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張生全精彩歷史

    清朝入關以後,為了征服漢人,讓漢人服從清政府的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強行實施“剃髮易服”這樣的措施。並且還在全國極力推行使用滿文,把滿文作為政府使用的官方文字。在科舉考試中,還要求採用滿文答卷,從源頭上確保各級官員能夠使用滿文。

    (剃髮易服)

    不過,清朝卻並沒有在全國強行推行滿語,沒有要求老百姓只能用滿語說話。那麼,清朝統治者既然強行“剃髮易服”和“滿文”,為什麼卻並沒有強行推行全國使用“滿語”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看“剃髮易服”和“推行滿文”的落實情況。

    毫無疑問,“剃髮易服”是得到了全面落實的,因為有“留髮不留頭”這樣嚴厲的措施,就算中原老百姓反感這些措施,他們也無可奈何,除非不要命。當然,也不是說全都接受,肯定有很多不接受的。但是這些不接受的人,要麼就被砍頭了,要麼就去寺廟裡當和尚,去道觀裡當道士了。留下來的,都是不得不聽從政府高壓政令的人。

    滿文的推行,就不盡如人意了。實際上清政府進入中原以後,由於滿人官員數量較少,同時能力有限,因此不得不大量使用漢人官員。但是這些官員又並不懂滿文,短期內也學不會。同時,朝廷在徵求大臣們意見的時候,如果採用滿文,很多漢人官員實際上看不懂,只能隨聲附和。這樣一來,根本就沒有起到徵求的作用。

    所以到了後來,朝廷就採用了滿文與漢文兩個版本同時通行的方式。但這樣一來,實際上大部分漢人官員,也只可能去看漢文檔案,不太可能看滿文檔案。這樣,滿文檔案就只具有形式上的意義了。

    (網路配圖)

    從上面的兩個推行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清政府實施的這項措施,還有一個推行的難易問題。“剃髮易服”只需要用強制手段,就可以推行下去。但是滿文卻並不是用強制手段,就能推行下去的。

    由此我們來理解滿語的推行,就更加容易了。

    清政府入關以後,雖然並沒有強制,但依然提倡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滿語,同時還在全國各地配備了滿語老師,教大家說滿話。但是效果非常不好,推行難度非常大。

    為什麼全國說滿話推行難度很大呢?

    一是學滿語的機會小。雖然清朝在全國各地配備了滿語老師,但是這些滿語老師,最多隻能教一教孩子,不可能教大人。所以範圍是極小的。

    二是學習滿語沒有相應的氛圍。我們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華人,但從小在英語世界裡長大,肯定不用人教,你都會說英語。就算你的年紀很大了才去英語世界裡,過一段時間,也會進行英語交流。但是假如你在華人的世界裡,就算一直有人教你說英語,也許你也不大會用英語交流。當年清政府推行滿語,就遇到了這樣的尷尬。在漢人的世界裡,顯然是無法學會滿語的。除非不讓人說話,但這顯然是不行的。

    三是漢人的體量太龐大。當時漢人的數量是相當龐大的,遠遠多於滿人。要讓這麼大體量的漢人都說滿語,那是一個多麼艱難的工程。可能全國停擺,不幹生產勞動了,所有的滿人都派出去,組織培訓班,堅持幾年教漢人說滿語,說不定都完不成任務。但實際上也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網路配圖)

    除了在全國推廣滿語很困難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語言的流行,自身是有規律的,絕對不是進行行政干預,就能夠實現的。

    古代的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在很早就發生了分離。以至於很多人如果不進行專業的訓練,就看不懂當時的書。顯然,書面語是官方的一種倡導,是官方正式使用的語言。但是依然無法阻止民間語言向另一個方向發展。這就說明,語言的發展,是不依靠人的意志而轉移的。

    儘管清朝統治者一直在推行滿語,但是不管怎麼說,滿語只是一種小語種,其豐富性和表情達意的功能,顯然是趕不上漢語的。因此,就語言發展的規律來說,只能是滿語向漢語發展,不可能是漢語向滿語發展。

