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好話說不完

    題主說劉備同曹操互相交換勢力,那就是讓劉備成為刺殺董卓的曹操,讓曹操成為中山靖王之後的漢獻帝的劉皇叔。個人覺得劉備絕對幹不過曹操,兩人性格不同,遇事處理方式不同,一個小小的變故會引起整個結局的變化。

    首先來說,個人覺得劉備根本沒有軍事才能。但他懂的用人,並且能聽他人之言,喜怒不形與色。但曹操成為劉皇叔那就不得了了,劉備如果也挾天子以令諸侯。那曹操必定扯大旗“清軍側”號召諸侯討伐劉備。畢竟這時候曹操才是漢室正統,且以曹操的能力,估計也不會對諸葛亮“三顧茅廬。因為徐庶是自己來的,龐統也是自己來的,諸葛亮也不會跑去找劉備,估計要麼自己來投靠曹操要麼徐庶引薦後曹操直接讓他過來了。

    這時候諸葛亮的“隆中對”對曹操吸引力估計不大。但是以曹操的為人,估計劉表,劉璋早早就被他吃掉了,吃掉“兩劉”後荊州也肯定是曹操的,孫權可玩不過曹操。以“兩劉”的地盤為根基,曹操肯定意圖北上,這時候關羽再來個“水淹七軍斬龐德降於禁,威震華夏。”估計也能嚇的劉備想要遷都。曹操的軍事能力肯定帶著關羽拿下襄樊,孫權也不敢奇襲荊州,因為對手可是曹操,這時候劉備在北方一家獨大。孫權也沒必要打擊曹操,就算孫權敢,曹操也定有所防。

    在說劉備,我們就算他已經打敗袁紹了,統一了北方,這時候估計他已經稱王了,漢獻帝估計也快到頭了(劉備這時候是曹操)。假如劉備揮軍南下,估計江東魯肅也得派人聯合曹操抵抗劉備,其結果估計和赤壁之戰一樣。因為北軍南下水土不服不善水戰瘟疫頻發才是當初“曹操”失敗的原因。這樣兩家的關係只會更加親密,曹操北上時孫吳背後插刀的可能也小一點,但也可能因為曹操勢大攻擊曹操後方,但這種做法明顯不明智。“劉備”手握巴蜀漢中都敢稱帝,現在統一北方肯定自信膨脹不可一世,而驕兵必敗。但曹操面臨兩個問題,一北上伐劉備,大本營必被孫吳吞噬,二以劉皇叔的身份聯合孫吳一起討伐劉備,也只能拉著孫吳下水,因為孫吳善水戰,曹操要敗孫吳得有水軍,而水軍訓練可不能一蹴而就。我覺得曹操肯定子邊拉著孫吳北北上伐劉備,一邊在大本營訓練水軍。

    那現在曹操以漢室正統身份,打著“清君側”的大旗,聯合孫權北上伐劉備。興的是正義之師,清的是天子旁的奸佞小人,此正是人心所向,必的百姓擁戴。而北方劉備領著荀彧等一眾謀臣,許褚等一眾武將,必敗於北上曹操之手。

  • 2 # 開業花籃鮮花花束

    建安十三年,劉備率大軍南征,留諸葛亮鎮守許都,被孫權和曹操聯軍大敗於赤壁。

    建安十五年,孫權採納周瑜美人計,提出將孫尚香許配曹操,曹操回覆要求娶吳國太。孫權大怒,雙方自此交惡。

    建安十六年,曹操以荀攸為軍師,率夏侯淵、張郃、于禁入蜀,留荀彧鎮守荊州。

    建安十八年,荀攸被張任射死於落鳳坡,荀彧、曹仁從荊州兵分二路增援,留張遼守荊州。荀彧臨走前交代張遼“北拒劉備,東和孫權”,張遼哈哈大笑:“我觀孫十萬,如插標賣首耳!”

    建安二十年,曹操與馬超戰於漢中,被殺得割須棄袍,賈詡獻反間計,張魯和馬超反目,馬超向鎮守長安的張飛投降,劉備趁勢率大軍攻克漢中,並發表著名演講:“若天下無有孤,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和劉備於漢中展開決戰。夏侯淵以逸待勞,斬殺大將黃忠。劉備退兵,曹操自稱漢中王,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于禁為五虎上將。張遼聽說與于禁並列五虎將非常不滿。

    建安二十四年,張遼率軍北上包圍樊城,關羽被困,劉備召集諸將商議退敵之策。魏延說“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劉備遂命魏延出征。行至襄陽連日大雨,張遼水淹七軍,魏延投降,張遼威震華夏。

    劉備派張飛率領第二批援軍出發,同時與孫權密約夾擊張遼。呂蒙白衣渡江,公安守將李典素與張遼不合,遂投降呂蒙,張遼腹背受敵。

    張遼敗走麥城,向上庸的曹植求援,楊修以“張遼支援曹丕”為由勸阻,曹植於是按兵不動。張遼走投無路,兵敗被殺。孫權聞知,大宴十日不絕。

    曹操為奪回荊州,傾舉國之兵攻打孫權,被陸遜火燒連營。退回白帝城後大哭:“如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也!”臨終前託孤司馬懿:“如犬子可輔則輔之,如不可輔,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司馬懿心中暗喜。

