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色手電筒

    目前,能夠攔截洲際導彈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在核彈再入大氣層之前,象導彈來襲的方向發射一枚攔截核彈,讓攔截彈在大氣層外爆炸,用核爆的威力摧毀來襲的洲際導彈。當時,美蘇兩國都有類似的武器,根據他們之間的協定,這種核防禦系統,每家只能有一個,蘇聯的是保護莫斯科,美國的是保護自己的洲際導彈,不過美國的已經撤裝了,而蘇聯的那套現在俄國也還在用。

    俄國的橡皮套鞋A135導彈系統是目前唯一一種能夠攔截洲際導彈的反導系統,原來使用核戰鬥部,俄華人說已經換用了常規戰鬥部。這東西的原理就是把攔截彈概略的瞄準來襲導彈的方向,用核戰鬥部摧毀來襲的導彈。

    洲際導彈的速度很快,從發射到命中目標一般只要半個小時左右,飛行速度一般在20倍音速以上,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極快的速度是洲際導彈最大的優勢所在。目前,美國研製的反導系統還沒能力攔截洲際導彈,俄國的那套核防空導彈一個最大的麻煩是在自己的頭上爆炸一枚核彈,這個事情太刺激了。

    所以,目前是沒有什麼靠譜的辦法能夠攔截洲際導彈。

  • 2 # 玉品堂

    既然都到發射洲際導彈的地步,攔截有什麼意義,美國要是對咱們發射,咱們就對全世界發射,把地球炸爛得了,誰也別活。

  • 3 # 咖哩咖哩醬

    洲際導彈可以從一個大陸到另一個大陸襲擊該大陸,例如孫悟空戰鬥數千英里。您可以飛往翡翠皇帝,然後將其炸燬。彈丸很大,以超音速運轉,可以筆直或繞行。它帶有多個彈頭。很難區分真彈頭與假彈頭。您說哪一個被封鎖了,更不用說改變軌道的彈頭了。飛行很快,睜開眼睛飛走了。昨天我的眼睛爆炸了,無法停止。一般來說,在大戰和整個世界中都有核彈頭。毛澤東說:我坐在地面上,每天走80,000英里,我說:這個反彈的日子使球繞了幾個星期。

  • 4 # 牛叫獸

    沒錯,你提問的兩個要點“威力巨大”和“難以攔截”都沒錯。

    但是,“難以攔截”不表示無法攔截。

    理論上,洲際導彈在初期是最容易攔截的,但這只是說在速度上最容易攔截,事實上初期基本無法攔截,因為都在自己國家發射,敵國怎麼攔截?

    中期不好攔截是因為出了大氣層,目前美國是唯一有能力在太空進行攔截的國家,但只是有能力而已,攔截機率還是非常低的。

    至於很多網友說的末端無法攔截,事實上卻是攔截洲際導彈最容易的階段(相對而言)。

    之所以說末端無法攔截,是因為末端速度太快,超過20馬赫,攔截彈都追不上,問題是:攔截用得上追嗎?迎頭撞擊才是正確方式。

    至於洲際導彈後期變軌,那是指進即將進入大氣層時,彈頭會進行散開(多彈頭)並校準目標,進入大氣層後速度超過20馬赫,卻是無法變軌了,且變軌也不是隨心所欲,比如中國的東風打美國本土,如果東風到達美本土外太空時,若沒有軍事衛星正好處於美上空,變軌就無從說起,只能按事先預設的程式進行攻擊。

    在彈頭進入大氣層到擊中目標,這個時間是很短的,能否攔截成功就全看反應速度了。這裡有個前提,任何國家的洲際導彈發射後,幾個大國基本上會馬上知道,以美國為例,發現俄發射洲際導彈,雖初期速度不快,因在俄國領域而無法攔截,進入大氣層後,若事先沒做好針對準備,估計也是無法攔截的,但能估算出洲際導彈最終目標的大概區域,所以該區域會有戰機升空進行第一層攔截,薩德系統做第二層攔截,其實攔截機率還是比較高的(相對來說)。

