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燕趙節度使
利令智昏來形容袁術在合適不過了。
袁術此人,簡直是個紈絝子弟,任性放蕩,為所欲為,不知民間疾苦,他的敗亡也就可想而知了。
袁術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從小錦衣玉食,奢侈成性。他擔任長水校尉,車馬華貴,喜好奢華行為放肆,常盛氣凌人,被人稱為“路中悍鬼袁長水”。
董卓掌權時,袁術懼禍逃往南陽,並佔據了南陽。孫堅殺南陽太守張諮,投奔了袁術。南陽南邊的於是劉表薦袁術為南陽太守。
當時南陽沒有經歷過大的戰亂,戶口尚數十百萬,如果佔領此地,勵精圖治,即使不能統一北方,也能割據稱雄,但是袁術卻不修法度,以抄掠為資,奢姿無厭,百姓患之。
因此,袁術人心大失。
相比起曹操的簡樸和組織人民開荒種地的善行,袁術簡直是個人渣。
最令各方諸侯反感的是袁術自立為帝。
本來群雄割據一方,或者自稱某州牧,或某刺史,但沒人稱帝,甚至都沒有稱王。
就連曹操統一北方之後,也沒稱帝,只是稱魏王。終其一生也沒有稱帝,只是被追為魏武帝。
袁術自立為帝,這樣一來,就比群雄高了一個等級,群雄跟他怎麼打交道?向他稱臣?
他配嗎?
在講究尊卑的古代,這無異於謀反。
當然,在漢末亂世,雖然群雄都不怎麼聽漢獻帝的,但起碼的面子是要給的,就是佔領了某地,也要朝廷冊封,走一個程式才行。
但袁術此舉簡直是人神共憤,引起了群雄對他的憤怒,群雄也要面子啊。
袁術稱帝后,立刻成為眾矢之的,孫策、呂布、曹操、劉備等人要麼叛盟,要麼進攻他。
孫策本來名義上隸屬與袁術,曾獻出玉璽借走了三千兵馬去征討江東。但袁術稱帝后,已經在江東立足的孫策索性公開指責袁術,致書責袁術僭號,在江東脫離袁術自立,趕走袁術任命的丹楊太守袁胤;
孫策的舅父廣陵太守吳景與堂兄九江太守孫賁亦皆脫離袁術,跟隨孫策徵江東,使袁術喪失廣陵、江東等大片土地,實力重挫;
呂布也反感袁術稱帝,並而殺了袁術來使韓胤,袁術大怒,派兵攻擊呂布但被呂布擊敗;
袁術昏招迭出,又派人刺殺漢室藩王劉寵及其國相駱俊併吞陳地,曹操藉此討伐袁術,袁術大敗,逃到淮南。
197年秋天,江淮鬧饑荒,處處可見人吃人的慘劇。儘管如此袁術仍奢侈度日,讓後宮穿著華服、享用珍饈,無視士卒挨餓受凍,因此將士對他離心離德。
袁術想北上投靠袁譚,但被曹操和劉備阻攔,接連打敗仗,無衣無食,只能返回壽春。
他問廚子還有什麼吃的?廚子回答僅剩麥屑三十斛。
當時天氣炎熱,奢侈慣了的袁術竟然還想喝蜜水,但部下去哪裡找蜂蜜呢?
袁術嘆息許久,大聲吼叫:“我袁術怎麼落得這個下場!”不久便在憂鬱憤懣之下嘔血而死。
袁術,就是一個二世祖的典型,在亂世之中,這種人活該滅亡,只有曹操、劉備這些關心人民、發展生產、仁愛賢德的人才能成功。
-
3 # 蘭臺
這個問題下面的答案我覺得真不用看,他們對東漢末年情況瞭解真的很少。
其實大家不知道,袁術手下頭號心腹就是孫堅/孫策。
因為之後出現了魏蜀吳三國志,所以大家早早就默認了孫堅/孫策的孫氏家族是一支獨立的勢力,其實我們站在當時來看,是不對的。
孫堅不過是武夫起家,在東漢末年注重家世的大背景下,孫堅根本沒辦法成為獨立勢力,所以他很長一段時間是以袁術麾下頭號大將的身份活動的。
後漢書孝獻帝紀:二月丁丑......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軍大敗。
而袁術的謀士團其實也相當靠譜:
鄭泰、呂範、魯肅、閻象、張承、華歆、袁煥這些文臣其實相當厲害的。
那麼為什麼袁術看上去不如曹操、袁紹呢?
是因為我們是“從魏蜀吳三國往前看”,覺得袁術沒什麼了不起,因為我們都知道最後的贏家是曹操、劉備、孫權。
但是,如果我們不開上帝視角,就會發現在公元197年這一年,袁術稱帝前他的勢力比曹操、袁紹都要強。
袁術在僣號時,揚州六郡幾乎全部在袁術手上,而豫州的沛國、陳國、汝南三郡,徐州的廣陵、下邳兩郡都有著袁術勢力的存在。此時袁術之疆域,北抵陳、沛;東臨下邳、廣陵;南至會稽東冶;西接劉表的江夏,橫跨揚、豫、徐三州十一郡,成為了當時最強勢力。參考東漢鼎盛時期的戶口數,以此作為標準來計算,袁術轄下差不多有800萬人口。
那麼為什麼袁術有迅速敗亡了呢?
這是因為袁術相比曹操與袁紹,他採取的是更典型的“委派統治”,比如會稽郡在孫策手裡,袁術真正的統治並沒能抵達會稽,他只能透過孫策間接控制會稽。
這種統治其實是東漢和平時期州郡太守對下面的縣的統治,是一種“封建主—騎士—騎士附庸—農民”的典型封建統治。
而曹操此時在自己統治區域大搞屯田,為的就是繞過行政體系,直接控制每一個州縣;袁紹也透過與公孫瓚的大戰,極大削弱了河北士族的力量,能夠比較直接的統治河北。
用大白話說,袁術“虛胖”而曹操與袁紹是“結實”。
袁術還是採取東漢士族“臥而治之”的方式進行間接統治,而曹操與袁紹早就已經把自己觸角伸向了州郡。
為什麼袁紹要專門派自己長子袁譚經略青州?就是因為在當時只有絕對親近的自己人才不可能背叛。
袁術這一點不如曹操和袁紹,他一直沒有想通這一點,他不知道時代已經改變,還在用東漢和平時期的那一套行為準則,怎麼可能成功?
