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沒有任何鼓勵放棄穩定工作,進入律師業的意思。說真的,我並不希望機關裡認真做事的同仁辭職出來,我不想看到逆淘汰,讓尸位素餐者坐享其成。如果已經下定決心辭職但還未辭職,或是猶豫不決的朋友,希望下面的文字,可以給這部分朋友一些參考。
一、做好思想準備和物質儲備
1.精神原子彈雖然可以給自己打滿雞血,現實的殘酷必須做好應對方案。我的決心非常大,就是要做律師。但我根據自己的家庭開支需要做了三個方案,一是如果實習期只有5000元的收入,那我白天實習,晚上開滴滴補貼家用。二是如果每月只有一兩千,我就暫時啃老,我父親省直機關退休、母親國企退休,可以補貼我。但如果啃老,會讓父母更加擔心了,我辭職最大的擔心,就是擔心“父母擔心我”。第三個方案其實是替代第二個方案的,我是A2駕照,我準備空掛實習,去開大貨車,大貨車司機每月1萬多不成問題。
2.想辭職的朋友,先別管什麼理想,就想想如何渡過實習期。方法總比困難多,但方法一定要切實可行。其實空掛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根據我實習的經歷,我覺得掛滿實習期拿到執業證後再開始實習(這裡指的是跟著其他律師辦案子),會比直接實習更加節省時間。打個比方,你拿到執業證後好好跟著師父或其他律師做案子,這種模式下,你學習四個月的時間可以抵上直接實習學習一年的功力。兩者的區別是有律師證可以單獨辦很多事,不受限制,學習的效率會比只有實習證高很多。而且有律師證說話底氣會比實習證強太多。
3.既然都下定決心辭職了,那麼可以大膽的向單位請個長假,去律所體驗一下生活,最好體驗一個月,這期間除了跟著律師做案子,跟行政、前臺、賬務搞好關係,可以向他們打聽哪個律師的收入高。可以看看律所的收案登記本,上面會登記律師的案件資訊,你會看到律師代理費的數字,看到那些十萬以上一筆的代理費會給你巨大的刺激。跟著律師去開庭,也可以自己到法院去旁聽,法院的開庭公告上會有雙方當事人的資訊和案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件,只要是公開審理的,都可以旁聽。在法院立案大廳你會看到律師和法官忙碌工作的狀態,感嘆糾紛真多呀。在庭審中,你會了解開庭的真實過程。到底律師在法庭上是據理力爭,還是被法官訓成孫子。體驗了一個月,辭職或是留下,你應該就不會再糾結了。體驗結果不好,說明你可能不適合做律師或律師業不是你想要的,就回去好好工作。回去上班不丟人,把工作辭了,又混不下去才丟人。
二、如何找所或者如何找到好師父
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有好的平臺,好的師父,起步會少走很多彎路。找所或找師父,一定要利用一切資源找熟人推薦。但也有風險,不一定熟人介紹的就一定靠譜。機關裡對提拔快的幹部有這麼一句話,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人本身行。在律師業同樣如此,一個執業十幾年收入只有二十萬的律師,即使是你親爹,估計也教不了你太多的技能。
2.我同學在本所江湖地位還行,所以可以把我推薦給任何一個合夥人,包括大主任。最後最佳的組合是跟著我的師父。
3.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人脈,你儘量找合夥人做師父。這樣可以大機率的遇上能教你武功的師父。
