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康康愛上書
-
2 # Annie的書影小屋
剛剛看到一句話,恰巧可以用來回答這個問題。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自己去悟。”
日本有個叫大巖俊之的作者,他號稱之前一年讀了300多本書,發現沒有什麼用,反而浪費了時間又浪費了生命。
我想說的是,閱讀有好多好多好處,但是這些好處並不是閱讀直接能帶來的,閱讀能夠直接帶來的是獲得知識,收集資訊,還有消遣這三樣。當你在獲得了知識之後,能夠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才能體現出閱讀的諸多好處,否則,讀的再多,不用,仍然叫沒用。
因此,如果您認為讀萬卷書提不起興趣,那麼行萬里路一樣可以獲得讀萬卷書的好處,如果您對行萬里路一樣不感興趣 ,那麼就去做閱人無數的職業也一樣可以獲得讀萬卷書的好處…若水三千,並不一定非的取閱讀這一瓢飲。
有沒有想過,我們是不是被過度宣傳閱讀的好處了?就像現在人工智慧給我們營造的“資訊繭房”一樣,當我們在搜尋欄裡曾經搜尋過閱讀相關的資訊,那麼只要開啟這個APP,它給你推送的資訊大多都是關於閱讀相關的資訊一樣,我們就這樣整天被閱讀的好處轟炸著。
有時候,我們需要像楚門一樣,去敲開那扇困住我們的門,去接觸一個更加五彩斑斕的,不確定性的世界,不喜歡閱讀,就讓閱讀滾蛋,給其他的體驗騰地方。說不定透過其他的事以後你反而愛上閱讀了呢?哈哈
-
3 # 山上有條河
現代社會,物質誘惑太多了,手機電腦遊戲。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小時候不懂,現在看來,書的確是這麼神奇啊!
-
4 # 初曉兒
閱讀的確好處很多。
書籍,給生活以Sunny,給智慧以翅膀;能澄澈心靈、滋潤氣質、拓展視野、開闊胸襟、積蓄學養、增添才氣、提高品味、提升格調、優雅談吐、修身養性、淨化靈魂;使人雅量高致,風度翩翩,獲得真知灼見和高尚情操——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閱讀與寫作的關係,更是自古以來盡人皆知的道理。
但為什麼許多人還是不想去閱讀? 我想有以下原因:
一,多媒體的衝擊,使人們不想去閱讀。
網際網路時代,用一部膝上型電腦,或手持一部手機,就可以透過融文字、圖形、影象、動畫、聲音於一體的“多媒體”表現形式和傳遞形式,與社會交流互動,直觀而及時地瞭解社會動態,獲取新知識,資訊量大,而且娛樂性強。
至於網路知識的碎片化、錯訛多,以及專業性、系統性、整體性不強。則被人們忽略了。
所以,人們不想去閱讀書本。
二,讀書目的的功利意義的削弱,讓人們不想閱讀。
過去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的說法,雖有其消極的一面,但也給人們終身發奮讀書提供了動力。
唐昭宗時,五人“進士及第”,其中曹松和劉象二人已有七十歲以上,其餘王希羽、柯崇和鄭希顏三人也都年過六十。 清代廣東人黃章,也是六十歲考中進士。 唐德宗時,辛未狀元尹樞時年已71歲,被稱為“古稀狀元”。
那時,進士及第已經是“一舉成名天下知”。 “天上麒麟子,人間狀元郎”,考中了狀元,則“飲酒瓊林宴,打馬御街前”,高官厚祿,名利雙收。
從這個從意義上說,讀書的功利作用,驅使古人活到老,讀書讀到老。 而現代人只要有了一份工作,讀書沒有了看得見的功利作用,就失去了讀書的動力。所以許多人無論多麼清閒,都不想去閱讀書本。
當然,我們今天有許多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家和各學科研究人員,在各領域發奮鑽研,刻苦攻讀。但本問答所說的“不想閱讀”者,應當不包含他們。
三,不想閱讀,是習慣養成的問題。與家庭教育,環境影響有極大關係。
徜徉書海,讓心靈遨遊八荒,感知美,接受美的盪滌。其實是一種高層次的享受。
但一個整天打麻將的家庭,很難有一個愛閱讀的人;一對眼睛時刻盯著手機的夫妻,很難培養出一個愛讀課外書的子女;一個家裡書櫥裡空空如也,甚至連書櫥也沒有的人家,想閱讀也無從下手。
人的少兒時期,其實不僅是積累知識時期,而更重要的是“養成教育”時期。對子女的養成教育做得好的家庭,子女將終生受益。
一個家庭是如此,一個社會也是如此。必須營造一個全社會讀書、讀好書的良好氛圍。
-
5 # 日月新語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人不可言而無信,書不可一日不讀。
大家都知道讀書的好處,卻不想讀書,我個人認為壞的社會風氣的誤導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造成現代人攀比的,是社會的慾望,不是原始的本能。
為何有[流量明星]的現象?還不是想一夜暴富嗎?
