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漢澤
-
2 # 澹奕
沙俄在遠東擴張的時候如此順利,用一句話來說: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從深居內陸的彈丸小邦,到縱橫東歐的第三羅馬俄羅斯作為國家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莫斯科公國時代,在此之前,蒙古西征建立了一系列的汗國,但這些都並不屬於俄人國家。
誕生於1294年的莫斯科公國,原本只不過是個地處偏遠的小城邦,又小又窮,直到伊凡三世繼位之後,莫斯科公國迅速崛起擴張。
伊凡三世時代,不僅擺脫了欽察汗國數百年的統治,而且還吞下了周圍眾多其他小國,到伊凡三世去世的時候,莫斯科公國從原本的東歐內陸,已擴充套件到波羅的海與白海沿岸。
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的索菲亞公主,因此之後的王室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王室的血脈,這也是後來的俄人自稱第三羅馬的直接原因。
1547年,伊凡三世之孫伊凡四世加冕為沙皇,改莫斯科公國為沙皇俄國,而在俄語中,“沙皇”就是凱撒的意思,這也是俄華人對羅馬皇帝的稱呼。
在歷史上,伊凡四世也被稱作“伊凡雷帝”,他不僅開啟了俄國的全新時代,同時也是俄國真正開始大規模對外擴張的開端,奠定了俄國在歐洲的版圖基礎。
為尋找出海口的擴張,三面受阻而一面勢如破竹縱觀俄人的擴張歷史,其實就是尋找優良出海口的歷史,伊凡四世在位時期,沙俄順著伏爾加河四處征服,吞掉了原本金帳汗國分裂出的諸多汗國。
到伊凡四世駕崩的時候,沙俄的領地已經基本囊括了整個伏爾加河流域,包括頓河與鄂畢河中下游也被其收入,沙俄已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不過此後沙俄擴張受阻,在北方被瑞典帝國攔住,南方還有奧斯曼土耳其,西邊的波蘭正處於強盛狀態,而且伊凡四世的駕崩引發內亂,沙俄元氣大傷,暫時無力再擴張。
1613年,哈伊爾登基之後,沙俄羅曼諾夫王朝開啟,不過哈伊爾與其繼任者阿列克謝能力不怎麼樣,在西部的擴充套件不僅沒有成功,還將芬蘭灣沿岸悉數讓給了瑞典。
可與西線開拓不力截然相反的是,此時的沙俄對東方的開拓相當順利,幾乎是節節勝利,基本上就沒受到什麼像樣的抵抗與困難。
十七世紀上半期,俄國已經基本完成了對於西伯利亞的征服,葉尼塞河以東,包括貝加爾湖與外興安嶺以北的區域,直到太平洋沿岸,全部都納入了俄國版圖。
俄國在遠東開拓如此順利,但拿下的大多都是苦寒貧瘠的荒涼地區,而在他們站穩腳跟後,就開始覬覦更加適合居住與耕種的地方,也就是黑龍江流域。
清順治九年,沙俄就與當時入關未久的清王朝發生衝突,不過清朝當時忙著平定關內,根本沒工夫搭理俄人,所以這一拖,就到了康熙年間。
康熙帝平定三藩之後,即刻發動了對俄進攻,最終簽訂《尼布楚條約》,俄國的勢力暫時被擠出了黑龍江流域,當然,僅僅是暫時。
雍正年間,透過《恰克圖條約》與《布連斯特條約》等,清朝與俄國之間在蒙古高原一帶的分界也暫時得以確立,這裡,也是暫時的。
此後,俄國在遠東也沒什麼好開拓的了,因此將目光再次轉回了歐洲地區,再次與瑞典等國進行硬槓,在東方的第一波開拓就此打住。
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帝,西擴與東進先後進行彼得大帝與葉卡捷琳娜大帝,都是俄國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這兩人在位期間,俄國的勢力開始走向巔峰極盛狀態。
1696年,為了尋找更加優質的出海口的彼得大帝發動了亞速海海戰,從土耳其的手中奪取了亞速海的入海口,而此後的彼得大帝隱姓埋名,前往西歐學習,隨後回國進行了改革。
