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牽手教育
-
2 # 新思維創意學習
請問家長,您有仔細想過,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變得玻璃心的?我想您是找不到答案的,因為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總覺得孩子太小,不懂道理,長大了就好了。事實並非如此。
我小侄子平時住在西安,他奶奶家在浙江寧波。一年難得會來一次。兩週歲多一點回來的時候,他特別愛吃甘蔗等水果,我每天帶他去買的時候都說好,回家再吃。可是買回來一上車,總管不住自己,馬上開始吃。幾天下來,我知道說理沒用了。那天我再一次和他說好規則:如果車上再吃,我就把水果扔了。小侄子嘴巴答應得很痛快,事實並沒有改變。我一氣之下把水果扔進後備廂。不管他怎麼哭鬧,把車開回家。回到家裡,我拿出一段甘蔗,對他說:是你答應的事情沒做到,如果還哭,我就把它扔了,孩子看著,繼續哭,我一下子就把甘蔗扔出了窗外。接著拿起第二段,重複剛才的話,他還哭,我又扔了出去。第三次,我把整袋甘蔗都拿到視窗。孩子不哭了。我開啟電視轉移一下他的注意力。然後再和他講了一遍道理。後來,我和他說坐車不能吃棒棒糖之類危險的食品,他都記得很牢。
大家是不是覺得我太過分了?我想說的是,如果和孩子有了約定,一定要做到,越小的時候越容易養成好的規矩。孩子比大人聰明多了,他們的哭鬧是在和大人鬥智鬥勇,如果一次兩次的妥協有效果,孩子就會變本加厲,如果家長心軟,孩子就會變得更加“玻璃心”。
所以趁孩子還小,原則性的問題,請家長務必不要心軟。孩子沒有想象的那樣脆弱,相反,每次哭鬧後都會達到目的的孩子,長大後抗挫折能力會很弱的!
-
3 # 首席媽咪—跳蹦媽
你說的玻璃心,我先暫且理解為敏感,就是父母稍微重的語氣或者是,有什麼沒有被滿足就會用哭或者是委屈表達出來。
其實這個問題不僅是你存在,在現代大多數中國家庭都存在。一個重要的原因呢,就是現在的孩子得到的關注太多。
可能這樣說,你還不是很能夠理解,那麼我們不妨回到我們小時候。我們小時候兄弟七八個,幾乎父母沒有怎麼管,但是大多數孩子的內心依然很健康,尤其是很堅強,他們在自身的相處和摸爬滾打中,學會了如何與同伴交往,如何與長輩以及老師溝通,不會因為受一點挫折而氣餒。
而現代的孩子,全家人五六個人看著一個,摔著了,碰著了,不開心了都有人過問,有時不過問的話家人之間還會鬧不愉快。
孩子們是聰明的,他們能夠感受到大人對他的關注,也能夠巧妙的利用這關注來獲取他們想要的。嗯,這樣的時間長了,對於孩子來說就形成了習慣,遇到什麼事兒都覺得非哭不可,不哭對不起自己,不哭換不來關注,不哭對不起家人,總之就覺得應該哭才好,就像我們常說的網路語言:此處應有哭聲。
那麼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找到了原因,對策是顯而易見的:把體驗的權利還給孩子,不管這個體驗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是快樂的還是傷心的,通通的還給孩子。
-
4 # 可愛多的仔仔
給孩子看一些引導勇敢的繪本、書籍也是很大的力量。
主要還是家人,言語上要去鼓勵他,給他多一些的愛。
家人的引導很關鍵
-
5 # 春風化雨花草香
孩子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孩子神經大條,有的孩子就比較敏感脆弱……其實很多孩子都有一顆玻璃心,是因為他們經歷太少,沒有經受過挫折打擊,導致一遇到一些不順心的小事情,就會難過哭泣,無法堅強面對。
孩子們都是在經歷挫折後,慢慢成熟起來的。孩子擁有玻璃心,跟性格關係很大,但是隻要家長能做出針對性的引導,會慢慢好轉一些。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參加一些集體活動,讓孩子多接觸一些其他孩子,在一起進行遊戲、比賽之類的,讓孩子知道勝敗是常事,要做到敗不餒勝不驕。如果想做“常勝將軍”,除了要百分百的努力,還需要好的機遇。孩子見過的人多了,經歷的事情多了,就會慢慢變得勇敢堅強起來,就會把輸贏看得淡一些。
家長不要譏諷責罵有玻璃心的孩子,更不要動不動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只能在生活中給予潛移默化,慢慢糾正。一般來說,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都會有所改善。
-
6 # 北黔粵姐
挫折教育不夠。家長可以循序漸進的根據孩子的心理承受力去有意安排一些有困難的事情讓孩子獨立完成,然後配合賞識教育,讓孩子覺得困難不可怕和體驗戰勝困難後的喜悅心情。慢慢孩子的心理就會變得強大了,玻璃心就會碎了。
-
7 # TYM9478
因為我有一個玻璃心的媽媽
家長的示範教育深遠影響著孩子,父母性格也過多或少遺傳給了下一代。從許多育兒知識裡學習到優越的家庭環境,縱容式的家庭教育,溺愛式撫養,單親家庭等系列原因會造成敏感脆弱的小童心。
我的朋友,90後的小周是個3歲孩子媽媽,正處於學習當母親並且當好母親角色的摸索之中,曾經的她也是心思敏感,多愁善感的姑娘,但也力爭好強。她說養了孩子,自己漸漸擁有自律及改善缺點的動力,讓下一代健康成長。
我們應該努力做哪些呢?1.放手讓孩子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可以做適當提點及小幫助。
2.讓孩子多交朋友,拓寬人際。
3.再忙的工作也要去做親子交流,做有選擇有效率的陪伴。
4.遇到不開心的事,父母及時的心理疏導,做個忠誠的傾聽者。
-
8 # 劉叔看相起名取名字
玻璃心的孩子,最好的辦法要多到野外運動。多參加公益的活動,尤其是軍訓或者遊學等等的,讓孩子瞭解到我們都是普通人。
-
9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心理很脆弱,隨便一句話,落到他們的心裡,可能是驚濤駭浪,讓他們的內心頃刻崩潰,孩子的這種心理稱為“蛋殼心理”,主要是父母對於孩子過於溺愛,總是把最好的留給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還有父母自身缺乏面對困難的自信和勇氣而潛移默化影響到孩子。這種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害的,會讓孩子變得脆弱,經受不起成長中的各種挑戰和磨鍊,那麼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讓他變得堅強呢?
