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旭Allen

    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曾寫過這樣的句子: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為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此句出現在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中,作於1908~1909年,最初發表於《國粹學報》。

    《人間詞話》是王國維先生專用來對古今詞人所作詩詞進行品評,而此中的“三種境界”也專指作詞的路徑。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作詞的第一種境界。此時的詞人可能剛入詞壇,心有餘而力不足,空有一腔創作熱情但卻無從落筆,迷茫、憤懣、自抑,一個“獨”字又體現出了客觀上被別人所譏諷嘲笑,主觀上抑鬱難耐的雙重壓抑。孤獨一人走上高樓,浩瀚星海雖在眼前,但是星光卻從未有過影子。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作詞的第二種境界。抑鬱之後的日子繼續著抑鬱,沒完沒了的交錯不安,與其無藥可解,不如充實自己。多看看書,多練練筆,漸漸的自然會有所領悟、有所進步,隨後一種“目標”感油然而生,此中的“伊”原指人,沒錯—女人,但此時卻成了成就自己文學之“目標”。

    “眾裡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作詞的第三種境界。日積月累之後、頓悟其中訣竅的瞬間可能是一種“自我嘲笑”,原來一切的華麗辭藻也好、美好押韻也罷,原來都在曾經那一張張被揉碎的草稿當中,就像歌裡所唱到的那樣“又回到最初的起點……。”沒錯,做人需要回頭看,回顧來時的路,但這又並不意味著你只需要單純的“看”,千萬別忘了這條路上你邁過了多少的荊棘坎坷,多少心酸淚水,看似一切的成果也好、名篇也罷,曾經自己都有過類似的創作,但千萬別忘記,這一切都來自漫漫創作歷程上點點滴滴的積累。

    做人,何嘗不是如此。

    你總會孤獨,你的那些理想總會被人帶著異樣的目光鄙夷,有誰真的在乎過你,又有誰真的幫助過你?你的一切不依舊靠的是自己。難過的日子確實難熬,你總會迷茫、會後悔,是否堅持對你來說似乎成了一個空談,一個“烏托邦”。

    但是守住那份初心,在將來何嘗不是一種快慰。沒人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是怎樣,但是未來的日子卻總是充滿嚮往。

  • 2 # 老凌ling

    小時候為以後的生活做鋪墊,學習充實自己,略大些,為生計奔波,老了,看的事情多了,深知情感難能可貴,越來越看中情感。

  • 3 # 皛川

    關於人生境界,我知道的是四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自然境界:就是求生存。這是所有生物都共有的。

    功利境界:是人類獨有的。俗話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從古至今,不管什麼階層的人,說的天花亂墜,其出發點無不是首先站在自身的利益出發。無論做什麼,都得思慮值不值。這就是赤裸裸的人的本性,否則,肯定是謊言。

    道德境界:是人生的抉擇。為己是大前提,但是,人生必須得有舍才有得。舍什麼?得什麼?就必須抉擇。以道德為準繩,來衡量取捨,並立竿見影為人處事的,就是道德境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佐證。

    天地境界:就是忘我。這種境界的實質就是不計個人得失,以天下為己任。實話實說,現實社會中有這種境界的人,不能說沒有,但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遇到過。

    所以,人的境界不是空洞的說教,得察其言並觀其行。說的越好,行動上越差,那一定是意識上的忽悠。

  • 4 # 劍蘭修竹

    王國維先生治學三境界,也能理解成人生三境界:一、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人生應當有遠大理想和崇高目標,亦以大格局"望盡天涯路",山高我為峰,水至無盡處,坐看雲起時。二、衣帶漸寬終不悔。新時代,須高揚為國家民族奮鬥的主旋律。咬定青山不放鬆,不畏艱險,不怕困難,不懼挫折,不聽人言,勇於融入曲折反覆。幹事業就創優等的事業,做工匠就成就能工巧匠,達到又紅又專;特別強調堅持到底,下大功夫培養底氣和定力。三、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爛姍處。這條講的是巧幹,注重研究和掌握規律,在增加悟性,提升智慧上著眼發力。人民群眾蘊含了無窮無盡的創造力,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虛心拜人民群眾為師,將自己的學習與研究與中國古典優秀文化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結合起來,達到和諧一爐,融匯貫通,找到啟迪心智的創意火花。

