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浮華的滄桑

    “華容道上關羽義釋曹操”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50回《諸葛亮智算華容 關雲長義釋曹操》,這個經典橋段還被改編成京劇劇目《華容道》。

    而實際上,在史書上是沒有“關羽在華容道埋伏曹操”的記載。

    羅貫中是根據下面這段記載,改編出來的:

    《山陽公載記》:公(曹操)船艦為(劉)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

    在這段故事裡提到:

    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之後,從華容道撤軍,又因為天氣的緣故,死了很多人,非常慘。

    事後,曹操認為“劉備的計謀決斷比較慢,如果能在華容道埋伏,肯定能消滅自己”,後來果然劉備派人去了華容道放火,一無所獲。

    由此可見,在史書(野史)記載上:

    曹操確實是從華容道撤軍。

    曹操在華容道撤退時,劉備軍並未提前抵達設伏。

    既然在歷史上,沒有華容道上並沒有關羽設伏的事,那麼這個問題只能在《三國演義》的框架之下來思考了。

    當時曹操被關羽攔住,曹操說:“既到此處,只得決一死戰。”可是曹操麾下眾將不敢上,紛紛說:“人縱然不怯,馬力已乏,安能復戰!”

    此時,程昱向曹操提議,請曹操出面向關羽求情,曹操只能聽從。

    (曹)操從其說,即縱馬向前,欠身謂雲長曰:“將軍別來無恙。”

    雲長亦欠身答曰:“關某奉軍師將令,等候丞相多時。”

    操曰:“曹操兵敗勢危,到此無路,望將軍以昔日之情為重。”

    雲長曰:“昔日關某雖蒙丞相厚恩,然已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危以奉報矣。今日之事,豈敢以私廢公?”

    操曰:“五關斬將之時,還能記否?大丈夫以信義為重。將軍深明《春秋》,豈不知庾公之斯追子濯孺子之事乎?”

    曹操三句話就讓關羽勾起往事,想起

    “當日曹操許多恩義”

    ,又看到曹軍

    “惶惶,皆欲垂淚”

    ,於是關羽

    “一發心中不忍”

    ,於是宣佈讓路放走曹操。

    在羅貫中筆下,關羽也在當時便有了悔意,於是在曹軍身後大喝一聲,曹軍將士下馬哭拜致謝,關羽的心又軟了下來。

    最後,張遼也從身後趕來,關羽和張遼有交情,於是又動了

    “故舊之情”,“長嘆一聲,並皆放去”。

    羅貫中做詩評價:

    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為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在《三國演義》的故事框架中,羅貫中並沒有改變歷史走向:讓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死。

    他設計“關羽在華容道義釋曹操”,著重刻畫了“關羽義薄雲天”,“諸葛亮神機妙算”等人物形象,僅此而已。

    如果羅貫中讓關羽在華容道殺了曹操,這後面的故事就沒法編下去了。

    當然羅貫中不這麼寫,不代表後人不會這麼寫,在民國時,文人周大荒就寫過《反三國志演義》,在這本書裡,趙雲、馬超天下無敵,一路高歌猛進,把曹操、司馬懿等一干魏國文臣武將打得一敗塗地,最終劉備一統天下。

    所以說,這種事,自己開心就好。

  • 2 # 嶽劍

    如果華容道關羽殺了曹操,三國戰亂會比現在所持續時間更長,尤其是中原北方,會更回的混亂,百姓生靈塗炭,曹操所掌控的軍隊群龍無首,會引起一陣騷亂。因為當時中原和北方已經被曹操平定,如果曹操這個時候被關羽殺死。那麼西涼提早打入長安,逼近許昌,同時北方異族也會入侵。

    同時東吳的孫權肯定會佔領合肥,然後在中原地區爭霸。 而劉備受到的壓力會現在更大,當少了曹魏的壓力,劉備與東吳孫權的合作聯盟破裂,曹操死了,其實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孫權,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有機會將江東地盤進一步擴大,還能坐山觀虎鬥孫權一定會收回荊州,而且當時的荊州是空虛的。此時的劉備,控制的地盤少,且立足未穩,無法與東吳抗衡,曹操一死,就勢必會讓自己陷入很危險的境地。

    因此,曹操被殺, 整個天下將再次進入群雄逐鹿的狀態之中了。

  • 3 # 金匱石室

    假設你的假設成立,

    三國曆史不會改變,因為這件事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發生。

    不過,三國小說就會發生改變,曹操手下的大將,大多是依靠曹操個人魅力壓制,起他人能力不夠,到時候三國小說估計會延續更長的時間。

    並且,曹操死了,這件事本身就是改變。

  • 4 # 滄海一滴

    根據小說《三國演義》的故事情節演繹來看,如果在華容道上關羽真的攔住並殺死了曹操,那麼三國的歷史肯定是會被改寫的!那麼改寫的結果會怎樣呢?首先我們可以確定,三國曆史的走向必然是會朝著對劉備極為不利的方面發展演變的。這也是諸葛亮最為擔心的悲劇結果,也是諸葛亮無論如何也必須要避免出現的最壞的結果!

