,在眾多科學家的推動下,青黴素的批次生產得以實現,並形成了工業製藥,青黴素首先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45年,弗萊明同弗洛裡、錢恩一起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及生理學獎。今天,青黴素因為它廣泛而顯著的療效而被廣泛地運用,弗萊明的這項發現真正是造福了人類。
青黴素是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發現的。
1928年夏季的一天,像往常一樣,弗萊明在倫敦大學聖瑪麗醫學院的實驗室裡,從事著有關機體中的防禦因子抵抗葡萄球菌致病因子的作用機理的課題研究。
當他正準備用顯微鏡觀察從培養皿中取出的葡萄球菌時,一個特殊現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在原來長很多金黃色葡萄球菌菌落的培養皿裡,有一種也許是在實驗中不小心飄落到培養皿上的青綠色的黴菌菌落長了出來,並已開始繁殖,在這個青綠色的菌落周圍,原來培殖的葡萄球菌菌落全被溶解了,這使弗萊明十分驚訝。他推測這個青綠色的黴菌可能分泌了一種能夠裂解葡萄球菌的自然抗菌物質,而這種物質可能正是他多年來所尋覓的。
弗萊明正在研製青黴素
青黴素巨大的治療價值直到1939年才被人們認識到。二戰期間盟軍的傷員接受了第一批青黴素樣品的治療。
這種青綠色的黴菌引起了弗萊明極大的興趣,他把這些青綠色的黴菌從葡萄球菌培養皿中分離出來,培養在液體培養基中,讓它迅速繁殖。這種青綠色的黴菌被弗萊明稱為“青黴菌”。研究表明青黴菌能分泌一種極具殺菌能力的物質,正是這種可以擴散的物質,把周圍的葡萄球菌消滅了。
接著,弗萊明開始提取青黴菌的分泌物。他先把青黴菌接種到肉湯培養液中,讓它迅速地繁殖,接著把長滿青黴菌的液體小心地過濾,就得到一小瓶澄清的濾液。隨後,弗萊明把這種濾液滴進長滿葡萄球菌的培養皿裡。
幾個小時以後,原來長勢旺盛的葡萄球菌全部被消滅了。這讓弗萊明興奮不已,他又開始了一系列實驗。弗萊明用水稀釋這種濾液,重新做實驗,研究這種培養液對各種致病菌的抑制性狀。結果表明:1∶1000濃度的培養液對葡萄球菌的生長仍具有抑制作用,能殺死十分兇惡的鏈球菌,這種藥效比當時的任何一種抗菌藥藥效都要好。
葡萄球菌
儘管青黴素被發現了,但由於青黴素的提煉過程相當複雜、困難,所以,它真正運用於醫學上還經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弗萊明邀請了一些生物化學家合作,打算把培養液中的青黴素提取出來供臨床使用。但是這種化學物質很不穩定,所有提煉青黴素的試驗都失敗了。但是,弗萊明絲毫沒有氣餒,10多年以來,他一直堅持對青黴素的提煉,終於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1939年弗萊明發表了有關青黴素的論文,這引起了澳洲病理學家弗洛裡的注意,便向弗萊明索取該菌作進一步的研究。弗洛裡與當時僑居在英國的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克服了在研製過程中的種種困難,終於在1941年,從青黴素濾液中提煉出青黴素的棕黃色粉末。經試驗,把它稀釋到1∶200,也足以殺死病菌,可見這種青黴素粉末的殺傷力是前所未有的。
1941年,青黴素第一次被用在被葡萄球菌感染的病人身上,經過臨床試用,效果良好。二戰後期,在眾多科學家的推動下,青黴素的批次生產得以實現,並形成了工業製藥,青黴素首先在戰場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1945年,弗萊明同弗洛裡、錢恩一起榮獲了諾貝爾醫學獎及生理學獎。今天,青黴素因為它廣泛而顯著的療效而被廣泛地運用,弗萊明的這項發現真正是造福了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