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井茶痴
-
2 # 貢苑茗茶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最古老的傳說是神農前輩又在嘗試心得草藥時,突然渴了,支起煮飯的大鍋燒開水喝,說來也巧,這時候一陣風吹了幾片樹葉在鍋中,讓鍋中開水慢慢變成了黃綠色,還發散著真真清香,神農前輩當時就覺得這是一味不可多得寶藥。於是他喝了一碗鍋中的水,“咦?為何這麼好喝?”隨著時間的推移,神農前輩總結出這葉子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腦等作用,於是給這種葉子取名為“茶”!
另一個傳說,說是神農嘗百草時中了各種毒,一日聞到身邊樹葉散發出異香,便摘下幾片放入口中,結果就是見證奇蹟的時刻,神農身上的毒被解了!
當然,這些都是傳說,我們從什麼時候開始飲茶?估計具體時間沒人說的上來,但大致上起源於漢朝,到了唐朝才開始真正盛行。茶聖陸羽在《茶經》卷下《六查之飲》寫到:“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揚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史書記載於此,現在雖然沒有辦法考證,但想來也不會空穴來風。
據悉事實是這樣的:
在唐朝之前,喝茶一開始還只是貴族之間的小規模活動。皇上愛喝茶,下面的王公貴族當然想也發展一點與聖上的共同愛好,於是爭相效仿。從唐朝的開元年間,才慢慢普及到。全國上到天子,下到黎明百姓,基本所有人都不同程度的喜歡上了喝茶,只是各類人群喝茶的品質不同,而專門為聖上宮廷製茶的貢培也是在這個時間段設立的。
唐代之所以能夠在全國範圍內形成非常深厚的飲茶風氣,其實與陸羽等人的大力提倡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陸羽寫成了中國、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茶書《茶經》,第一次較全面地總結了唐代以前有關茶葉諸方面的經驗,大力地提倡飲茶,推動了茶葉生產和茶學的發展。
我們一直在說中國茶葉的歷史很悠久,然後舉例出一大堆證明來說歷史歷史如何,其實真像也許並沒有想象的飽滿。我在網上是最不待見對普洱的吹噓的,天價古樹這些屢見不鮮,包括對茶葉的歷史也是顛倒黑白是非。支援茶葉消費生產最大的條件是人口,農業技術,消費市場等條件,以人口來說,中國現在有十三億人,一百年前只有四億人,明末清初也就一億人左右,明代以前最高人口五六千萬,那樣同時代雲南的人口是四千多萬,民國是一千多萬,而清初康熙年間是18多萬丁約九十萬(雍正之前是以成年人口16-60歲的人丁計算的),明清時期還有幾次雲南人口遷移,明洪武和永樂年間的移民實填和土流並治,清雍正年間的化土歸流,人口不足的情況下茶葉生產規模,銷售規模有多大,茶馬古道千年歷史是做廣告的宣傳而已。以上面雲南的例子來說,中國茶葉的流行是唐宋最早由社會上層開始流行起來,代表的說蒙頂和顧渚那些貢茶院,到北宋時期有上層到全社會都出現了喝茶的風氣,同時一些和茶葉有關婚俗禮節也開始形成了,同時一些茶文化的茶書典籍從陸羽《茶經》開始,張又新的《煎茶水記》,溫庭筠的《採茶錄》,皎然的《茶訣》,裴汶的《茶述》,丁謂的《建安茶錄》,蔡襄的《試茶錄》等等。到明代中前期,朱元璋的廢團茶詔以後,散茶和撮泡開始流行起來,江南地區的經濟繁榮起來,茶葉的流行在全社會都有了喝茶的風俗,同樣的西北北方地區對茶葉的需求也日益增加,這時茶葉加工就分成了兩種風格 ,內銷茶精益求精,追求口味香味最後在明清時期都完成了工藝改進,大多數的綠茶紅茶工藝都在這個階段形成,而普洱黑茶茶磚等外銷茶邊銷茶,以磚餅沱的方式沿用古代工藝,畢竟西北北方的少數民族是喝奶茶調味茶的,在口味等級上要求比較低。在清代茶葉傳到了歐洲,西方人對茶葉的痴迷絲毫不亞於東方,在短短的一兩百年間茶葉消費是翻倍增加,風靡一時的下午茶英國茶等等成了全社會的嗜好,到現在西方的軍隊單兵口糧裡面都有茶葉,你說茶葉的流行不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