    事實上,到了清朝末年的時候,整個國家,包括滿人在內,能夠說滿語的,也已經少之又少了。

    清朝在進入中原初期,一直在抑制漢化,努力追求滿化。但是最終的結果,卻是包括旗人在內,都逐漸被漢化了。這不能不說是一件十分有趣的現象。

    (參考資料:《清史稿》等)

  • 2 # 輕擷棠梨

    1644年多爾袞入主紫禁城,滿族人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統治。有人說:“想同化一個民族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忘記他們原來的語言。”可是滿足在200多年的統治期間並沒有將漢族人同化,甚至漢族人當中會說滿語的人寥寥無幾,原因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滿語的來源,根據資料記載,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是生活在東北的貊人,肅慎入,滿族人,透過不斷地與周邊各民族融合,受到蒙古語言的影響,從而產生的語言。但是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滿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沒有文字的。那麼滿文又是怎麼產生的呢?其實就是把蒙古文字母間進行改造,改為無圈點的滿文。要知道一個民族文字的創造,對於本民族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樣滿語和滿文的產生,對於滿族的發展也有著非常重大的作用。

    滿清入主中原後,原本是有推廣滿語的想法。許多大臣認為應該先從外貿服飾上下手,只要百姓的服飾和滿族人差不多就可以融入滿族的文化圈。所以中央政府就下達指令,讓全國各民族改剃滿族髮型。但是這項政策遭到了各民族人民的強烈反對與抵抗,結果清政府沒有辦法最後只好血腥鎮壓。清政府看到一個剃頭的政策老百姓就這樣反對,只能把推廣滿族文化的這個政策先往後緩一緩,找一個好的時機繼續推廣。但是滿族人沒過多久就感受到了漢文化的博大精深,於是同化政策一推再推。

    除此之外,由於滿語出現文字的時間非常短,許多漢字文化的經典著作都沒有辦法進行準確的翻譯,而且漢民族的知識分子也反對用滿文學習上古文化。並且上文我們提到過滿語是一種拼音語言,是由另一種文字衍生而來的,所以推廣,學習起來難度非常大。最後,由於滿族皇帝精通漢文,他們在使用漢文的過程中發現漢語的博大精深,同時許多貴族已經可以用漢文來熟讀詩書,以及許多經典著作。他們內心也感覺到了滿文的缺點,從內心深處不願意全國推廣滿文。

    許多因素加起來使得滿清並沒有再次在全國推廣滿語,但是他們在一些官方檔案中會自覺的使用滿語,想在潛移默化引導大家使用。但是這種方式很顯然是無濟於事的,漢族人使用漢語已經很多年,一時半會根本不可能去改變。

  • 3 # 辛福先

    語言的後盾是經濟、文化、人口三大要素。

    漢人的經濟比滿人先進。滿人入關前早期處於遊牧社會,與漢人農耕生產力差距巨大。

    漢人文化有五千年積澱,滿人當時才告別野蠻時代,無文化根基可言。先進文化同化落後文化,乃歷史發展規律。

    區區幾百萬滿人尤如一滴水滴入幾億漢人的汪洋大海之中,時間久了,語言也就趨同了。

    歷代滿清皇帝不遺餘力推行滿語,漢人官員必須滿語上奏。無賴歷史發展規律,不容抗衡,滿語也就淡出了視線。

  • 4 # 電視劇裡看歷史

    為什麼清朝不推廣滿語教育?因為滿清皇帝的腦袋異於常人哈哈

    文字是一個民族的根本,換句話說,想要征服一個民族就必須毀掉他原有的文字,換上自己的文字,不管是法國佔領德國還是日本二戰時期佔領東三省,他們都這樣幹過,為何滿清不在入主中原後把滿語大大的推廣呢?其實這裡面有滿清皇帝自己的私心

