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沉的經遠
-
2 # 炸炸家
歷史君曾深入研究過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以及近代的歷史,分享歷史,解答歷史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多多關注和指導!
提起這個問題,我們來說說北洋水師的歷史。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的產物,是清朝時期戰力最強的一支軍隊之一。在1888年,也就是光緒帝十四年,北洋軍隊在山東威海衛成立,主要的軍艦共有25艘,輔助軍艦50艘,30艘運輸船,這就是北洋水師全部的家底。這個裝備還是很不錯的,至少在成立的時候是亞洲堪稱無敵的存在,而且每年清政府都會撥出400萬兩白銀作為軍費,比其他三支艦隊的總和還多。可以說,北洋艦隊是清政府用錢砸出來的一支軍隊。
北洋艦隊幾乎所有的大型水面作戰艦艇都是從國外引進的。1881年,丁汝昌率北洋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帶"超勇"和"揚威"巡洋艦回國。在同年9月、10月,清政府在英國訂造的巡洋艦"揚威"、"超勇",蚊炮船"鎮中"、"鎮邊"也先後回國。
到1881年底,北洋海軍除國內自造船隻外,已陸續從國外購進戰艦10餘艘。其中有1879年購自英國的炮艦龍驤、虎威、飛霆、策電、鎮東、鎮西、鎮南、鎮北、鎮中、鎮邊,1881年購自英國的巡洋艦超勇、揚威。前從德國定造的主力艦定遠、鎮遠此時尚未竣工 。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來,北洋艦隊是清政府費盡心力打造的一支軍隊,不惜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引進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和裝置。所以,在甲午海戰之前,北洋艦隊絕對是亞洲最強的艦隊。
那麼,為什麼最強的艦隊打不贏日本?
一方面是在北洋艦隊成立之後的赫赫威名嚇到日本了,日本人也花費了大量的心思在海軍的建設上,雖然比不上剛開始的北洋艦隊,但是後面慢慢趕上來了;
第二個方面是北洋艦隊在剛開始發展的時候勢頭很猛,當時後來清政府的內鬥嚴重,翁同龢這個財政大臣因為和李鴻章的個人恩怨,不肯給李鴻章批軍費,導致北洋艦隊在甲午戰爭前的十年裡幾乎沒有新增過一艘軍艦,縱使在強大的軍隊,沒有軍費的維持,也避免不了發展停滯的局面;
第三個方面是北洋艦隊用的炮彈武器存在太多的貓膩,炮彈偷工減料導致擊中了敵人也起不了大的作用,而且炮彈數量嚴重不足,這也是戰敗的原因之一;
最後一個方面是在甲午戰爭前,日本海軍的實力已經趕上北洋艦隊了,清朝人還自娛自樂,一直以為北洋艦隊是無敵的存在。所以,並非像一些人所說的北洋艦隊一直是亞洲第一,在甲午前後,北洋艦隊的優勢就已經消失了。
-
3 # 海鏡清
嚴格來說,當時亞洲第一的近代化艦隊應該是以新加坡為主要基地的英國遠東艦隊。該艦隊的總排水量是中國和日本的總和。此外以海參崴為基地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總排水量也超過中國。
如果拋開列強的遠東艦隊不論,只論亞洲國家,那麼北洋海軍在一個很短的時間裡,確實是亞洲第一,也就是1887至1892年這五年時間裡。
2艘定遠級雖然噸位大、裝甲厚,但為了省錢裝備了落後的305毫米短管炮,其威力和濟遠的210毫米炮相若,虛有其表
2艘致遠級由於在小艦上裝備了過重的3門210毫米炮,正常航速與濟遠一樣,只有強化通風可以達到18節,但這樣做不能持久,而且傷鍋爐
2艘經遠級由於在小艦上裝備了大型鐵甲艦才有的鐵甲堡,空間有限,火力不足
濟遠號是德國的實驗產品,火力弱、防護一般,效能差強人意
2艘超勇級到甲午時已經完全過時,防護極差,炮械陳舊,航速緩慢,幾乎一無是處