    諸葛亮勸劉備登基即位,被劉備拒絕,不久之後劉備因年老去世,碑上書“漢故徵西將軍之墓”。劉禪在諸葛亮、趙雲等輔佐下接受漢獻帝禪位,改元建興。

    建興二年,司馬懿率大軍北伐,以王朗為軍師。兩軍對陣,諸葛亮正欲開口,王朗拍馬舞刀直取諸葛亮,漢軍大敗,魏軍遂連克安定、天水諸郡。諸葛亮回營後大罵: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建興三年,司馬懿命參軍鍾會駐街亭。鍾會駐兵于山上,副將鄧艾疑之,鍾會大笑:“豈不聞兵法有云,憑高視下,勢如破竹!”諸葛亮派趙雲為先鋒攻佔街亭,司馬懿不得已設下空城計,被廖化識破,隻身逃回漢中。

    建興九年,曹丕與司馬氏內鬥,國力大耗,諸葛亮率漢軍兵臨成都,曹丕在華歆勸說下投降。曹魏滅亡,劉禪封曹丕為安樂公。

    建興十二年,一代名臣諸葛亮去世。

    建興十六年,劉禪御駕親征,以廖化為先鋒,大破孫權於建鄴,吳國滅亡。

    至此,三分天下重歸於漢。後世辛棄疾有詞贊曰: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中原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候。生子當如劉阿斗。

  • 3 # 當代曹植

    曹操一定會和孫權聯盟,共同抗擊劉備。因為這是天下大勢所趨。想要生存,必須聯弱抗強。

    互換勢力後,劉備最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是曹操,僅僅憑藉蜀地那點勢力,想要打敗雄踞北方的劉備,勝算很小。

    劉備會提前稱帝,曹操會名正言順的開創一個新王朝!劉備會取代漢獻帝,繼承東漢天下!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而曹操會成為一方英豪,完全是正義化身,忠臣楷模,萬古留芳,而劉備則成為篡位的奸臣。

  • 4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曹操會哭,劉備陣營人才少得可憐,要不也不至於被曹操追著打,身邊永遠只有關張趙雲,自得諸葛亮後才有所好轉,其實赤壁之戰打敗曹操是東吳的功勞,劉備沾光而已,曹操兵敗後,無力南顧,才給了劉備機會,取荊州,佔益州。

    其間得了龐統、法正,兩人來得快,去得也快,沒幾年就去世了,武將又得了黃忠,馬超,黃忠是很厲害,但畢竟老矣,人不服老不行呀,歲月不饒人,沒幾年就去世了,馬超雖勇武,但劉備不敢用,沒幾年也去世了。這樣轉來轉去可用的還是隻有關張趙雲,就是多了一個諸葛亮。對了還有入川時奔來的魏延。

    你看曹操這邊,武有五子良將,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淵等皆大將之才,許褚、典韋乃世之虎將。文有荀彧、郭嘉、荀攸、程昱、賈詡、等皆曠世奇才、有了這些人的幫助,曹操才得以統一北方,建立九州之地的霸業。

    如果把劉備之陣營給了曹操,再加上諸葛亮的輔助,憑曹操的雄圖大略,也會做出一番事業,但沒有了天子這面大旗,人才方面會成為曹操前進的絆腳石,雖然曹操在任用人才方面有獨到之處,唯才是用。但沒有天子的威望,人才是不會去投奔的。

    在當時,大量人才是衝著輔佐漢室去的,認為曹操那裡才是天下正統,因為曹操沒有稱帝,只是臣子,皇帝還是漢獻帝,雖然沒權,但名分還在。所以天子在曹操招攬人才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曹操一直不缺人才的原因。

    人才的缺乏終使曹操不會取得擁有九州之地的成就,天下格局將被打亂,勢力會重新劃分,如果劉備得到曹操的陣營的話,成就不會比曹操差。

  • 5 # 歷史也就什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曹操會怎麼樣呢?

    我覺得曹操一定會走劉備的路子,和孫權聯盟,共同抗擊劉備。因為這是天下大勢所趨。想要生存,必須聯弱抗強。

    互換勢力後,劉備最強。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算是曹操,僅僅憑藉蜀地那點勢力,想要打敗雄踞北方的劉備(說的怎麼這麼彆扭)勝算很小。

    所以曹操會和孫權組成聯盟,再來個赤壁之戰,到時就是曹操的郭嘉借東風火燒劉軍了。

    當然,也可能劉備贏得最後的勝利。最後建立一個朝代,就叫後漢吧!

  • 6 # 初心莫負江湖路

    先看下他們都是什麼樣的人,許邵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室之奸雄!”在當時曹操是一等一的人才,無論是政治、軍事、用人等各個方面都是強於劉備和孫權的。“生子當如孫仲謀!”這是曹操對孫權的評價,可見曹操還是很認可孫權的,在他眼裡孫權的能力也該在劉備之上,而且從三國演義來看,孫權的政治眼光要比劉備長遠的多!所以,如果是在三分之後,以曹操和孫權的政治眼光,必定會聯合抗劉,而且他們之間的聯合絕對要比三國裡的孫劉聯盟要堅固的多。同時以他們的用人之明,劉備很難扛得住他們的聯合!