上億流量,非法操縱,出場身價上億,現在原形畢露,真是誤人子弟,害人不淺!
試問,都這樣急功近利,人心浮躁,夢想一夜暴富,結果呢?還不是黃樑美夢,竹籃打水一場空,害國!害民!害己!
在這樣的誤導下,只要出名了,成了明星了,掙幾百萬,幾千萬,上億輕輕鬆鬆,甚至採用非法手段,誰還會靜下心來讀書呢?
我們的國家對違法犯罪決不會手軟!相信國家會給我們創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環境!
熱愛書吧,它會使你的生活變得舒暢愉快,它會幫助你辨別形形色色的思想、感情、事物,它能教你尊敬別人和自己。
-
6 # 酸菜老師
這個問題問到了點上。往大了說,是知行不合一,往小了說,其實只是一件無傷大雅的糗事。既然題主知道閱讀的好處,咱就不在這裡長篇大論說閱讀的好處了。
如何能夠讓自己去閱讀,我有這麼幾個方法,你參考一下
一、加入一個閱讀群,每天必須打卡,最好是有懲罰措施的群,比如一天不發,紅包發群。
二、參加一個家庭附近線下的讀書會,並繳納一定的費用。
三、向孩子或者親人承諾,每天給人家講一個故事。
四、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包包,手機,漂亮衣服,反正是你喜歡的就行。告訴自己讀書夠30天,買回來,獎勵自己一次。
我提供的辦法都是從外驅力上下功夫,因為我們可能缺少一點點推動力,真正上路了,也不是件難事。
-
7 # 崔書五體字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是人類發展的動力,人們對“閱讀”的渴望和追求、從未減弱從未停息,而是與時俱進與日俱增、只是方式和途徑不同而已。
因為,“書籍”從狹義上講、只是帶有文字和圖片的紙張集合體,從廣義上講、而是一切傳播資訊的媒體;“閱讀”從狹義上講、只是看書本,從廣義上講、看手機看電腦看電視看電影等亦應屬“閱讀"。
-
8 # 歐比旺羅克
強調知行合一,正是因為在大多數人的身上知和行是脫節的,所以知道有好處但不去施行,知道有害處也不能戒除,這種情況比比皆是。比如,明知道刻苦學習能考好大學,但還是偷懶走神打遊戲,明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但還是戒不掉,明知道去打球能鍛鍊身體有益視力還躺上床上玩手機。這種知行不合一,淺顯的解釋是從人的惰性找原因,用心學的解釋就是知得還不夠,不是真知,真正的知道是條件反射般的做,光腳踩到火碳上立刻就跳起來,根本不用思考。
“不食肉,安知肉味?”一個不想去閱讀的人不可能經歷過真正的閱讀,也不可能深刻了解什麼是閱讀。不瞭解閱讀就不能正確評價閱讀,這種狀態下聲稱知道閱讀的好處是不可信的,用王陽明的觀點來說,根本就不知道閱讀有什麼好處,所謂知道閱讀的好處不是真知。
要想獲得閱讀的好處,養成閱讀的習慣,最好的辦法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選擇幾本不同類別、不同風格的書來讀,必須是精讀,切身經歷真正的閱讀,享受閱讀的狀態,然後才能養成閱讀的習慣,最高境界是讓閱讀成為生活的一部分。這時的閱讀狀態不會思考閱讀有什麼好處,而是身處閱讀的好處中,在閱讀中獲得閱讀的好處,達到知行合一。
回覆列表
知道讀書,但不想讀,讀不進去是吧?