    包括康熙在內的很多滿清帝王都有一個觀點,那就是滿清立國是依靠滿人,他們必須保持滿人的純潔性,不能夠被漢人同化,於是他們頒佈了滿漢不能通婚,漢人不得進入東北等等禁令,所謂不推廣滿語大概也是這個原因,他們害怕漢人使用滿語後滿族就逐漸被同化了。

    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在中國的土地上任何民族都會被在中華文化同化,雖然他們想盡了辦法,最後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滿人被漢化,毫無辦法,到了滿清末年,能使用滿語的人真是屈指可數了

  • 5 # 歷史遊戲電影梭羅

    當時清朝入關,易發易服已經耗費了 很多力量,何況是四萬萬漢族人使用的語言。強行推行滿語,根本不利於統治,而且滿語當時使用很不方便。

  • 6 # 達o芬奇密碼

    清軍入關的時候,只有20萬人口,只能召集10萬騎兵。清帝自知統治不了中國,所以要融入中國。為了避免元朝的悲劇,清朝推出滿漢一家親。僅剃頭就引起了大屠殺。更不用說讓目不識丁的老百姓學滿語。最重要的還是滿人覺得漢人的儒家統治非常好,沒有入關的時候,他們已經在使用漢語

  • 7 # 金兔歷史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朝代,由滿人建立而成,滿人的前身是女真族,在北宋時期,以完顏阿骨打為首的女真族,曾在東北地區建立了一個王朝,為大金國。

    大金國的疆域最遠曾到達了今天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在巔峰時期,大金國先後滅了遼國、北宋,不過在南宋時期,金國被蒙古聯合大宋滅掉了,女真族又一次走向沒落。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不僅統一了女真族各部,還結合了漢字的楷書以及契丹的文字,創造出了滿語。而在明末時期,努爾哈赤又一次統一女真族各部,建立起了後金政權,同時還規範了滿文的用法。

    努爾哈赤死後,其兒子皇太極繼位,改國號為大清,而有些人可能有這樣的疑問,清朝統治中國長達276年,為何不推廣滿語呢?

    清朝是有這個打算的,只是沒有成功,當時清軍不僅想統一漢人的服飾和髮型,還想統一語言,不過因為有很多的顧慮,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此想法慢慢就被淡忘了。

    第一個顧慮:容易遭到抵制。

    清軍入關時,曾釋出剃髮易服令,可卻遭到漢人的強烈抵制,在清朝統治者下令大規模屠城後,才慢慢被壓下去,可在滿清統治兩百來年的時間中,民間一直存在著“反清復明”的思想。

    還有,滿清當時只是撿了一個便宜,剛入關那會,還沒有真正掌握整個中原地區,如果這時候再強制推廣滿語甚至廢除漢語,反抗的力度會上升很多,甚至可能威脅到滿清的統治。

    畢竟語言是骨子裡的東西,哪能說改變就改變?所以滿清就把這件事一拖再拖,到最後就可能慢慢淡忘了。

    第二個原因:缺乏老師。

    即便推廣滿語沒有阻力,可滿清要怎麼推廣呢?清軍的武力值確實不低,武夫有很多,可文官卻少到可憐,整個民族識字的估計都不過萬,用這麼少的人去推行滿語,說是難如登天也不過分。

    還有,滿語畢竟是少數民族的語言,帶有很強的地域性,學習起來是比較困難的,其中有不少東西更是晦澀難懂,加上滿清建國時漢人文臣比較多,所以這時候廢除漢語、推廣滿語是非常不明智的。

    綜合以上的考慮,滿語不僅沒普及開,很多的滿清貴族甚至是皇帝都在學習漢語。

  • 8 # 王榮聯1

    我們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而滿族又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數偏少的一個民族。明朝末年,滿族清軍挺進中原的時候人數極少,官職人員和軍隊官兵相加才5萬左右,帶上全部家眷也不過二十多萬,憑如此少的人數去統治諾大一箇中國,去統治四、五千萬的漢人已經九牛二虎了,奢談要在全國推廣滿語教育豈是不自量力?進關入主北京的前清皇帝們能清醒地認識到,滿清民族的語言文字才不過短短的上百年曆史,更深刻地認識到漢族語言文字已有二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況且還博大精深。二者相比,簡直天壤之別。好在前清統治者不狂妄,好虛心,且有自知之明,他們傳承了明朝留下來的歷史傳統,繼續在全國實行漢語教育。如今回望三百多年前的那段歷史,滿清統治者的選擇是明智的、正確的,至少保證了優秀的漢文化傳統教育沒有因改朝換代而造成歷史斷層。