待到俄國實力增強之後,彼得大帝將開拓的目標對準了曾經屬於俄國,後又被瑞典奪走的芬蘭灣沿岸地區,經過長達21年的北方戰爭後,彼得大帝圓夢,並建立俄羅斯帝國。
在彼得大帝之後,俄國的開拓目標,就不斷“向海洋挺進”,而在他駕崩後,俄國陷入37年大亂時期,此間有六位沙皇,在此期間,俄國發現了阿留申群島與阿拉斯加。
1762年,俄國曆史上的第四位女沙皇葉卡捷琳娜登基,她也是彼得大帝后,俄國曆史上第二個被稱作大帝的沙皇,也是唯一被稱作大帝的女沙皇。
在她掌權期間,俄國接連發動對奧斯曼的戰爭,奪取了北高加索、克里米亞半島與第聶伯河東部,並迫使土耳其允許俄國自由出入土耳其海峽。
另外,俄國參與瓜分了波蘭,奪取了東歐大片的土地,葉卡捷琳娜稱,波蘭與克里米亞都是她的嫁妝,這些都讓俄國躋身世界級強國。
而俄國在西線的擴張,一路高歌猛進,接連吞下芬蘭、南高加索,甚至還準備南下佔據奧斯曼土耳其,但這些引起了英法等國忌憚,土俄戰爭後,俄國遭到打壓,對西開拓停止。
亞歷山大二世在位期間,俄國在進行農奴制改革的同時,將對外開拓的目標掉轉對準了中亞和遠東地區,而不再跟歐洲各國迎來。
由於清王朝當時日薄西山,俄國趁火打劫,先後透過《璦琿條約》《勘分西北界約記》等一系列條約,獲取了外東北、外西北等大片的土地。
從清朝的手中,俄國得到了其長久以來夢寐以求的太平洋沿岸不凍港海參崴,並且完成了對於中亞的徹底吞併,原本的清朝藩屬皆被其吞下。
當時幾乎整個中亞、北亞都已落入俄國手中,而除了直接佔有外,俄國還將蒙古高原、東北納入其勢力範圍,甚至提出了“黃俄羅斯計劃”。
不是俄國太強,而是對手太弱歷史上,俄國在歐洲地區的開拓往往都非常艱難,一步一個坎兒,就算能夠成功,也要付出相當巨大的代價,然而在東方的開拓,通常都很順利,似乎很容易。
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簡單:
一,近代的歐洲各國不好惹
隨著新航路開闢與工業化的開始,歐洲各國在近代紛紛崛起,相較來說,俄國雖然面積很大但實力卻相對比較弱,根本無法與歐洲各國抗衡。
而且長久以來,西歐各國對俄國都抱有戒心,每每俄國有所圖謀,都會遭到歐洲各國的聯合打壓,因此俄國在西邊的開拓舉步維艱。
二,東方相對來說實在弱爆了
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對西伯利亞等地進行征服的時候,當地遊牧族群依舊在使用馬刀和弓箭,而那時的俄華人,早就配備了火槍火炮,彼此力量相差懸殊。
再者,雖然俄國的人口也並沒有那麼多,但遠東地區的人口更少,由於氣候條件的影響,遠東大多數地區都處於荒無人煙的狀態,偌大的西伯利亞汗國,人口尚且不足二十萬。
整個西伯利亞乃至遠東,以及中亞草原,都屬於地廣人稀而且極其落後的地方,俄國佔領這些地方的時候,別說有效抵抗,有時候連人都找不到。
三,中原王朝的輕視與當時的虛弱
在俄華人來到之前,東北亞與中亞長期屬於中原王朝的影響範圍,清朝初期,外貝加爾湖地區與中亞等地,仍舊屬於其藩屬地區。
然而,自古以來養成的傳統,中原王朝對於不適合農耕的地區,往往都棄如敝履,當俄國染指遠東的時候,清朝與以往的王朝一樣,覺得也沒什麼,對俄國的佔據選擇預設。
晚清時期實力衰微,不僅無法保全藩部,甚至都自身難保,康熙雍正年間確立的條約全部被作廢,大片土地都落入俄國之手,差一點長城以北都成了俄人地盤。
俄國近代能夠在遠東拓張如此順利,主要就是因為沒有什麼像樣的對手阻止他,而俄國在歐洲的處境就截然不同,自然成果不多。
-
3 # 靜夜史
因為對手太弱。
雖然長期在農奴制籠罩下的俄羅斯相比於英法等西歐列強始終差點兒意思,但面對近代以來全方面落後的亞洲政權,俄羅斯依然具備巨大的優勢。它完全可以以大師兄的口吻說:“我不是針對誰,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這也是俄羅斯雖然在東歐和高加索的擴張舉步維艱,但在西伯利亞和遠東擴張勢如破竹的重要原因。