  • 5 # 軍人本身666

    洲際彈道導彈是唯一能實現全球精確打擊的載具。犧牲了巡航導彈的精確性之後就是利用地球重力加速的超高速度。而精確性方面,民兵3 或者東風41同級別的武器精度大約在100米左右,考慮到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帶核彈頭的,所以這個精度已經足夠大了。因為各國核戰略的不同,美華人對精度的要求要更高,但這個不在提問範圍之內。換一個角度說,核威懾的邏輯是“即使我方失敗也可以對敵方造成難以承擔的後果。”單以武器威力來說,足以造成巨大的破壞力。

  • 6 # 狼煙火燎

    洲際導彈都是運核彈的工具,威力大是自然的。而且洲際導彈速度太快,就連美國攔截成功率都非常低,其他國家更不用說了。

    洲際導彈的攔截分為3個階段,導彈點火加速上升階段,中斷攔截和末端攔截,可以說攔截的難度是越來越大!

    在導彈點火上升階段來說,速度還沒有這麼恐怖,火箭發動機還在不斷為這枚戰略大殺器加速,導彈的個頭也最大,雷達很容易就捕捉到,因此攔截難度是相對較小了。但是這個階段各國都非常注重保護,比如美國在南韓、在日本部署薩德系統,其攔截半徑在200公里,那麼洲際導彈發射避開攔截區,不走這條路線便是了,很容易就規避開了,各國發射洲際導彈前也會用衛星在導彈沿線區域進行偵查,因此早期的攔截難度小但沒有機會!

    一旦導彈加速到5馬赫以上,先有的防空系統攔截就比較困難了,而一旦加速到10馬赫速度,攔截的成功率就變得非常低!更何況現在各國的洲際導彈都透過程式設計具有了機動變軌能力,攔截效率變得更低。美國1997年以來一共進行了60次的反導試驗,其中大部分為中段反導(如果我們將加速10馬赫速度到彈頭分離這一段稱為中段),成功了6次,也就是說只有10%的攔截機率!

    至於核彈頭分離後的末端反導,還是放棄吧,這個根本不大可能,除非採用同俄羅斯一樣的“煤氣罐”導彈,末端發射核彈攔截核彈頭。為什麼說末端核彈攔截不可能呢?在洲際導彈核彈頭分離後,彈頭朝著自己的目標飛去,還會伴隨著眾多假目標彈頭掩護。而核彈在空中飛行的速度高達20~25馬赫,大小卻不如一個成人體積,也就是說一個比成人還小的目標以7公里/秒的速度機動飛行,要想將他成功攔截下來比登天還難!

  • 7 # 好奇而已716

    洲際導彈通常是指射程大於8000公里的遠端彈道導彈。由於射程更遠,速度更快,攜帶核彈頭是國家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首先洲際導彈作為一個國家戰略核力量的重要部分,肯定也是一個國家的最高機密,因此發射位置就是很難被探知的,而且還很難預警,這就增加了攔截的困難。

    我們知道洲際導彈,通常都是點對點的發射,既採用一定的角度,一定的地點發射,那麼它對應的落點應該是固定的。但現在的洲際導彈都擁有變軌功能,這就使得導彈的彈道變得不可預測,要想攔截不可知的導彈那無異於大海撈針。現在的彈道導彈還擁有多分導彈頭,即使攔截就其中的一部分其他的彈頭依然可以命中目標,讓攔截失效。

    還有彈道導彈從外太空再進入大氣層後,隨著重力的加速,速度會越來越快,到了導彈的末端動能會非常的大,即使攔截的導彈能夠準確命中目標,也對彈道導彈的影響不大,也不會改變彈道導彈的軌跡。

    現在的洲際導彈都是攜帶核彈頭的,由於洲際導彈前期發射極難探測,所以當被發現時也處於末端了,這時再攔截,已經到了目標的上空,攔截洲際導彈,核彈頭在空中的爆炸恐怕比在地面爆炸的效果還要好。

  • 8 # 光伏魚家

    洲際導彈就是這個洲能打到那個洲,象孫悟空一個筯鬥十萬八千里。可飛到玉皇大帝哪裡聽令指到哪裡就炸哪裡,彈體大,高超音速,空中可走直路或彎路,隨帶多彈頭,真假彈頭難區分,你說攔那一個,更何況變軌的彈頭飛行速度快,睜開眼飛走了,眼一昨爆炸了根本攔不住。一般來說打大仗,打全球還有核彈頭。毛澤東說:坐地日行八萬裡,我說:此彈日繞球幾周。