所以我們看到,不需要曹操和袁紹動手,袁術先是和依附於自己徐州呂布交惡,之後孫策直接驅趕了袁胤,獨佔江東;孫策這種不講道義,不講臉面的突然翻臉才是三國時代豪傑的處事方法。
其實袁術也不是不得人,比如同樣是孫堅族弟的孫香就一直跟著袁術,直到自己病死壽春也沒有去江東投奔孫策;周瑜同樣是在袁術那兒待到198年,袁術快窮途末路才跑路。
袁術之所以沒能完成從東漢士族高門子弟向三國軍閥轉變就是因為袁術根本沒有這個意識,他還在用東漢士族的遊戲規則玩三國的遊戲。
-
4 # 經典影視聊天室Z
總得來說袁術不是一個明主,而且地方實力也不如袁紹,有千里馬但是未必有伯樂,袁術也不會像劉備那樣子三顧茅廬到處去尋訪人才,袁紹七十萬大軍也打不過曹操,更別說袁術了!
-
5 # 知常容
袁家是拿到了一手好牌結果卻打成了垃圾。本來袁術佔領了揚州,袁紹佔領了冀州,他們兩個只要一聯手,中間的曹操肯定無法生存,包括徐州的陶謙。結果這兩個熊孩子不但不聯合,反而互相拉攏敵人,互相敵對,消耗自己的勢力。比如袁紹拉曹操做盟友,然後再拉個劉表做盟友。袁術這個熊孩子拉了陶謙公孫瓚在盟友。所以從戰略上來說,袁術就已經敗掉了。
第二,袁術他橫徵暴斂,本來他的統治下面人口有幾百萬,最後到了什麼程度,袁術失敗的時候臨死想喝蜜水都沒有,比當年的漢獻帝還要慘,他不會治理地方,只會享樂腐化。老百姓已經拋棄他了,他也被老百姓拋棄了。從治理的角度來說他已經失敗了。
第三,袁術想稱帝,他居然自己想稱帝,袁紹比他聰明,想立劉虞為帝,他得知孫堅拿到了玉璽,馬上把孫堅的家人扣起來,孫堅不得已把玉璽交給了他,他覺得代漢者當塗高也,他認為就是指的是老袁家。他一稱帝,連原來半依附於他的小霸王孫策都跟他斷絕了關係 ,從整個名聲角度來說,袁術已經是很臭的,這是第三個失敗。
第四個失敗袁術不會用人,本來孫堅拿下南陽,然後讓袁術來負責主持工作,袁術按道理應該重用孫堅,但是最關鍵的時候,袁術切斷了孫堅的糧草,後來他的兒子孫策依附他的時候,袁術是不斷的忽悠孫策,你打下這個地方,我就讓你當太守,結果打下一個不是,打下第二個又不給,最後逼的孫策轉戰江東,拓展地盤。有猛將不用,所以從用人角度,他就註定失敗。
他很喜歡周瑜,周瑜那麼年輕都能夠看得出袁術註定失敗,你說袁術為什麼敗呢?
-
6 # 淡墨淺白
袁術之所以無法亂世之中勝出!用古人的話說,是師出無名,興不義之師!用現在的話說槍打出頭鳥!
袁術是袁家嫡子,袁紹不過是小妾甚至是丫鬟所生,袁紹的地位遠比不上袁術。袁紹在河北有謀士猛將,袁術難道在江淮就少謀寡將嗎?
袁術頭號謀士:長史楊弘,獻計先擒劉備,後圖呂布,再伐孫策。可惜袁術能力太差,兵多糧足卻打不過還很弱的劉備!
謀士閻象,袁術稱帝,閻象拼死阻止,可惜袁術不聽。還有袁渙,李豐,袁胤等。
袁術武將:孫堅,歷史上斬殺華雄的猛將,終其一生都是袁術部下。小霸王孫策,袁術沒有稱帝之前,孫策也只不過是袁術帳下大將而已。紀靈,曾和關羽戰三十回合不分勝負。劉勳,張勳,橋蕤都是猛將!曾經李榷大將西涼楊奉也投奔袁術。
袁術佔據江淮地區,財富人口最多的地區,稱帝時是當時最大的軍閥,可惜,他第一個稱帝,眾判親離!袁術的失敗不在於他謀士少,猛將弱,而在於不懂得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曹操最大的優勢就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軍事是政治的延續,政治路線錯誤,再厲害的軍事也沒用,袁術失敗在他的政治覺悟太低!