不過,即便是擴張難度小,也不代表沒有難度。畢竟就算西伯利亞地區的政權不經打,但這裡的氣候足以摧毀任何人的意志。想想自古以來俄國動不動就將人發配到遠東啃雪的操作,我們大致也能看出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擴張的最大障礙,並不是地廣人稀下那稀稀疏疏的敵人,而是冰窖一般的氣候。
1、對手太弱
除了西伯利亞汗國、喀山汗國這樣的對手,沙俄在向東方擴張的過程中,最大的敵人就是我們,具體來說就就是清朝。
但問題是,在清朝國力如日中天的中前期,作為中原王朝的清朝沒有向北攻伐西伯利亞的野心,等到盛極而衰後,又沒有阻擋沙俄不斷南下的能力,所以西伯利亞就這樣一步步成為沙俄的自留地。
由於自戰國時期以來,小農經濟就逐漸成為帝國的經濟支柱,所以能不能耕種,就成為帝國是否開疆拓土並納入版圖的重要參考,而很明顯,天寒地凍的西伯利亞從來都不是中原王朝的獵物。
事實上,即使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蒙古高原,中原王朝也從來都不屑一顧,中原王朝之所以千里北上討伐這裡的少數民族,根本原因在於在東亞的“小天地”裡,遊牧民族從來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是萬里長城都擋不住的存在,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以攻為守。
而即便如此,中原王朝對這裡也沒有經營的慾望,羈縻統治從來都是主要方式,充滿著隨意性和主觀性。所以,也只有少數民族統治的王朝,才能真正將這些遊牧地區納入疆域。
而即便如此,對北方的西伯利亞,中原王朝依然沒有徵服的慾望,1689年《尼布楚條約》將北界維持在外興安嶺就很能說明這一點。
所以,在清俄對抗的200多年時間裡,沙俄始終佔據著優勢和主動權。
2、模式很新
雖然作為所謂的戰鬥民族,俄華人看起來也確實耐寒,但征服西伯利亞並不是只有耐寒就足夠,況且事實上越是高緯度的人越不耐寒。真正擺在俄國面前的困境是,如何能在生產力水平相當低下的環境下維持對1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的控制。
要知道“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如果不能有效管轄征服的土地,所謂的征服也就沒有了意義,中國古代的羈縻統治區就是這種情況。
所以,沙俄選擇了哥薩克。這些生活在東歐大平原上的所謂自由人,有著野蠻的擴張慾望,這正是沙俄所需要的的。所以從1570年伊凡雷帝開始,沙俄正式和哥薩克結成同盟,哥薩克為沙俄衝鋒陷陣,沙俄則給予哥薩克更多權益。
不過,這種同盟關係並不能保證沙俄對西伯利亞的絕對控制,畢竟哥薩克只是沙俄的盟友而不是奴隸。所以沙俄在哥薩克征服西伯利亞後,也開始了逐漸詔安哥薩克的過程,包括控制哥薩克的供給,讓哥薩克在地廣人稀的西伯利亞保持對沙俄帝國的依賴。
不僅如此,沙俄還向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瘋狂移民,包括流放犯人。與此統治,沙俄在征服土地的過程中也堅定奉行“留地不留人”的模式,保證了沙俄對西伯利亞的控制。
僱傭打工人開疆拓土的模式並不是沙俄的獨創,早在西班牙和葡萄牙帝國時代,就僱傭大量冒險家開拓世界,比如哥倫布發現了美洲。但沙俄對哥薩克的控制無疑是更加成功的。
3、環境太好
雖然西伯利亞天寒地凍,但從擴張的角度來看,自北向南無疑比自南向北更有壓迫性優勢。
更有利的是,沙俄在西伯利亞的擴張方向是自西向東。雖然氣候也是一個逐漸惡劣的過程,但卻遠比其他方向尤其是自南向北來得溫和。
而除了自然環境的“友善”,社會環境的利好也是沙俄能迅速擴張的重要原因。
在世界範圍內,17世紀是遊牧民族的迴光返照,從此他們在先進的武器尤其是機槍的槍口下,真正過上了能歌善舞的生活。東方的清朝和西方的沙俄等都是遊牧時代的終結者。
