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文章大視野

    主要是兩人的出身以及經歷都大不一樣,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得出的結論自然不同。

    劉備雖然是漢室後裔,皇族貴胄,但是這也僅僅是一個身份罷了。他在《三國演義》中出場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織蓆販履 ,為生計而忙碌的小民形象。他對社會的接觸面廣,而且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使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旁人的性格特點。在涿郡從軍之後,到白帝城託孤,劉備大小數十戰,不僅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而且也得以更直接地觀察武將的舉止性情。

    劉備是實幹型的人物,除了和諸葛亮,他從來沒有和任何人高談闊論過。龐統初來投靠劉備時碰壁,除了他相貌醜陋,更多的是他沒有顯示才學,而以言語故弄玄虛。按照書中記載,馬謖雖然也有一定的才學,但最喜歡的還是高談闊論,大談特談自己的軍事謀略。劉備戎馬半生,從這些言語中不難看出馬謖實際上言過其實,不能委以重任,故而才對諸葛亮苦苦勸說。

    諸葛亮卻恰好相反。他自己可是出身官宦世家,雖然不是富甲一方的家族,但是基本的產業還是有的。正因為如此,他不必每天忙於田間地頭,為果腹生計而忙碌,而且有著大把的閒暇時間讀書學習,外出遠遊,與各路文豪大師高談闊論。所以後來諸葛亮見到馬謖,對他是大加讚賞,畢竟都是文士,彼此之間倍感親切。所以,劉備託孤之時說馬謖不堪大用,諸葛亮則對此顯得不屑一顧,認定自己看準的人不會出錯。

    馬謖後來兵敗街亭,壞了諸葛亮的大事,這我們也知道了。諸葛亮太相信自己的才學能力,而劉備,更相信自己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經驗罷了。

    (全文完)

  • 2 # 文宗路小霸王

    馬謖是馬良的弟弟,馬良跟諸葛是好朋友,諸葛也有感性的時候。馬謖又能說會道,蜀漢新一代將領不多。諸葛就用了。劉備最大的優點就是看人準。

  • 3 # 萬學武

    不知小編問的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與諸葛亮?正史中劉備的識人最歷害可同曹操相提並論,小說中與正史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小說雖然弱化了劉備“雄”的一面,但並未弱化其“英”的一面:劉備生前不看好馬謖,認為其僅為參佐之才,不能獨擋一面,所以有“不可大用”之語,足可知備先見之明;劉備生前看好魏延,關羽守荊州,魏延守漢中,且蜀漢後期魏延是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的,相當於北伐副司令,由於諸葛亮不喜歡魏延,僅作為一般將領使用,試想何其鬱悶?諸葛亮死後,魏延想代理總司令之職未果,結果以謀反罪滅之,非劉備在天之靈所期望

  • 4 # 布夫舟

    劉備一直以來都是被人低估的,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國演義》廣為流傳。在《三國演義》中劉備給人的印象並不好,他過分仁義的形象彷彿到像一個偽君子。其中,一個特別讓人詬病的就是劉備經常哭。作為一個志在天下的男人,哭哭啼啼的劉備讓人覺得懦弱。然而, 諸葛亮卻恰好相反,《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任何事情都在諸葛亮的計算之中。因此魯迅先生有句話說得特別好,“與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實際上在歷史上,劉備是一個非常有本事的人,因此被稱作梟雄。《三國志》中的陳壽評價劉備,說得很好: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當然陳壽也沒有說錯,和同時代的曹操相比,在軍事和謀略方面,劉備還是差一些。不過劉備也有自己獨特之處,那就是會看人,也會用人。

    為什麼劉備覺得馬謖有問題,實際上就能體現劉備有識人之名。最早跟著劉備的關羽、張飛,其後都成為名震天下的人物。

    最為典型的還是黃忠。黃忠一輩子不得志。他早年在劉表陣營之中,並沒有取得過什麼輝煌的戰績。誰能想到在年邁之時,黃忠加入的劉備陣營。這個時候的劉備看中了黃忠,並委以重任。黃忠取得了輝煌戰績,“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夏侯淵可是曹操屬下的名將,黃忠這一仗可謂是讓他能夠和關羽齊位,被封為關內侯。第二年,黃忠就去世了。

    除了黃忠,還有魏延,黃權,劉備都能夠慧眼識人,委以重任。至於說馬謖,由於他和諸葛亮關係好,人都是有感情的,諸葛亮一時間犯了糊塗,也難免看走了眼。當然,最為重要的一點,馬謖關鍵的時候犯了大錯,諸葛亮沒有給他該過的機會。

    任何人的才能都是不斷成長起來的,經歷挫折也是難免的。舉個簡單的例子,劉備早期得到徐州,徐州可謂是天下重鎮,而後來張飛大意丟了徐州。倘若劉備當時就殺了張飛,恐怕張飛就沒機會為劉備立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區暖氣改成了一家一戶分體式。可是暖氣不太熱,我們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