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鬼影問道化真身
-
2 # 一貳一橙
楚歌是誕生在古楚之地的民謠,在春秋戰國時期就開始登上大雅之堂了,像《詩經.國風》裡就有《周南》、《召南》篇等楚歌,而最出名的楚歌代表莫過於霸王項羽的《垓下歌》,以及高祖劉邦的《大風歌》,由於這兩位都是楚人,故楚歌在漢朝有過一段很輝煌的時光。
四面楚歌是我們熟知的一個戰場計謀,霸王項羽兵圍劉邦於固陵城之時,劉邦來了一出中心開花反包圍戰略,自己坐鎮固陵鉗制項羽,派彭越、韓信、英布等軍隊四處攻略項羽無暇顧及的楚地,韓信、灌嬰破龍且於濰水,破項聲於彭城,全定齊國,彭城,英布攻略九江國全境,彭越在項羽後方打游擊,侵擾楚軍。
四處失火使得項羽失去了西楚國大部分國土,剩下的只有自己的故鄉會稽,也就是原吳越舊地還沒落入劉邦手裡而已,無奈之下,項羽只好緊急撤退,撤出固陵包圍圈,在鴻溝和議破滅後,項羽又遭到了數路大軍的追殺,一路逃跑一路戰敗,西楚國土的面積被嚴重壓縮,一直跑到垓下(今安徽省靈璧縣東南),項羽身邊剩下僅僅不到十萬軍隊,而劉邦聯軍卻與日俱增,僅齊王韓信一路,軍隊就是項羽的三倍之多。
垓下被圍的期間,項羽還帶領軍隊大破韓信的中軍,雖然在夾擊之下敗退,但項羽還有很強的作戰意志,其部下也是士氣高漲,要追隨項王奪回榮光,可是在劉邦軍營中,首席謀士張良建議以“四面楚歌”來瓦解楚軍的鬥志,不得不說這是一招狠招,也是深得兵法上所說“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要訣。
項羽之所以還能繼續戰鬥,那是因為他還有希望,還有一個會稽故鄉可以回去重振旗鼓,可是這時唱起了“四面楚歌”,卻使得項羽開始擔憂:楚國是不是已經全部落入劉邦手裡了。項羽和他的軍隊都被困在了垓下,對外面的形勢並不清楚,劉邦軍隊數量明顯多於自己,要是他派出一支偏軍去進攻會稽的話,那自己可就連退路都沒了,畢竟不久前的固陵慘敗也是因為這個原因的。
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事實上劉邦此時還沒有完全佔領楚地,但他手中俘獲或投降的楚人也有不少,這些人的歌聲不但引起了項羽的擔憂,更引起了楚地子弟的思鄉之情。
雖然項羽在分封諸國後,叫嚷著要在原楚國故地稱帝,這是他的思土之情在作祟,可是他以及他所帶來的江東八千子弟兵,卻自此沒有回過江東故鄉,滅秦後屁股還沒坐熱,就隨著項王繼續南征北戰。
我個人推測,當時劉邦營中的楚人所唱的楚歌,應該是《汝墳》、《卷耳》、《殷其雷》、《摽有梅》、《草蟲》等這類描述夫妻感情和思念遠方家人的民謠,尤其是《草蟲》中一句“未見君子,我心傷悲”,更是容易觸發當時楚軍的思家望鄉之感,也符合當時張良所定的心境戰術。
漢營的楚歌一起,就足以摧毀掉楚兵內心最柔弱的思鄉情感,他們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要麼就在家等著,要麼就在劉邦的手裡,是受苦受難還是衣食無憂,就全看著自己在劉邦和項羽之間如何抉擇了。項羽思土卻不思鄉,帶著江東百姓的期望和他們的子弟,最後卻淪落到了這樣的下場,項羽自己連這關都過不去,何況是那些被自己所害的子弟兵呢?