  • 5 # 香山先生

    人生三境界是每個人必須經歷和認識的一個過程。理解的深淺與生活的環境的優劣有關,求生存是第一個首選。當我們飢寒交迫的時候,就要先解決飽暖問題,然後再談天,地,人境界的探討認識理解。作為社會的人,經歷不同也就結果不同。人在天,地,人道法自然中能夠安分守己,尊守道法,不逆天行事,妄欲欺心,守人間正道就可以了。人生苦短,身不由己,不是說人生三界理解的高深就把握了人生的方向。而是既來之則安之從容走過,問心無愧,盡人事,自安命這是人生境界。謝邀。

  • 6 # 龔燕平

    人生三境只出自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也從中闡述了人生的三觀。更明確了我們每個人都應有居安思危與在人生中遭遇到低谷瓶頸期如何反敗為勝。

    第一境是立志,從養志開始到立志下決心,只有具備了這個條件才會有第二境界“守”、第三境界“得”。

    人活於世,孤獨而不知前路幾何,唯有養志立志,淡泊以明志,才能在惡劣的條件下,高瞻遠矚,方可清晰地看到遠方,也可細微的觀察到別人看不到地方,才能發現形勢的發展主要方向,才會抓住機遇,取得初步成功的基礎。

    朝著制定的目標,在追逐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各式各樣的困難,自己懷著鍥而不捨的堅毅性格和執著態度,繼續前進,也更善於等待時機的到來。

    經過多次周折多次的磨練之後,逐漸成熟,也在前行的路上有足夠的積累,使量變成為了質量。更對現實中的任何事物都會領悟貫通,用自己獨特的創造性的貢獻和畢生精力鑄造輝煌的人生大廈。

  • 7 # 希望星晨58298869

    在《人間詞話》中,王國維先生認為:無論是誰,要走向成功必須要邁過三道門檻,跨越三層境界,即第“立”、“守”、“得”。

    王國維是從幾位詞人的作品中摘引出名句來闡述做學問的“三境界”。 原語句描寫多為文人騷客表述兒女情懷之作,王國維很巧妙“借用”來譬如做學問的境界。恰到好處,透徹而貼切,脈絡分明,淺顯易懂。

    第一境界 出自北宋晏殊《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聯絡上下文,作者徹夜失眠,“西風凋碧樹”,是登樓後眼前景色,聯想到昨夜西風吹起、樹葉零落的狀況,風景黯然淒涼。本人孤獨落寞,幾近悲傷欲絕。但作者隨即別開生面:“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創造了廣闊無邊、修遠無際、寥廓無限的境界:茫茫天地間,毫無阻礙的視線下,儘管離別意緒縈繞心頭,但可高瞻遠矚,清晰縹緲的遠方。喻指要排除干擾,抓住生命主要矛盾。這是人生成功的基礎。

    第二境界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出自北宋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聯絡上下文可知,作者愁緒滿懷、揮之不去,心甘情願為“春愁”接受持續折磨,縱使日漸枯萎、形容憔悴、瘦骨嶙峋也無怨無悔。喻指一旦確定了目標,就要發揚追求到底、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在此,執著一念,自強不息、忘我地奮鬥是第二境界。

    第三境界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出自南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尋尋覓覓、不倦在人群中辯識,而朝思暮想的他竟然在燈火黯談之地。元夕眾人狂歡、肆意奔放,沉浸陶醉在熱鬧場景中,可苦心孤詣的她卻置身場外:從容談定,寧靜優雅,超然冷處。喻指 經過多次周折、砥礪、摔打之後,量的積累引發質變,任何“燈下黑”也能一目瞭然、明察秋毫,別人不知道、不理解、不明白的事物他會匠心獨運、領悟貫通。

    概括起來就是說:人要走向成功必須經歷三個程式:首先確立目標,再為目標而堅持不懈地努力奮鬥,最後實現目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消防管理方面的良好實踐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