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葡萄酒VIP專家
-
2 # 一介常人
長期統一基本不可能,短時間有可能。
首先,德國在進攻蘇聯的時候已經把歐洲統一的差不多了。根據資料,德國首先吞併的是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然後在1939年9月發動閃電戰,迅速佔領了波蘭、丹麥、挪威、丹麥、盧森堡、希臘、荷蘭、比利時、法蘭西等國,除了法華人由戴高樂將軍組織游擊隊進行反抗以外,其餘國家的反抗力量基本沒有太大。加上義大利作為盟友,當時的德國已經控制了歐洲大部分(蘇聯除外)。
如果德國此時暫停對外擴張,而是加強對已佔領區的統治,消滅內部反抗力量,估計像戴高樂的游擊隊堅持不了幾年,等到內部穩定了,再考慮繼續擴張的問題。這時候,估計德國已經成了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了。不過,考慮到歐洲長期以來一直存在反抗強權,維持均衡勢力的傳統,估計英國會不遺餘力的支援法國等國的反抗力量,美國、蘇聯也會參與進來,因此,德國的統一應該不會堅持下去。不過,即便是最終被擊敗,退出部分地區,德國也能保住部分地區,起碼比現在的國土面積大的多。
當然了,歷史不能假設,當時的希特勒信心滿滿,當然不滿足只是佔領幾個國家,而是想要成為世界霸主,於是很快發動對蘇聯的進攻,並最終落得慘敗。
-
3 # 毒刺劍客
德國如果不進攻蘇聯,在短期內是可以統治歐洲的,但長期統治不可能。
掃平法國後,歐洲大陸基本上就在德國的統治下了,剩下苟延殘喘的英國還在掙扎。此時德國如果不進攻蘇聯,坐擁歐洲大陸資源,可以讓德國空前強大。
但是除了德國,歐洲還有一個大國就是蘇聯,蘇聯在1941年時已經是生產總值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國,大家可不要小看蘇聯的野心,蘇聯曾經強令芬蘭把自己的國土割讓給自己,芬蘭不答應,斯大林就大舉出兵侵略芬蘭,最後弱小的芬蘭被迫割讓國土給蘇聯。
蘇德瓜分波蘭後,蘇聯軍隊就在波蘭境內駐防,前線部隊部署的是進攻態勢,這就說明,其實斯大林是要圖謀暗算德國的,只是被德國先動手了。
如果德國不進攻蘇聯,蘇聯在做好準備以後也會侵略德國,因為蘇聯的綜合國力比德國強,而且歐洲大陸被德國佔領的國家也會反抗,各種游擊隊會神出鬼沒偷襲德軍。如果德國單獨對抗蘇聯,雙方會是勝負難料,但是大洋彼岸還有一個美國。
事實上,美國參加對德戰爭是遲早的事,只不過日本傻大缺非要偷襲,給了美國充分的理由。可是日本偷襲美國,美國對軸心國宣戰,戰略方針卻是先歐後亞,說明美國早就想介入歐洲,把勢力範圍擴大到歐洲,至於日本,只是個早晚都可以搞定的小丑。
所以即便基本沒有偷襲珍珠港,美日沒有爆發戰爭,美國也不會靜觀德國獨佔歐洲,一定會找個其他理由介入,美國的介入,不一定是非要對德宣戰,也可能對蘇宣戰,只要蘇德兩國誰更強,美國就會對誰宣戰。這樣一來,蘇德兩國火拼,兩敗俱傷,美國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會贏,最終勝利者還會是美國。
-
4 # 文化維度事業
二戰德國沒有能力統治歐洲,只是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在二戰前期做到了德意志的復興。當然可以事後諸葛亮的看德國,如果德國不打蘇聯的話,那麼等待德國的命運就是滅亡,因為這個題目是個假設性質的命題,那麼站在歷史的風口上來看二戰德國的歷史走向就不難發現,就是德國不打別人,那麼英法也會找個藉口來修理德國,因為德國的強大威脅了英法的利前益和威信,德國破壞了一戰後強權所定下的國際規則和秩序,一個不本份的國家,一個有能力的國家,一個有潛力挑戰強權的國家,那麼,一個正常的霸權國家領導人也不會看著德國自由的發展和和平的發展,因為那個年代還沒有核子武器,所以,德國不打蘇聯,那麼英法就會自然而然的修理德國,這是必然的,統治歐洲在當時還不到德國,德國在當時也沒有那個力量,英法在二戰前是世界霸權,有力量有資源,那麼我們在這個假設性的問題之下,就能得出一個邏輯性的結論,不打蘇聯,德國會更悲慘,德國將死無葬身之地.