-
7 # 邏輯文史游
三國殺身份局中,內奸的勝利條件最為苛刻,於是這個身份也最能體現玩家的素質和水平的。但總有玩家喜歡開局就表明自己的內奸身份,然後慫恿大家跳反,這種行為往往得不到玩家的支援,於是被迅速集火陣亡。跳出遊戲看歷史,袁術大致就扮演了這麼一個“撕票”的內奸。
論身份,袁紹是庶出袁術是嫡出,按理來說袁術應當比袁紹人氣更高,但之後袁紹被過繼給了他們的大伯做兒子,於是袁紹的地位青雲直上,同為豪門的二袁也吸引了不少江湖俠士來投奔,這個階段,可以說兄弟倆的差距並沒有多麼明顯。之後群雄割據,二袁也慢慢擴張自己的勢力,袁紹佔據了富庶的冀州袁術則聯合公孫瓚、陶謙、孫堅等人慢慢計劃去拿下豫州和荊州等地,之後的豫州之戰更是以孫堅的獲勝而告終,所以說別管袁術手下有沒有強將,其一貫使用的“合縱連橫”之術也能讓他在諸侯間站得住腳,這個時間段的袁術也沒有什麼大的毛病。
之後袁術派孫堅去收拾劉表,萬萬沒想到孫堅戰死於襄陽,得知這個訊息的袁術一下就懵逼了,雖然他一直是在利用孫堅,但孫堅的軍事才能對他來說還是不可或缺的。在袁紹、曹操等勢力越發強大的情況下,袁術知道是時候需要一個時機去出兵收拾一下敵人們了。不知是天助他還是天要亡他,這個機會很快就來了,一天朝廷突然下旨封金尚為兗州刺史,當時的兗州刺史是曹操(這個刺史是大嘴封的,也就是說朝廷表示不承認大嘴的做法),金尚可沒膽子去和曹操說“哥來了,你走吧”之類的話,於是他看中了袁術,決定依附於他。袁術看見金尚來投樂壞了,心想這就有了攻打曹操的機會。
袁術此戰明顯是小瞧了曹操,也高看了朝廷,他覺得以天子的名義去討賊定會受到各路諸侯的支援(當時的朝廷還是被李傕等人把持著),最終大獲全勝,於是他親自領兵,也沒帶手下戰鬥力最強的孫氏集團(就是孫笨啦,不過此時孫笨也早已有了自己的小九九)。等到袁術大軍兵臨城下時,曹操沒有任何的慌張,他知道袁術和他哥一樣說的比做的好聽。果然這場戰役以袁術的慘敗告終。
此時袁術手下叫得上名字的武將有紀靈、張勳,這二人在史料中並沒有什麼可吹的戰績,而文官最出名的叫楊弘,楊弘曾建議袁術攻打劉備,好像也沒其他能說上話的謀士了。之後袁術大膽稱帝,群雄前來征討,袁術撐不住了,又一次腦洞大開想把帝位禪讓給袁紹,曹操這時候抖了個激靈,命袁術一生中最討厭的人劉備去截擊他,然鵝,大兵未到,袁術在半路就病死了。
所以說,論出身和綜合實力,劉備比袁術差了100個陶謙,也不能將袁術的失敗完全歸結於人才不足上,人家劉備的表現可是遠遠強於袁術啊。這袁公路看似有著比袁本初更大的野心,但不巧的是他比他的大哥更加“窩囊”一些。在電視劇新《三國》中,陳建斌得知袁術稱帝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開會,說自己瞎了眼居然醋把庸人看成了豪傑。這一段裡陳建斌的表演雖略顯浮誇,但他說的話大概就是眾多諸侯一致對袁公路的評價吧~
玉璽在手,天下我有~
-
8 # 蕭武
袁術先在南陽,但是沒站住腳,不得已只好繼續往東,到了淮南。到淮南之後,才算是有了比較穩定的根據地,站住了腳。當時東漢已經崩潰,中原板蕩,群雄並起,袁術是四世三公的袁氏之後,又是嫡子,本來是很有優勢的,但他卻沒能成事,反而成為第一個僭號稱帝,然後又被消滅的軍閥,成了三國時人口中的笑話。
為什麼在淮南沒能成功呢?只要看看淮南是在什麼時候才崛起就行了。淮南真正在經濟上崛起,實際上是在唐朝,人口也很多。而在前三國的漢末時期,淮南開發程度還不高,人口也不多,但地理位置卻不好,北邊是中原,東邊是大海,南邊是江南,西邊是荊州轄區,並不算富庶的地方,卻要面臨如此之多的競爭對手,地理位置並不算好。
所以,袁術不僅是面對北邊的曹操的時候,沒有多大優勢,就是面對荊州的劉表,他也同樣沒有多少優勢。甚至在呂布佔領徐州的時候,袁術想和呂布結盟,也被呂布拒絕,顯然是看不起他。一直到呂布已經被曹操包圍,走投無路,呂布才同意投靠袁術,但那時候為時已晚,袁術救不了呂布,也救不了自己。呂布被滅,下一個就是袁術。
要以淮南為根據地,北向以爭中原,關鍵在哪裡呢?首先是派偏師收取江東。江東地區在漢朝時期開發程度非常低,人口也很少,但地方很大,漢末戰亂的時候北方人口大量遷徙,進入這一地區。諸葛亮就是在曹操進攻陶謙時,跟著他叔叔從老家琅琊出發,到了江東,然後前往荊州的。所以,如果要在淮南有所作為,首先就是要收取江東,作為後盾。
袁術確實也這麼做了,但他派去的兩個人,一個是孫策,一個是周瑜。孫堅死後,孫氏一家就投奔袁術,依附於他。孫策成人之後,向袁術請求把他父親原來的部曲還給他,他可以為袁術收取江東。袁術同意了,孫策確實也很快就佔領了江東地區,但孫策自己卻成了袁術的敵人,袁術控制不了。周瑜也在和孫策合作了一段時間之後,離開袁術,投奔孫策去了。
袁術另外一個失策之處在於,淮南之於北方,其實就是在東南一隅,所以和益州一樣,不太容易受人攻擊,可以做根據地的,但在淮南建立根據地之後,如果要保持對北方的威脅,就必須馬上進取徐州,以此為進攻中原的根據地。徐州歷來是四戰之地,不能做根據地,但對淮南來說,如果要自保,則必須佔住徐州,就如同益州如果要自保,就必須佔領漢中。
