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咖啡康塔塔

    現在一般所說的關中,是指陝西中部秦嶺以北,子午嶺、黃龍山以南,隴山以東,潼關以西的區域,包括現在的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五市及楊淩示範區。“關中”地名的由來,倘以就關立論而言,檢索流行的各種說法,約略有四關說、兩關說、六關說、一關說這四說共五種。四關說,最初的提出者是東晉人徐廣,他在為《史記》“關中阻山河四塞”一句所作的註釋中提出:“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徐廣認為這就是“四塞”的具體含義。兩關說其實有兩種:一種是西晉人潘岳提出的,他在其著作《關中記》中說:“秦西以隴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是為關中。”另一種兩關說,是由唐代的一部地記《三輔舊事》中所提出的:“西以散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中謂之關中。”(按:此句轉引自南宋程大昌《雍錄》,清代張澍輯本及今人陳曉捷注本“補遺”中均未收此句。)六關說未詳所出,大抵是在四關說之外又添加了潼關與金鎖關。一關說則是由唐代學者顏師古在為《史記·高帝本紀》所作註釋中提出:“自函谷關以西,總名關中。”諸關說中,可能唯有顏師古的“一關說”最接近歷史真相。在“關中”地名形成的戰國末期或秦代,對於秦王國(帝國)而言,最重要的關塞莫過於函谷關,六國由此鼓譟攻秦,秦國也主要由此防禦來自東方的進攻,《鹽鐵論》所謂“秦包商洛餚函以御諸侯”者是也。至秦統一六國後,仍以函谷關為界以區分統一後的地界。所以肯定不是歷史上所說的中原地區。

  • 2 # 走著聊著

    關中指陝西的關中平原,東到渭南,西至寶雞,南依秦嶺,北靠陝北黃土丘壑,是一個東西狹長的地段,號稱八百里秦川。又因渭河從中貫穿東西,也叫渭河平原。其包括從東往西依次為渭南,銅川,西安,咸陽,楊凌,寶雞五市一區。值得一提的是咸陽為秦滅六國之秦國都城。西安古稱長安,中國六大古都之一,曾有十三個封建王朝在此建都。

    關中遠古為秦地,和陝西的陝南陝北並稱三秦,三秦即陝西全境。關中大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人口分佈稠密,四季分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

  • 3 # 歷史寶藏

    關中首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環境。

    關中屬於“地塹式平原”。

    什麼是“地塹式平原”?就是地貌學上劃分的一種兩側被高角度斷層圍限,中間下降的一種槽形斷塊構造。

    由於關中平原特殊的地質環境,秦嶺與魏北山地是緩慢抬升,而關中平原則在下降,這就形成一種四周高而中間低的斷限式平原。

    關中盆地兩側均為高角度正斷層,斷層線上有一連串泉水和溫泉出露,楊貴妃“溫泉水暖洗凝脂”的臨潼華清池,就是位於斷層線上。

    這種地理環境上的關中,也就是常說的關中平原,東西長300公里,南北寬窄不一,東都最寬可達100公里,窄處僅20公里。古代稱關中平原為“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國”。

    關中之得名確實因“關”而來。

    “地塹式平原”四周高,中間低,難免就會形成平原周邊的眾多關隘。

    關中的得名,便源於這些關隘。

    1、函谷關。舊關位於河南省靈寶市,新關位於河南省新安縣。“秦孝公據殽函之固”說的就是這個關中平原的東大門。

    2、潼關。位於陝西省潼關縣。

    3、蒲津關。位於山西永濟市蒲州鎮。

    4、武關。位於陝西丹鳳縣。司馬遷言:“南陽西通武關、鄖關。”武關是關中平原到南陽盆地的一個要關。

    6、蕭關。漢代設於寧夏固原縣,北宋改置同心縣。

    7、金鎖關。位於陝西銅川市。

    8、散關。位於陝西寶雞市。“鐵馬秋風大散關”就是指這個關中平原的西大門。

  • 4 # 寒鯤

    秦國關中:秦國的腹心之地,關中=秦川=關內

    先秦諸國在命名一些地名的時候,總是習慣以本國國都所在地為【中】、【內】,以國都以外的地區為【外】,以國都以【東南西北】的地區為【東南西北】。就好比,【河外】一詞對於晉國而言,就是指黃河以西以南(今日的韓城、合陽、大荔、潼關、靈寶一帶),但【河外】對於秦國,則反而是指晉國腹地——汾河下游、涑河流域(今日的臨汾、運城),【河外】對於後來的趙國則是指黃河故道以東南的地區(今日的河北平原東部與德州一帶)。【晉國河外見下圖所示黃色半透明區域】