  • 9 # 彧蔚

    洲際導彈作為一個國家的核武力量平臺,一直以來是合法擁有核武的五常最為重視的國防戰略武器,再加之洲際導彈的大規模發射也就意味著末日的到來,所以也被稱為“末日武器”。所以在矛盾之間就出現了想要攔截洲際導彈的“盾”,說起這個盾其實這幾年可能不少人聽說過的“中段反導”、薩德系統等詞語都和想要攔截洲際導彈的盾有關。但是真實的洲際導彈之所以被稱為末日武器除了其普遍搭載了迄今為止人類製造過的殺傷力最大的核彈頭外,導彈本身也是非常強大的,最大的特點就是:飛得遠、飛得快。雖然從理論上來說,彈道導彈說白了因為其飛行軌跡就是個拋物線,只要根據其發射點基本就可以判斷出其飛行軌跡,繼而發射攔截導彈攔截即可。但是在現實中攔截洲際導彈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而且這個難題還分為“很難發現”和“很難攔截”兩個世界難題。首先是很難發現,因為洲際導彈體型都不是很大,所以對於洲際導彈的發現基本都是依靠其發射時巨大的紅外特徵來追蹤導彈繼而判斷其飛行軌跡。但是想要在不知在哪的崇山峻嶺中發現相比周圍有紅外溫差的洲際導彈最好的探測裝置就是專用的天基紅外偵察衛星,這個衛星雖然也是屬於衛星行列,但是其研製難度卻極大,目前全球範圍內也就只有美國擁有。其次是就算天基紅外偵察衛星能夠儘快的發現洲際導彈,並及時的將資訊傳送給攔截指揮系統。但是對於導彈的追蹤並且給出攔截引數等卻需要超遠端雷達來完成,比如美國建設在大型海洋鑽井平臺上的大型X波段雷達就是美國中段反導系統的重要一環,號稱可以在4000公里外發現一顆Golf球。但是想要發現並鎖定洲際導彈卻是很難的,因為洲際導彈前面也說過其特徵之一就是飛得快,比如洲際導彈在爬升階段速度是整個飛行過程中最慢的,也是最容易攔截的,像美國的薩德就是專門攔截這個飛行階段的洲際導彈的,但是其缺點就是攔截系統比如很靠近洲際導彈發射場地。而且這個飛行階段一般只有兩三分鐘,可謂是戰機稍縱即逝。從初段的爬升階段往後到中段再到末端整個飛行階段中,洲際導彈的飛行速度是越來越快的,特別是在末端其飛行速度普遍達到了高超音速,別說是攔截了,就是發現鎖定目標依現在的技術都很難做到。而且一枚射程上萬公里的洲際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整個飛行過程一般都只有半個小時左右,所以不管是偵察鎖定還是後面的攔截都是非常難的。再一個想要攔截飛行速度特別快的洲際導彈,那攔截導彈必須比洲際導彈飛行速度更快,機動性更強才行。但是洲際導彈本身就是國防戰略武器,各國在研製洲際導彈的時候都是什麼技術最先進最好就用什麼技術,所以想要研製出能夠比洲際導彈飛行速度更快的攔截導彈難度也是極大的。而且在攔截過程中,因為洲際導彈在整個飛行階段從最開始的整枚導彈到最後只剩下1/10體積大小的核彈頭的變化中,除了偵察、追蹤系統要能夠及時對不同目標特徵的導彈做到實時追蹤、不丟失目標外,對於攔截導彈來說採用何種攔截方式才是最難的,因為要想成功攔截速度極高的核彈頭,攔截導彈的速度要快、而且機動性要大,所以目前最好的攔截方式主要還是“動能撞擊攔截”,因為這樣可以避免因為攔截系統為了提高攔截成功率而不得不裝載更多的炸藥,但是卻因為更大的質量而降低了飛行速度。但是相比利用炸藥的近距離爆炸來攔截相比,想要在幾千公里外精準無比的瞄準一個體型並不大、但是飛行速度極高的核彈頭,可比我們經常說的“千里穿針”難上千倍,甚至可以用“千萬公里擊中蚊子腿上的一根毫毛”來形容。再一個現在洲際導彈雖然整個飛行過程中基本還是“拋物線”但是這個拋物線已經不是那麼的圓弧了,因為發射洲際導彈的一同樣為了提高其洲際導彈的突防能力,也在不斷的增強洲際導彈的效能,比如飛行軌跡更復雜,導彈末端飛行過程中可以以不規則的飛行路線機動來增強其突防能力等,再有像俄羅斯的洲際導彈為了提高其突防能力, 搭載的核彈頭不光可以機動飛行,而且其中摻雜了不少的“假彈頭”和一些反電磁干擾的彈頭,這樣除了可以令敵方的反導系統的偵測系統失靈外,還能夠以一些假彈頭來消耗敵方真的攔截導彈來提高自身的突防能力。最後說一個例項,像美國雖然有著世界先進的各種洲際導彈,但是美國一直以來也在發展能夠攔截洲際導彈的反導系統。雖然時至今日發展了一些像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薩德系統、海基標準3反導系統等多種平臺的反導系統,但是核心卻是美國一直以來大力發展的陸基中段反導系統,該系統中除了像一些前面提過的天基紅外偵察衛星、海基大型X波段雷達外,其最核心的就是一枚形似洲際導彈的攔截彈了。但是從美國新世紀以來的十幾次試驗結果來看,其攔截成功率只有不到50%,而且從每次的目標導彈的射程來算的話,其多達17次的攔截試驗中,每次攔截都只是射程接近洲際導彈8000公里標準的遠端彈道導彈,所以對於花費了不止幾百億美元、耗費幾十年心血取得的結果來看,就算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也只能是“望彈無奈”了。