但袁術這時候在戰略上對徐州不夠重視,沒有明確的發展方向,而是四面出擊。一會兒進攻徐州,一會兒試圖進攻劉表,實際上,進攻荊州對已經在淮南站住腳的袁術來說,意義並不大,無論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不會對袁術有太大幫助,遠不如徐州的重要性。但袁術在對徐州的問題上,始終是抱著機會主義的態度,沒有決心。陶謙死的時候劉備繼任,袁術不取,呂布佔領徐州的時候,袁術仍然不取,坐失機會。
相比之下,曹操在控制徐州的問題上就非常堅決,從陶謙時期開始,一直到呂布時期,曹操多次進攻徐州,一直到最後消滅呂布,佔領了徐州。這時候,孫策也已經佔領了江東,並且很快就建立了穩定的統治。這之後,袁術就只能坐困於淮南,就像一隻被別人用釘子釘住了的蠍子,再折騰也沒有用了。
淮南的地理形勢就是如此,雖然也是一個獨立的戰略區,但實際上地盤不大,迴旋餘地很小,是比較難以支撐起一個比較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的。三國後期,曹魏發生了著名的淮南三叛,王凌、毋丘儉和諸葛誕先後在淮南發動叛亂,但都被司馬氏消滅了。毋丘儉和諸葛誕還是在得到了東吳的大力支援的情況下,同樣被消滅了。
淮南作為一個獨立的戰略區,唯一成為一個獨立政權,實際上就是在南唐時期。這是因為,淮南在唐朝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安史之亂後,唐朝中央財政依賴江南地區,對淮南非常重視,下大力氣經營,所以淮南才能成為唐朝在南方比較重要的藩鎮勢力。在唐朝崩潰之後,才能夠出現南唐這個割據勢力。
-
9 # 我是趙帥鍋
袁術作為袁氏家族的嫡子,所擁有的軍政資本理應當在庶出的袁紹之上,然後在整個三國爭霸中,袁術卻始終處於被動局面,給人感覺就是在打醬油,為什麼會這樣呢?顯然不是因為他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事實上,袁術賬下當時也是人才濟濟,比如孫堅、孫策父子,他們就是袁術的小弟。
其實,袁術之所以始終打不開局面,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最開始的戰略出現大問題。大家知道,在天下大亂時,從普遍意義上,邊角的地方是非常好佔據、好鞏固的,因為這些地方,不會面臨四面受敵的的情形,並且容易擁有進可攻、退可守的主動權,這樣就比較好容易發展自己的勢力。
所以,在東漢末年董卓專權後,各大諸侯開始搶佔自己的地盤,公孫瓚佔據東北的幽州,於是很快開啟局面;劉璋佔據西南的益州,所以直接晉級。馬超父子佔據西北地區,也很快脫穎而出;袁紹則跑到渤海郡,因為渤海郡東靠大海,也相當於是個邊,所以很快也站穩腳跟。
而此時,袁術卻選擇去南陽發展,一方面因為南陽是天下第一大郡;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坐鎮南陽,可以制衡天下。因為,坐鎮南陽,向北可以染指豫州,進而可以制約兗州;向西可以染指司州,進一步可以制約關中;而向東可以制約揚州;向南可以制約荊州。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袁術明顯有些高估自己的實力,當然也低估了局勢的混亂,因為南陽這種地方,往好的說,只要你影響力、實力足夠,就可以號令四方、制衡天下。
但往壞的說,那就是傳說中的四戰之地;因為你可以在這裡染指四方;四方的敵人也可以隨時進攻你。尤其是當四周的大佬,都逐漸變大變強後,這種可以制衡天下的地方,就更變成了標準的四戰之地。
事實上,以袁紹當時的實力,如果他肯保守一點選擇,直接到東南角的揚州發展,顯然可以很迅速的整合揚州。
但是,袁術對當時形勢判斷顯然比較樂觀,所以,他認為打敗董卓並不是什麼難事,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你退到東南角,就等於放棄角逐天下優先權,最終的結果最多就只能是偏安一隅,所以他沒有跑到東南角的揚州發展。
本來,袁術以為坐鎮南陽,就可以制衡天下。結果卻是,他向南無法兼併劉表,反而面對劉表的制約,那是一步也無法南下;他向北無法兼併曹操,反而面對曹操、袁紹的聯手打擊,只能進退失據;向西無法在中原開啟局面,更不用說趁勢進入關中。
等到天下第一輪海選快結束時,公孫瓚已經佔據幽州、袁紹佔據冀州、陶謙佔據徐州、劉表佔據荊州、曹操佔據兗州、劉璋佔據益州。而袁術呢?作為天下最重要的實力派之一,卻是一個州也沒有真正佔據。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袁術自然知道,如果自己繼續在南陽發展,肯定會輸得乾乾淨淨。於是他決定選擇南下揚州發展;雖然袁術後來也佔據了揚州。但是,經過這一番折騰,袁術錯過了最佳的創業機會。因為揚州地區的地頭蛇們已經坐大坐強,袁術在這種背景下進入揚州,與地頭蛇們博弈時,難度自然比較大。
後來,在揚州發展時,袁術在戰略上又犯了一個錯誤,就是讓孫策獨自平定揚州南部(也就是江東),他自己則坐鎮揚州北部以謀取徐州。袁術之所以這樣做,自然是是因為他低估了孫策的能力,袁術認為孫策無法迅速稱霸江東,只要孫策無法迅速稱霸江東,孫策就無法擺脫對袁術的依賴。