其實最後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也是如此,家鄉父老在他輝煌的時候沒有受到一絲的恩惠,卻要在項羽落魄的時候被迫接受即將到來劉邦大軍的怒火,所以項羽不肯過江東,並不是沒有了作戰意志,而是為了保全江東父老,自己沒有給他們榮耀已經是錯了,但至少也能保全父老們的性命,留下項家在江東的血脈,讓他們不至於慘遭清洗之災。
-
3 # 輝仔艾vlog
意思就是比如我們正和小日本打仗,本來是面對面打,突然日本兵的前後左右都響起了我們的衝鋒號 ,日本人以為被包圍,不不戰而降了。
就是楚國攻打別國,然後在敵人的地盤陣地唱自己國家的歌曲,讓敵人感覺自己的國家和陣地已經被包圍,當然嚇得四散而逃。
-
4 # 靈活又有個性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進入尾聲。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 項羽中計,陷入圈套,駐紮在垓下,兵少糧盡,被劉邦的漢軍和其他諸侯的部隊十面埋伏團團圍困。
夜裡,項羽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著楚歌,唱的是啥呢?其實都是楚華人都熟知的楚歌,楚華人聽了就想起自己的親人,故鄉,現在漢軍把楚歌的盼郎歸,盼夫歸,夫妻團聚等民歌輪流翻唱,獨唱加大合唱,句句歌詞都聽進楚軍的耳朵裡,而且通宵達旦,項羽不禁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佔領楚國的土地了嗎?”項羽睡不著,起身在營帳裡喝酒。手下計程車兵聽著楚歌軍心渙散!
虞姬是項羽最寵幸的美人,騅是項羽常騎的駿馬。項羽看著陪伴他的虞姬,又望了望營帳外的駿馬,不禁悲從中來,激昂慷慨地唱起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這首《垓下歌》唱了一遍又一遍,而虞姬也以詩歌和大王相唱和。
項羽在戰場上殺人如麻,刀起刀落間從沒眨過眼。但這時他流下了幾行清淚,而他的隨從們也都流下悲傷的淚水不忍抬頭看他們的主子。四面楚歌,情景淒涼!
一代英雄竟落得如此下場。項羽到底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都是項羽的剛愎自用釀造出來的苦酒!
事情得從五年前的鴻門宴說起。
劉邦為搶先一步進入秦都咸陽一事,前來鴻門向項羽謝罪,對項羽表示屈服。
項羽沒有聽從軍師範增的計謀,在酒宴上沒殺劉邦,劉邦得以安全脫身。
鴻門宴過後沒幾天,項羽帶兵西進咸陽,上演了一出“屠城記”。他殺了已經投降的秦皇子嬰,燒燬秦的宮室,大火連續燒了三個月都沒有熄滅。對於曾經毀了他祖國的秦國,項羽有一股強烈的恨意。然而在某些做法上,他和他所痛恨的秦國卻是如此相似——戰國時期,秦將白起在長平活埋了趙國的兵卒四十萬人;在入關之前,項羽在新安也活埋了秦國的降兵二十萬人。這在歷史上都是駭人聽聞的事件。
項羽搜尋完咸陽城中的財寶和婦女,準備返回故鄉。有人建議項羽在關中建都稱霸。
項羽看著殘破的咸陽城,心中想念著東方的故鄉,說:“人有了富貴卻不回故鄉去,就像身著錦繡的漂亮服飾在夜裡走動,誰會看到呢?”
進言的人在背地裡和人議論:“聽人家說,楚地的人生性急躁,就像獼猴學人穿衣戴帽,今日一見,果然如此!”
項羽聽了這番譏笑他的話,非常不高興,下令把那個進言人抓去活活地烹煮了!
接著,項羽派人去問楚懷王誰當關中之王的事。
楚懷王回答:“就按照原先的約定。”
言下之意,楚懷王是要立劉邦為關中之王。
在項羽眼中,楚懷王只是個空殼子。他那已經戰死沙場的叔父項梁當初在起義時,為了增加號召力,才依范增的建議把流落在民間、為人牧羊的楚懷王的孫子熊心找來,立他為國君,仍號楚懷王。君王由他當,但仗是誰在打?