4.儘量找有黨支部的律所。機關出來的同仁,很多是黨員,如果律所沒有黨支部,自己就要做流動黨員,組織關係或在自己居住的社群,或是轉到律師行業黨委(設在律協),還是有諸多不方便。而且從機關出走後,你站在體制外重新看待體制,你會感覺體制還是有很多溫存的。有黨支部的律所,多是本地具備規模的律所,主任多在律協有職務。我認為對於從體制出來的律師,律所主任是律協領導,這是一種資源,可以助推自己。機關出來的律師,會帶有一些機關的印記,比如講規矩、講政治、尊重領導、強調服從和執行力。也許你自己認為缺乏這些東西,但你一旦和沒有體制工作經歷的實習律師一比,你的特點還是會很明顯的。比如律所開會,其他律師會直言律所的不好,甚至指責律所老大,你謹小慎微說些誰也不得罪的話,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官僚。
5.可以先找師父,觀察一段時間再辦實習。如果覺得師父人品能力都不行,果斷換人。如果辦了實習,再換會很麻煩。最好選定師父後,找個藉口暫時不辦實習,一般人品能力很差的師父十天半個月就知道了。只要師父過得去,能教你東西,就要安定下來,不要總想遇到更好的師父,因為這樣,你永遠實習不滿。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6.要理解師父。師父不行儘早換,一旦定下來了,就要做好本分,當好助手。要理解師父的心態,師父既希望收到高徒,又擔心徒弟翅膀硬了又單飛。將心比心,如果你當了師父,傾囊相授,正是用人之際徒弟出師單飛了,你是怎樣一種心態。師父,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奢望太多。也許師父也後悔收了你這麼笨的徒弟。
7.也不要太迷信律所平臺和師父,因為我見過一些優秀的律師,出道的時候根本沒人帶,自己摸索自學成才的。
8.拿到律師證才是你律師生涯的開始,實習苦逼很正常,如果想著從實習起就要一飛沖天,這樣的心態會讓你後悔做律師的。
三、正式執業面臨的問題
1.在實習期和執業後,都要多看實務書,無論學法網APP上哪位論壇前輩寫的貼子,因為篇幅受限,都只能泛泛而談,你看了實務書,你才能詳細的清楚某類案件的辦理。當遇到客戶諮詢的時候,你的分析才會體現出專業,從而增加達成委託的成功率。辦案靠的是專業,而不是忽悠。
2.不要太過於擔心正式執業後的生計。經過一年多的實習,拿到了律師證後,你的業務能力處理簡單的案件,是能勝任的。沒有案源,就暫時做授薪律師,雖說辛苦且不自由,但一個月收入上萬是沒有問題的。
3.如果是在合夥所,沒有跟團隊做授薪律師的話,還可以半獨立。就是有自己的案子就做自己的案子,沒有案源,你也不是某一個律師的助理。而是像個小包工頭一樣,專門從其他律師手上接二手案件。一個創收一兩百萬的律師,是不會所有案件都親力親為的。比如他的案子代理費3萬,他直接拿出1萬給你,讓你全程負責跟蹤做完。你根據自己的時間、案件難易程度、代理費分成選擇接還是不接。有的時候,別的律師會請你幫忙調證據,費用自己談。總之,執業律師在律所做案件有關的事都是要談錢的。
4.現在各省都在做刑事訴訟辯護律師全覆蓋試點。比如貴陽市已經全覆蓋了,就是所有刑事案件,被告人必須有辯護律師。家屬沒有委託的,司法部門依法指定法律援助律師,一個案件好像1500。雖然單價少,但走量,還是很可觀的。法援案件,律師補助由法授中心支付,不用交律所管理費。而且法授案件,沒有家屬委託,所以你沒有壓力,想投入多大精力去辦全憑自己的職業道德。一個月做上10個,除開交通成本,也有1萬元。對於盜竊之類犯罪事實清楚的案件,有的援助律師開庭就一句話,被告人初犯偶犯,認罪態度好,請從輕處理。是不是有點簡單輕鬆。
四、律師眼裡真實的法檢