-
5 # 不正經的軍棍
當英國不存在麼?丘吉爾說了,我們不投降,我們要和德華人血戰到底。英國是絕對不可能讓德國安安靜靜的統一歐洲的,這是英國幾百年來的國策,絕不允許歐洲強大統一。
戰爭是否打下去,並不是德華人決定的德國從1939年入侵波蘭之後,一切的走向,都不是德國能夠決定的了,進入戰爭很容易,但是想抽身很難了。德國入侵波蘭之後,英法立即宣戰,即便被人說成是宣而不戰,但是這仗必須打。宣戰這個問題呢,是具有非常強的法律效力的,不是隨便鬧著玩就宣戰了的。也正是從英法對德宣戰這會兒開始,戰爭就不受德華人控制了。1940年,希特勒橫掃西歐,法國戰役結束後,德國就開始和英國議和,希特勒想盡花招,英國其實是他最想拉攏的一個盟友。首先就是英國的地理位置,這個國家不在歐洲大陸上,隔著個海峽,想在歐洲爭霸,有著天然的劣勢。其次,英國實力是非常強的,別看在法國被德華人擊敗了,但是,他的實力不容小視,這會兒他還有個世界第一的架子,雖然有點空吧。
法國戰役結束之後,希特勒是迫切的希望和英國議和,讓英國承認德國吞下的一切,並且拿回一戰時失去的一切,然後哥倆聯手殖民世界。這是希特勒非常美好的一個願望,他橫掃西歐,已經是小本投入,然後翻了幾番的利潤拿到手了,他特別想就此打住。
但是,英華人一盆冷水下來,不行,議和是絕對不行的。希特勒氣的是破口大罵,說丘吉爾是頑固不化的農民,是個嗜血如命的戰爭販子。你聽,這一個屎盆子直接扣到丘吉爾頭上了。
沒錯啊,英華人是什麼人啊,他是歐洲國家,但是從未和歐洲一條心,從始至終,歐洲只要有強國出現,他都不遺餘力的去打壓,法國、德國都曾慘遭毒手。到了二戰,英華人玩了個遠交近攻,使勁拉攏美國,去對抗德國。他寧願讓世界第一的位置被美國拿走,也不讓德華人得逞,這就是他的目的,不允許歐洲強大。希特勒想打英國,但是沒辦法,他玩了個海獅計劃,結果不列顛空戰居然打輸了。他玩了個狼群行動,想用潛艇封死英國,結果,他又沒佔到啥便宜。德華人在二戰中,只有和英國海軍打游擊的實力,沒有任何海面對抗的能力。英華人可以拿出足夠的實力去反潛,甚至還有一次性航母,說是德國要封死英國,其實是英華人把德華人堵在了歐洲。
只要英國沒投降,英國勢必要和德華人打下去。英華人只要存在,就會想方設法和德華人玩命,希特勒想坐穩歐洲,可能麼?