如今秦朝已滅,若要繼續尊懷王為君主,大家也該論功行賞,把地分一分,得個實質的好處。
項羽尊懷王為“義帝”,對眾將軍說:“消滅秦朝,平定天下,是各位將軍大臣和項羽我所出的力。義帝既然沒什麼功勞,大家就應當把地分了好稱王。”這話說得很露骨,但將軍們都說好。於是項羽劃分天下,立眾將為諸侯王,一共封了一十八個諸侯王。
關中並沒有封給劉邦,而是一分為三,封給了章邯、司馬欣和董翳這三個秦國降將,號稱“三秦”。至於劉邦,他被封到邊遠的巴蜀,當漢王。項羽的理由是:“秦國把受刑罰的人都流放到巴蜀去,那裡有秦國的人,也算是‘關中’。”
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建都在彭城,統轄梁楚九個郡。這時的項羽沾沾自喜於如日中天的威名,卻不知他的分封已埋下了禍根。
項羽封了田都等三位田氏諸侯為王,就是不封無功的田榮。田榮不服,起來反抗項羽,擊殺其他田氏,自立為齊王。項羽大怒,率兵北上攻打田榮。
劉邦伺機而動,向東面出兵真正的關中,降服了“三秦”。
項羽因為忙著對付田榮,一時無法分身對付劉邦。在此之前,本來就瞧不起“義帝”的項羽,在把義帝遷往長沙的路上,叫人把義帝給殺了。
不久後,劉邦得知義帝的真正死因,號啕大哭,為義帝發喪。他派使者告知各諸侯王,譴責項羽“大逆不道”,希望各諸侯王一起討伐項羽。
為時五年的“楚漢相爭”,一開始就呈現出緊張激烈的局面。
田榮被百姓所殺,田榮的弟弟田橫繼續帶兵反抗。
趁著項羽被牽制在齊國,劉邦聯合其他五個諸侯率領五十六萬人,前去攻打項羽的根據地楚都彭城,並將它佔領。
得知訊息後,項羽帶著精兵三萬人從齊國趕回楚國,在彭城殺得漢軍連連敗退。當時死在河流裡的漢兵就有十多萬人,河道都被堵塞了。
漢王劉邦一路逃,項羽一路追。若不是一陣怪風吹得楚軍東倒西歪,劉邦早已死在項羽的刀下。
此後,兩軍在滎陽和成皋之間形成拉鋸戰,項羽明顯佔了上風。
劉邦經常被項羽打得落荒而逃,甚至連家眷都顧不了,父母和妻子都落在項羽手中,成了人質。
不過到了後來,劉邦採用陳平的離間計,成功地挑撥了項羽和重臣范增的關係,翻轉了不利的局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漢軍駐紮在滎陽,因楚軍攻勢猛烈,而漢軍糧食短缺,劉邦便向項羽請求講和。項羽的使者來到漢營後,劉邦叫人準備了豬、牛、羊齊全的盛宴,準備呈上來。一見到項羽的使者,劉邦假裝吃驚地說:“我原本以為是亞父的使者,怎麼會是項王的使者?”便把豬、牛、羊都撤了,換上粗劣的食物。使者回去後將這件事回報項羽,項羽懷疑范增和劉邦暗通款曲,便漸漸削減了他手中的權力。
范增見項羽對自己如此不信任,氣得不得了,對項羽說:“天下事大致已定,君王自己能做主。請允許我帶著這把老骨頭,迴歸故鄉。”
項羽答應了他。范增因此離開項羽,回老家彭城去,不料卻因背上的毒瘡發作,死在半路上。
劉邦本來就有張良、蕭何等能幹的臣子,如今又獲得從項羽那邊投靠過來的陳平、韓信、英布等人,隊伍日益壯大。而劉邦的另一名大將彭越,對項羽大後方的侵擾也見到成效,常讓項羽的部隊糧食短缺。
楚軍糧道被截,項羽憂心不已。
項羽命人做了一張高高的桌子,把劉邦的父親劉太公放在桌上,讓漢軍遠遠就能看得到。
項羽威脅劉邦說:“你再不投降,我就把太公烹了。“ 劉邦回覆:“我和你當初都侍奉楚懷王,承懷王之命,約為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你若要烹煮我的父親,那就請你分我一杯羹!”