1.法官和書記員其實很忙,經常加班寫判決。他們對律師的態度一般不會惡劣,就是正常的交流溝通,不會惡語相向。18大以後,各單位的作風是改了很多的。法院裡有大量臨聘的書記員,他們對律師是很友好的。因為很多這樣的書記員,也在準備法考,想加入律師。年輕的法官對律師也很友好,大家都是法律共同體,他們能從你代理的案件的訴訟標的額猜測你的律師收費,所以有些法官也想了解律師的生存狀態,你夠優秀,法官對你也會客氣。
2.法官欣賞優秀的律師,優秀的律師,證據做的紮實,辯論觀點清晰明瞭,而不是鬼扯加不停重複相同的觀點。根本不存在法官隨便懟律師的情況,法庭上大家都要講法,現在都是庭審同步錄音錄影。
代理詞把裁判依據給法官找出來,是法律哪一條、司法解釋哪一條、或是會議紀要等,最好把代理詞的電子版也提供給書記員,你作到這些,法官只要核實是否是這樣規定的即可。會減少法官、書記員的工作量。
3.檢察院的情況對律師的態度與法院類似。現在閱卷比過去輕鬆太多,都是電子閱卷。到檢察院接待大廳,交上所函、委託書等,幾分鐘,就把全案卷宗刻盤交給你。
五、律師的真實形象
1.律師到底是個什麼形象,在我看來就是各形各式。你正式辭職前,最好參加一次你所在地的一年一度的執業律師集中培訓。培訓的通知在司法廳、局,律協官網上可查到。你會看到會場外面的停車場上有上百萬的豪車,也有幾萬的代步車,還有沒車的。會場裡,有大所的律師,有地攤所的律師。有的氣宇軒昂,有的歪瓜裂棗。甚至有的有小兒麻痺症、脊椎嚴重畸形(駝背)等重度殘疾。你近距離的一下見到這麼多律師,僅憑他們的衣著打扮、長相氣質、談吐等,你判斷一下,你進入這行能不能立足。你也能大致判斷一下,這群人裡那些可能會是“二八定律”的2,哪些可能會是8。
2.授課有的是壓軸的律界大咖、有的只是精通某類業務的專業律師,2016年貴州律協還請來了法學泰斗江平。
3.律師就是個普通職業,不應該過度誇大或是貶低。正式執業年純收入10萬,根本不難。在我看來,就算是22歲大學畢業開始實習,23歲正式執業的年輕律師,執業3年如果還達不到年純入10萬的話,根本不是律師業的問題,而是人自身的問題。
4.說個反面教材。我2015年報週末培訓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快遞小哥,一開始覺得挺勵志的,有意和他交朋友,後來讓我大跌眼鏡。首先,他對自己根本不瞭解。他已經透過C證了,我問他為什麼不在戶籍地的縣城先實習,他說C證受歧視,律所不要他,我當時信以為真。後來我發現不是C不C證的問題,而是他自己的問題。因為貴州縣城的律所是不拒絕C證實習和執業的,而且很多縣只有一兩個執業律師,其他全是法工。既然縣城又沒有律師飽和,怎麼會拒絕C證。上課的時候,我發現這位學員咽喉有疾病,每隔幾分鐘就要咳痰,直接吐地上並用腳去踩。這畫面自己腦補。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培訓的幾個月。最後他一個人一桌,前後左右的座位都是空著的,大家都躲著他。試想這樣一個邋遢的人,完全不在意其他同學的感受,過了A證,也不會有律所要他。所以他去縣城律所應聘,人家不要他,但為了照顧他的顏面,推說是不要C證,而他自己卻完全不自知。其實,C證律師做的好的很多,關鍵是業務能力。
5.在貴州,本身沒有什麼知名學府的省,所以律所不會太強調全日制法本。如果你已經有了面試的機會,律所告訴你不要非全日制的,估計只是照顧你的顏面。你想面試機會都給了,如果你五官端正、身材挺拔、頭腦靈活,律所是願意招進來培養的,如果連壓榨你的想法都沒有,那你真的悲劇了。所以,自身形象條件好的朋友,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別網投直接去律所應聘,見到你本尊後,如果滿意,根本不會再糾結你的學歷。如果只是網投,單看材料,可能就會優先通知全日制的應聘者。