另一方面,袁紹也低估了兼併徐州的難度,在袁術看來,他應該能很快兼併徐州,只要自己能兼併徐州,以自己在揚州的影響力,再依靠徐州的資源,就算孫策稱霸了江東,也依然無法跳出自己的五指山。
但是,很不幸,袁術折騰了半天,卻發現徐州這塊骨頭太難啃了,啃到最後,連牙也扳掉了好幾顆。這樣一來,袁術不但沒有把手伸進徐州,反而在此過程中損兵折將。關鍵是,孫策在平定江東的過程中,表現實在太出色太牛逼,他在周瑜的幫助下,直接在江東稱霸;在這種背景下,袁術自然失去了駕馭孫策的能力。
其實,袁術本來是有機會完全控制揚州,但關鍵時候他還是想著要謀劃天下,所以在入主揚州後,他依然把戰略重心放到北方,於是自己坐鎮揚州北部謀劃徐州,卻派遣孫策南下平定江東,結果折騰來折騰去,他還是沒能控制住揚州,反而讓孫策佔據了江東。
我們可以想象,如果袁術對北方採取守勢,親自領銜平定揚州南部。孫策想跳出袁術的五指山,估計就些有困難。並且,在最後的關鍵時候,袁術又做出一項錯誤的選擇,那就是袁術竟然計劃稱帝,袁術稱帝的結果,就是孫策可以冠冕堂皇的背叛袁術;並可以在自己地盤上,名正言順的清洗袁術的人馬。最終,袁術只能走向末路。
-
10 # 歷史哨聲
袁術和呂布一樣 在三國時期都是悲劇人物 呂布的悲劇在於沒有城府過於坦白的胡人性格 袁術的悲劇在於天災加人禍
首先可以肯定,袁術之所以失敗,並非是因為手下沒有謀臣和武將。只是成王敗寇,在能幹的人,只要主君倒下了,也就失去了在歷史上表現的機會。
若劉備投靠曹操時被曹操砍了,歷史上就沒有諸葛亮這號人物。同樣,若李淵聽了李元吉的話,直接處死李世民,房謀杜斷等秦王府文臣將士也不能夠在歷史上揚名。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也就成為不了《隋唐演義》裡生動的人物。
孫策、孫權的東吳裡很多的人,包括周瑜、魯肅等都是袁術部下,更不用說在孫堅死後投靠袁術的整個孫氏家族。
可以說,東吳的基礎,其實就是依靠袁術才得以建立的。
袁術的武將:
張勳、橋蕤、梁綱、樂就、李豐、萇奴、戚寄、秦翊、張闓、陳蘭、雷薄、師宜官、韓浩、劉勳、紀靈、孫策、孫香、孫賁、吳景等19人;
袁術的文臣:
李業、楊弘、閻象、韓胤、袁嗣、舒邵、惠衢、張炯、金尚、鄭泰、呂範、袁渙等12人。
袁術失敗的原因1、袁術失敗並非因為他稱帝。
首先,袁術是否稱帝還存在疑問。因為袁術只有年號而無帝號和國號。加上袁術在準備投奔袁紹時所寫的書信中表達的是稱王而非稱帝:
“加袁氏受命當王”袁術對漢末形勢的判斷是當時屬於東周的戰國時期兼併者強:
“天子提挈,政在家門,豪雄角逐,分裂疆宇,此與周之末年七國分勢無異,卒強者兼之耳”在判斷和策略上,袁術並沒有錯。兼併者強。曹操、劉備、孫權三人都是因為兼併而三分天下。
袁術建號並沒有錯。雖然找到很多人的反對,但擁有先發優勢,能夠吸引很多中下層人士為了前途和利益而效力。
但袁術錯就錯在,他讓孫策攻打江東時,讓孫氏一家跟著孫策一起走,而非留下做人質。
2、孫策和呂布的背叛,讓袁術失去了有利形勢。
孫策的背叛,讓袁術失去了吳郡、會稽、丹楊、廣陵、九江四郡,是袁術遭受的最大背叛。
袁術原本想透過讓兒子娶呂布女兒的方式,和呂布結盟,結果呂布聽信一心投靠曹操的陳珪的話,斷絕了袁術的求婚,讓已經出嫁在半路的女兒馬上反悔,將袁術的求婚使者抓捕送給曹操。
如果呂布和袁術透過兒女親家結成了聯盟,袁術和呂布兩個人都不會失敗,都能夠笑到最後。
3、淮南突發天災,讓袁術無力固守淮南。
197年東,淮南突發大旱災和大災荒,江淮之間到處是餓死人景象。本來沛還有10斛軍糧可以作為支撐的資本,但被沛相舒仲散發給災民救災去了,袁術只能仰天長嘆。
無糧、士卒是又冷又餓。袁術任命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城長來挽救局勢,但也無法挽救,最後只能在糧盡時敗亡。
綜述袁術手下不是沒有謀臣武將,否則孫策也不可能靠著袁術打下江東。袁術的失敗只有兩個原因:部下和盟友的反叛,加上突發天災。
-
11 # 夏目歷史君
東漢末年,時局混亂,再加上宦官亂政,皇帝大權旁落,這就導致了天下群雄並起。如果說到當時東漢末年早期的最有權勢的諸侯之一,那麼稱霸江南的袁術一定是首屈一指的。
袁術出身於有著“四世三公"之稱的漢朝豪族袁家,就算說他是東漢末年後臺最硬的諸侯也不為過。他從小便因舉孝廉而從仕途,仕途可以說是一帆風順,曾官至虎賁中郎將。
後隨著董卓進京專權,他毅然出京前往南方發展,因為背景雄厚,他很快便坐擁南方諸郡,成為當時南方勢力最大的諸侯。
但是即使他擁有一副可以窺伺稱霸天下的好牌,最後還是在爭霸中丟城陷地,最後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
那麼一個擁有如此大權勢的諸侯,不說開拓基業,就怎麼會連基業守都守不住呢?難道是因為其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嗎?
其實當然不是,袁術當時坐擁江南最大的郡縣南陽,此地英雄匯聚,豪傑眾多,再加上袁氏家族的根基就在南方,作為一方豪強諸侯,那時前來投奔袁術的武將謀士可以說是多如牛毛。
那麼袁術最輝煌的時期手下的武將謀士陣容到底有多豪華呢?