在1887年7月從英德兩國訂購的“致遠”等四艘巡洋艦回國之前,北洋水師已經擁有了2艘7000噸級的“定遠”級鐵甲艦,但能夠出海作戰的軍艦還是太少,只有“定遠”、“鎮遠”、“濟遠”、“超勇”、“揚威”5艘軍艦,總排水量不到2萬噸。而日本可以出海的有“浪速”、“高千穗”、“扶桑”、“金剛”、“比睿”、“筑紫”、“海門”、“天龍”8艘軍艦,總排水量也是2萬餘噸。
扶桑號鐵甲艦在定遠級回國之前,長期佔據著亞洲第一大艦的位置
浪速、高千穗為同級,是吉野之前遠東噸位最大、速度最快、火力最強的巡洋艦,其260毫米主炮威力超過定遠級的305毫米主炮
“致遠”等四艦回國後,北洋水師能夠出海作戰的軍艦增至9艘,總排水量3萬餘噸。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日本海軍。
平遠號鐵甲艦航海效能較差,本來不適合出海作戰,但其裝備了北洋海軍威力最大的260毫米炮,所以也被硬拉入了出海序列
此後北洋海軍除了增加“平遠”號小鐵甲艦外,再也沒有實力變化。而日本海軍則加快了擴軍速度,陸續有“葛城”、“大和”、“武藏”、“高雄”、“松島”、“嚴島”、“橋立”、“千代田”、“秋津洲”、“吉野”、“八重山”11艘可以出海的中型軍艦和“鳥海”、“摩耶”、“赤城”、“愛宕”、“大島”、“磐城”6艘可以出海的小型軍艦。
松島、嚴島、橋立為同級,裝備專門對付定遠級的320毫米巨炮和11-12門速射炮,火力為甲午之最
千代田是法國造的裝甲巡洋艦,同樣採用了全速射炮和高航速的設計理念,其防護設計也更加先進,超過經遠級的防護水平
吉野號巡洋艦採用了一系列當時最先進的技戰術概念,例如全速射炮、測距儀、無煙發射藥等,其22.5節的高速更是堪稱亞洲第一快艦
秋津洲號採用了吉野號全速射炮、高航速的巡洋艦新設計理念,代表了日本自造軍艦的最高水平
雙方的海戰實力對比為10:25,總排水量是3萬:6萬。甲午海戰時期,因為增加了廣東水師可以出海的3艘中型軍艦“廣甲”、“廣乙”、“廣丙”,實力對比為13:25。不過這3艘中國產軍艦的戰鬥力都比較弱,對北洋海軍的補益有限。
-
4 # 北洋海軍炮手
如果拋開列強的艦隊單論亞洲國家,北洋海軍只在1888年成軍的時候曇花一現的亞洲第一,在進入19世紀90年代之後就迅速被日本海軍超過。
北洋海軍先後購入了撞擊巡洋艦超勇、揚威,鐵甲艦定遠、鎮遠,穹甲巡洋艦濟遠、致遠、靖遠以及裝甲巡洋艦經遠、來遠。後來還補充了岸防鐵甲艦平遠,再加上一大票魚雷艇、倫道爾炮船,在1888年成軍之時有著不錯的賬面資料。但是實力究竟如何?
這要從利薩海戰說起。利薩海戰是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圍繞利薩島的一次海戰,奧匈帝國海軍指揮官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指揮奧匈帝國艦隊以弱勝強,擊敗了義大利海軍。海戰結果表明,此時炮彈無法擊穿鐵甲艦的裝甲,導致古老的撞擊戰術一度恢復。同時,利薩海戰也一度影響了各國海軍發展,各國海軍都排成橫隊以衝亂敵軍陣營,透過在船艏佈置的大口徑火炮、撞角以及魚雷擊沉敵軍。北洋海軍成軍的時代即利薩海戰大行其道的年代,所有的戰艦都是按照這一思路設計建造。
但是在19世紀90年代,隨著中口徑速射炮的出現,海戰變成了在兩舷佈置速射炮,以密集的火力打擊敵軍,縱隊戰術得以再度復興。而北洋海軍則由於黨爭的緣故,完美的錯過了這次海軍革命,導致被日本海軍後來居上。
在大東溝海戰爆發前,北洋海軍能出海作戰的戰艦隻有八大遠和超勇、揚威共十艘戰艦,而日本海軍則擁有25艘戰艦可以出海作戰,其中既有像比叡、扶桑、金剛這種老式鐵甲艦,也有諸如松島、嚴島、橋立、吉野、浪速、高千惠、秋津洲、千代田這種裝備速射炮的新式巡洋艦,其中以吉野為首的第一遊擊隊都是裝備速射炮的高速巡洋艦,而其核心主力三景艦,則是除了中看不中用的320主炮之外,也裝備了大量的120速射炮,其中還不乏新下水的新銳戰艦。而北洋海軍呢?由於翁師傅出於私人恩怨鼓搗的《停購船械案》,導致北洋海軍失去了進口戰艦的渠道,甚至連艦上裝置都無法更換,很多戰艦在戰前都即將報廢。最重要的是,當時的人們,除了海軍軍官之外,都沒有意識到海軍需要持續投入,僅僅停留在有就可以得認知上,導致北洋海軍數量、噸位、炮位尤其是速射炮的數量上遠低於日本海軍。在大東溝海戰當中,北洋海軍將士們用他們的戰鬥證明了他們的英勇和忠誠,但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