六、最後的忠告
辭職轉型不易,如果下定決心,就出來。但一定記住找好律所再出來。
首先我沒有任何鼓勵放棄穩定工作,進入律師業的意思。說真的,我並不希望機關裡認真做事的同仁辭職出來,我不想看到逆淘汰,讓尸位素餐者坐享其成。如果已經下定決心辭職但還未辭職,或是猶豫不決的朋友,希望下面的文字,可以給這部分朋友一些參考。
一、做好思想準備和物質儲備
1.精神原子彈雖然可以給自己打滿雞血,現實的殘酷必須做好應對方案。我的決心非常大,就是要做律師。但我根據自己的家庭開支需要做了三個方案,一是如果實習期只有5000元的收入,那我白天實習,晚上開滴滴補貼家用。二是如果每月只有一兩千,我就暫時啃老,我父親省直機關退休、母親國企退休,可以補貼我。但如果啃老,會讓父母更加擔心了,我辭職最大的擔心,就是擔心“父母擔心我”。第三個方案其實是替代第二個方案的,我是A2駕照,我準備空掛實習,去開大貨車,大貨車司機每月1萬多不成問題。
2.想辭職的朋友,先別管什麼理想,就想想如何渡過實習期。方法總比困難多,但方法一定要切實可行。其實空掛不失為一個權宜之計,根據我實習的經歷,我覺得掛滿實習期拿到執業證後再開始實習(這裡指的是跟著其他律師辦案子),會比直接實習更加節省時間。打個比方,你拿到執業證後好好跟著師父或其他律師做案子,這種模式下,你學習四個月的時間可以抵上直接實習學習一年的功力。兩者的區別是有律師證可以單獨辦很多事,不受限制,學習的效率會比只有實習證高很多。而且有律師證說話底氣會比實習證強太多。
3.既然都下定決心辭職了,那麼可以大膽的向單位請個長假,去律所體驗一下生活,最好體驗一個月,這期間除了跟著律師做案子,跟行政、前臺、賬務搞好關係,可以向他們打聽哪個律師的收入高。可以看看律所的收案登記本,上面會登記律師的案件資訊,你會看到律師代理費的數字,看到那些十萬以上一筆的代理費會給你巨大的刺激。跟著律師去開庭,也可以自己到法院去旁聽,法院的開庭公告上會有雙方當事人的資訊和案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案件,只要是公開審理的,都可以旁聽。在法院立案大廳你會看到律師和法官忙碌工作的狀態,感嘆糾紛真多呀。在庭審中,你會了解開庭的真實過程。到底律師在法庭上是據理力爭,還是被法官訓成孫子。體驗了一個月,辭職或是留下,你應該就不會再糾結了。體驗結果不好,說明你可能不適合做律師或律師業不是你想要的,就回去好好工作。回去上班不丟人,把工作辭了,又混不下去才丟人。
二、如何找所或者如何找到好師父
1.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有好的平臺,好的師父,起步會少走很多彎路。找所或找師父,一定要利用一切資源找熟人推薦。但也有風險,不一定熟人介紹的就一定靠譜。機關裡對提拔快的幹部有這麼一句話,第一你自己要行,第二有人說你行,第三說你行的人本身行。在律師業同樣如此,一個執業十幾年收入只有二十萬的律師,即使是你親爹,估計也教不了你太多的技能。
2.我同學在本所江湖地位還行,所以可以把我推薦給任何一個合夥人,包括大主任。最後最佳的組合是跟著我的師父。
3.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人脈,你儘量找合夥人做師父。這樣可以大機率的遇上能教你武功的師父。