  • 9 # 遼陽郭同建

    說道清朝不推行滿語教育,不是他不想推,實在是無法推廣,也就是說,這根夲辦不到。天聰八年四月,清世祖,太宗福臨,頒佈上諭曰。朕聞國家承天立業,未有棄其國語,而習他國語者。棄國語而習他國之語,其國亦未聞能有長久者。今國家官名但用漢文,從其舊號。夫見善不喜,知非不改,俱未為得。朕雖未成大業,亦不至聽命他國。凡吾國城邑之名職官之名,俱新易以滿語,乃不用總兵,付將舊名。什麼意思呢?是說你漢人的典章制度再好,我也不學,我們滿人的制度再不好也不能放棄。從今後凡國家的城池,地名,官名,都要換成滿語。明朝時的什麼總兵,付將的名都不要叫了。可見清太宗是拒絕漢化的。他說這話,是清朝的天聰八年,也即明思宗崇禎七年,這距清入關還有十年。說不準棄其國語,曰官名地名仍用滿語,這以是入關前說的話了。這豈不是在說,他不願漢化前就巳經漢化了?

    但仍有些滿人在糾結要不要漢化。甚至叫讓宗室子弟,不準學習漢文,並在讀書名額上給以限制,結果使得宗室子弟,反到難於出仕當差,這才叫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但即便這樣,漢化的阻力仍然很大。乾隆二十年五月,朝庭又發出了上諭。謂近日滿洲薰染漢習。每思以文墨見長。並有與漢人較論同年行輩,往來者,殊屬惡習,此等惡習,不可不深加整改。嗣後滿洲八旗,須以騎射為重。箸通行曉喻,八旗部院知之。你瞧為反對清人漢化,鼓吹以嫻習武藝,替代學習漢文化。即便這樣,到道光年間,上距清軍入關,業以二百年,清人不願漢化,己是餘音渺渺了。

    順治二年三月,大學士馮銓,洪承疇,上奏皇帝。自古帝王奠安天下,必以勤德修學為首。故金之世宗,元之世祖皆博綜籍,至今稱頌不衰。皇上滿書均己熟習,但帝王修身治民之道備於六經,一日之間,萬幾待理,必習漢書,知漢字,然後上意得達,下情得通。祈擇滿漢詞臣,朝夕進講。則聖德日新,治化日光。你看馮洪兩個降臣,還真給清庭出了個好主意呢!

    在這種勸導下,滿清皇帝還真有不少長進。康熙帝自己說,朕覽過之書,雖日月間隔,不甚遺忘。今雖年歲稍增,而記性不減。目前陳列之書,如欲查考某卷某處,但指近侍取之,亦可即得不致錯誤。這位皇帝不但愛讀漢書,對中國的古詩詞,也來了興趣。十一年間共寫詩九千七百餘篇。編為四集,一百卷,目錄十卷,統合三萬三千九百五十餘首,寫的好壞就不知道了。在皇帝的帶領下,至乾隆年間,宗室人員己基夲不會說滿語了。這與清之諸帝日已漢化有關。但我以為,漢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是一重要原因。說道這,清人漢化,還不止文化方面。在生活方面也有大變化。如嘉慶二十一年上諭曰,朕恭閱仁宗實祿嘉慶元年二日欽奉上諭。鑲黃旗都統,查出該管秀女內有纏足者,又,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上諭曰。近日旗人耳濡目染,不免沾柒漢人習氣。大臣官員之女,竟與漢人婦女衣袖相似,總之在穿戴方面也在漢化。隨著歲月流失,滿漢通婚,也開始解禁,時間關係,不在這裡說了。最後以乾隆一首詩作結。《懷舊》詩曰。八旗讀書人,何假詞林援。所以染漢習,率以忘世舊。問以云何事?雲我讀書秀。乃至涉文章,雲我旗人胄。兩俱失進退,終鮮大成就。自開國至今,任事奏織茂。若輩一二人,其餘悉貿貿。就這破詩,怎麼也是皇帝寫的,大家湊合著看罷。本文完。

