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詩人孫慢慢

    我認為利更多一點。

    因為古詩詞跟文言名篇是流傳下來的瑰寶,是中國文化的精神所在,不瞭解中國文化,怎麼能稱作華人?

    學習古詩詞跟文言名篇起碼有這些意義與價值

    1 增加見識

    文以載道,詩文皆學問,皆承載著“道”。華人看重道,古代不管道家儒家,法家,無不言道。當然,他們各自的道有所不同,但他們的追求都是終極至理。對於道的理解,記載在《論語》《莊子》這種經典書籍中,也記載在歷代文人的詩文中。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文化,很大一部分要從詩中去尋找。只讀幾首詩,幾篇文章,對此是難以有深切的理解的。

    2 豐富人生體驗

    所謂開卷有益,特別是流傳下來的經典詩文,那就更加有益。這些詩文都是由作者的人生經歷或者人生感悟而成。讀一讀,自然也可以讓自己的人生體驗更加豐富。

    比如讀山水詩,如在祖國秀麗山河中漫遊,讀邊塞詩,又如親自在戰場,有熱血澎湃之感。還有送別詩,愛情詩,等等每種詩都有不同的體驗與情感。多讀一點詩文,就會讓生命得以延展,有所提煉。

    3 學習詩文作者的品格與情操

    大部分的詩人作者,都是有比較高尚的品德,看重自己的名節,有胸懷格局。因為這些人也都是飽讀詩書,受到中國文化薰陶,而他們寫出的詩文,又進一步傳播加強了中國文化的神聖感。這是中國文化很有特色的現象。人文性比較強。作文與做人密切相關。詩文有修身養性的功能。正是因為詩文作者有很高的修養與品質,所以可以成為模範榜樣,讓同學們受益匪淺,從而也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

    4增加審美能力

    文言文與古詩詞有著強烈的語言美感。好的文章詩詞極具意境,往往幾個字就能引發人的共鳴與神往。人的審美能力決定了他的價值觀。只有認識到這個世界的美好,人才能選擇善良。如果人們無法被這個世界所打動,那隻在乎自己,成為自私自利的人。所以,我們不僅喲培養學生的智商,情商,只要培養他們的美商。如果只從實用的角度而言,的確,文字只是交流工具,詩詞學不學兩可。文言文學了在實際中也用不上,花費那麼多時間去學習幹嘛?實際上,詩文對學生很重要的是美學培養。很多學生剛開始學一首詩,一篇文並沒有太多感覺。但是長大後,有了一些人生經歷,有了對天人宇宙的更多感觸,卻發現對這些詩文有了共鳴。文學對人是潛移默化的,是影響一生的。有的知識學了可能忘掉,但是詩文對人的影響一旦形成,就很難失去。

    5增加愛國情懷與社會責任感

    只有對我們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與喜歡,才會真正的熱愛這個國家。而且古詩文中有大量的愛國名篇,有很多具有家國意識,充滿社會責任感的文句。

    6提高寫作水平與交際能力,提高文化自信

    這是毫無疑問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字寫作中無論引用詩文中的句子,還是參考其寫法,都會對寫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透過更多的學習詩文,容易獲得自信,這是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不管對個人還是對國家,都是重要的。

    7 古為今用,繼往開來

    古詩文中有很多古人寶貴的知識和經驗,有很多創造性的東西。我們透過學習,完全可以吸收其精華,達到古為今用,繼往開來的效果。舉一個廣為人知的例子,屠呦呦發明青蒿素就是受了《詩經》的啟發。

    儘管西方的現代科技比中國領先,但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有優秀之處。詩言志,華人的志氣總是要有的。一時落後不代表永遠落後,傳統文化需要發揚。

    總而言之,不要僅僅從眼下的,實用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要綜合起來看,增加古詩文與文言文很有必要。

    但是也要注意幾個問題。

    1 要讓學生多讀,少背誦

    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做到開闊眼界。才能看到中國文化的整體樣貌。就像讀論語,只讀一句“言必信,行必果”,是不能瞭解孔子的真正思想的。

    但是多讀詩文,不一定全背。而是選擇部分有代表性的,思想價值高的背誦。其他的能熟讀即可。關鍵是要讓學生了解其真意,不是死記硬背。

    2 重在引導,不要強迫灌輸

    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這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去多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很有道理的。填鴨式的強迫灌輸,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3 老師要有文學功底

