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民清叔
-
2 # 三農河套源
該病主要為害葉,影響光合作用,減弱樹勢。幼苗發病重於成樹。發病初期葉背出現白色小粉斑,擴充套件後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粉斑,白粉斑匯合成大粉斑,佈滿葉片大部分或整個葉片,病重時葉片正面也有白粉斑。發病後期葉片褪綠,皺縮。
一、枝幹:新梢被害在老化前出現白色菌絲。
二、葉片:9月份以後,葉片初現近圓形或不定形白色黴點,後黴點逐漸擴大,發7展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連合為斑塊,嚴重時葉片大部分乃至全部為白粉狀物所覆蓋。發病葉片褪黃,乾枯脫落。
三、果實:果實5~6月份出現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菌絲叢,粉狀,接著表皮附近組織枯死,形成淺褐色病斑,後病斑稍凹陷,硬化。
病原菌以子囊殼或菌絲越冬,第2年春天放出子囊殼作為初侵染源。氈毛單囊殼以菌絲在最裡邊的芽鱗片表面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1~27℃,高於35℃,低於4℃不能萌發。
防治方法:噴施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丙環唑1500倍液或氟菌唑2500倍液,寧南黴素2000倍液,結合磷酸二氫鉀450倍液,間隔七到十天一次連防兩到三次用藥一定注意用量做好二次稀釋現配現用!
注意事項:發病初期防治,嚴重的及時拔出清理出去避免交叉感染,控制溼度,降低澆水次數,不要大水漫灌。應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疏除過密的枝條和病枝,避免偏施氮肥,促使樹冠通風透光。每年的秋後,要做好果園的清理工作,將落葉,病枝和病果集中焚燒處理或者掩埋。
-
3 # 農民小袁
該病主要為害葉,影響光合作用,減弱樹勢。幼苗發病重於成樹。發病初期葉背出現白色小粉斑,擴充套件後呈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粉斑,白粉斑匯合成大粉斑,佈滿葉片大部分或整個葉片,病重時葉片正面也有白粉斑。發病後期葉片褪綠,皺縮。
1、枝幹:新梢被害在老化前出現白色菌絲。
2、葉片:9月份以後,葉片初現近圓形或不定形白色黴點,後黴點逐漸擴大,發展為白色粉斑。粉斑可互相連合為斑塊,嚴重時葉片大部分乃至全部為白粉狀物所覆蓋。發病葉片褪黃,乾枯脫落。
3、果實:果實5~6月份出現白色圓形或不規則形的菌絲叢,粉狀,接著表皮附近組織枯死,形成淺褐色病斑,後病斑稍凹陷,硬化。
發病規律:
病原菌以子囊殼或菌絲越冬,第2年春天放出子囊殼作為初侵染源。氈毛單囊殼以菌絲在最裡邊的芽鱗片表面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發適溫21~27℃,高於35℃,低於4℃不能萌發
回覆列表
桃白粉病有兩種病原,其一是三指叉絲單囊殼菌,發生較為普遍,主要為害桃葉,也為害幼梢,寄主還有李、櫻桃。其二是桃單殼絲菌。三指叉絲單囊殼菌的菌絲外生,葉上菌絲很薄,發病後期近於消失。分生孢子稍球形或橢圓形,無色,單孢,在分生孢子梗上連生。分生孢子梗著生的基部細胞肥大。桃單殼絲菌的分生孢子橢圓形至長橢圓形,無色,單孢,主要誘發果實症狀。
葉片染病後,葉正面產生褪綠性的邊緣極不明顯的淡黃色小斑,斑上生白色粉狀物(分生孢子和菌絲、分生孢子梗),斑葉呈波浪狀。夏末秋初時,病葉斑上常生許多黑色小點粒(子囊果),病葉常提前乾枯脫落。果實以幼果較易感病,病斑圓形,被覆密集白粉狀物,果形不正,常呈歪斜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