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投必得論文編譯

    感謝上帝,經過兩年半的努力,自己的第一篇SCI文章終於出爐了,分數上3,還算不錯···回想起初的雄心勃勃,中途的沮喪,後來的驚喜,是感慨良多···畢竟,碩士時候全部在臨床,從沒有進過實驗室,更不知道所謂的免疫組化、WB、PCR是神馬浮雲,博士雖說導師還算國內牛人,不過也是臨床高手,並未見得能給我科研多少幫助,昨天一大早看到decision letter,高興之餘更想把途中的艱辛和自己的見解與園友分享,畢竟,剛開始時,我也在迷茫中狂逛園子獲取營養!我的SCI之路:1、對於沒有強大實驗背景的研究生來說,SCI很困難,因為開始時你會無從下手。難麼?難,因為你畏懼!難麼?不難,因為LZ都能發,你當然也能!在此,我想說,SCI對每個人來說都不是夢,我們需要的是時間+努力+堅持2、首先,你得了解SCI是什麼東西,還記得碩士時自己還曾冒出:sci既是science的弱語,呵呵,現在回想,確實out!在找題、科研過程中,經常逛逛園子,上上小木蟲,學習下別人的經驗,對於新手來說,無疑使快速催化劑3、還是老幾樣,SCI最需要的是什麼?個人覺得,不是豐富的技術背景,而是豐富的文獻積累,廣閱文獻,對於一個新手科研新手來說百益而無一害。不單單是發文章,找課題,更是明確自己的科研方向,為今後做準備,課題是縱向的,深入的;更是橫向的,多元化的。千萬不要死走一條衚衕,在有限的時間內,只要有經費支援,你可以走出數條小路(我就是劍走偏鋒,自己大課題還沒完,小方向中了)4、尋求幫助!有了文獻的積累,sci也只是紙上談兵,沒有預實驗結果,何談成果?你得結合自己瀏覽的文獻找出可能的突破點,先進行初步的試驗篩查。本文爭對科研新手,不是老鳥,所以初期你得尋求資源,老闆的經費(需要你實時彙報可行性)支援;身邊的師兄師弟,只要是能做實驗,懂實驗的都是我們求教的物件,畢竟,沒有實驗背景註定你就得走很多彎路(我也是一樣);本人覺得許多生物公司的講座和各大實驗室的學術活動也是我們獲取靈感的好地方(至少我是受益良多)5、經過前面的鋪墊,應該會有自己大概感興趣的方向,那就拼命做吧···我知道,你不一定知道哪個結果好,切片怎麼看,除了請教別人和對比文獻,別無他法(部分老闆很給力,努力幫你找出路的童鞋除外,呵呵)6、就以科研本身而言。結合周圍情況,國內確實是多數都為偽科學(國內CNS級大牛除外),所以,僅以發文章而言,根據你擬定的目標(指定刊物,按照它要求的格式),努力寫吧···文章只是你職業生涯的奠基石,並不是救命稻草,LZ是學臨床的,所以,科研對我來講,確實就是文章後能出基金而已。關於寫作,值得一談,偶的英文水平確實不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結合師兄經驗,拿著數篇英文文獻(最好是英美作者,但相關方向的國內作者也不排斥)語句摘抄,再根據內容實時修改,雖說不一定光榮,至少效果很好,不用句庫、詞霸、google翻譯或者自己一句句苦想,蠻有效率~~~只要有資料支援+文獻保質,文章會很快雛形的···寫完後請多修改幾遍,或者讓有經驗的師兄弟或者同學再幫忙看看,你自己的文章自己怎麼看怎麼有,別人嘛,多半會看出點缺陷7、潤色:寫完後,請不要急著投稿,為了加速程序和中標率,先找個native