  • 10 # 曾雲金飛馬

    從目前來說,洲際導彈還只是作為一個國家的戰略威懾力量存在,從沒有在實戰中使用,洲際導彈要在空中飛行近萬km的,目前有幾種攔截方式,前段,中段,未段,前段攔截要求很高就不需說,末段攔截比較危險,而中段攔截可靠性要大得多。

    上世紀美蘇爭霸天下時,美國曾提出星球大戰計劃,在太空上部署衛星鐳射武器,當洲際導彈一經發射,衛星監測到以後,對鐳射武器發出攻擊指令,將導彈穿透使其失去攻擊能力。直到蘇聯解體,美星球大戰計劃競不了了之。

    對導彈的中段攔截實驗中,中國走在前列,分別於2010年,13年,14年,18年進行陸基反導攔截實驗,均達成實驗效果,2018年2月5日進行的陸基中段攔截實驗從監測發現,跟蹤鎖定,發射擊落均達到理想狀態,可以說中國的實驗結果使我們又多了一層國土防禦的力量。

    攔截還有海基攔截。

    所以天,海,陸三維一體實施的控制攔截系統體系繁雜,牽涉面太大,對指揮通訊資料傳輸交換有極高的要求。

    當洲際導彈已經升空執行,地球已經會到毀滅邊緣。但願世界永不至此。

  • 11 # 軍武資料庫

    例如薩德或者我們的紅旗-19實際上都可以攔截速度高達14馬赫的目標。但是,很重要的一點是,14馬赫基本上已經是目前的反導系統系統的極限了。

    在這裡我們要知道的是薩德攔截彈的撞擊速度大約是每秒2800米,紅旗-19的撞擊速度大約是2700米/秒。這已經是一個極限了。

    由於薩德或者紅旗-19是攔截彈。因此在加速過程中並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承受力問題,通常的情況下這種攔截彈都可以在大約17秒左右的時間內加速到2800米/秒的水平。換算下來就是160m/s^2。大約是16G左右的加速度。後面的飛行基本上維持這個速度前進。

    在加速時間內攔截彈可以飛行大約23公里遠的距離,至於薩德防禦區域半徑200公里的概念上很多人還考慮的是一個平面距離,而更多的時候我們還需要做個三角函式看到導彈實際的位移距離——大約是260公里-290公里之間。

    於是我們可以換算一下薩德導彈在打擊最遠目標的時候的飛行時間,這個算起來很簡單除去了23公里的加速時間段基本上已經是勻速飛行了——這樣大約要飛112-115秒也就是不到2分鐘的時間。

    咱們再來看看洲際導彈:這是一個沒有縮減時間的影片,抱歉比較小。W君很難將一個長時間的影片不縮小放上來。大家默數一下導彈會在幾秒鐘內落地。

    洲際導彈的末段速度大約是20-25馬赫,咱們取中,計算23馬赫的速度。

    23馬赫大約是7820米/秒的速度。記住這個數值,有用!