所以,北洋海軍由於種種原因,早已不是所謂的亞洲第一了。
全文完
-
5 # 大灰熊2051
北洋水師亞洲第一,這是一個很多人都瞭解的知識,但是這其實是一個正確又錯誤的觀念。因為時間不是固定的而是在不斷前進的,北洋水師剛剛建立的時候確實是亞洲第一,但是很快清政府就停止了海軍購艦撥款,在之後的幾年裡北洋水師沒有新買一艘新艦(當然還是勉強自制了幾艘幾十噸的魚雷艇),而在這段時間裡日本節衣縮食大力擴軍,在甲午海戰爆發前已經超過了北洋水師。所以你問北洋水師是不是亞洲第一,需要看時間段,剛建立後的幾年裡是的,之後就慢慢被追上並超過了。
回覆列表
北洋水師一度是亞洲第一,不過也只是一度而已。在甲午戰爭前夕,北洋水師已經不如日本海軍了。
回答這個問題其實首先要明確一點,如果不算其他國家在亞洲的艦隊,其實當時亞洲有海軍的國家總共也就中國、日本兩國(土耳其當時一般習慣把它當歐洲國家)。所以這北洋水師是不是第一,就要看是不是比日本海軍強。而這個排名在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
在十九世紀,中日兩國先後在西方的炮艦威脅下被迫開國。中日兩國在外來壓力之下,不得不開始籌建海防。說起來中國和日本海軍的起步時間差不多,都是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只不過清政府很快因為阿斯本事件而暫停了這一程序,而日本卻購買了一批西方軍艦,其中還包括了一艘鐵甲艦“甲鐵”號,搶佔了先機。
“甲鐵”號鐵甲艦,也是亞洲第一艘鐵甲艦
1874年日本為了轉移國內矛盾,入侵了臺灣。由於日本有鐵甲艦,因此給清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受到此事刺激,清政府的海防建設進度加快,決定籌辦南洋、北洋兩支海軍。
由於晚清時候財政緊張,因此北洋水師的建設進度並不快。倒是日本海軍又先後增添了“龍驤”、“比睿”、“金剛”、“扶桑”四艘鐵甲艦,實力一直佔據優勢。
“扶桑”號鐵甲艦,在“定遠”、“鎮遠”服役前,它是亞洲第一鐵甲艦
受到極大刺激的清政府最後在德國訂購了兩艘大型鐵甲艦“定遠”、“鎮遠”,才終於扭轉了這一局面。此後北洋水師又陸續購買了“濟遠”、“致遠”、“靖遠”、“經遠”、“來遠”等巡洋艦,初具規模。
到1888年北洋水師成軍時,已經擁有2艘大型鐵甲艦、3艘防護巡洋艦、2艘裝甲巡洋艦、2艘舊式巡洋艦、6艘蚊子船、3艘練船、2艘運輸艦、7艘魚雷艇,總噸位約4萬噸。
此時日本海軍儘管鐵甲艦數量比北洋水師多,但是其鐵甲艦艦型老舊,噸位小,和“定遠”、“鎮遠”差距甚遠。其他軍艦中除了“浪速”、“高千穗”兩艘新式防護巡洋艦戰鬥力較強外,也無法和北洋水師抗衡,而且日本海軍總噸位也只有39682,小於北洋水師。
因此這一時期北洋水師可以算是亞洲第一。
“定遠”級鐵甲艦
不過此後北洋水師停止外購軍艦,到甲午戰爭為止,只增加了一艘中國產的近海防禦鐵甲艦“平遠”號。而日本卻陸續增加了“松島”、“嚴島”、“橋立”3艘海防艦、“秋津洲”、“吉野”、“高雄”3艘防護巡洋艦、“千代田”1艘裝甲巡洋艦、“八重山”1艘通報艦和9艘炮艦,其實力大為增強,總噸位達到了61373噸,反超了北洋水師。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北洋水師在亞洲第一的寶座上坐的時間並不長。在大部分時間裡,日本海軍都是出於優勢。
“千代田”號裝甲巡洋艦
“吉野”號防護巡洋艦
“松島”號海防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