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要具體一點的方法
5
回覆列表
  • 1 # 二娃娃

    很多父母有較高的道德要求,要求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遵守對別人的承諾。這是一個可貴的美德,必須贊一個!我也力爭做到守信,雖然較少滿口答應別人什麼,而且在沒有把握的時候我會說:試試看吧。但是一旦答應了,就爭取實現諾言。

          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也有這樣的要求:說話要算數,講信用;很多父母也常常為孩子說話不算數而苦惱:去小朋友家玩兒,說好了幾點回來,到時間卻沒回來;說好了自己穿衣服,到時候耍賴撒嬌,讓媽媽穿;說好了幾點完成作業,到時間卻沒完成;說好了只看一部動畫片,看完了卻還想看;說好了明天去學討厭的鋼琴,到時候孩子又不願意了......

          父母會理智氣壯地問:你為什麼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

    一、要分清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的承諾

         其實這些承諾看起來是對父母的承諾——答應了父母的要求,實質卻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所以,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信守承諾”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女兒答應了小朋友的要求,我一般會督促她信守承諾,因為做不到,可能會讓別人有損失,耽誤事兒——小朋友之間要講信譽啊。

          但是這一類“答應了父母的要求”的承諾就不同了。說句實話,父母要求孩子說話算數,大多數不是基於高尚的道德要求,而不過是管理孩子方便,讓孩子按照父母要求去做的一種手段。做不到,一般說來對別人也沒有損害,所以,性質是根本不同的。我今天主要談談這一類“說話不算數”。

    二、有時說話不算數也是正常的

          其實我女兒有時說話也不算數。她很喜歡在家裡捉迷藏,玩了幾次,她還想再玩兒,她會說:最後玩兒一次;接著,最最後再玩兒一次......;然後,真的,最最最最最後一次。這是她的小伎倆,沒辦法,誰讓她太想玩兒呢?誰讓我開始不想花時間陪她玩兒個夠呢?所以,好像也怪不得她。

         我們大人也會如此。看到好吃的牛肉,有點兒胖乎乎的我,會先告訴自己不要再吃了,之後又忍不住再吃幾塊;本來計劃十點鐘就睡,電影看得正高興,就再看一會兒;計劃第二天早上起來跑步,如果實在太瞌睡了,就改睡懶覺了......

           有些情況下,“說話不算數”是人之常情,對別人信守諾言的大人自己也會這樣,孩子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所以,如果女兒去小朋友家到了約定時間還想繼續玩,我理解,不會怪她;如果說好看一部動畫片,她還很想看,我也理解;說好了自己吃飯了,偶爾撒嬌讓媽媽喂她,也不責備她;孩子作業說好要完成,但有時的確是疏忽遺漏了一些,也正常啊......

    三、有時是情況變了

          情況變了,原來說好的事情有所變化,也是正常的。比如我原來計劃今天寫完博文,但由於有事沒寫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其實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看到孩子說話沒算數,先不要著急批評他,而是看看是不是情況變了。比如和女兒說好在學校完成作業,但是沒完成,細問一下,原來有其他事情,也就不必追究了......

    四、有時是城下之盟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離開陳國準備前往衛國,途經蒲地,被蒲人將他們一行圍困了起來,阻止他們去衛國,孔子只好口頭上答應不去,蒲人不幹,要求孔子簽下盟約,於是孔子就和蒲人簽下了盟約,蒲人就解除了包圍圈,孔子打了個轉,又接著前往衛國。他的學生子貢就奇怪地問到:“先生不是一直都在說人要講信譽嗎?剛剛才與他人簽訂了盟約,怎麼一轉身就違背了呢?”孔子回答到:“要盟也,神不聽。”意思是說剛才那個盟約是不平等條約,是強迫的、暴力的行為,這事根本就做不得數,當然也就沒有執行的必要。看來孔夫子面對城下之盟,絕不會傻到老老實實地去遵守。

         所以,要想一想,我們是否有時也是在強迫孩子答應我們的要求呢?因為我們會說:你必須要.....如果不答應,就.......所以,如果不是好好商量的,孩子是違心地答應了,那麼學孔夫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讓孩子“輕諾”,是陷孩子於不義

        “君子不輕諾,既諾之,則不悔。”這說明遵守諾言還有一條原則:不輕諾。

           但是我們父母呢?卻經常讓孩子輕易許下諾言。我們經常對孩子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是否能做到,就強迫孩子答應,不允許孩子說:我試試看吧。讓孩子輕易許下可能做不到的諾言,那麼父母不就是“陷孩子於不義”嗎?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前五名,孩子不得不答應了,結果沒考好,那這算是孩子說話不算數嗎?

