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在封建王朝,黃河有哪些人為決堤事件?有何影響?
3
回覆列表
  • 1 # 穿越再現彼岸

    黃河由於將黃土高原的泥土帶到中下游地區,久而久之在河南孟津以下都成為地上河(懸河),孟津之下的黃河屢屢決口,黃河水氾濫成災。據歷史記載:

    1、公元前2000年至1985年的3985年中,中國發生較大的水災有1029年,其中黃河流域發生較大的水災有617年。

    2、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中,決口氾濫的年份達543年,甚至一場洪水多處決溢,總計決溢1590次。

    那麼多達1590次決堤溢位事件之中到底人為的情況有多少次吶?待我細細道來。(根據歷史記載統計)

    一、趙文王決堤漳水,阻擋魏軍(公元前281年)。

    也許有人說漳水屬於海河水系不屬於黃河水系?其實這是一個誤解。漳水又稱衡水、衡漳,“漳”的意思是“橫”的意思,古人因為漳水經常變道氾濫所以才有了“漳水”這樣的稱謂。公元8年之前,漳水屬於黃河水系,之後屬於海河水系。

    根據《史記.趙世家》記載,公元前281年,趙惠文王於這一年決堤漳水,水淹魏軍,阻擋魏軍前進的步伐。因漳水當時屬於黃河水系,所以應該算是最早決堤黃河的記載了。

    其實這事和樂毅伐齊有關,樂毅在關鍵時刻被猜忌,只好逃到了趙國避難。公元前283年,秦國派遣使者聯絡趙惠文王,希望秦趙聯合再次攻打齊國,這時的齊國只剩下兩座城池還沒有被攻下,有一些地方處於無主的狀態。秦國的目的就是把強大的齊國再度打擊,讓齊國徹底不能翻身。

    齊襄王派遣蘇秦的弟弟到趙惠文王之處做說客,說動了趙王,趙王決定不聯合秦軍再次攻打齊國。這下惹惱了秦國,秦國伺機報復趙國。

    《史記》記載,公元前282年,投奔趙國的樂毅攻打魏國的伯陽,並佔領了。公元前281年,魏國聯絡秦國攻打趙國的石城等兩座城池,讓秦國佔據了這兩座城池。於是乎,趙惠文王到衛國的東陽地區,決堤漳水,阻擋魏軍,看來當時魏軍和秦軍之間是相互配合的。(趙惠文王劇照,手下有藺相如、廉頗、平原君趙勝、趙奢等,他下令決堤漳水,黃河的支流之一)

    二、水淹大梁城(公元前225年)。

    戰國時期的大梁城也即是今天的開封城周邊地區,黃河“懸河”距離此地並不遠,作為都城有天然的缺陷。

    公元前225年,秦國大將王賁率領秦軍攻打魏國,一路狂飆到大梁城下。無奈大梁城十分堅固,屢次進攻都不能攻破大梁城的防守。

    當時正值初春時節的春汛,王賁命令在大梁城西北黃河之下修渠道,直通大梁城下。恰在此時,春汛到來,又值春雨連下十幾天,黃河水勢洶湧。王賁親自指揮決堤黃河,黃河水順著渠道直衝大梁城,大梁城城牆大都是土質,不久就多處出現倒塌。

    王賁率軍趁機攻入大梁城,滅亡魏國,將魏國土地收入囊中。(王賁劇照,下令決堤黃河,水淹大梁城,滅魏國)

    三、朱溫家族,三次決堤黃河。

    朱溫及其後代決堤黃河達到三次之多,主要原因並不是專門因為軍事的緣故。

    1、896年第一次決堤黃河

    896年,當時朱溫駐守滑州,也即今天的河南滑縣。當時因為黃河水位暴漲,隨時有潰堤的危險,朱溫駐守的滑州城有滅頂之災。當時朱溫為了保護自己駐守的滑州,於是決堤黃河,讓黃河分成兩道水流,滑州城在這兩條水流中間。

    朱溫保住了自己的滑州,卻淹沒了大片的土地和人民。

    2、918年謝彥章決堤黃河

    朱溫死後的梁末帝抵擋不住李克用的唐軍,於是經常利用黃河水阻擋李克用的軍隊進攻。918年,後梁大將謝彥章決堤黃河,水淹曹州、濮陽,有效的阻礙了李克用軍隊的進攻。至於田地和人民在他們心目中沒有什麼分量的。

    3、923年段凝決堤黃河

    923年,後梁大將段凝在河南酸棗地區決堤黃河,酸棗也即是現在的河南延津附近地區。

    縱觀後梁頻頻利用決堤黃河來阻擋李克用的軍隊,可見其離滅亡也不遠了,同年後梁滅亡。(朱溫及其家族三決黃河口)

    四、南宋杜充,李固渡決堤黃河(1128年)。

    杜充是南宋初期的丞相,後來叛逃到金國,是岳飛曾經的頂頭上司。雖然他沒有多少本事,卻自比韓信。

    杜充在接替去世的主戰派宗澤之後擔任開封府留守,金軍在完顏宗望的率領之下南侵,他不和金軍對抗,而是早就打定了主意,準備決堤黃河,用黃河水阻擋金軍南下的步伐。

    他選擇了河南滑縣和河南汲縣之間的李固渡決口黃河,黃河水在河南濮陽和山東東明之間流過,經過山東鉅野、魚臺注入泗水河入海,形成一條水上阻礙,阻擋金軍騎兵的快速南下。(杜充像,岳飛曾經的頂頭上司,後投降金朝)

    五、蒙古軍隊兩次決堤黃河。

    1232年,金哀宗迫於蒙古軍隊進攻,逃離開封到了歸德府,歸德也即是現在的商丘城區的一部分。

    金哀宗及其高層商議扒開黃河水淹蒙古軍隊,派出的部隊卻被蒙古軍隊擊潰了。蒙古軍隊一審問,發現居然金國使用這樣的損招,於是乎,蒙古軍隊也直接用金軍的套路,扒開黃河鳳池口,水淹歸德城。

    1234年,南宋軍隊由南而北進攻,佔據黃河以南的商丘、汴梁、洛陽等戰略要地。為了阻止南宋軍隊佔據汴梁城,蒙古軍隊在汴梁城北的寸金澱決口,水淹汴梁城。

    六、1642年的水淹開封。

    1642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第三次圍攻開封城,正當激戰之時,突然之間黃河決堤。開封城一片汪洋,百姓死傷無數,而在城外進攻的農民起義軍損失巨大。

    如此喪盡天良的大事件,居然在《明史》中沒有人敢於承擔把決堤黃河的事情承擔下來,一般認為,幹這件事的是明朝的那些官員們,只不過誰也不敢出來承認。

    後來在《桃花扇》小說中,稱這一計策是侯方域(復社領袖,復社是東林黨的靈魂)出的計劃,也即是復社及其東林黨的那批明朝官員乾的事情,這應該是自己露出的端倪吧。(李闖王繪畫,第三次圍攻開封,遭遇明朝官員決堤黃河水淹開封,百姓和農民軍損失慘重)

    七、存疑的黃河人為決堤——八百里水泊。

    944年,後晉晉出帝石重貴為了阻擋契丹軍隊的進攻,在河南滑州決堤黃河,水淹汴梁、曹州、單州、濮陽、鄆州等地。

    這次決堤黃河,在山東境內形成了所謂的“八百里水泊”,不過此事有點疑問,不敢妄下結論。

    縱觀歷史上人為決堤黃河的重大歷史事件來看,決堤黃河主要是因為軍事用途,其次才是安全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煮綿棗配什麼東西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