蘇聯太過危險,不打不行希特勒經略歐洲的時候,東面那個蘇聯也沒閒著,四處吞併,吞併之後交朋友,一度把自己的勢力範圍擴大到了德國邊境。這個時候德華人正在西邊和英華人打的死去活來的,回頭一看,一身冷汗,蘇聯人怕是要上天了,蘇聯的威脅簡直太大了。這個時候的德軍主力在西邊啊,背朝蘇聯的這一邊幾乎是一片空虛,蘇聯人要是籌備五百萬兵力,能直接推到英吉利海峽,德華人被夾擊之下,可能就完了。英華人玩命抵抗德國,一定程度上也有蘇聯的原因,英華人非常希望蘇聯能在背後捅希特勒一刀。
希特勒這會兒算是明白了,你英國為啥這麼逞強啊,就是我後邊有個危險分子,那好,我把這個危險解除,然後再回來收拾你。這不就德華人大刀闊斧的向東挺近,要不他為啥在英國的威脅還沒解除的時候和蘇聯開戰?不打不行。
-
6 # 鍋蓋頭司令
很明顯是不會的,我們都知道希特勒這個人的思想是很極端的,他處事粗暴,而且排斥其他民族,在很多人眼裡他是個危險人物,他的言論和侵略行為已經讓很多人對他充滿戒心甚至痛恨了。在攻打蘇聯之前,德軍已經佔領的大半個歐洲了,西邊隔著英吉利海峽一直在空襲英國,可是佔領只是某種意義的勝利,卻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被佔領國的軍民組成游擊隊還在有力地抗擊。
戰爭有個規律,就是取得的勝利越大,佔領的面積越大,你的戰線和補給線就越長,而所謂的佔領只是佔領了一些重要的城市和要塞,只是一個地域的一些點,更廣大的區域適合被佔領國的軍民進行作戰。德國佔領的地方越大,兵力越分散,受到的反抗越大,而希特勒的暴虐會讓這種反抗變得異常激烈。
全民戰爭在有些情況下不好使,就是這個國家人口太少了,好比當年美國入侵格瑞那達,就算格瑞那達全民參戰,美國出動幾個師一個人盯一個人都有富餘。歐洲國家雖然人口不算多,卻也不算少,尤其是當時德國的人口也不多,歐洲各地零星的抗擊不斷給德軍造成損失,天長日久德國是承受不住的,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德國敗是肯定的了,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看歐洲地圖我們會有個感覺,很零碎,不像其他大洲一樣有那種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大國,歐洲建立不起來統一的大國,這跟歐洲的地形有很大關係。歐洲是一片大平原,沒什麼大江大河也沒什麼高山高原,主要就是平原地區,這樣的地形非常適合作戰。像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之間有托拉博拉山區,澳洲一圈都是海,美國和加拿大東側邊界有五大湖,這些都可以作為明顯的邊境,你過來了就是越境了,毫無爭議。歐洲就不一樣了沒有天然的地理事物作為邊境和屏障,所以歷史上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打起來。現在歐洲雖然不存在誰吞併誰了,這種文化氛圍卻融入到方方面面,只要有事就能蹦出幾個刺頭。基於歐洲的這種基本狀況,希特勒統治歐洲基本不存在的,而且歷史上又不止第三帝國一個霸主試圖霸佔歐洲,不都失敗了嗎?
再說了,你不打蘇聯,蘇聯就不打你?德國開戰第一個搞掉的就是波蘭,蘇德關係一直很微妙,開戰之初德華人就把觸手伸到蘇聯家門口了,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一樣,你的鄰國被打了,你的國防軍就不可能無動於衷,不伸手也得保持戰備狀態。德國不想打蘇聯不意味著蘇聯不把德國當作威脅,如果長時間的威脅讓蘇聯感到精神緊張,出手是一定的了。況且西邊和英國已經打得不可開交了,美國也不會看著不管,大西洋對面就是美國了。
從方方面面來說,只要希特勒開啟窮兵黷武,那接下來的事,如諾曼底登陸、攻克柏林也都會發生,只是時間往後推一推。
-
7 # 麥田軍事觀察
在當時的情況來說,德國不進攻蘇聯,那麼是否能夠保持戰對歐洲的控制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德國沒有能夠打敗自己重要的敵人,英國。只要不解決英國,那麼德國想控制整個歐洲依然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更大一個問題就,蘇聯的態度,在英國退回英倫三島休養生息的時候,德國已經把蘇聯視為主要的威脅,這並非是一種空談,而是實實在在的一個強大對手存在,雙方之間的關係很難預期未來的結果,蘇聯雖然在1941年沒有進攻德國的計劃,但是蘇聯一直在準備戰爭,蘇德戰爭是幾乎無法避免的事情,所以在這種背景下,德國希望透過閃擊戰快速的擊敗蘇聯,再返回頭對付英國,這才是相當理想化的安排,實際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不打蘇聯,可能要面對蘇聯的進攻了,這個問題可不好解決了。
再說,北美還有一個美國存在,實力不是德國可以比及的,反正德國面對的對手還是不少的,想統治歐洲依然不現實。
-
8 # 書生115