         想想成人是怎麼做的:朋友對我們有個請求,他會說:請您盡力幫忙,但是不行的話也不要勉強。我們也會說:我試試看,盡力去做,但是不敢保證把事情辦成......所以,請不要在大人和孩子之間實行不同的標準。

        如果你真想讓孩子遵守諾言,不要忘了告訴他:不要輕易答應我的要求啊

    六、父母對孩子守信了嗎?

        那次我差點兒失信。週日下午兩點有聲樂課,說好了午飯前女兒好好練練聲樂,上課之前的時間就隨便玩兒。結果沒練完就吃午飯了,所以午飯後我就和女兒說:咱們再花點兒時間練完吧。女兒馬上指出:爸爸說話不算數!我這才意識到......慚愧!是否練完其實沒那麼重要,不能失信於孩子啊。在這樣矛盾的時候,我應該選擇守信啊,所以,就讓她痛快地玩去了。

          如果父母真想讓孩子說話算數,遵守對我們的承諾,那麼我們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少提出那些他可能做不到、或者很不喜歡的要求;也彆強迫他答應你的要求。這樣,再去要求孩子守信,會容易得多......

        同時,別忘了有時沒有完成約定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也會這樣!

  • 2 # 平涼家長之家

    本期主題:上初中的孩子了,卻經常說話不算話應如何教育?

    家長求助:我家孩子上初中了,也算是大人了,可是卻經常說話不算數,出爾反爾的,特別讓人惱火,應該如何教育呢?

    “上初中的孩子了,卻經常說話不算話應如何教育?”從這個問題來看,您對孩子都已經是初中生了卻還經常性說話不算數有些焦慮。在此奉勸您一句:放平心態,分開看,慢慢來。

    1、放平心態:初中孩子說話不算數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品問題

    為什麼說初中孩子說話不算數不是什麼了不得的人品問題呢?在大多數父母看來,孩子說話不算數就等於是不信守承諾,不信守承諾就等於背信棄義。而背信棄義,無論是從中國傳統文化“立德”的角度看,還是從商業社會“信用無價”的角度看,確實都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事實確然如此麼?其實不盡然,得具體事件具體分析。

    常規情況來說,小學和初中孩子的說話不算數,其實沒有父母親所認為的那樣嚴重。

    畢竟是小孩子嘛,他們說話不算數所涉及到的那些事,90%的絕大多數都無關乎道德和人品,只關乎孩子與父母之間的彼此承諾是否合乎情理,以及孩子對自我的要求是否足夠嚴格。

    而另外10%,關乎於父母家人之外的社會他人,比如同學、朋友、老師、親朋等,便確實事關人品問題——儘管是小孩子,但“好男兒一口唾沫一顆釘”不是嗎?人們的普遍認知上,還是傾向於給說話算數的孩子以更高的評價、更多的喜歡。

    2、分開看:孩子說話不算數是否關乎人品道德,得看對誰

    有個家長很不以為然反駁說:說話不算數就是人品問題,還得看對誰?說笑話呢吧?事實是,孩子說話不算數是不是關乎人品道德問題,確實得根據物件不同分開看。

    第一個層面,孩子不信守對父母的承諾,實屬正常

    孩子不信守對父母的承諾,並不等於孩子是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更與人品道德問題沒有關係。因為孩子不信守對父母的承諾,究其實質,得看父母的要求是不是合乎情理。

    有這麼一個案例:有個家長說自家孩子常常說話不算數。並舉了個例子,孩子明明答應的好好的,晚上整九點上床睡覺。時間到了,孩子卻只管津津有味看動畫片。家長提醒了一下,孩子敷衍說再看5分鐘。5分鐘到了,家長就直接把電視關了,要求孩子立即洗漱上床。孩子鬧情緒不高興,家長就跟孩子講了一大堆“人無信不立”的大道理,孩子聽了,也跟家長承認了錯誤,說要做個說話算數的好孩子、不做說話不算數的壞孩子。認錯歸認錯,可孩子上床之後依舊很不高興。該家長問要怎麼辦?