很正常,因為一切讀書學習都是反人性的!
我跟你一樣,一開始也是真的看不進去,不想讀。
但我們有明白一個道理:
我們必須去學習,必須讀書!才能逼自己成長,才能在這個社會立足!
在學習讀書這一方面,我們必須對自己實行“反人性”!
既然讀書跟學習一樣是一件反人性的事,那為什麼我們還要讀書呢?
1、讀書的快感來的慢,但會給你的人生帶來長遠的快感。
為什麼我們看不進去?因為讀書沒有給你帶來及時的快感!
看電視,短影片,看相聲,一個情節帶著一個情節,會給你髮帶來喜怒哀樂,
讓你在看電視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快感;可以讓你的身心得到快感!
但讀書就不行,反人性的本質,註定讀書不會很快的就給你帶來快感。
人,看短影片,嘻嘻哈哈,一上午就過去了,看書,一會,就覺得看了一年!
但你要明白,這就是一個假象!你要透過這外表,看本質!
你不要單單的去找你今天、現在的快感,你要找你的人生快感!
你要去看你的人生!你就會發現,短暫的快感,稍從即逝,沒有什麼可留戀的!
唯有讀書,可以讓你做到沉澱,讓你找到一個更好的自己!給你的人生帶來長遠的快感!
2、讀書,可以讓你的人生被動變主動
近幾天聽樊登老師也講到這樣的一個話題,講你人生的關注圈和影響圈。
其實這是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中提到的兩個概念:
關注圈指的是自己關注的東西的總和。比如,股票、國家大事、自己的健康和事業等等。影響圈,顧名思義,指的是透過自身的努力可以影響或改變的東西,比如學習成績、工作表現等等。一般而言,一個人的關注圈比影響圈是要大的,可能大很多。
影響圈是你自己就可以控制的,你可以自己去掌握的事情,完全可以有你自己改變的事情。
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影響圈(如上面中間區域)是自己能控制的東西,關注圈比影響圈大的那部分(如上的外邊區域)是自己不能控制的東西。
其實這個道理很心理學家的一個案例有異曲同工之妙!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Stinger(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判斷,被人們稱為“費Stinger法則”: 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做出怎樣的反應決定的。 換言之,生活中有10%的事情是我們無法掌控的,而另外的90%卻是我們能掌控的。我在這裡講這麼多,到時什麼意思呢?
就是讓你從根本上裡面明白,讀書可以影響你的一生!
可以讓你的人生被動變主動!
讀書,可以擴大你的認知,可以擴大你的關注圈,最終擴大你的影響圈!
所以,我們及時真的看不下去,你也要去“養成”,比如21天養成計劃,
逼著自己去看書,看這看著,你就看下去了,看著看著你就會喜歡讀書了!
3、知道讀書重要不行,你的去執行!
在電影《後會無期》裡,韓寒說,“聽過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知道讀書很重要,你既然讀不了書!
你僅僅在意識上跟讀書有關係還遠遠不夠,你的去執行!
看書看不下去,只是一個習慣罷了,改掉它就行!
為了讀書,你可以從根本上改變你的這種習慣!
定一個21天讀書養成計劃,嚴格去養成!
你就一定會發現一個愛看書的自己!
你要明白:你是明白的,你的看書看不下去只是一個習慣!在讀書的道路上,看不下去只是一個小小的習慣,改了,就完了,克服了,就完美了!
大膽的去讀書吧!去尋找你人生的快感!去擴大你的影響圈和關注圈,透過讀書,讓你的人生從被動變主動!,嚴格執行讀書養成習慣!
你終將愛上一個讀書的自己!
我願與你同行,共同走進書的世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