首先父母不要溺愛孩子,對於孩子的過分要求要適當地說“不”;父母要對孩子適當地放手,讓他做一些有難度的事情,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在玩遊戲中學會思考,父母幫助孩子一起去解決問題,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
回覆列表
“玻璃心”孩子,跑不贏人生這場馬拉松。更何況人生更像鐵人三項
現在我們家長的主流教育觀念常常強調的是,“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就要非常辛苦地學習這個、學習那個。不光是我們贊同這個觀點,包括著名的作家在《異類》一書中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做出成就的人,一朝領先,一輩子領先。但是我們的人生會是一個充滿挫折的鐵人三項過程。期間不會一帆風順的,假如認為自己沒有能力為孩子掃平他人生的一切不如意,那麼就別培養一個“玻璃心”的孩子。
為什麼我們當中取得的成就大小,並不是按照我們上學時期的排名?那是因為,即使贏在了起跑線上,今後也未必贏,因為學習是一個長期的事情,一輩子的事情,是場鐵人三項,而不是短跑。因為隨著時間推移,賽道會不斷地轉換。每過一個階段就有人不適應而主動退場,是主動退場。最後的贏家,不是一開始跑得最快的人,而是為數不多堅持跑下來的人。
這是我們中國最偉大的人,他的人生起跑線:
作為韶山一個農民兒子的毛澤東,第一次離開農村,來到大城市,是在1911年,他步行120里路,來到長沙,考入湘鄉駐省中學堂讀書,他跟斯諾描述過當時既興奮又緊張的心情:“我聽說這城市是非常大的,有許許多多居民,許多學校和一個巡撫的衙門。這簡直是一個偉大的地方!這時我很想到那裡去……我步行到長沙,心中極端地興奮,一半生怕被拒絕,幾乎不敢希望真入那個偉大的學校做一學生。”(《毛澤東自傳》)這一年,毛澤東18歲。
自信心的養成,離不開一個人的學習和見識。在長沙就讀期間,毛澤東博覽群書,而且“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善於思考,勤於調研。他對中國社會的真正瞭解,他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遠遠超過了留學歸來的洋博士們。
毛澤東出身農家,貌似輸在起跑線上,事實上,他一直被輕視:在湘鄉讀高等小學,“許多有錢的學生都輕視我,因為我常穿破爛的襖褲”;在北京,被歐美博士輕視;在中央蘇區,被蘇聯留學歸來的“二十八個半布林什維克”輕視……但輕視,能擊敗毛澤東嗎?
在北京的嚴寒裡,青年毛澤東穿著與同鄉青年共用的一件大衣,駐足於冰雪之間,在一片銀裝素裹中,凝視若火焰般綻放的紅梅,滿心欣賞,熱血沸騰。他樂觀,不焦慮;他不抱怨,努力尋找問題癥結與解決之道;他不在乎身外之物,他追求精神的強健,還有信仰的力量。
從偉人身上我們能學到的恰恰是,贏在起跑線並不是成功的必備。成功也要靠自己長期的努力。而且會經歷各種磨難。
七八十年代出生的我們小時候,我們很少說類似“玻璃心”這樣的詞,但今天我們經常會聽到“玻璃心”“傷不起”這類的話。很多年輕人,似乎真的脆弱到了不能受一點傷的地步。動不動的離家出走、尋死覓活。玻璃心是如何養成的?這和我們今天過分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有關。
由於過於強調起跑線的重要性,很多家長和老師不斷告知孩子,一朝落後、永遠落後,孩子們一旦遇到一點不順利,暫時落後了,就害怕的要死。用不了多長時間,孩子的心就變得很脆弱,成了玻璃心。這些人如果一開始處於順境,就越發地有信心一路走下去,但是人很難永遠有好運氣,一旦遇到挫折,變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變得暗無天日了”。在這種時候,如果我們的家長和學校能夠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培養他們在人生中長跑的意識和能力,一時的挫折、落後、低谷不算什麼大事。但是贏在起跑線上的理論心態下,家長表現得比孩子還焦慮。而家長和學校所做的,一方面是繼續給孩子施加更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小心翼翼地為孩子保駕護航,最後大家都變得輸不起。雖然很多人後來懂得了把人生當作鐵人三項的重要性,如果在年輕時養成了玻璃心。那麼以後在人生轉換賽道時,畏首畏尾、害怕挫折以後,就無法為長跑提供動力了。
當今教育孩子,當大家都在試圖搶先跑出去幾十米,或者都在訓練那種有爆發力而沒有耐力的短跑時,聰明人不妨讓孩子煉就一顆永遠摔不壞的強大心臟。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自己和孩子總是能夠不斷堅持地跑下去,即使跌倒,也能不斷爬起來。如果還能夠一邊跑,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那就更好了。最終獲得幸福人生的,是這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