我們先來說說袁術手下的將軍,袁術在脫京向南發展時,首先就收服了當時有“江東之虎”稱號和“江東小霸王”之稱的孫堅孫策父子,不僅如此,在他得到南陽,揚州等地後,手下武將更是豪華至極。
就比如山東名將紀靈,他可是與關羽大戰過的名將,且善於領兵統戰。除此之外,還有徵虜將軍劉勳,大將張勳,雷薄、韓暹、陳蘭、橋蕤、 樂就 、韓浩等著名武將也都在其帳下,同期其他諸侯與袁術相比,可以說是自愧不如。
在謀士方面,袁術不說是得天獨厚,但是手下也有許多當時十分出名的。如長史楊弘,他就曾經像袁術獻計離間呂布和劉備關係,企圖阻止呂布對劉備的支援。還有當時著名的清官袁渙也在袁術帳下,他可是東漢末年以直言敢柬而著稱的名士。再加上背後有袁氏家族的智囊團支援,袁術在謀士方面也是十分優秀的。
而至於袁術擁有如此權勢和麾下如此豪華陣容,為何最後卻丟城餡地,其實多半都是他自己的原因。
一、貿然稱帝
我們都知道,古代最忌諱的就是謀朝篡位,當時就連董卓進京也不敢自己貿然稱帝,後面曹操一手遮天,也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因為他們都知道,一旦謀朝篡位,就會被天下群雄群起而攻之,是大不逆。
如此淺顯的道理,袁術卻不明白,在他得到傳國玉璽後,再加上自己稱霸南方的優越感,極度膨脹,於是他便貿然稱帝,在他稱帝后,一時間眾叛親離,就連自己的從兄袁紹也與他斷絕了關係,一時間,他被推向了風口浪尖,被天下各路諸侯征討,這種情況下,就算他擁有再多的武將與謀士,又怎麼可能敵的過天下諸侯呢,所以他最後的失敗也是必然的。
二、大局觀錯誤
我們都知道,先謀大局再謀天下,在這一點上袁術也有些糊塗,他因為自己擁有雄厚的背景和眾多的兵力而驕傲自滿,並沒有看清天下局勢。他不知道天下亂,需先偏居一方的道理,不僅如此,他還專門選擇富庶,四戰之地為根據地,這些地方雖然有利於發展壯大勢力,但是也同樣容易被群起而攻之,四面樹敵。
除此之外,他也不懂得修養生息,以靜制動。在他佔據天下第一大郡南陽後,並沒有養精蓄銳,他仍然四處征戰,雖然期間佔領了許多地盤,但是同樣也得罪了許多諸侯豪強,就連自己家的親戚河北袁紹也被他得罪了,雖然他也選擇過幾個同盟友軍,但是這些同盟友軍卻相繼被消滅。
這樣下來,袁術幾乎在諸侯中成了孤家寡人,俗話說,先盟而以靜制動,沒有了同盟,袁術孤掌難鳴,再加上大局觀上的錯誤,最後自然落得個失敗的下場。
-
12 # 劍難飛
表面原因: 文臣謀私利而不顧大義,武將有將才二無帥才;文臣有能力的不老實,老實的沒能力,武將多而庸,庸將淹沒良將。
內層原因:主帥頭大無腦,虛華不實;野心有餘成事不足;眼睛比天高,心眼比針細;無章無法,人心渙散。
-
13 # 歷史該怎麼寫
他不會利用祖上威名,否則建業劉繇,吳郡嚴白虎,會稽王朗甚至交州士燮,小則為其盟友,大則馬首是瞻。
袁術是最有資格建立南方聯盟的諸侯
而且這貨不會看人。孫策500輕騎兵輕取皖城,他竟然只有驚喜,而且不大。
但袁術混了個好輩分,他幾乎是三國所有名臣名將的爸爸,從孫策算起,然後周瑜,孫權,孫仁,劉備…慢慢算
-
14 # 基情無極限
袁術原本是在那個風起雲湧的亂世,最有資格問鼎中原的幾個亂世梟雄之一,令人最意想不到的是最後會以最慘淡的方式收場,其實並不是因為手下沒有出色的武將和謀臣,而是他犯了一系列錯誤把自己推向了毀滅的深淵。
首先袁術擁有豐富的政治資本,袁氏家族是東漢的名門望族出身高貴,家族號稱“四世三公”。東漢時期“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在朝廷內部位高權重,在外門人故史遍佈天下,屬於一等一的政治豪門,是皇家之外的第一家族。
另外袁術在那個亂世已經是割據淮南的大軍閥了,手下謀臣有閻象和張範等,武將更是無數,當時首席戰將是紀靈,還有號稱“小霸王”的孫策也在帳下效力,孫策周圍還有韓當,程普,黃蓋等猛將,這幾人在後面三國時期可是東吳的中流砥柱了,所以說袁術手下沒有出色的謀臣和武將這一點根本說不過去,他是那種把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的型別,是不作死就不會死的典型例子。
為什麼他說做死,我從以下幾點分析:
第一點袁術和袁紹同為袁氏家族的子孫,雖然有嫡庶之分,但是為了家族利益本應該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做到這一點那應該就沒有後面的三國了,整個天下就是袁家唯我獨尊了,其他軍閥只有座等被消滅。然而因為袁紹比他優秀,又是庶出,所以他壓根看不起袁紹,所以處處看袁紹不順眼處處跟袁紹做對,這個簡直是專業做死了,外敵都還沒有消滅就在自己家族起了內訌,正是因為袁氏兄弟禍起蕭牆,才給當時還比較弱小的曹操發展壯大的機會,最後成為了袁氏家族首當其衝的勁敵,袁氏滅亡的禍根就是這兩兄弟埋下的。
第二點是沒有認識到曹操才是自己,甚至整個袁氏家族的最大的敵人,沒有搞清楚敵我關係就盲目的跟自家兄弟敵對,讓曹操有充足的時間打敗和消滅劉備,呂布,收編張秀等小軍閥。在這個過程中既然沒有趁曹操後方空虛的時候攻其不備,曹操在征討呂布的時候後方就發生過一次叛亂,要不是程昱和夏侯惇拼盡全力守住了三個縣城,要不然曹操的大本營差一點就被人端了,要是袁術能夠把握這種機會同樣在後面捅曹操,曹操也是很痛苦的,前方在苦戰,後方失火決對很扎心。還有就是這些人正要被曹操消滅的時候袁術沒有對他們施以援手,所以最後等到曹操向袁術亮劍的時候他已經是案板上的魚逃脫不了滅亡的命運了,那些小軍閥都被曹操消滅了,下一步就是他這種大軍閥了,尤其是那時候的袁術已經天人共憤,眾叛親離了。這也應證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這個道理,這個也是他目空一切造成的。