項羽大怒,要殺太公。項伯勸說:“天下之事,難以預料。 況且,想爭天下的人哪顧得了家?殺了太公也沒用,徒增禍患罷了!”由於項伯的這番話,項羽才打消了殺太公的念頭。
楚漢相爭,僵持不下。兩軍在廣武對陣。項羽對劉邦說,“天下這幾年紛擾不安,都是因為你跟我。我向你單挑,一決雌雄,不要再牽累天下百姓。”
劉邦笑著拒絕:“我這個人寧可鬥智,不願鬥力。”項羽只好出兵進擊,這一仗,項羽射傷了劉邦,逼他敗走。
劉邦老是打敗仗,但其手下的大將軍韓信卻屢傳捷報。
韓信在黃河以北屢建戰功,平定齊國和趙國,對楚軍造成威脅。
項羽派大將龍且率兵迎擊韓信,不料大敗,龍且被殺。
楚漢幾番交戰,楚軍始終被糧食補給的問題所困擾。項羽決定親自領兵去剷除彭越。他命令海春侯等人守住成皋,吩咐說:“漢軍若是挑釁,千萬別出戰,我十五天必殺彭越而回。”
項羽一走,漢軍果然向楚軍挑戰。楚軍不肯迎戰,漢軍便派人羞辱楚軍。五六天後,楚軍被激怒,按捺不住,出城迎戰,卻在渡汜水時遭到漢軍的伏擊。
漢軍大破楚軍,奪得楚軍所有的物資。海春侯等幾名楚將在汜水自殺。
項羽人在睢陽,聽說海春侯兵敗,連忙調轉軍隊往回趕,這一去一返,兵倦馬疲,糧食也快吃光了。
這年是漢建國的第五年(公元前202年)。項羽打算帶著部隊回東邊去,劉邦也想履行諾言帶兵回西邊去。
張良和陳平勸劉邦說:“項羽的軍隊這時已筋疲力盡,糧食也吃光了,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現在放他走,無疑是放虎歸山。”
劉邦聽了,深表同意,於是背棄和約,反過來追擊項羽。後來在韓信和彭越的合力圍攻下,把項羽困在垓下。
這關鍵的一擊,讓項羽從此一蹶不振。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在垓下,項羽聽到四面楚歌,自覺氣數將近,不免唱起悲歌,“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躍上馬背,項羽帶著八百多名騎兵,連夜往南突圍而去。
直到天明,漢軍才發現項羽已突圍,立刻讓騎將灌嬰帶領五千名騎兵追擊。
項羽急渡淮河,能跟上的部屬只剩百來個。
途中,項羽迷了路,向一名農夫問路。農夫騙他走了錯路,害他陷在大沼澤,被漢軍追上。項羽帶兵再往東走,到了東城,身邊只剩二十八名隨從,而漢軍追上來的騎兵有數千名。
項羽知道自己難以脫逃,就對隨從們說:“從起兵到現在已經過了八年,歷經七十多場戰役,我從沒吃過敗仗,才能稱霸天下。現在困在這裡,是天要亡我,不是我不會打仗。既然要決一死戰,那麼我就為各位戰個痛快,一定要連勝三場,幫大家突圍、斬將、割旗,讓大家知道是天要亡我,不是我作戰失誤。”
項羽把隨從分作四隊,朝四個方向突圍。
漢軍將他們重重包圍。
項羽對隨從說:“來,我為你們斬殺一將!”隨即命令隨從賓士而下,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個地方會合。
項羽大喊一聲往前衝,趁著漢軍散亂的時候斬了一名敵將。
就在這個時候,漢軍有一名騎將追上來。項羽瞪了他一眼,吼了他一聲,嚇得那名騎將連連退避了好幾裡。
項羽在山的東面和分作三處的隨從會合。
漢軍不知道項羽在哪一處,也跟著分成三隊,重新包圍。
項羽縱馬一躍,又斬了漢軍一名都尉,殺了上百人。把隨從再度聚集,算一算,只損失了兩個人。項羽對隨從說:“如何?”