而沙俄,早在15世紀擺脫金帳汗國統治時,就取得了對遊牧民族的優勢,這意味著沙俄在蠶食遊牧民族空間方面,走在了所有民族的前列。即便沙俄有著和沙俄一樣的噬土成性,也不可能在沙俄之前佔領西伯利亞。
事實上,清朝始終對蒙古這個“長城”情有獨鍾,而當清朝和沙俄產生交鋒時,已經是1685年,而彼時的沙俄,早已在1582年越過了烏拉爾山脈,1600年到達了貝加爾湖,1639年到達了鄂霍次克海,1643年侵入了黑龍江。
所以,沙俄能征服西伯利亞絕非偶然。
而從西伯利亞的地位來看,這是俄羅斯真正的大國之基,是俄羅斯走向四大洋的重要支撐。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4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從小小的莫斯科公國,成長到今天龐大的俄羅斯,好戰成性的俄羅斯民族,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戰爭和擴張。不過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北極熊卻被歐洲各國圍毆,慘遭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失敗。以至於沙皇尼古拉一世絕望自殺,不得不接受英法奧不平等條約,喪失大量領土和權力。
雖然沙俄向歐洲方向的擴張止步不前,但是在遠東地區的開拓卻相當順利。到17世紀後半期時,就已經完成了對西伯利亞的佔領。此後沙俄還繼續東擴,從清朝奪得大量土地,還把海參崴等太平洋出海口據為己有。
同樣是擴張,沙俄在歐洲舉步維艱,為何在遠東地區,卻能很輕鬆佔領大量土地呢?
(伊凡三世)
一、沙皇們的海洋夢。俄羅斯民族的國家歷史,要追溯到蒙古汗國統治東歐平原的時代。當時誕生於1294年的莫斯科公國,不過是金帳汗國下面,一個地處偏遠的貧窮小城邦。直到蒙古人不斷勢弱,伊凡三世統治下的莫斯科公國才迅速擴張壯大。
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啟後,歐洲各國利用出海便利,四處搶奪地盤和資源,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富得流油的世界帝國。伊凡三世眼紅得不行,可這些國家無一例外,不是島國就是半島,或者面向無垠的大海。而當時的俄國卻只是一個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於是為了參與到對世界掠奪的大航海洪流中,歷代沙俄都把搶奪出海口,作為擴張首選。
當時東面是蒙古大大小小的汗國,南部是奧斯曼土耳其,為了降低軍事風險,沙俄首先向北擴張。可當他們千辛萬苦到達北冰洋之後,卻發現這裡被冰雪覆蓋,根本沒有出海遠航的條件。
16世紀中期,伊凡四世開始大舉擴張。為了找尋出海口,轉而向南部強大的奧斯曼帝國發起挑戰。在歷經十次俄土戰爭之後,俄華人終於控制了黑海和裡海。但他們很快又發現,裡海不過是個鹹水湖,而黑海也只是個內海。要想真正進入海洋,還要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地中海,然後再穿過英華人控制的直布羅陀海峽,才能進入大西洋。
彼得一世繼位後,轉而向西挑戰瑞典,爭奪波羅的海出海口。在經歷兩次戰爭後,終於將瑞典王國征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沼澤地建起聖彼得堡,作為新的首都。但俄華人很快又失望了,波羅的海也是內海,容易受到英國和丹麥封堵,而且一到冬天也容易冰凍。
(彼得一世)
二、征服西伯利亞。在三面出海受阻的同時,沙俄向東擴張的步伐卻極為順利,他們翻過烏拉爾山脈,直撲大大小小的蒙古土著。西伯利亞雖然民族眾多,但真正建立國家的只有韃靼人和吉爾吉斯人,其它的還處於遊牧部落和氏族社會。
1582年,俄國貴族僱傭逃亡的哥薩克葉爾馬克,帶領軍隊向西比爾汗國進攻,輕鬆擊敗西比爾可汗庫楚姆,佔領其首都錫比爾。此後整個烏拉爾山脈以東,就成了西伯利亞。