speaker幫你修改一下語言,畢竟是給老外看的(我的稿件給印度人看過,大改了語言,至少一審語言關很順利,第一個專家說perfect;第二個說語言稍許失誤;我小老闆的第一篇文章,內容很豐富,評語很高,但就是語言被大批,從某種程度上講延誤了你的中標時間,嘿嘿);當然,不是每個童鞋都會有外國友人做資源,所以找家國外的專業翻譯公司修改語言也很不錯,我沒用過,但是身邊好多人都嘗試過,雖說負點小錢,但是效果確實很好(國內的翻譯公司木有嘗試過,而且我們學校好像是可以報賬,何樂而不為呢,哈哈)8、語言修好,定好刊物。根據author guideline編好文章,順序投稿吧!(在此,有個刊物分數的問題:先投高還是先投低。我想這個問題是各持己見,就我或者我瞭解的情況而言,首先是選好幾本有意向的雜誌,符合你的課題路線和大致方向,多看看這些雜誌所刊發文章都是什麼內容,你的文章是否合適雜誌風格,然後壯著膽先往高的投一下吧,三分不是夢!接收需要運氣,不是每個評審專家都懂你的東西,所以萬一運氣好遇到手軟的專家,那就說句:lucky boy吧。我的一審一個專家直接ok,另一個專家14個問題,還好沒悲劇,狀態時reject and invita to resubmit)9、雜誌選的好壞,不僅是分數高、中標率高,更是週期快慢的關鍵因素。偶自認為這本雜誌很不錯,分不低(已過3),一修快(1 month),修回更快(平均兩天變狀態,8天直接accept)。當然,只要木有直接被斃,根據修回的意見認真修改是你能否中標的決定因素。前面提過,我的是狀態是reject and invita to resubmit,第一次投稿看過百度確實沮喪,比major還厲害的狀態,又是高分雜誌,而且評委問題相當尖銳,我都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在同學的鼓勵下,我還是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積極的補充實驗,根據文獻回答尖銳的問題(貌似14個問題我回答了21頁紙),文中也大量修改(至少接收後小老闆就說了句,這個狀態卻這麼快接受估計是你改的很仔細,內容大變樣啦),讓審稿專家滿意,主編就會讓你滿意,呵呵。當然,偶很滿意(其實本人文章在我看來都很垃圾,哈哈,盆友們莫笑話俺)10、最後,就是open decision letter的lucky time啦···接到final letter的那天早上,我做了兩個夢:起初是文章直接被斃了;接著文章修回是minor revision。不過,god bless me,點出郵件時如下內容,我靠,就這樣,第一篇3分文章出爐了(我讀博目標明確,一篇sci,不論分數,結果比想象的要好) 盆友們,碼了一中午的字,總算到頭了,這只是一個菜鳥博士的sci成長過程,我沒有實驗室支援,我沒有專門的教授或者師兄指導,我甚至沒有基本的實驗基礎,更談不上牛人,但是憑著不放棄和一點點堅韌,再加上身邊朋友的鼓勵,終於走出了第一步。以上的經驗或者說是本人的寫照,算不上經典,也談不上出眾,畢竟有些博士3年產出10分以上都不是問題,產出數篇文章也不是問題,但是我想應該對新進入科研大門,想發表文章的盆友還算是有幫助。所以,大家努力吧···· 切記,SCI不是夢,有了文章,基金也不是夢,希望明年還能進院子寫篇我的國科金之路···哈哈哈,預祝觀貼的盆友們都一投即中!

