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腦的想法

    主要還是中國的院線放映的體制還不健全。在國外,是有專門的藝術電影的放映院線,一個放映廳的也就1、200個座位,獨立製作的小成本電影或者其他藝術電影都在藝術院線上映。而中國沒有藝術院線,所有的電影都要去擠那幾條院線,肯定是誰有票房誰上了。院線的老闆都不是傻子。一個放映廳少說1000個座位,放藝術電影的話,上座率就1、兩成,他怎麼可能願意呢?別說小成本電影不能上院線,一般中等投資的電影都要想辦法才能上。

    早幾年就吵著說,中國應該有藝術院線,中國電影要分級,可是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呢?

  • 2 # 劉老師劇能扯

    中國每年產出院線電影700—800部 具體有一個簡單的辦法可以看到 每個想要在院線上映的電影都需要廣電總局的批准(俗稱龍標) 龍標下面都有個編號 那就是多少部。

    其實每年產出那麼多電影,大部分都是虧錢的。每年票房前50的差不多可以收回成本 前30的可以賺錢 前20的是大收入 當然前十的都是爆款,屬於賺最多的那種。

    其實完全沒有必要覺得電影就是藝術,就該怎麼樣怎麼樣才對。唐代的詩,宋代的詞,只有流傳下來的才是佳句,對於當時的文人來說創造了多少詩詞呢。更何況電影本來就是一門大眾藝術,需要很高的製作成本,而營收方式又需要用腳投票去積累票房。所以更加是順著大眾口味走的電影工業。99%的電影都是爆米花電影(這中間還有很多還不達標,稱不上電影)剩下的不到1%是值得我們品的佳作。

    電影工業如此,那麼只要有投資人投錢,導演是命題作文的職業,劇本差不多,拍攝過得去,後期跟得上的一箇中規中矩的商品,再由發行去宣發,然後掙到錢了就再投了,沒掙到就期待下一部了(當然中間也有很多是抱有其他目的的)。

    那麼這也是為什麼,投資人喜歡找流量明星(小花,小鮮肉)來演電影了,因為除了有號召力的大導外,他們是相對來說最可能掙到錢的有利因素,因為他們本身有流量,是票房的相對保證。

    電影行業確實可以以小博大,像《戰狼》,囧系列,包括之前的開心麻花團隊,再之前的馮小剛導演作品,人們都會見利而上的,市場需求。

  • 3 # 水之萬物源

    對於每年我們國家有多少部電影在院線上線,這個具體的資料不是很清楚,但是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網民每年每人看電影超過15部,是院線上線的400倍,在全國的中國電影萬里行的活動中,發放的調查問卷中顯示,網民人均每年觀看超過15部電影,而在我們的傳統電影市場中,華人每年去電影院看的電影書僅僅是0.04部,相比較於南韓,南韓的人均每年觀看電影的次數是兩次,而美國卻是5.5次,即使在我們文化消費水平最高的北京,每年沒人觀看電影的次數也僅僅是0.78次,對比可知,中國的對電影知識文化,產權的尊重還是不夠的,多數人想透過花最少的錢,甚至不花錢,看到自己想看的電影。而今年徐崢的囧媽這部電影在各大網站上映的事件也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媒體界一致將矛頭指向了徐崢,認為他破壞了中國電影市場的平衡。當然,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矛盾?那是因為涉及到了許多人的利益,徐崢因此遭受了口誅筆伐的待遇,但從我們廣大消費者角度來說,的確能夠免費看這場充滿柔情色彩的囧媽,我們還是很樂意去享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家孩子打錯電話了,對方罵人怎麼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