此後俄軍繼續向東,一直打到太平洋沿岸,都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而驅使俄華人不斷向東擴張的原因,除了出海口,掠奪遊牧部落利潤豐厚的毛皮,也是重要因素。
1589年沙俄國庫收入中,毛皮才佔比3.1%。可到1605年時,毛皮收入已經佔到11%。這些毛皮,都是東擴沿線的戰利品。
到17世紀初期時,俄國對於西伯利亞的征服基本完成,從葉尼塞河以東,包括貝加爾湖與外興安嶺以北地區,一直到太平洋沿岸,都成了俄國的地盤。
(沙皇尼古拉二世)
三、繼續遠東擴張。完成對西伯利亞的征服之後,沙俄繼續向黑龍江兩岸野蠻入侵。兩次雅克薩之戰被清朝擊敗後,才簽訂《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兩國在東北的邊界。
可隨著清朝國力日漸衰弱,沙俄借太平天國運動和鴉片戰爭之機,再次趁火打劫,搶走我東北和西北近15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等到八國聯軍攻打北京時,沙皇尼古拉二世貪念再起,炮製了臭名昭著的“黃色俄羅斯計劃”,意圖將新疆喬戈裡峰到海參崴直線距離以北的地區,全部佔為己有。為了佔領東北,還製造了海蘭泡慘案等一系列人間慘劇。
沙俄對東北的侵略野心,損害了日本的利益。為了遏制沙俄繼續南下,在英美等國支援下,日本向沙俄發動日俄戰爭。最終日本憑藉地利,以小搏大將俄華人趕出了東北,還奪走了沙俄的半個庫頁島,使得“黃色俄羅斯”計劃流產。
可以看出,沙俄之所以在遠東擴張如此順利,主要還是沒有遇上強勁的對手。而歐洲各國對於俄羅斯向來十分警惕,只要它露出西擴野心,就聯合起來群毆它。所以俄羅斯雖然號稱戰鬥民族,但雙拳難敵四手之下,向歐洲擴張始終沒有什麼大的成果。
(參考資料:《俄羅斯遠東開發的歷史與現實》等)
-
5 # 松江老農
在於多年的苦心經營
有一種戰鬥精神
現在網路上被美化成戰鬥民族
戰鬥民族搶走了你17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你不想著搶回來,還給它歌功頌德?
這是一種什麼精神?
這是一種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
哈哈哈
-
6 # 廣雅君觀世界
當年俄羅斯擺脫了蒙古金帳汗國的統治後,出於對自身安全的不放心以及對出海口的強烈渴望,很快俄羅斯就走上了積極對外擴張的道路。一方面俄羅斯積極向西在歐洲方向上拓展生存空間;同時俄羅斯還積極南下與土耳其鬥爭,企圖在黑海方向上打通出海口進而南下印度洋。另外,俄羅斯也不忘記向東拓展領土。它首先將勢力邊界拓展到烏拉爾山,然後向西伯利亞擴張。為奪佔西伯利亞,俄羅斯組織了不少“哥薩克”和缺少土地的農民(甚至還有囚犯)成批次地向東進軍,先在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建立居民點,然後逐漸侵佔居民點周圍的土地。待站穩腳跟後繼續東進,再建立新的居民點,再逐漸侵吞附近的土地。如此迴圈往復,俄羅斯終於歷經數十年後控制了遼闊的西伯利亞。
西伯利亞地處高寒地帶,人煙稀少,經濟文化發展水平低下。俄羅斯開始東侵時,那裡除了有幾個不大的蒙古汗國外根本沒有強有力的國家政權,面對兇殘且有火槍火炮的俄羅斯“哥薩克”移民團和由俄羅斯軍人加罪犯組成的“探險隊”,這些相對弱小的蒙古汗國幾乎沒有招架之功,很快就被打垮了。於是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拓殖,俄羅斯不但控制了西伯利亞,還把魔爪伸到了黑龍江流域。1685年和1686年,為反擊俄羅斯的侵略,清朝兩次與俄軍進行了雅克薩之戰並擊敗了俄軍。隨後清朝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暫時遏制住了俄羅斯在遠東的擴張。但清朝主動將尼布楚讓給了俄國,還事實上承認了俄羅斯對貝加爾湖的控制。