    同樣的,對於出身關東六國的老子而言,他過函谷關,被稱作【出關】,一個【出】字便道清了老子所去的地方是【關外】,也就是說,對於關東六國而言,秦國是【關外】。但,對於秦國而言,函谷關以東的地區便不僅僅是【關東】了,也是【關外】了,相對於【關外】,秦國所居的渭河流域便是【關內】了,【中】與【內】含義相通,所以【關中】在秦國時期便是【關內】之義,意思是【函谷關之中內】,這是秦人以秦國為中心所致。也就是說,【關中】在先秦時期與【關西】、【關內】等同。

    漢朝關中:兩漢京兆之區,關中=四關之中

    秦朝與西漢初年,西北蕭關與西南散關的地位逐漸凸顯,與東方的函谷關、東南的武關一道形成圍繞著渭河中下游平原的四大關隘,這才形成了《史記索隱》裡所言的“東函谷,南崤武,西散關,北蕭關”關中四塞,從此以後,才有了【關中】是指【四關之中】的說法。

    【下圖為四塞關中示意圖,四關已被標為小綠點兒】

    不過呢,函谷關有秦函谷關(河南靈寶)與漢函谷關(河南新安)的區別,而且隨著函谷關在漢代以後的逐步衰落,【潼關】取代了【函谷關】的位置,成為新的關中東大門。蕭關也經歷過秦代蕭關(甘肅慶陽境內)與漢代蕭關(寧夏固原)之間的變遷;散關則並不僅僅是寶雞大散關一處,而是分佈在隴山與秦嶺之間的諸多關口共同構成的一系列關隘。所以,在秦漢時期,四關並不固定指四處關隘。

    【秦函谷關、漢函谷關、潼關的相對位置見下圖】

    現代關中:陝西中部,關中=關中平原、關中文化區

    隨著明清以來陝西省的逐漸成型,陝西省內也逐漸形成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大塊省內次文化區,由於陝北文化片區是更接近晉北與內蒙的黃土高原文化,陝南文化片區更接近四川重慶的巴蜀文化區,所以陝西省內便被截然分為了三部分。【關中】一詞便在明清以來逐步被用來指代陝西省中部渭河中下游的所謂秦川文化區。

    另外,從地形上看,黃土高原南緣與秦嶺北麓之間的渭河流域又剛好構成一個足夠廣大的平原(見上圖),所以【關中平原】一詞也便被現代地理學所採用,被用來命名這片平川。

  • 5 # 白鉛華

    平常我們所說的“關中”,基本上指的是陝西省的渭河平原地帶。我來簡單說說。

    “關中”都包括哪些地方?

    渭河平原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陝西省的地市和山西省的運城和臨汾兩市,總共秦晉兩省六個地市,這也是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包含的城市。由於渭河發源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鳥鼠山,自寶雞流入陝西境內,自西向東流經寶雞、咸陽、西安、渭南,由於渭河流經地方都是沖積平原,所以在陝西省域來說,稱為“渭河平原”“關中平原”,站在中國疆域範圍來說,稱為“關中盆地”。

    不是陝西被稱為“關中”,而是陝西包括“關中”。

    如上邊所說,關中包括了陝西省的四個地市,關中盆地還把陝西省分為了陝北、關中、陝南三個區域。狹義地來說,陝西的關中包括了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而為什麼叫作“關中”,這是因為渭河平原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分別有四個易守難攻的很著名的古代關隘。

    關隘?是的,就是古代打仗時守備的關隘,分別是東函谷關(後亦稱潼關)、西大散關、南武關、北蕭關,這四關也被稱為“秦之四關”。由此,在這四個關之中的範圍就被稱為了“關中”,或者“秦中”,也被大家稱為“八百里秦川”。

    這四個關隘,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可謂戰功赫赫,所以,就引來了“關中”之說。

    綜上,關中廣義是指國家“關中平原城市群”的寶雞、銅川、渭南、楊凌、商洛、運城、臨汾、天水、平涼、慶陽等城市,狹義是指陝西省的西安、寶雞、銅川、咸陽、渭南。所以,從狹義來講,陝西不是被稱為“關中”,而是關中被陝西包含了。

  • 6 # 金周至

    西安所在的“關中”,西窄東寬,號稱"八百里秦川"。因在函谷關(後被潼關代替)、大散關、武關和蕭關之間,人稱“四塞之地”,俗稱“關中”。

  • 7 # 使用者6317877689

    在陝西省人來看,陝西分三部分,陝北、陝南、關中。陝北(包括榆林,延安),陝南(漢中、安康、商洛),關中一般指的是東至潼關西到寶雞所屬八里秦川腹地(包括西安、寶雞、渭南、咸陽、銅川)。

  • 8 # 使用者67724358697

    事實上,關中平原的北大門是蕭關,實屬無稽之談。

    《史記》是不能亂注的。

    當年唐張守節《史記正義》,就是因為把“有熊”注到了山東而貽笑大方;司馬貞《史記索隱》或是因為資料所限,未實地考察,或是對地理的無知,望文生義,而鬧了笑話。

    關中平原,又叫做關中盆地,因其四面環山,內有平原而得名。

    那麼關中平原東西南北與山交界處,各關分別是什麼呢?