    教育專家尹建莉給這個家長的回答很精彩,她說: 當你飢腸轆轆的時候,有人給你端來飯菜,你聞著飯菜的香氣,一心要大快朵頤,卻在剛吃半飽的時候聽見有人說“吃一半就行了”,然後二話不說把飯菜端走了,請問你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類似這種情形下,孩子不信守對父母的承諾簡直再正常不過了。換成飢腸轆轆時吃飯的例子,家長立馬錶示理解。可切換到孩子日常行為要求,家長的思維模式卻又回去了、不理解了:長時間看電視有損健康啦、小孩子早睡早起身體好啦……嗶哩嗶哩,一堆很正確的道理。

    對小孩子而言,道理正確有什麼用?!

    一方面的問題是,他心裡不爽啊!他心裡不爽比天大是不是?所以說,孩子對父母的承諾,大多數時候根本就不能叫做承諾,那只是特殊情形下孩子不得不順應父母的、違反自己意願的、被動應付地所謂緩兵之計而已。他答應的時候,根本就沒想過能不能做到。

    另一方面,父母為了強化對孩子的管理,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對孩子提出了許許多多內容龐雜的、數量龐大的要求,並且軟硬兼施立逼孩子答應做到這些要求。特殊時間、特殊場境、特殊心態下,孩子確實答應了。答應歸答應,但“臣妾做不到啊!”

    為什麼做不到?因為太多的家長總是打著“都是為了你好”的旗號向孩子提出太多太多的要求,這些內容龐雜的、數量龐大的要求,將“規矩”變成了“統治”,將“建議”變成了“命令”,將“教育”變成了“刁難”。這樣情景下的“說話不算數”,實在是理所當然,跟道德人品之類的,完全不搭界。

    第二個層面,孩子不信守對他人的承諾,確實關乎人品道德

    孩子不信守對他人的承諾,這裡的“他人”是指除父母家人之外的其他社會人,比如說孩子的同學、朋友、老師等,這就關乎人品道德的問題了。

    3、慢慢來:孩子說話不算數關乎人品道德,當如何教育?

    芷蕎上四年級時候,媽媽曾許諾說,如果她好好努力三年,六年級畢業考試能拿 全班第一,就送她一個5000元左右的高品質手機,喜歡哪個牌子隨便選。

    小芷蕎本就羨慕同桌有蘋果手機用,而自己只能帶電話手錶。得了媽媽的承諾,簡直興奮到恨不得整夜整夜的學習,連睡覺都成了負擔。

    小芷蕎確實爭氣。三年,三個365天,病了痛了不請假,冷了熱了不懈怠,走路想著學習,吃飯想著學習,睡覺想著學習,卯足了勁兒往前趕,從人人皆知的差學生,一躍而成為年年的三好學生。六年級畢業考試,語文、數學、英語三門功課三個全校第一。

    小芷蕎興奮慘了,迫不及待地蹦回家,跟媽媽提出去買手機的事。媽媽說這個月家裡開支大,挪出5000塊有點壓力。這個月先攢點,再等下個月工資發了,就能去買了。

    小芷蕎是個通情達理的孩子,儘管她特別特別想在第一時間擁有夢寐以求的手機,但媽媽說了家裡暫時有困難要晚上一個月才去買。

    晚一個月就晚一個月吧,小芷蕎掐著指頭算日子。這一個月像蝸牛爬似的,終於過去了。興沖沖又去跟媽媽問買手機的事。媽媽神情有點尷尬,說是同事有急用,把錢借走了,得再等等。

    於是,小芷蕎又等了一個月,又去催問。媽媽很是不耐煩了,說是同事沒還錢,拿啥買?

    於是再等,再催。也不知過了多久,媽媽的神情和語氣越來越差,到最後被小芷蕎催煩了,直接怒火中燒訓斥說,“有這時間不知道去看書做作業,整天手機手機手機,能當吃當喝當成績?這死孩子,咋這麼不懂事呢?去去去,趕緊做作業去!”

    從那以後,小芷蕎再也沒催問過買手機的事了。當然,從那以後,小芷蕎也再沒考過第一了。

    第一,孩子說話不算數、不信守承諾,原因不外乎三個。

    一是家長給孩子挖坑,單方面簽訂不平等條約,典型的家長欺負孩子——如此情景下的承諾,無關乎孩子的人品道德問題,只關乎家長的教育方法和人品道德問題。

    二是家長本人乃不信守承諾的反面典型。孩子長期耳濡目染,當然會全盤接收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說話算不算數、承諾當不當守,全看是否對自己有利,有利則承諾必守,無利則承諾必不守。

    三是孩子本人對自我要求過於寬鬆,即所謂嚴以待人、寬以律已。典型的皇帝病、公主病患者,大都是這樣的心理模式和行為方式——全世界都當圍著自己轉!別人答應自己的,必定要言出必諾;自己答應別人的:呀呀,人家隨口就那麼一說,你居然認真啦哎喲喂!