《尼布楚條約》簽訂的另一個嚴重後果,就是清朝主動放棄了爭奪外興安嶺以北廣大東北亞地區的資格。而這些地方當時也是人煙稀少,非常落後,見沒有了大清“攪局”,俄羅斯便放心大膽地在東北亞方向加緊擴張,其勢力邊界很快延伸到堪察加半島和白令海峽,甚至一度達到了阿拉斯加。
-
7 # 周洪劍的底層讀史
沙俄的戰鬥力在歐洲確實是一般,他在歐洲的擴張基本上是依靠數量優勢,也就是使用人海戰術來對付歐洲那些國家,利用自己中央集權化的整合優勢,以抵消歐洲其他國家的質量優勢。這種模式貫穿了沙俄和蘇聯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說,俄羅斯人的戰鬥力一直不如歐洲,往往都是依靠人海戰術。
但是沙俄在歐洲戰鬥力不行,不代表它的軍隊在其他地方戰鬥力不行,在歐洲的中等或是下等水平,已經足以在歐洲之外的其他佔據優勢了,這個就是沙俄攻擊其他國家的時候那麼順利的重要原因,那句話就是,一頭比較老的狼,雖然在狼群裡面不怎麼樣,但仍然是狼,對付其他的像綿羊一樣的國家是沒有問題。
-
8 # 歷史三日談
在國與國的“輸在起跑線上”和“贏在起跑線上”,可就是天壤之別了。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沙俄與清政府,恰好就出在這樣的歷史關鍵節點上,沙俄在封建與資本主義之間艱難轉型,清政府則在封建道路上愈陷愈深,本應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兩個國家,其中一個卻輸在了起跑線上。
獨狼雖狠,但近代以來,侵略清朝的國家往往是一國來,群狼畢至,不見得沙俄在侵略清朝的戰爭中就佔據多大的有事,康熙年間的兩次雅克薩自衛反擊戰,就是很好的說明。
英法支援的阿古柏被左宗棠幾萬大軍打的最後殞命,這些都可以看出,在民族侵略面前,是沒有緩和餘地的,只有執干戈以衛社稷才是正途。
但是滿清政府自入關以來,採取的就是守內安外政策,其實這也不是清朝專利,宋朝不也是如此嗎?
明朝的海禁也是極其嚴厲的,自宋以來,在面對民族威脅時,採取的普遍不是有血性的針對政策,而是拖拖沓沓的政治策略。
對外可以一再收縮政策,改變政策,對內,哪怕是風吹草動也得給他扼殺在襁褓裡,基本上形成了對內統治力有餘,對外不足的政治局面。
長期的閉關封鎖,使得在面對外敵侵略時,往往不是粗棍打惡狗的有力行動,而是類似娘炮似的磨磨唧唧。
晚清面對沙俄的侵略就是如此,不知道怎麼辦,沒有相應的人才相應的腦力解決類似沙俄領土野心的問題。
雖然出了個曾紀澤,已經可以被大書特書一番,但不過是妥協中的退讓,晚清政府並沒有因此獲利太多,或者說得到處理對外事物的經驗和經歷。
就跟分蛋糕一樣,沙俄指著那一塊,基本上清政府似乎事不關己息聲寧人的態度一般――給你給你,再要,再給!完全就是一副任人宰割縮頭烏龜模樣。
這樣的晚清,即使面對在歐洲擴張不利的沙俄,也是慫到了土裡,昏聵到了土裡!
-
9 # 桃花石雜談
(西伯利亞汗國,這麼大的土地,全國只有20萬人)
而在之後,俄羅斯又用類似方式征服了遠東大片領土。但在公元1689年遇到了真正有些實力的清朝之後,就在雅克薩被打敗,之後差不多有100年的時間,俄羅斯沒敢再在東方擴張。直到來自德國的女皇葉卡捷琳娜時代,俄羅斯才又向東方擴張,並跨過白令海峽,使其領土達到美洲。但這些擴張基本還是集中在北亞荒無人煙的地區,除了一些當地的土著部落,基本是沒有對手的。
但俄羅斯進行這些擴張也是因為俄羅斯經過近代化改革之後,認識到了國土以及自然資源的重要性,所以才把之前這些幾乎是無主之地的土地都予以兼併。