4.儘量找有黨支部的律所。機關出來的同仁,很多是黨員,如果律所沒有黨支部,自己就要做流動黨員,組織關係或在自己居住的社群,或是轉到律師行業黨委(設在律協),還是有諸多不方便。而且從機關出走後,你站在體制外重新看待體制,你會感覺體制還是有很多溫存的。有黨支部的律所,多是本地具備規模的律所,主任多在律協有職務。我認為對於從體制出來的律師,律所主任是律協領導,這是一種資源,可以助推自己。機關出來的律師,會帶有一些機關的印記,比如講規矩、講政治、尊重領導、強調服從和執行力。也許你自己認為缺乏這些東西,但你一旦和沒有體制工作經歷的實習律師一比,你的特點還是會很明顯的。比如律所開會,其他律師會直言律所的不好,甚至指責律所老大,你謹小慎微說些誰也不得罪的話,會覺得自己簡直就是個官僚。
5.可以先找師父,觀察一段時間再辦實習。如果覺得師父人品能力都不行,果斷換人。如果辦了實習,再換會很麻煩。最好選定師父後,找個藉口暫時不辦實習,一般人品能力很差的師父十天半個月就知道了。只要師父過得去,能教你東西,就要安定下來,不要總想遇到更好的師父,因為這樣,你永遠實習不滿。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6.要理解師父。師父不行儘早換,一旦定下來了,就要做好本分,當好助手。要理解師父的心態,師父既希望收到高徒,又擔心徒弟翅膀硬了又單飛。將心比心,如果你當了師父,傾囊相授,正是用人之際徒弟出師單飛了,你是怎樣一種心態。師父,差不多就行了,不要奢望太多。也許師父也後悔收了你這麼笨的徒弟。
7.也不要太迷信律所平臺和師父,因為我見過一些優秀的律師,出道的時候根本沒人帶,自己摸索自學成才的。
8.拿到律師證才是你律師生涯的開始,實習苦逼很正常,如果想著從實習起就要一飛沖天,這樣的心態會讓你後悔做律師的。
三、正式執業面臨的問題
1.在實習期和執業後,都要多看實務書,無論學法網APP上哪位論壇前輩寫的貼子,因為篇幅受限,都只能泛泛而談,你看了實務書,你才能詳細的清楚某類案件的辦理。當遇到客戶諮詢的時候,你的分析才會體現出專業,從而增加達成委託的成功率。辦案靠的是專業,而不是忽悠。
2.不要太過於擔心正式執業後的生計。經過一年多的實習,拿到了律師證後,你的業務能力處理簡單的案件,是能勝任的。沒有案源,就暫時做授薪律師,雖說辛苦且不自由,但一個月收入上萬是沒有問題的。
3.如果是在合夥所,沒有跟團隊做授薪律師的話,還可以半獨立。就是有自己的案子就做自己的案子,沒有案源,你也不是某一個律師的助理。而是像個小包工頭一樣,專門從其他律師手上接二手案件。一個創收一兩百萬的律師,是不會所有案件都親力親為的。比如他的案子代理費3萬,他直接拿出1萬給你,讓你全程負責跟蹤做完。你根據自己的時間、案件難易程度、代理費分成選擇接還是不接。有的時候,別的律師會請你幫忙調證據,費用自己談。總之,執業律師在律所做案件有關的事都是要談錢的。
4.現在各省都在做刑事訴訟辯護律師全覆蓋試點。比如貴陽市已經全覆蓋了,就是所有刑事案件,被告人必須有辯護律師。家屬沒有委託的,司法部門依法指定法律援助律師,一個案件好像1500。雖然單價少,但走量,還是很可觀的。法援案件,律師補助由法授中心支付,不用交律所管理費。而且法授案件,沒有家屬委託,所以你沒有壓力,想投入多大精力去辦全憑自己的職業道德。一個月做上10個,除開交通成本,也有1萬元。對於盜竊之類犯罪事實清楚的案件,有的援助律師開庭就一句話,被告人初犯偶犯,認罪態度好,請從輕處理。是不是有點簡單輕鬆。
四、律師眼裡真實的法檢