    玩過《三國志》的都知道,進攻西安關中平原只有四條路線,分別對應四關:

    東為潼關;

    西北方向有一關隘,地名為“漆”,直通安定(今寧夏固原)。原來此關隘正是“漆縣”,1964年才改名彬縣;

    正西與黃土高原交界有一關隘,為陳倉關(今寶雞),直通甘肅天水;

    西南方向群山中有一關隘,地名“故道”,“<”形路線先向西南,再突然折轉東南方向,直通漢中。此關隘正是“(大)散關”,用以防禦來自巴蜀的兵力。

    (諸位可能沒想到吧?

    散關防禦的不是別人,正是漢中。西安關中人可從來沒把漢中當成自己人。

    漢中講四川話,不講陝西話。

    漢中是漢水發源地,屬於長江流域;西安關中屬於渭河黃河流域。

    劉邦封漢王,轄地就在巴蜀(漢州,包括漢中)。

    漢中古屬益州;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

    當年劉邦正是佔據漢中,“明修棧道(散關),暗渡陳倉(寶雞)”,攻破陝西關中。

    如圖所示,四紅圈正是代表四關;紅線分別為“五丈原”和“扶風”。

    (地圖下方,“安陽”為安陽縣,今漢陰地區,隸屬漢中管轄;

    “西城”為西城縣,今安康地區,隸屬於上庸郡管轄,治所今湖北十堰市山竹縣。)

    也許有人問,為什麼不在五丈原防禦呢?一個地方守兩條路。答案是:五丈原無險可守。

    這也是為什麼司馬懿當年早早修築防禦工事,拒不出戰的原因,因為司馬懿知道,在五丈原出戰必敗。

    有人說,關中南關應為“武關”,實屬望文生義。

    武關同為“<”形路線,先是西南走向,再折轉東南,直通宛城(今河南南陽)。

    武關向北最終抵達的並非是關中平原,而是弘農郡(治所今河南靈寶)。

    (至於隋文帝楊堅,弘農楊氏,是因為楊堅生於渭南華陰,渭南華陰自古歸弘農河南靈寶管轄。)

    如果武關也算,那麼進攻西安關中的路線就不是四條,而是六條。

    除東南方向武關,宛城當年劉邦進兵方向以外;

    還有正東方向函谷關,洛陽當年曹操、趙匡胤進兵方向;

    東北方向三門峽黃河渡口,直達上黨(今山西長治),當年李淵進兵方向。

    西安關中就不是“四戰之地”,而是“六戰之地”。

    另外從圖中也不難看出:

    西安關中平原,不屬於西北黃土高原。 西安關中平原,屬於中原河南華北平原(黃淮海平原)的一部分。

    西安關中自古屬於中原河南司州。 西安人的根在河南。

    西安自古屬於中原河南,西漢時期,西安就隸屬於中原河南司隸州;東漢稱司隸校尉部,由洛陽統領;三國時期歸許昌管轄;直到西晉才從河南劃出,劃入雍州邊緣。

    西安人百分百能聽懂河南方言,但聽不懂西北方言。

    西安人也希望自己屬於中原。

  • 9 # 味哎兒

    關分兩式:

    1.山口的隘口,兵家搶佔的地理要衝,武俠小說願述成一夫當關,萬人莫開的地界。

    2.城郊外,設的入城排查口。此排查入城人的關口,又稱關卡,一般設三道,郊外一道,郊線一道,城門前一道。

    陝西在陝的西邊,那邊為西郊,郊的西邊安全了,西邊就安全了,由是獲西安名。

    其排列是:

    城內.城牆.城根外.護城河內外,護城河外鹿柵,鹿柵外為城畿,畿外為郊,郊外為野。野是田野鄉下的農田農戶的各村莊及田園。

    因此城與農村間的界線處設第一關卡,此為前關,前關與城門間的關卡是中關,也稱關中,城門前關卡為後關,也稱城關。

    第一關外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長亭外再設二十里埔或三十里埔,埔外設五十里驛站或八十里驛站,驛外設鎮,鎮那邊與另一城的這一套設施連線,從而構成兩城或眾多周邊城的聯接通道,此道為官道,村村相連及同官道相接交的道為小路。