隨從們都佩服得五體投地:“果真如大王所說。”
項羽一路奔到烏江邊,有個亭長(相當於里長)把船撐了過來,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人口大約數十萬,也夠您稱王了。希望大王趕快渡河,河面上只有我有船,漢軍若到肯定過不了。”
項羽笑著回答:“天要亡我,我還渡河?當初我跟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來,現在沒有一個人生還。縱使江東父老可憐我,讓我做王,我又有什麼臉見他們?就算他們不說,我心裡難道就不覺得慚愧嗎?”
項羽將愛馬送給亭長,讓他載著馬過河。然後他和隨從拿著兵器徒步和追來的漢軍搏鬥。
項羽殺了數百人,身上受了十多處的傷。
在交戰中,項羽看見漢軍當中有個叫呂馬童的故人,便說:“我聽說漢王用千金和封地萬戶的懸賞來買我這顆人頭。我這就送給你!”項羽話一說完拿起劍抹了脖子,自刎而死。
漢軍一擁而上。為了搶奪項羽的遺體,漢軍自相殘殺的有數十人,而搶到他身體一部分的,後來果真都封了侯。
一代英雄,曾經叱吒風雲,如今意氣已盡,有勇無謀,面對人家韓信的十面埋伏,吃盡苦頭,這次又來個張良的四面楚歌,挑選很多能唱歌計程車兵,對著垓下被圍困的楚軍輪番唱著楚國的歌謠,楚軍聽了都懷疑家鄉被漢軍佔領了,妻兒女兒就慘了,導致惶恐不安,軍心渙散,哪裡有心思打仗,鬥志全無,紛紛逃散,都紛紛當逃兵跑回家鄉看看妻兒如何,此乃攻心為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高招,楚軍聽著這免費的楚歌聽得真的心慌,垓下歌是悲歌,哪裡是四面楚歌的對手?項羽對歌都對輸,哀莫大於心死,項羽死都不怕,卻最怕四面楚歌,才走上了末路。可見戰場上對敵人使用宣傳教育的謀略是多麼的有效。
回覆列表
四面楚歌唱的應該是親情丶鄉情,四面楚歌之所以讓楚軍鬥志全無,紛紛逃散,主要原因是:
1,當時楚軍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楚軍將士都知道,將會面對一場勝算不大的殊死博殺。
俗話說“螻蟻且偷生”,廣大的楚軍將士在衝鋒陷陣前,難免會心生動搖。
2,漢軍用四面楚歌來瓦解楚軍,楚軍將士都心知肚明。軍人不是傻子,聽得懂“四面楚歌”的弦外之音。
楚軍知道漢軍意圖瓦解楚軍,也確信漢軍會放當逃兵的楚軍將士一條生路,而不會迫使楚軍做垂死掙扎。因此,很多楚軍將士,選擇了逃散。
3,楚漢相爭與“大是大非”無關,楚漢相爭也不是“義戰”,楚漢相爭只是君王之間爭奪天下的戰爭。
廣大的楚漢將士當兵打仗,只是為了混口飯吃,或者只是想為自己和家人撈點好處而已。因此,楚軍雖然強悍,但是心志卻不堅定。
在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廣大的楚軍將士當然會偷生。況且漢軍的“四面楚歌”已經暗示了,只要楚軍將士逃散就能活下去,楚軍將士當然會選擇逃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