    三足鼎立,三方分治,三國博弈,在當時歷史發展趨勢下,已經是大勢所趨的必然結果。也是劉備,諸葛亮白手起家,創業打天下,割據一方的戰略籌劃,要看著就要大功告成變為現實了。也是他們苦心孤詣,苦苦打拼所追求的最佳成果。可不能再出任何意外,再有任何閃失,再有任何差錯了!作為三足鼎立中的東奔西走,缺乏立錐之地的外來戶,實力最為薄弱的一方,幾乎就是在強敵環侍的夾縫中求生存、立足。是容不得絲毫的差池的。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劉備集團是再也經受不起這種打擊,這種折騰了。

    赤壁之戰,孫劉兩家弱弱聯合,背水一戰,打敗了強大的曹操大軍,避免了被吞併,被消滅的命運。曹操損兵折將,統一中國的大夢未能付諸流水,劉備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孫權守住了自己的地盤。而且雙方都大得其利,挾獲勝的餘威,趁機坐大,壯大了自己的實力,擴張了自己的地盤。原本一家獨大的曹操被大大地削弱了實力,想要在短期內捲土重來,滅掉孫劉兩家,一統天下已經不現實了。因為他還需要痛定思痛,重振旗鼓。他還需要療傷,還需要深刻地反思和總結一番,才能避免再次重蹈覆轍。

    儘管赤壁之戰大敗,但曹操仍然是實力最為雄厚的一方。孫劉兩家仍然忌憚不已,還不敢大意,還必須抱團取暖才行。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種相互制約的戰略平衡。對於天下大勢,諸葛亮是洞若觀火,他要做的一切努力,就是要守住既得利益,守住赤壁之戰的戰略成果,維持住這樣一種微妙的戰略平衡,戰略均勢。無論如何也不能去打破它!在這個關鍵時刻,曹操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死的。曹操不死,有曹操繼續掌控局勢,北方曹魏集團內部就不會因為爭權奪利而發生動亂,那麼曹操依舊是實力最強大的一方。大敵當前,孫劉兩家就會繼續保持合作的態勢,不會破裂,不會因為爭奪地盤而立馬兵戎相見,翻臉成仇。如果曹操被殺,形勢立馬就會急轉直下,曹魏群龍無首,必然分崩離析,爭權奪利。內部一亂,就無暇顧及孫劉兩家了。孫劉兩家立馬就會因為利益之爭而分道揚鑣,成為對手。少了曹操這個勁敵,孫權會立馬就調轉槍口,全力以赴對付劉備,消滅劉備,實現統一中國的戰略規劃。立足未穩,勢單力薄的劉備集團肯定是打不過根基雄厚,實力更強的孫權的,有被孫權趕盡殺絕的危險。那樣,劉備、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如意算盤就會落空。從三足鼎立逐漸變成孫權一家獨大。那麼,劉備、諸葛亮就沒戲了。就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明智如諸葛亮當然不會眼睜睜地坐失良機,自取滅亡的,讓孫權坐大的。保住曹操的小命是戰略需要,當然是重中之重了!要瞞天過海,不動聲色,不露痕跡,天衣無縫(瞞過東吳)地實施這一計劃,與曹操有舊交,重情重義的大將關羽當然是不二人選了。關羽果然在華容道攔住了狼狽不堪的曹操,又因為重情義而放跑了曹操,神不知鬼不覺地實現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如果是換成其他將領去鎮守華容道,曹操肯定跑不掉,會身首異處的。在不經意間就書寫或者改變了一段歷史,把自己逼到絕境。當然了,諸葛亮是不會犯那種低階錯誤的。

  • 5 # 初心如舊

    如果華容道關羽殺了曹操,三國曆史是不是就改寫了?

    這提問已多次答覆過,如重複以前舊答條,太沒意思,也沒這習慣,只好絞盡腦汁,苦思冥想,再造一篇交差。先說明一下,不少人認為,華容道故事純粹是虛構的,這其實有些誤解,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基本都有一定來源,就是史料中有記載,不過是非正史也就是野史雜記一類。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這些故事不可全信,但全否定似乎也不妥當,因為那些記載起碼比現在更接近,這才比較公允。

    按照提問,如果曹操在華容道被殺,那作為記載三國曆史的三國志,肯定得麻煩陳壽先生重新潤筆了。不僅如此,羅貫中先生也得再來一番文字苦旅,經歷煎熬,冥思苦想,絞盡腦汁,好在如今可以不用那個既費力,又慢得出奇,還用比較不衛生的毛筆,打字其實也不難,羅貫中先生沒準也能很快學會並適應,要不了多長時間,就能成造字高手。

    說了半天,把正事忘了,想了一下,如果曹操被殺,三國曆史會有這些事情,可能會被改寫:第一,銅雀臺修不成,曹植那篇著名銅雀臺賦,也就沒有流傳了;第二,楊修也許當不上辦公室主任,但小命卻會留下來;第三,荀彧荀攸崔琰等漢獻帝死黨,也許會多活幾年,不會英年早逝。孔融已經被殺,佔不上這便宜了;第四,諸葛亮可能早早就遇上對頭---司馬懿,因為曹操突然早早亡故,曹丕也可能早一步上位,而司馬懿很對曹丕胃口;

    第五,馬超是否投靠劉備,成了懸念,因為曹丕對馬超究竟啥手段,很難說,馬超後面的路咋走,變數增多;第六,漢中也許會提早被劉備佔領,關羽的荊州也不一定會丟失。因為曹丕對孫權不太感冒,上臺短短几年,就多次伐吳,因此和孫權聯手,夾攻荊州的可能比較小。最少關羽難享受檀香木身軀,按王禮安葬;第七,夏侯淵也許不會死於定軍山,因為漢中可能在張魯時代,就被劉備奪取,夏侯淵也就不用去那裡了;第八,建安年號可能到不了十五年,曹丕是否用黃初年號,也許會有變;第九,大局勢方面,三國架構不會變化,大的歷史程序仍按部就班,依原樣執行。

    第……哎呀,曹操一生,波瀾壯闊,豐富多彩,身份特殊,影響巨大,經歷事情太多太雜,要是再寫,恐怕一天也難寫完,還是就此打住吧!(3:20)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看待我幫了別人反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