    有的老師自己都對詩詞文章一知半解,照本宣科,很難讓學生感興趣。只有老師自身具有深厚的文學功底,才能更好的指導學生。

  • 2 # 自由地瘋

    這個問題有點難回答。我們學中文的目的一是認字,二是寫作。古代人考狀元主要是看字和寫作水平。而寫作是人類文明文化的傳播傳承方式。語文課本適當新增文言文和古文,我個人覺得更有利於現代孩子瞭解古代文化,在現代文學中可以感覺到不同和相通的地方。現代文學、文字我們在書店、圖書館、報紙、新聞等都可以隨時看也看得懂,但是古文就不一樣了。有時遇到一句很哲理的話,需要查閱才能知道它的意思和來源出處以及時代背景,往往在老師的講解下會理解的更深,學生大部分時候個人跟難理解弄懂。所以我覺得多加些古文諺語詩詞挺好的,當然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提高了個人的文化學識、寫作水平和氣質修養。

  • 3 # 張永科38

    謝邀請。先說第一個問題。加大詩詞和文言文的數量,對全面瞭解中華文明史,提高語言理解能力等有利無弊。第二個問題的核心是學習語文的作用。分兩個方面。O一,語文知識的基本內容有①識字,認識漢字理解字義。②學詞。巜現代漢語詞典》中有漢字約14000多個,詞為6萬多條。要全面理解詞義和出處。③語法:掌握主,謂,賓,補,定,壯這幾類語法的使用。能運用語言文字準確說明事物。④掌握寫記敘文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景物,人物,原因,結果。⑤掌握論說文的寫作要點:論點,論據,結論。O二,①透過學習語文的全部知識,增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進而與其它學科保持同步運化![也就是說,用小學的語文水平理解中學的歷史,地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就比較困難!必須是中學的語文水平,才能理解中學的其它學科的文詞含義]。②學習語文的主要作用,就是要你會運用語言,文字,語法等,準確地理解事物,描寫事物,論證事物,記敘事物。③學習語文極大提高人的欣賞能力!④語文學的不好,你就寫不好文章和詩詞,你就不能從事記者,編輯,文學創作等工作,以上幾點就是學習語文的主要作用!

  • 4 # 古城漁樵

    我認為: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弄清楚了學習語文課的真諦!便知該從那方面入手教育語文知識了。終極目標是決定著語文教育課的走向,從而可以大道至簡地,行之有效得到預期教育程序!用高效的教育方針使學生語文知識快速增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材!

    大家知道所謂語文!也就是語言文化。然而語言文化是什麼呢?它必然是來源社會的百科知識!也就是用語言把社會中的百態表達完善,才能叫語言文化。語言的文字皆是由自然的規律存在!它是前人用智慧與自然規律生成的語言文字文化。我們的古人很有智慧!把語言文字文化發展的非常完美!

    直到今天為止,我們的語言文字文化,雖有所豐富發展壯大,但還走不出古典的範籌!後人用智慧把語言文字文化與現實中的自然與人文、杜會與科學、思想與理想、精神與事物、科技與實踐等等!來用語文表達完善。古人語文用文言文表達,現在的語文我認為是:部分文言文與白話文結合的表達形勢!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傳統古典文化至今流傳很廣泛。唐詩宋詞家喻戶曉!這些足可以說明,學好用好語文知識,我們缺少的不是中國現代和古典文化及世界文化!然而恰恰最缺少的是:學習的理念及教育方法!如果我們一味地在追求書本上的知識,而不知去尋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必然會造成學非所用的結果。

    學語文不單是學學、能理解、會欣賞就可以了!真正的內涵應是為己所圖、為人所用、為社會和國家強大所想!在學校學好語文的知識能用於到社會中,變成一個實用語言文化。再說白一點,就是能給自己也多條生活出路!教育和學習的理念端正了,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不管任何的文化知識,只要是能與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就會變成一種最強大的現代中國文化。五千年曆史已經證明這個真理。

    如果從學習理念上出了差錯!不僅會出現學非所用的結果,而且還會失去對學習的信心!這不是我們所需要的結論和結局。

  • 5 # 高友德

    語文,是文化的基礎,即使是你今後學理工科,沒有語文基礎,你連論文都寫不出來。與導師答辯,你也語無倫次。語文,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遠紅外線洗面奶能用嗎?會不會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