  • 2 # EditSprings

    沒有科研基礎發表SCI論文真的太難啦~但是也能理解

    畢竟現在大部分學校的碩、博士研究生,都把SCI論文的發表作為畢業的指標。從文獻閱讀,做實驗,撰寫文章到投稿接收,這一路少不了曲折。跟很多考試一樣,這是一場心理戰。沒有科研基礎如何發表呢?不如先看看發表SCI論文需要做哪些準備。

    首先是文獻調研閱讀。如果你是研究生,就去閱讀10篇以上你研究方向的論文,目的是讓你對自己研究的方向和課題有了明確的認識,摸清SCI論文文章結構。重點閱讀前沿和討論的部分,讓你更容易吸收理解。SCI收錄的期刊質量是良莠不齊的,所以在這期間,可以多諮詢學長學姐導師,多聽取意見,調整心態,準備好下面的流程。

    當然,除了創新,還要有可持續性和可重複性。可持續性和可重複性包括內容的或者技術方法的持續,是可以被重複試驗或驗證的。如果你研究很深入的領域,裡面的某個方面沒有人提及,當你開始研究時,你的文章就算創新了。

    如果沒有基礎,這點是重中之重,需要你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來進行理論計算和實驗操作。實踐出真知,在做實驗之前,要理清你研究方向的一些規律,帶著目的做實驗,反覆驗證,確認方案的可行性。實驗中的每個步驟、每份資料都要詳細記載,可能複習的時候,就出現了靈感。如果遇到某個難以解釋的問題,反而有可能成為你思維的閃光點。

    萬事開頭難,不要給自己人生設限。多問問周邊的人,多查詢資料,多實踐。做好基礎再著手寫論文是最好的方法。

  • 3 # Pleeza

    沒有科研基礎想發表SCI論文也並不是不可能,因為從目前來看,國內和國際上對SCI和SSCI論文的發表已經形成了一個發達的產業鏈,只要你能找到所謂的“中介”,肯花錢,發SCI並不是什麼難事,而且你能享受到一條龍“服務”,從寫作到潤色到與期刊社的郵件往來到發票都能為你提供。甚至有的學校還有經費支援,你可以憑票將這部門費用報銷。

    然而,這是目前中國高校普遍面臨的相對嚴重的問題,這樣的結果就是科研經費和其他政府配套經費的嚴重浪費,而且一些所謂的SCI和SSCI等國際論文數量雖然偏高,但整體質量卻很低。有學者調查過一些SCI水刊,中國學者在這些水刊上的年發文量竟然達幾萬篇,可以想象這是多大的經費體量。

    當然,這並不是讓你去花錢發表SCI,花錢的最終結果只能是自作自受。因為,有好的跡象表明,一些高校已經或正在行動剎住這種不正之風,有的學校列出來正面清單,只允許科研人員發學科內指定的部分期刊,而有的學校則列出負面清單,動態公佈所謂水刊。這也是目前高校期刊目錄改革的重點,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嚴格,而水平也會提高,想考花錢發論文的現象也會無處遁形,最終是死路一條。

    所以,作為一名會將科研事業作為終身職業的科研人員來說,想發表SCI還是要培養自己的科研基礎。SCI期刊側重理工科較多一些,如果你也是理工學科的,實驗或實證資料對你來說應該很容易獲得,有了實驗資料,再加上理論論證,寫一篇SCI論文並不是難事,然後就投稿就可以了,要相信科研事業,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的。

  • 4 # 大學規劃師許鈺聰

    先表明觀點發表SCI不需要科研基礎。

    因為你對sci的定性就沒有一區的,2區的,3區的,4區的。姑且認定為2區sci。

    發表SCI需要依靠一個組織或者機構,最常見的就是你所在的學院。

    發表SCI可以透過苦力來換的位次。因為一篇高質量的論文,它所需要的資料量會很大,因此會需要大量重複的實驗來進行驗證。而為了保證資料準確性,一般需要人工來進行。你就可以做一個苦力工(科研民工搬磚的。)當你的工作量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可以跟老師去申請一作,臉皮厚點。

    當然有人會說會說sci最重要的是他的創新點。然而在當下,那些老師最核心的是申請基金,評職稱附帶的是發表Sci,但是老師沒有大量時間去做這些重複性的工作。因此本質上老師出想法,你出勞動力,最後達到發表一篇高質量的sci的成果。

    當然這本質上不會提高你的科研水平,但是的確不需要科研基礎就能發Sci。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折耳貓和半折耳生的折耳貓遺傳病的機率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