    如果三分之前,曹操和孫權不一定能割據一方。如果曹操劉備互換,那麼天子也就在劉備手裡,曹操就無政治王牌可用,撐死了一個清君側,這較於奉天子以令不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所謂師出要有名,即使那會天下已經開始動盪,但還是大漢王朝,天子尚在,師出無名等同叛軍,一份天子詔書就可群起而伐之,何況那時劉備還強悍,荊州益州都是皇親國戚,要打你曹操和孫權還不分分鐘的事;而且以他們的眼光,他們也會稱臣!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哈

  • 7 # 龍人史事

    首先,不知道問的是實際歷史,還是三國演義書本中。在此,只談三國演義。

    其次,時間要說清楚,劉備和曹操在不同的時間勢力是不同的。既然時間沒說清楚。只能從兩個時間段來回答。

    如果是剛開始逐鹿中原時兩人互換勢力,結局差別不會太大。因此,我們主要來談下三足鼎立之後,互換勢力會怎樣。

    如果三國鼎立時互換勢力,劉備佔據中原之地,曹操據漢中和荊州,孫權佔江東。

    以劉備掌握中原之地的優勢,應該可以拿下荊州,剩下的就是攻曹或者平吳。曹吳互為犄角,天下還是三分。

    縱觀整個三國,如果漢中或東吳想進取中原,必須打下一個據點。如果劉備拿下荊州,東吳不會妄動。

    而曹操會主動出擊,以曹操實行屯兵制來說,會在漢中積聚足夠力量。進取中原最大的問題是糧道供給,但曹操應該能解決這個問題。縱觀曹操生平,很少因糧草問題導致失敗。諸葛亮也說過,曹操慣會斷人糧道,又怎會不防著別人斷他糧道?

    如果糧草問題能保證,曹操應該可以在中原打下據點站穩腳跟。正面野戰諸葛亮還可以用謀略周旋,但攻城拔寨和防守,曹操無疑更強。赤壁之戰大敗,劉備孫權也沒吃掉曹操多少地盤,由此可知,在打地盤上,曹操最強。

    因此曹操可以以漢中為據點,逐步蠶食進取中原,逐漸壯大勢力奪取天下,就像劉邦那樣。最後結局,還是魏國一統。

  • 8 # 刺蝟歷史

    如果劉備同曹操互相交換勢力,那麼劉備會提前稱帝,曹操會名正言順的開創一個新王朝!劉備會取代漢獻帝,繼承東漢天下!漢獻帝劉協被迫“禪讓”,而曹操會成為一方英豪,完全是正義化身,忠臣楷模,說不定還能成為這亂世諸侯中的霸主,最後推翻劉備的“偽東漢”,名正言順的開創一個新王朝。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然也是從一些歷史的細節猜想出來的,並非憑空去胡亂杜撰。

    首先,劉備其實暗藏野心。

    劉備這個人十分複雜,有人說他假仁假義,也有人說他是亂世英豪。其實我個人覺得劉備倒不至於是假仁假義,只能說他懂得去不斷偽裝自己的野心,從而去慢慢接近自己的目的,在那個混亂的時代,真正的好人都活不長的,劉備的心裡其實是想幹一番大事業的。

    他一出場就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皇族後裔,這就是他的一種策略,他知道在那個亂世,誰都想奪得天下,只是名不正言不順,大肆宣揚自己的皇族血脈,就可以籠絡人心,劉備在哪,那就是漢家正統。

    所以,當曹操和劉備互換後,劉備將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是還不止在這裡,劉協本就懦弱,長期下來,當漢朝大臣看到劉備的才能後,一定會勸劉協禪讓,劉備進位,因為劉備也是劉家的血脈,天下正統。這樣劉備稱帝也名正言順了,最後成功達到自己的目的。

    其次,曹操的雄心抱負。

    南陽許邵曾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室之奸雄。其實曹操也並非天生的逆臣,曹操也有雄心大志,他也想為國效力,用自己的才能去強大東漢,但是時代沒有給他機會。生在那個亂世,國不再國,還不如自己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於是曹操選擇了成為漢朝的“奸臣”。

    那麼如果曹操劉備互換,曹操雄踞西方,那情況就不一定了,以曹操做事的風格,他肯定會滿天下大喊:清君側!打倒劉備!

    以曹操愛才,坦率的性格,肯定會有大批人才和勢力向他靠攏,最後實力更加強大,甚至可以匹敵劉備的“偽漢朝”。

    這個時候,曹操絕對會聯合東吳,一起名正言順的推翻劉備,這時的曹操孫權會異常團結,因為劉備已經有了篡位之實。

    那麼推翻劉備後,曹操完全能順手收拾東吳,開闢一個新的王朝。

    當然,以上完全是根據細節推測,閒談而已。

    本文作者青梅煮史

    熟讀《三國》十年卻老愛跑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於結婚來說距離到底有多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