    這是薩德的AN / TPY-2雷達,負責最後對導彈進行目標指示,在這個雷達探測並鎖定到預期目標後,薩德攔截彈才可以發發射出去。

    那麼,AN / TPY-2雷達的作用距離是多遠就是一個關鍵數值了——大約是600公里!這個距離並不是美國不願意將這個雷達做的公里更大探測距離更遠,而是地球曲率的影響導致這個雷達也就只能監測600公里之內的臨空目標。再遠則目標還在地平線下面呢。

    那麼好算了吧——7820米/秒的速度飛600公里的距離需要多久?大約只有76秒。這時薩德系統根本沒有辦法在76秒內完成捕獲/鎖定/發射/飛臨/撞擊這一系列的動作。薩德的動作是2分鐘,時間還差了一半呢。

    那麼有的讀者會想,縮小防禦圈是不是可以讓薩德這樣的導彈系統攔截洲際導彈呢?

    也不是,薩德如果只防御100公里半徑的一個防禦圈,飛行時間大約還真的是在76秒以內。但是彈道導彈的另外一個殺手鐧就來了。

    在彈道導彈臨空的時候,其飛行軌跡是自恰變化的。薩德這樣的防禦系統很難適應彈道導彈的變軌行為。

    雖然薩德有自己的變軌發動機,但是和洲際導彈的快速移動來比薩德的變軌發動機基本上就是小孩的玩具。起不到多大的作用的。

    因此可以計算出來薩德(包括我們的紅旗-19)實際上僅僅能攔截14馬赫以內的目標。這就是W君一直說的攔截彈的極限。

    面對洲際彈道導彈,最好的防禦方式是摧毀其發射設施。例如我們現在如果投擲到城市中的氫彈威力一般的來說會設定成30-50萬噸當量。但是各個核大國還在積極的研製150萬噸-300萬噸,甚至是500萬噸當量的氫彈。

    別怕,這些大當量氫彈實際上並不是給城市準備的,而是單純為了摧毀對方的核彈發射設施——發射井和發射場。這就是另外的一場軍備競賽了和咱們的問題相關度不大。

    但在陸地機動發射設施和潛射彈道導彈的面前,目前大當量核武器也不能確保直接摧毀對方核彈發射場。於是——才真正的有了核威懾平衡,以及咱們說的二次核打擊能力的說法。

    所以大家也可以從另外一個側面去知道為什麼現在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的研製潛射彈道導彈的最終原因了吧——這玩意是絕對攔不住!

  • 12 # 國平軍史

    儘管理論上8000公里以上的彈道導彈,就能夠稱為洲際導彈了,但全球就那麼10個手指頭都數不到的核大國中,沒有10000公里以上的射程,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擁有了洲際導彈,也就五大流氓擁有了。

    2017年5月30日,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宣佈,美軍首次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測試獲得成功。然而,俄羅斯就是不服,老美是大言不慚,老子隨便打一發白楊-M洲際導彈(北約代SS-25)),有種你攔截下來試試,美華人當然不吭了,洲際導彈哪有那麼好攔截的。

    白楊-M洲際導彈,採用多種制導方式,是一種3級固體燃料導彈,既可機動發射,也可固定發射,彈長22.7米,彈徑1.95米,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量1.2噸,飛行距離將近20000公里,圓機率誤差小於350米,用俄羅斯軍方的話來說,能輕鬆穿越敵方反導防禦體系。

    據俄羅斯媒體披露,白楊-M洲際導彈增強了發射前的隱蔽性,提高了核打擊成功率的穩定性;另外,由於可攜帶至少4枚分導式核彈頭,所以反導系統很難將它們全部擊毀。

    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前參謀長已退休的維克多·葉辛上將在俄新社舉辦的一次新聞釋出會上說:“從我與美國國防部導彈防禦局主任的接觸來看,我認為美華人將需要5至7枚具有攔截洲際導彈能力的防空導彈來攔截一枚白楊-M導彈。”