第三點就是放走了孫策,孫策的離開對袁術集團造成的損失不可估量,首先孫策就是一個能征慣戰的武將還帶走韓當,黃蓋,程普等人。孫策從袁術處借兵三千過江東基本上就是蛟龍入海了,脫離掌控是早晚的事。孫策剛到江東就招攬到了周瑜,魯肅,張昭等大才來輔助,可想而知袁術錯過了一隻多麼大的潛力股,要是繼續把孫策控制在手上,或者直接用聯姻的方式把大家利益捆綁在一起,那他周圍這些人還不為他袁術出生入死,還有準備投靠孫策本人的這些人才自然也會順理成章成為袁術集團的一份子,那未來等孫策打下江東他又多了一塊進可攻退可守的根據地,畢竟後面的東吳就是以江東為基礎三分天下的,所以說袁術不輸真的是喊天理難容,那麼好的一張王牌就這樣被他自己的愚蠢糟蹋了。
第四點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正是因為他沒有搞清楚誰是他最大敵人,所以他自然也搞不懂清楚誰會是他自己最可靠的同盟。俗話說的敵人就是朋友,曹操前期的敵人最為強勁的是呂布和袁紹,曹操確實是廢了幾牛二虎之力才消滅此二人,劉備更是把曹操看成這輩子不死不休死敵,終其一生曹操都沒有消滅劉備,劉備也確實是曹操這輩子揮之不去的陰影,每一次劉備慘敗之後都會迎來一場涅槃,變得比之前更強大最後發展成為了三國的三巨頭之一。這三人袁術每結盟到一個人曹操面對的兇險程度就增加了一萬分,那時候的曹操根本不具備同時跟兩個軍閥長期抗衡的能力,更不用說還主動進攻那一方,存活下去就是奇蹟了。
最後也是最致命的一點,袁術千錯萬錯不該在大家其實都想當皇帝,又不敢挑頭的時候悍然稱帝,成為了竊國大盜天下公敵,這個是人人得而誅之。連自家兄弟袁紹都不屑於之為伍,生怕惹一身騷。也讓已經去江東打野發育的孫策公開宣告與袁術勢不兩立自力門戶了,這個騷操作一下子讓袁術變得孤立無援,也讓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找到了討伐自己的理由,這個才是最致命錯誤,最終結果給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其實只要不犯這個錯誤,以袁家的深厚底蘊就是不進取天下,退一萬步守護好袁家的一畝三分地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也會讓曹操師出無名,找不到討伐自己的合理藉口,可惜袁術那時候太目空一切玩火自焚,遇到這樣的人就是天團也帶不動了。
-
15 # 大愛無恨劉成軍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後將軍袁術擔任督糧官,相當於盟軍後勤保障的總負責人。
“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由此可見,糧草的供應和管理對於軍事行動是何其的重要。
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北伐戰爭的失敗,有很大的因素就是後勤保障不利。至少有兩次是因為糧草不濟而退兵;有一次是因為被司馬懿切斷了糧道而退兵。
官渡之戰,曹兵夜襲烏巢燒了袁紹的糧食,袁紹軍心大亂而大敗虧輸。曹兵乘勢發動總攻,袁紹一敗塗地。
所以,古代行軍打仗,糧草的保障至關重要。袁術負責十八路諸侯的糧草供應工作,由此可見袁術的地位之高,僅次於盟主和副盟主;權力之大,甚至不在副盟主之下。
袁術在十八路諸侯的聯軍中擔任要職,並沒有發揮多少積極作用,反而自私自利,搞得盟軍經常很被動。
第一次、袁術在孫堅一路順風,將要大功告成的時候,拖欠孫堅的糧草,使得孫堅軍心大亂而失敗,混亂之中還損失了大將祖茂。
孫堅作為聯軍的先鋒,作戰勇敢,善於用兵。孫堅一路勢如破竹,形勢一片大好,袁術卻妒賢嫉能,害怕孫堅尾大不掉脫離自己的控制,故意拖欠孫堅糧草,致使孫堅反勝為敗。
第二、袁術墨守陳規,又以貌取人,阻撓關羽出戰華雄。
華雄打敗孫堅,斬了孫堅的大將祖茂,又在汜水關挑戰各路諸侯。
袁術手下的驍將俞涉被華雄三合斬首,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又被華雄秒殺。此時,各路諸侯都大驚失色,也無人敢出戰華雄。戰事一度處於僵局。盟主袁紹一味大發感嘆,副盟主曹操啞口無言。
危機時刻,關羽主動請纓,要出戰華雄,並甘願立下軍令狀。袁術見關羽一身平民打扮,又聽說關羽只擔任弓馬手,就喝令將關羽打出去,不允許關羽出戰華雄。袁紹也擔心以一個弓馬手出戰,必被華雄恥笑。最後,曹操出面斡旋,關羽才得以出戰華雄。
透過這一件事情,就可以看出袁術的陳舊觀念,在他看來,必須是職務高的人才能有大本事。這可能與東漢末年的人才制度有關。當時實行的是“察舉制”和“徵辟制”。以袁氏兄弟看來,如果關羽有真本事,早就被“察舉”了或者是被“徵辟”了,怎麼還能是個馬弓手。
但是,當時的事實往往就是這樣:出身微賤的人,即使武功修為像關羽和張飛之流的超一流高手,也常常被埋沒。而在袁術的眼中,貌不驚人、職務低微的人就肯定不學無術或者無拳無勇。即使是用人之際,袁術也不給出身寒門的人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而曹公則不是,曹公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所以他帳下總是人才濟濟。
曹曰:“此人儀表不俗,華雄安知他是弓手?”