    第二,以上三個原因的後兩種情形,孩子說話不算數都關乎人品道德問題,當如何教育?

    一是父母從自身做起率先垂範。爭取在孩子在心目中樹立一個言出必行、信守承諾的父母形象,並以此形象為戒律,絕不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一旦答應了孩子的事,縱然天上下刀子、頭上掉腦袋也定然做到。

    與此同時,也絕不要求孩子承諾那些再怎麼拼命努力也做不到的事。應當根據情與理的實際情況,提一些孩子踮踮腳尖、稍微努力就能完成的事。

    總之,家長不論是給孩子應下承諾,還是對孩子提出要求,都應當秉持“雙方合作愉快”原則。

    二是承諾之前停3秒。承諾之前大腦中喊停的這3秒,一是給自己時間以便大腦高速運轉全面思考所要承諾事件的難度,以及承諾之後能否兌現的可能性。二是向對方展示自己對將要承諾事件的鄭重和慎重態度。

    三是承諾之時作分級。根據承諾那一刻的3秒思考,快速將所要承諾事件判定為三個級別。一級承諾100分,二級承諾80分,三級承諾60分。

    100分的一級承諾,表示這事兒難度不高,在自己能力允可範圍內,是絕對100%可以完成的。

    80分的二級承諾,表示這事兒有難度,但盡全力去搏的話,有80%的可能性可以兌現。但是,20%無法兌現的可能性確實存在。這叫“有言在先”或“防患於未然”,萬一因時、因事、因變而無法兌現承諾,退路好好兒地在這兒呢,只需跟對方及時交代清楚承諾終未能實現的原因即可。

    60分的三級承諾,表示這事兒根本就無法完成,即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完成或完不成各佔50分,偏向於完成的那10分,叫做人情分、態度分和盡力分,是清楚明確的向對方表示:我很在乎你這個人,所以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我願意為了你而努力。我努力了,但最終沒有完成也是意料之中的。“明知不可為而為”的那些努力,是我給你這個人的情面和心意。

    四是承諾之後要即時反饋。不論是100分的承諾、80分的承諾、60分的承諾,都要及時將承諾完成情況進度即時反饋給對方——請注意,即時反饋,這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習慣,但卻是決定一件事一時成敗、決定一個人一生成敗的重要法門。

  • 3 # 北京仁愛堂客服

    ,當孩子出現說話不算話時,作為父母的不能衝動的第一時間批

    評孩子,而是換位思考下,為什麼孩子會說話不算話

  • 4 # 夏天裡的夏天

    如何應對孩子說話不算數——理解孩子

    一、看電視、玩電腦遊戲的問題

    舉個例子,說好了遊戲玩多久,到了點兒卻不肯停下來;說好電視看多長時間,結果到了時間卻還想看......結果家長認為孩子言而無信,很氣憤,強行關掉電視,或者把孩子從電腦旁拖走,孩子很不高興或者大哭,家長認為孩子活該:誰讓你說話不算數呢?!真是理直氣壯啊!

    家長這麼做,“理”真的直嗎?

    否!孩子這樣的表現是一個很正常的心理現象,我們成人也是如此,不涉及“言而有信”的品質。想想我們自己,玩一個遊戲,如果沒玩完,就被強行制止,會很情願嗎?電視劇《甄嬛傳》一集正看得津津有味,就讓你停下來不許看完,你的感覺如何?一部好看的電影還沒結束就被領導叫走,心裡可能在暗暗地埋怨吧。所以,如果正在進行的事情沒有做完,就停下來,心裡總是不大舒服的。這其實與心理張力原理有關。

    你不妨試一下:一筆畫個圓圈,在交接處有意留出一小段空白。回頭再瞧一下這個圓吧,此刻你腦子裡必定會閃現出要填補這段空白弧形的意念。因為你總有一種出於未完成感的心態,竭力尋求終結途徑,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 被譽為現代社會心理學之父的德國心理學家勒溫認為:人類有一種自然傾向去完成一個行為單位,如去解答一個謎語,學習一本書等,這就叫“心理張力”。