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所以說到這裡,還是要說到俄羅斯的近代化改革了。雖然俄羅斯作為一個國家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6世紀末的伊凡四世時期,但現代俄羅斯的基礎卻是在十八世紀彼得一世時期才奠定的,而且在此過程中也經歷過慘痛的教訓。比如在公元1700年的納爾瓦戰役中,納爾瓦城的瑞典守軍只有1900人,而俄羅斯進攻的軍隊卻高達3.5萬人,本來彼得一世以為會輕鬆獲勝,但瑞典守軍雖然少,卻擁有400門新式大炮,結果俄軍絕對優勢兵力卻久攻不克,最後瑞典援軍趕到,反而使此戰變成了俄軍刻骨銘心的慘敗。而納瓦河戰役的結果,其實就是當時歐洲近代化國家軍隊和俄羅斯以及俄羅斯以東各個國家軍隊的軍事差距。
(瑞典軍隊在納爾瓦戰役中繳獲的俄軍旗幟)
但經歷此戰慘敗之後,彼得一世痛定思痛,意識到俄羅斯必需進行改革,他一方面大力鼓勵興辦工業,允許外華人在其境內開辦工廠,並允許企業主收購農奴,將其變為工人。另一方面則推動軍事和文化變革,建立現代化的軍事學院和技術學校,並鼓勵俄羅斯人前往歐洲留學,使俄羅斯從此走上了近代化和工業化改革的道路,其國力迅速增強。後來再與與瑞典和土耳其進行戰爭時,俄軍已經不落下風,透過戰爭奪得大量歐洲人口稠密地區的領土,並在較為發達的歐洲地區建立了新都彼得格勒,從而在歐洲人眼裡完成了由蒙古屬國到歐洲列強的華麗轉身。
(俄羅斯早期在歐洲的擴張)
高速公路上的慢車和土路上的牛車而經過這一時期的急速發展,俄羅斯相對於東方的各個國家,已經拉開了時代發展的差距。打個比方來說,此時的俄羅斯就好像已經成為了高速路上行駛的汽車,雖然速度相對於西方各國還略慢一些,但它在東方的賽車比賽裡,面臨的對手卻還是一些騎牛車的人,那麼雙方競爭誰勝誰負也就一目瞭然了。
(俄羅斯擴張的歷史程序)
但因為此時清朝對中亞和北亞的控制力還比較強,而清朝本身具有比較強的軍事實力,所以俄羅斯仍然沒有急於在亞洲有大規模人口居住的地區擴張。而直到俄羅斯在19世紀50年代在克里米亞戰敗之後,認識到自己的武力在歐洲已經很難從其它國家佔到便宜,才又把征服的矛頭對準了東方。而這也跟清朝在鴉片戰爭之後國力衰落,對中亞和北亞的控制力減弱有很大關係。這段歷史大家也都比較熟悉了。
其實這個道理也很簡單,俄羅斯是個半工業化國家,而無論是清朝還是中亞各國,都還基本上是完全的農業國甚至是遊牧國,雙方的實力始終非常懸殊,所以在歐洲已經佔不到便宜的俄羅斯在亞洲卻還是能夠橫掃。雙方之間生產力的巨大差距就是俄羅斯在歐亞表現截然不同的根本原因。 -
10 # 文史淺聊
對沙俄來說,上天給了他最大的好處,在擴張的時候,往東部地區擴張,是最順利的,為什麼會順利?相比起往西部和南部的擴張,沙俄都遇到了重重困難。西部的瑞典等國,阻礙了沙俄的擴張,南部也遇到奧斯曼帝國的阻礙,這些都讓沙俄耗費時間和精力,最終拿到一些領土,但遠沒有遠東地區的大。要說沙俄往遠東擴張,最順利的原因有:
1:戰鬥力弱的西伯利亞土著。元朝滅亡後,西伯利亞就沒有出現過強大的國家。這裡的土著居民沒什麼戰鬥力,到沙俄擴張時,基本沒費多大的勁,就拿下了整個西伯利亞。除了西伯利亞汗國還抵擋一下,基本沒有阻力,結果被滅了之後,沙俄一路突飛猛進,直奔遠東。就這樣,沙俄獲得了西伯利亞的領土。
2:西伯利亞面臨的問題。西伯利亞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是人口少,二是氣候寒冷。人口少,註定這裡無人地區比較多,這也成為沙俄擴張速度快,以及順利的原因。氣候寒冷,也造成西伯利亞難以發展起來,居住環境也惡劣。離西伯利亞近的中國古代,都不願去統治這裡,其他國家更沒有機會,所以,讓沙俄撿了便宜。
3:沙俄的好時機。沙俄擴張到遠東,是明朝後期到明清交替時期,中國正忙著改朝換代,沒時間去顧及沙俄的擴張。而且明朝時期,也沒有統治蒙古地區,對西伯利亞也鞭長莫及。漠北的蒙古族,面對沙俄的擴張,他們也知道。不過,他們更希望往南方去居住,而不是往北。所以,只有沙俄往南擴張時,佔領他們的牧場,他們才抵抗,但也不是沙俄的對手。
從這裡,我們看到沙俄往遠東擴張時,是最容易的原因。其他方向,都有強國在抵抗。到清朝的時候,沙俄在前期也遇到了阻礙,想吞下黑龍江流域,可惜不成。最終在雅克薩之戰輸給了清朝,最後只能選擇談判邊界,兩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劃定東段邊界。