不可能,以希特勒那愚蠢的民族政策和國家整合,能整合統治歐洲就怪了,打進烏克蘭的時候,幾乎全民歡迎納粹,結果呢?到1944年才給人烏克蘭個名分,傻嗎?剛進去的時候,如果馬上整合烏克蘭人,給人名分,武裝烏克蘭人,那妥妥的百萬大軍,還有波蘭也差不多,但凡希特勒有點情商,也不至於被蘇聯反推。
-
9 # 可愛的小白醬
你咋不說,小鬼子當初要不是在37年開打,守著滿洲國再夯實幾年。關東軍盯著遠東老毛子,斯大林格勒也就沒懸念了。珍珠島偷不偷襲都無所謂了。
回覆列表
今天,關於二戰的討論經久不衰,關於蘇德戰爭的討論也是餘音不絕。作為失敗的一方,德國總能得到更多的同情,並得到很多馬後炮的軍事路線圖,比如:德國應該先打哪,後打哪,或者不打哪,重點打哪,跟誰搭夥等。在這些建議中,一個很重要的建議就是:德國應該先進攻蘇聯,而不是貪戀西歐的彈丸之地。那麼希特勒錯了嗎?為何德國不先進攻蘇聯呢?我認為有以下原因:1⃣️、德國需要消除後顧之憂在歐洲所有大國中,德國的地位可以說相當尷尬。這個國家地處歐洲的十字路口,東西方向均有歐洲甚至世界強國,對於德國的生存造成巨大威脅。一戰時期,德國就是和西方的法國以及東方的俄國同時開戰,在兩線作戰的情況下堅持四年,最終戰敗。對於這一點,參加過一戰的希特勒深有體會。所以他在制定戰略時,考慮的首要因素就是避免使德國重蹈兩線作戰的覆轍。而將西方的法國和東方的蘇聯相比較,法國無論是國土體量還是國家實力都不如蘇聯。因此,挑軟柿子捏是德國行動的重要參考。二戰前法國是當時的世界強國,不過相比之下蘇聯的國家實力則更為可怕。首先蘇聯是世界上唯一的共產主義國家,他在斯大林模式的推動下用短短十年時間,已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建立了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這使得蘇聯能夠從容面對任何來犯之敵的侵略。另外,斯大林模式帶來的恐怖動員能力也是蘇聯難以戰勝的重要原因,斯大林模式可以使蘇聯集中儘可能多的資源來辦大事。面對法西斯等外國入侵時,蘇聯的強大動員能力,更是可以組織起源源不斷的兵源。除了強大的國防工業體系和恐怖的動員能力,蘇聯令人咋舌的巨大國土面積也是蘇聯難以戰勝的重要因素。從蘇聯的最西端到蘇聯的最東端共跨越了超過10個時區,東西長度超過1萬公里,這是任何一個東西方向進攻蘇聯的侵略者都難以承受的戰略縱深之痛。對於德國而言,蘇聯是潛在的最大威脅。想要稱霸歐洲,甚至世界,就必須要擊敗甚至完全消滅蘇聯。為了能夠徹底擊敗蘇聯,德國必須要消除所有的後顧之憂,也就是將所有潛在的相對弱小的力量消滅乾淨,只有這樣,德國才能夠在實力膨脹的基礎上同蘇聯決戰,爭取畢其功於一役。這樣的全盤考慮,註定了德國只能先拿周邊弱小的國家先開刀,希特勒消滅對手遵循的原則是由弱到強,所以最為強大的蘇聯排到了最後。2⃣️、德國想要徹底取得主動一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特別是歐洲的格局。而蘇聯的建立,則成為世界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和幾百年前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引發封建統治者的恐慌一樣。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也同樣讓資產階級國家惶惶不可終日。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先前對立的資本主義國家此時全部組成統一戰線,眾志成城,對新生的蘇聯進行殘酷的干涉和圍堵,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1945年二戰結束。德國作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重要成員,當然也是圍堵蘇聯的重要一環。當1929年經濟危機衝擊全球,資本主義世界大資本家束手無策時,他們不得不默許希特勒法西斯的上臺。而法西斯是天然的反共先鋒,這使得納粹德國成為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對抗蘇聯的橋頭堡。20世紀30年代以英法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推行綏靖政策,暗中支援納粹德國發展,其目的就是為了促使蘇德儘快火拼,使資本主義國家能夠從中漁利。這一點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賬算得清清楚楚,尤其是被當槍使的德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德國遵從資本主義世界的意願,揮師向東進攻蘇聯,雖然他們可能不會反對德國進攻蘇聯,但是他們卻可能在蘇德鏖戰時,在德國的背後插上一刀。基於這樣的考慮,進攻西歐就不僅僅為進攻蘇聯消除後顧之憂的問題了,而是為了自身生存不得已先下手為強。資本主義世界不喜歡蘇聯,但更不喜歡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