1.法官和書記員其實很忙,經常加班寫判決。他們對律師的態度一般不會惡劣,就是正常的交流溝通,不會惡語相向。18大以後,各單位的作風是改了很多的。法院裡有大量臨聘的書記員,他們對律師是很友好的。因為很多這樣的書記員,也在準備法考,想加入律師。年輕的法官對律師也很友好,大家都是法律共同體,他們能從你代理的案件的訴訟標的額猜測你的律師收費,所以有些法官也想了解律師的生存狀態,你夠優秀,法官對你也會客氣。
2.法官欣賞優秀的律師,優秀的律師,證據做的紮實,辯論觀點清晰明瞭,而不是鬼扯加不停重複相同的觀點。根本不存在法官隨便懟律師的情況,法庭上大家都要講法,現在都是庭審同步錄音錄影。
代理詞把裁判依據給法官找出來,是法律哪一條、司法解釋哪一條、或是會議紀要等,最好把代理詞的電子版也提供給書記員,你作到這些,法官只要核實是否是這樣規定的即可。會減少法官、書記員的工作量。
3.檢察院的情況對律師的態度與法院類似。現在閱卷比過去輕鬆太多,都是電子閱卷。到檢察院接待大廳,交上所函、委託書等,幾分鐘,就把全案卷宗刻盤交給你。
五、律師的真實形象
1.律師到底是個什麼形象,在我看來就是各形各式。你正式辭職前,最好參加一次你所在地的一年一度的執業律師集中培訓。培訓的通知在司法廳、局,律協官網上可查到。你會看到會場外面的停車場上有上百萬的豪車,也有幾萬的代步車,還有沒車的。會場裡,有大所的律師,有地攤所的律師。有的氣宇軒昂,有的歪瓜裂棗。甚至有的有小兒麻痺症、脊椎嚴重畸形(駝背)等重度殘疾。你近距離的一下見到這麼多律師,僅憑他們的衣著打扮、長相氣質、談吐等,你判斷一下,你進入這行能不能立足。你也能大致判斷一下,這群人裡那些可能會是“二八定律”的2,哪些可能會是8。
2.授課有的是壓軸的律界大咖、有的只是精通某類業務的專業律師,2016年貴州律協還請來了法學泰斗江平。
3.律師就是個普通職業,不應該過度誇大或是貶低。正式執業年純收入10萬,根本不難。在我看來,就算是22歲大學畢業開始實習,23歲正式執業的年輕律師,執業3年如果還達不到年純入10萬的話,根本不是律師業的問題,而是人自身的問題。
4.說個反面教材。我2015年報週末培訓班的時候,班上有個快遞小哥,一開始覺得挺勵志的,有意和他交朋友,後來讓我大跌眼鏡。首先,他對自己根本不瞭解。他已經透過C證了,我問他為什麼不在戶籍地的縣城先實習,他說C證受歧視,律所不要他,我當時信以為真。後來我發現不是C不C證的問題,而是他自己的問題。因為貴州縣城的律所是不拒絕C證實習和執業的,而且很多縣只有一兩個執業律師,其他全是法工。既然縣城又沒有律師飽和,怎麼會拒絕C證。上課的時候,我發現這位學員咽喉有疾病,每隔幾分鐘就要咳痰,直接吐地上並用腳去踩。這畫面自己腦補。而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培訓的幾個月。最後他一個人一桌,前後左右的座位都是空著的,大家都躲著他。試想這樣一個邋遢的人,完全不在意其他同學的感受,過了A證,也不會有律所要他。所以他去縣城律所應聘,人家不要他,但為了照顧他的顏面,推說是不要C證,而他自己卻完全不自知。其實,C證律師做的好的很多,關鍵是業務能力。
5.在貴州,本身沒有什麼知名學府的省,所以律所不會太強調全日制法本。如果你已經有了面試的機會,律所告訴你不要非全日制的,估計只是照顧你的顏面。你想面試機會都給了,如果你五官端正、身材挺拔、頭腦靈活,律所是願意招進來培養的,如果連壓榨你的想法都沒有,那你真的悲劇了。所以,自身形象條件好的朋友,如果對自己有信心,別網投直接去律所應聘,見到你本尊後,如果滿意,根本不會再糾結你的學歷。如果只是網投,單看材料,可能就會優先通知全日制的應聘者。
六、最後的忠告
辭職轉型不易,如果下定決心,就出來。但一定記住找好律所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