    所以,如果孩子正在進行的事情沒有做完,家長就以“到時間了,說話要算數”為名強行制止,孩子可能就不大情願,甚至揭竿而起來反抗了。這是正常的心理規律,與講信用的關係不大。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看電視、玩遊戲,如果不約束的話,可能會無休止地繼續下去啊。

    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和孩子商量好,約定好,到了時間如果孩子還想再看一會兒,可以妥協幾分鐘;如果還想看,就再妥協一兩分鐘。這樣孩子往往覺得沾了便宜,而心滿意足地停下來了。參考我的“規矩”制定和執行都有彈性。這個方法實踐證明還是很有效的,而且孩子一般不會得寸進尺。

    這個方法在解決看電視的問題上要細化,因為電視節目通常時間在二三十分鐘以上,如果預計不好時間,孩子沒有看完,想停下會有問題。而且電視節目經常會有些噱頭煽動孩子繼續看下去。我的建議是用網路上的動畫片、節目的影片代替電視節目,這樣便於控制時間。參考如何預防孩子的網癮。

    二、說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

    一位爸爸說:四年級的女兒對自己要求過高,對於沒信心、沒把握的事情不敢去嘗試,一旦去幹了,沒幹好就覺得不舒服。那天就像有次朋友請客吃飯,本來說好要好好表現的,可一到那兒,看到沒她認識的,又沒有玩伴,說難為情,不肯進去吃飯。那我們建議回家,她又不肯,他媽媽終於生氣罵了她。我建議她平靜下心後再決定,結果還是老樣子,不肯回家也不肯吃飯,最後強硬著拖她回去,一到家躺床上再怎麼都不理你。她怎麼說話不算數啊!

    其實這與“守信用”沒關係。孩子的性格如此,希望表現得好,但是又沒信心,又緊張,所以不想進去吃飯。這相當於一個小的心理障礙,我們成人也是如此,有的不敢當眾發言,有的一發言就直冒汗、打哆嗦,有的恐高。沒有障礙的人覺得很奇怪,他緊張什麼,有什麼好怕的,但對於當事人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雖然當初說好了,但是臨時又緊張起來,是難以克服的。接著理解一下孩子,她不肯回家,可能是因為她不想因為自己而破壞了父母的飯局(她還是一個想把事情做好的人),其實只要順乎她,讓她在外面等著就可以了。

    這種事情其實很多,本來孩子對登臺表演有些緊張,在家說好了,但是登臺前又害怕了;說好了見面要問好,但是見了阿姨又不想問了......此時最忌諱的是強迫孩子,這會讓孩子更緊張,以後遇到相似的情形下可能有更大的心理負擔,最終可能真的成了心理障礙了,那就追悔莫及了。我諮詢的一位媽媽就是這樣非常

    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理解孩子,懂得他的心理,知道哪些事情是正常的,不要空洞地用“說話算數”來約束、壓制孩子。

    三、先理解孩子,而不是用“說話算數”約束他

    一位媽媽在我這裡做長期諮詢已經一個月了,她最近高興地告訴了我一件事情:

    最近每當我遇到問題時就用您博文中的那句話警醒自己:理解,理解,再理解,的確很有效果,它會讓我在第一時間保持冷靜,然後再尋求解決的辦法。昨晚孩子的語文作業是背誦課文,開始說好了背誦課文是他自己的事情,他自己來完成。看他半天也不行動,我有點急了,眼看快九點了,孩子仍然呆在那裡,我心裡開始焦慮了,心想孩子怎麼說話不算數呢?有些想發脾氣的衝動,這時我對自己說,一定要理解孩子,不要簡單地說“說話不算數”,他肯定也想早點完成作業。於是我過去看他要背的課文,原來課文較長,孩子無從下手,我告訴他可以先分段背,再整篇背,孩子採用這個辦法後很快就把課文背下來了,期間我一直陪在他身邊,每背完一段我就鼓掌或親他一下以示鼓勵,孩子很開心,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課文背完了。後來我不禁暗自慶幸沒有責備孩子,同時也使我深深的感到理解孩子有多重要。

    當我們看到孩子沒有按照約定來做的時候,先不要著急給扣上一個不守信的帽子,試著先去理解他,也許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鑰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色警戒95版是最經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