    地廣人稀處設風火臺相聯絡聯通。間插廟觀奄,人煙稠密處廟等設山裡或不易農務處的地面上。通河渡稱津或浦,通山裡稱隘口。

    由是全國連通。僅北方讓地在自邊界內立長城牆,將牧業區與農耕區分開。

    陝就是寬大些的峽隘處。

  • 10 # 漢唐奇風

    關中地區確實號稱八百里秦川,指的就是秦嶺北麓渭河衝擊平原的一個地區,八百里秦川主要是形容這裡常年風調雨順,因為土壤肥沃,農業自古以來就非常發達,更是為秦國的興盛奠定了物質基礎,所以也叫八百里秦川,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

    那麼“關中”這一名稱又是怎麼來的?

    四關說:四關最初指的是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這是東晉時期徐廣提出,他認為《史記》裡面提到的“關中阻山河四塞”指的就是以上四個地區;

    兩關說:西晉時期的潘岳在《關中記》稱“秦西以隴關為限,東以函谷為界,二關之間是為關中。”

    六關說:在東函谷,南武關,西散關,北蕭關之外又加了潼關、金鎖關。

    “關中”一詞最早在《史記》中提出,之後《秦始皇本紀》中也提到過多次,這就說明了在秦朝時期,“關中”這個名字就已經在廣泛使用。

    《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修建行宮:“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

    也就是說關中地區有三百多座,關外地區有四百多座,那麼這個所謂的關中和關外又是拿什麼來區分的?很明顯,在秦朝時期,就是拿函谷關區分的,關中指的函谷關裡面,關外則是函谷關外面,秦國遭到聯合抗秦,就曾以函谷關為關口,駐軍看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優勢。現如今的關中則指的是陝西中部地區,也就是秦嶺的北面、子午嶺的南面,隴山東邊,潼關西邊所在的位置。

    確切的來說,陝西中部的八百里秦川為何稱為關中,主要還是以地形地貌以及在多處關內決定的,也就是說在秦國時期,人們就已經有這個內和外的區別。

    還有就是因為渭河平原被四關包圍,也就是“秦之四塞”,他們是函谷關、大散關、蕭關、武關,而渭河平原,所謂的八百里秦川正好處在四關之中,所以稱為關中,都知道,關中地區是盆地,包括渭河平原、渭河谷地、丘陵,在陝北高原和秦嶺山脈之間。

    再加上陝北高原和秦嶺兩道天然屏障,人們很自然的就將這裡稱之為“關中地區”,正是因為這個地形,處在四關之內的關中平原因為河流沖積和黃土堆積,形成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且交通便利,關中地區也因此經濟發展迅速,成為“天府之國”。然而關外地區卻連溫飽都很難解決,所以也有“關中人”和“關外人”的區分,久而久之,這個“關中”的名稱也逐漸流傳下來,只是隨著時間和地勢的變化,關中所包含的區域也存在變化。

  • 11 # 平頭哥西北

    關中是指“四關”之內,即東潼關(函谷關)、西散關(大震關)、南武關(藍關)、北蕭關(金鎖關)。現關中地區位於陝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寶雞、咸陽、渭南、銅川5市,總面積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500多萬。

    漢武帝時期曾將函谷關往東遷移了300裡,當時稱關內是指關中,關外是指關中以東,又經東漢末年曹操向北改移道路,地形不再如前險要,軍事價值已大不如先秦時期。

    加之西邊的潼關興起,函谷關遂逐漸衰落,漢代以後,關中東方門戶的軍事攻防戰,就主要圍繞潼關進行。而由函谷關而來的“關中”這一地名,也經歷了由漢至宋的漫長轉化期。

    今天的關中平原城市群包括:

    西安、咸陽、寶雞、天水、平涼、運城、臨汾等城市,這個地區歷史悠久,擁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

    區域內各城市文化同源、人緣相親、民俗相近、交流合作密切、區域認同感強。

    陝西省的西安、寶雞、咸陽、銅川、渭南5個市、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及商洛市的商州區、洛南縣、丹鳳縣、柞水縣。

    山西省的運城市(除平陸縣、垣曲縣)、臨汾市的堯都區、侯馬市、襄汾縣、霍州市、曲沃縣、翼城縣、洪洞縣、浮山縣。

    甘肅省的天水市及平涼市的崆峒區、華亭縣、 涇川縣、崇信縣、靈臺縣和慶陽市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糞不發酵用在地裡了,地產生危害了,莊稼發黃不長,怎樣處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