如今,俄羅斯擁有西伯利亞地區,西伯利亞有著豐富的資源,被俄國開發出來獲得巨大的財富。不過,因為條件的限制,西伯利亞也只能發展能源經濟。曾經我們擁有最好的條件佔領西伯利亞,可惜錯過了機會。當然,領土這種事,誰又能說得清楚呢,而歷史上的問題,多如牛毛。
-
11 # 無知的小老弟
原因有以下幾個:第一,工業革命讓歐洲徹底甩開了亞非拉國家,無論是政權收稅效率還是軍事組織能力還是士兵素質。第二,接近工業革命爆發地,沙俄武器上和歐洲強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形成了代差。東亞的弓箭長毛沒法抵擋火器的進攻,北亞中亞都是人口稀少也沒法報團。第三,地緣優勢,中國向西向北擴張,運輸是最大的成本,清代打擊西域的叛亂,運輸糧食成本是糧食本身的十倍以上,甚至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時候糧食很大比例是靠買沙俄的,而沙俄從西往東,運氣好在大部分地區可以依託河流,這就是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某種程度上也是那個年代擴張最大的成本支出。第四,貼近歐洲市場,皮毛等有市場需求,刺激了個人探險。第五,揭開一個沙俄,裡面有半個韃子,蒙古人西征深深影響了這個民族,讓沙俄具有擴張成性的血統;反觀蒙古,自黃教傳開後就不生育修來生了
回覆列表
首先,遠東的核心地塊
遠東的優良地塊,一個是西伯利亞平原,一個是我們東北的黑龍江地區,這兩個地區都非常靠近0度年平均等溫線(大致是紅色直線)。更北方的地區就只有-10度年平均等溫線(大致下圖黑山直線)以南人類還能勉強將就:
因而,跟俄羅斯爭奪西伯利亞平原和黑龍江流域的,就只有中亞的勢力和我們。中亞地區半遊牧,主導勢力多為遊牧屬性,向北擴張的慾望不太強。我們倒是農業為主,但向北擴張,主糧作物選擇是個問題。
因而,第二個問題,是開發遠東所依仗的農作物。因為我們跟中亞種植小麥的地區,都是10度年平均等溫線附近(大致上圖紅色曲線),直接將冬小麥種植習慣在0度年平均等溫線實行,結果只能是失敗。莫斯科為核心的俄羅斯則不同,更靠近0度年平均等溫線,為了生存,東歐寒冷地區的歐洲人發展出春小麥種植技術。
無論春小麥是不是源出俄羅斯人,當莫斯科的俄羅斯勢力掌握了春小麥種植技術,憑藉地利,就成為向西伯利亞平原地區殖民擴張的唯一人選。尼布楚條約前,俄羅斯人就已經在黑龍江流域種植春小麥了。毛子從歐洲向亞洲挺近的歷程,就是春小麥從烏拉爾山一路延伸到黑龍江的歷程。
《康熙幾暇格物編》將俄羅斯人把春小麥播種到黑龍江流域的過程說得很清楚:“黑龍江麥——黑龍江所產之麥最佳,色潔白,性復宜人。相傳中國麥種之佳者,系西域攜來。鄂羅斯地在西陲,萬里有餘。黑龍江上游原系鄂羅斯所居,其種亦自西來,所以麥之佳,較他出尤勝也。”
總結俄羅斯向東擴張其實不是快,而是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競爭者:遠東內部,即使現在都地廣人稀。春小麥種植傳入後,遠東內部太多可開發的地方,根本不需要民間對外擴張。這使得春小麥沒有向南擴張的可能,直到俄羅斯將春小麥種植技術帶到黑龍江,跟華人接觸。才出現我們這個可能的競爭者。
只是那時候是滿清,國力衰弱,無法與俄羅斯競爭,但春小麥的傳入加上滿清對東北解禁,爆發了規模巨大的“闖關東”運動。之所以規模巨大的自發“闖關東”,就是因為春小麥解決了東北的基本主糧作物問題。而明代乃至更早關東沒封禁卻移民關東的數量有限,正是更北的黑龍江流域,無法在春小麥傳入前解決主糧種植的問題。
遠東為俄羅斯所有,根本來說,就是其他掌握春小麥種植技術的勢力夠不著遠東,夠得著遠東的勢力,又沒機會自己發展出春小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