於是關羽溫酒斬華雄,給了袁術一記響亮的耳光。出身低微怎麼了?照樣可以臨陣斬將。
曹公說得對,你倒是讓人家試試啊?人家臉上又沒寫著馬弓手三個字。而袁術的先入為主、默守陳規就很容易錯失人才。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袁術的表現十分消極,這是各路諸侯爾虞我詐的一個縮影。也為袁術的覆滅埋下了導火索。
由於袁術在討伐董卓時的惡劣行徑,孫堅就對袁術開始若即若離,隨時都有脫離袁術陣營的打算。
但是,不久由於劉表的截擊,孫堅和劉表發生了戰爭。原因就是,孫堅獲得了傳國玉璽,劉表奉命攔截孫堅,奪取傳國玉璽。孫堅在與劉表的戰爭中陣亡了。孫堅的兒子孫策和孫堅的老部下黃蓋、程普、韓當等繼續留在了袁術的陣營。
後來孫策長大成人,完全繼承了乃父能征慣戰、武藝超群的大將之風。孫策替袁術南征北討,立下了汗馬功勞。
應該說,袁術的運氣不錯,他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可以說的上是生來富貴、坐擁百城。鼎盛時期,袁術手下有雄兵幾十萬,戰將幾百員。而且,袁術的根據地淮南一帶,人口眾多,百姓富庶。曹操曾經聯合呂布、劉備,三路諸侯攻打袁術,還有孫策暗中提供糧草,也由於出師不利而退兵。而袁術卻很早就覆滅了,其原因何在?
第一、袁術為人心術不正,在統治地作威作福,使得民心盡失。
袁術貪圖個人享受而不顧百姓的死活。他窮奢極欲,無限搜刮民脂民膏,使得百姓民不聊生。袁術的府邸奢華無比,府中侍女和僮僕幾百之多,百姓卻很多都窮困潦倒、朝不保夕,他也全然不顧。
第二、袁術豐取刻與,對屬下無情,而使得大將孫策脫離而去。
孫策屢立大功,袁術非但沒有任何獎勵,反而經常出言不遜侮辱孫策的人格。孫策看袁術對自己缺乏應有的尊重,不甘心被其利用,而產生獨立創業的決心。孫策的離去,又帶走了黃蓋、韓當、程普等名將和朱治、呂範等謀士,使得袁術實力大減。
大家也都知道,黃蓋、韓當、程普、朱治和呂範這幾人對東吳的建立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吧。這裡我就不必要敘述過多了。
第三、袁術政治目光短淺,急於稱帝而成為眾矢之的。
應該說,袁術的實力不小,但是還沒有大到能夠抗衡整個天下的程度。袁術的稱帝,當時是十分不得人心的,立即招來了各路討伐大軍。當時,跟袁術的實力不相上下的就有:曹操、袁紹、劉表、劉璋等多人。即使是西涼馬騰,恐怕實力也不在袁術之下。而袁術卻倒行逆施率先稱帝,這實在是不自量力而又令人捧腹之舉。曹操直到打敗了袁紹、張繡、馬騰,統一了北方也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而稱帝。
袁術只是因為得到了孫策的傳國玉璽,就稱帝了,這實在是目光短淺、喪心病狂。試想,如果誰有了傳國玉璽就可以稱帝,那還用得著厲兵秣馬、招賢納士去征戰沙場嗎?漢獻帝沒有了傳國玉璽,不也照樣當了三十多年的皇帝嗎?
袁術的稱帝使得他眾叛親離,呂布因此不敢跟他結盟;親兄弟袁紹因此與他徹底反目;老部下孫策跟他劃清界限;劉備和曹操卻對他是欲消滅之而後快。事實證明,袁術的稱帝大錯特錯,加速了他的徹底滅亡。
袁術的結局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德不配位”必然會招致無妄之災!
回覆列表
大家知道曹操對袁術的評價是什麼?
冢中枯骨。
什麼叫做冢中枯骨,就是墳墓中的死人。
這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個極為輕蔑的稱呼。
古代富人死後,埋在墳墓中會有很多陪葬品,價值連城。但是,人已經死了,變成一堆枯骨,是無法保護這些陪葬品的。
曹操認為,袁術就是這個死人,雖然兵精糧足,地盤很大,手下將領很多,一樣不堪一擊,最終會完蛋。
為什麼會這麼說?主要還是袁術能力太差,甚至可以說是個大傻鳥,傻到了一定的高度。
袁術本來是袁家嫡傳的兒子。什麼叫做嫡傳,就是正妻生的兒子。古代非常重視嫡傳和庶出的區別,而哥哥袁紹卻是庶出。原則上,袁術才是四世三公袁家的繼承人。
即便如此,仗著袁家的實力,袁術也是很強的。什麼叫做四世三公,也就是從高祖父開始三代人,都是總理、副總理這種最高官員。大家注意,袁家不是一代如此,而是四代如此。
所以,袁家在漢朝的勢力極大,一說官員有接近一半都是袁家的朋友甚至門生。
袁術憑藉這個關係,不費吹灰之力,就成為南陽郡的土皇帝,隨後地盤逐步擴大,地盤甚至比哥哥袁紹還大,軍隊少說有十多萬人,連孫策都是他的部下。
而袁術第一沒有政治能力,第二沒有軍事能力。
南陽郡本來是全國數一數二的大郡,也是極少數沒有被黃巾之亂波及的地方,富甲天下。
然而,僅僅幾年,南陽郡就被袁術折騰成人間地獄,民不聊生,人間減半,可見袁術的政治能力。
袁術其他控制區,也是如此。他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肆意修建宮殿,驕奢淫逸,妻妾有上百人,全部都是綾羅綢緞,吃飯窮奢極欲。他自己開心,地盤上的老百姓大面積餓死,甚至人吃人。
再看軍事上,袁術軍事戰略頭腦非常低下。他有10多萬軍隊,然而幾乎沒有打贏什麼戰鬥,唯一的功績就是打敗了實力弱小的劉備。在面對實力大大不如自己的曹操甚至重振旗鼓的劉備時,袁術壓根不是對手。
而且,袁術幾乎是四面樹敵,甚至同大哥袁紹都反目,互相攻擊,這還能有個好嗎、
而袁術最失敗的一招,就是自己宣佈稱帝。
當時是漢代,在推翻秦朝以後,劉家已經執政數百年之久。袁術作為一個二流軍閥,竟然冒著天下大不違稱帝,等於將自己變為充實之地,任何盟友都會迅速同他保持距離,部下也紛紛脫離怕惹禍上身。
可以說,袁術就是一個很垃圾的官二代,手下有再多能人也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