    據悉,洲際導彈末端最高飛行速度為每秒4000米,而動能攔截彈的最大速度僅為每秒2500米左右,因此,僅從攔截速度來判斷,要成功攔截來襲的洲際導彈,是非常困難的。

    因此,美軍洲際彈道導彈攔截成功,官方自吹自擂牛逼哄哄美軍將有能力保護美國免受洲際導彈的威脅,這就有點過分了,才導致俄羅斯的怒懟。

    在那次攔截中,包括紅外衛星和雷達系統在內的數個感測器率先檢測、追蹤來襲導彈,之後由海基X波雷達傳送回目標導彈高解析度的影象,以便陸基中段防禦系統(GMD)從誘餌和碎片中識別導彈,並作出反應,發出攔截導彈。

    那是試驗,都是提前規劃好的,包括導彈的發射時間,飛行方向、雷達對目標的捕捉等,距離實戰非常有大的差距,只能說試驗成功對美攔截洲際導彈的信心打了一劑強心針,反導是非常燒錢的事,所以得給納稅人一個交待。

    但不能發出美國有能力攔截所有來襲洲際導彈的雜音,那是誤導選民誤導全世界的吃瓜觀眾,俄羅斯當然第一個跳出來怒懟了,美國佬那麼牛逼,老子射一枚白楊-M洲際導彈你攔截試試,美華人當然裝聾作啞了。

    美華人如果真能攔截所有來襲的洲際導彈,早就按捺不住了,肯定先滅了俄羅斯,然後,再對付別的不聽話的國家,老子有洲際導彈打你,你打來的洲際導彈老子都能攔截,美國早就統一全球了,還累死累活打什麼毛衣戰,收幾個關稅的小錢度日。

    當然,針對導彈防禦局局長吉姆·敘林的自吹自擂,美國內也有清醒者戳穿了美軍導彈防禦攔截牛逼哄哄的鬼話,武器專家傑弗裡·劉易斯就展現出自己的擔憂:“我們導彈防禦系統的成功率只有55%,18次攔截試驗中就有8次失敗。”

  • 13 # 鐵匠工坊

    洲際導彈的確稱得上“威力巨大”,而且攔截起來成功率也很低。但是這攔截率低可不是因為什麼“威力巨大”才難以攔截,因為“威力巨大”是形容彈頭的。它的攔截困難主要來自高速和變軌。

    火雲邪神告訴我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當然別用手接子彈)

    洲際導彈本質上就是一枚有戰鬥部和控制系統的火箭而已,它會飛出大氣層,在太空中飛行一段時間,然後再按照軌道設定重新返回大氣層命中目標。根據這個飛行階段也可以將洲際導彈的彈道分為前段、中段和末端三個階段。

    而這其中,洲際導彈的速度是十分可怕的。一來,洲際導彈必須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之後才能結束前段彈道階段,進入外層空間的中段飛行;二來,導彈本身的火箭屬性也讓其在沒有大氣阻力的外層空間進一步加速,達到一個可怕的速度;在進入大氣層之後,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洲際導彈的速度還會進一步提升,達到一個難以攔截的速度。

    基本上但凡一個洲際導彈,其末端再入速度都在20馬赫以上,比如美國退役的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的再入速度能達到驚人的26馬赫,也就是每秒8800米左右。這意味著他再入大氣層突防的時間也只有幾十秒而已。如果要攔截的話,就需要利用反導系統雷達偵測並計算出洲際導彈的具體彈道,並且根據彈道發射攔截防空導彈進行攔截。但是要在幾十秒的時間內完成發現、鎖定、計算彈道、發射攔截彈並且保證攔截成功,這個難度相當大……

    末端變軌

    另一方面,一些先進洲際導彈還有另一手,也就是末段變軌能力,相當於你防空系統發現了我,計算出我的彈道之後,我的彈道又變了,而且還是你很難在短時間內計算出來的那種。相當於你發現了也難易測定真實彈道,並且發射攔截彈攔截。

    和平衛士導彈的Mk-21重返載具,每個上面接一個W87熱核彈頭

    更何況洲際導彈大多采用熱核彈頭,而且還是分導彈頭居多。以和平衛士洲際導彈為例,他最多可以攜帶10個W87核彈頭,你就算攔得下一個,也攔不住一群。更何況它還有之前提到的高速再入和末端變軌這倆絕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導致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什麼?貨幣超發,分配不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