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健康科普Mrwu
-
2 # 西蜀府河人
天人合一的思想,源於古老的陰陽辯證法。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道德經》都在講天!
要知“道”,就要先搞清什麼是天!
《老子》讓我們要“知其白”,《莊子》也講“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一陰一陽,一黑一白,黑色代表有形、陰,白色代表無形,陽。一白一黑兩個點,代表陰中有陽,陽中有陰。即有形之中包含無形,無形之中有有形。
從無形而至有形,從有形又歸於無形,迴圈交替,故曰易。白魚代表乾、天。天,看似空空如也,但並不是真空,白魚的那個小黑點——魚眼,就是老子所講的道:“其中有精”,天乃道,天即是道。精者 ,小之微也。“天地含精,萬物化生。”
地,以及地上的萬物,都是這“莫見乎隱,莫顯乎微”的精微的毫末——道,聚合而成、所生、所化。
所以老子用“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形象地比喻。
黑魚代表地,不過是無窮個黑點聚集而成。
所以,《易經》用“一”陽爻表示乾、天,兩條聚在一起的陽爻“——”,代表坤、地。陽聚為陰,即:天聚為地,有天地,然後有萬物。闔(聚)與闢(散)就是陰陽的辯證關係。
人是肉體和精神的陰陽結合體!
“陽瀟瀟兮發乎天,陰赫赫兮發乎地。精神者,天之分;骨骸者,地之分。發乎天者歸於天,發乎地者歸於地。精神離形,謂之鬼,鬼者歸也”。
精神來自於天,肉體來自於地(父母所賜)。所以,古人稱人死又叫歸天,精神迴歸於上天,天人合一。
骨骸還於地,入土為安。
人死,精神離開身體,稱為鬼,鬼就是歸的意思。
“精神四達並流,無所不極。上際於天(所以有天道),下蟠於地(所以有地道),化育萬物(人為萬物之靈,所以有人道),無所不育。”——莊子。
精神,是中國古人對意識的命名。因為意識是精微的物質,所以古人稱為:精神。又簡稱:神。
精神者,天之分。可以把天理解為精神體,或宇宙意識。
“水幾於道”,精神就像水,凝而成形墜地,蒸而昇天(迴歸於原本),迴圈往復,生生不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倔強剛健。故曰:“天行健”。
所以,人要遵循這樣的迴圈規律,自強自律,從善不息。
故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3 # 與自然做鬥爭
陰陽生四象=從核心點出發,那麼本來宇宙什麼都沒有,那麼最先誕生的起點是以陽為延伸運動!那麼四象指的是四個方向,要嗎前移要嗎後移!
四象生八卦=四個方向為直線,在加上對角四個個方位為米字狀態,為八位方向!
-
4 # 南山易人易學
古人講究陰陽互根,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陽極則陰盛,陰極則陽生。
而修道在於耳目心,謂之心中有眼,垂目觀心。就是眼觀心之意。太極圖描述陰陽變化之道,唯有以心相合,心眼相通,方能證道。
又,白晝Sunny,有影。夜晚陰眾,有亮。即是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從八卦圖而言,下坎為陰中陽,上離為陽中陰。陰陽變化在於日月,日月二物皆圓,故而圖中有大圓,也有小圓。又有弧線,唯獨沒有直線。是因為天圓,地圓,日圓,月圓,週而復始亦謂之圓。
這是太極圖奧妙之處。
又,晝有圓日。夜有圓月。陰精陽精,陰中有精氣,陽中也有精氣。
大家應該聽說過“採天地之靈氣,積日月之精華。”太極圖中兩個小圓點,就是精氣。特別是練功修內丹,離不開陰陽精氣的。
-
5 # 劉戰生曰中
我的理解是,太極圖的大面積黑白色為圖案的底色,而2個小點代表的則是其凝練凝聚的畫龍點睛之筆,亦即純陰純陽二性(陰陽五行)。這與中國五星紅旗的設計類似:大面積底色為紅色(火紅、血紅),而代表中華民族團結、凝聚精神的金黃色(注意:漢字以“共由為黃”)則是設計的畫龍點睛之筆。不言而喻,四顆小星(四面八方、東西南北)圍繞一顆大星(中:“l左為陽,l右為陰”)是極具文化內涵的。與網友探討!
回覆列表
太極圖其實就是陰陽圖,陰陽是互根互用,相互轉化,相互制約的,陽中有陰,心中有陽。
太極圖的兩個獨立塊面各有一個對方的小點,即陽塊中有陰小點,陰塊中有陽小點,表明同一事物結構中的獨立部分與對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關係。也就是說,雖然陽中含陰,陰中含陽,互相包含,但是不論是塊還是點,都是絕對獨立的,沒有混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