  • 10 # 鳶飛九天2018

    非不為也,乃不能也。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之前,雖然活躍於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使用同一種語言,也有一定的身份認同,但是,如同世界上絕大多數處於相對原始狀態的民族一樣,女真人只有語言而沒有文字。因此,女真人的上層為了必要的文字記錄,只能將女真語譯為蒙古文。

    女真各部

    當然,處於部落時代、還存有濃重奴隸制色彩的女真各部,當時並無多少內容需要文字記載,自然,當時的女真人也沒有覺得有什麼不方便。但是,隨著努爾哈赤用了30多年的時間統一女真三部,叛明建立後金政權以後,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權,沒有屬於自己的文字,愈發顯示出難以克服的不便。

    雖然有蒙古文為記錄,但是顯然,這是很不方便的,因為這意味著,記錄的人要同時會女真語和蒙古語兩種語言。作為漁獵民族,女真人看書識字的本來就極少,懂蒙語的自然更寥寥無幾。作為國主,努爾哈赤自然也發現了這個問題。因此,他提出了創制滿文的要求,並將這個任務佈置給了當時女真人中最有學問的額爾德尼和噶蓋負責。

    接到這個任務之後,兩人以蒙古文字母為基礎,改成了無圈點滿文。也從此時開始,後金總算擁有了自己的文字。後金時代和清朝前期,清廷釋出的詔書、誥、各類公文等,大多數都用滿文書寫。

    努爾哈赤

    一直到清朝最鼎盛的康熙、雍正、乾隆時期,他們批閱的奏摺裡面,仍有相當數量的滿文奏摺。包括今天我們在故宮博物院看到的匾額,如著名的乾清宮匾額,除了三個漢字之外,還有滿文書寫的乾清宮字樣。

    因此,對清廷而言,他們對於被自己滿文和滿語是極為重視的。一直到清朝乾隆年間,乾隆都曾無數次強調“國語騎射”對於八旗的重要性,並視之為八旗保持戰鬥力並長久統治中國的根本。

    熟知西方文化的乾隆、康熙等清朝皇帝,之所以對於火器如此排斥,為了讓八旗保持所謂“國語騎射”,佔了極為重要的原因。“國語騎射”中的“國語”,指的就是滿語。

    滿語

    因此,無論是為了保持八旗的特色,還是便於長久統治,對於清朝統治者而言,他們是非常願意推廣滿語的。然而到清末年間,且不說在廣大漢人期間推廣滿語,哪怕是八旗子弟自己,絕大多數人都不再會說滿語,更不用說書寫滿文文字了。包括清朝末帝溥儀,雖然在小朝廷內受到了諸多遺老遺少的教育,但是他依然不會寫滿文。

    因此,沒有在全國推廣滿語,不是清廷不想,更不是清廷不願,而是不能。

    第一,薄弱的女真文化並不足以覆蓋中原文化。雖然八旗以幾十萬人口的小族奇蹟般的入關佔領了天下,成為了最後一個大一統王朝的統治者。但是,這並不能掩蓋八旗團體本身落後且薄弱的文化。

    八旗

    建立在漁獵部落基礎上的八旗,面對已傳承數千年浩瀚淵博的中原文化,根本不具備抵抗之力。因此,雖然清廷佔領了天下,他們立國的根本——八旗反而迅速被同化。連本民族的人都被同化,他們所謂的滿語自然不具備了推廣的條件。

    第二,滿語及滿文字身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點。滿語本身就是諸多女真部落交流的語言,出現的時間並不長。而滿文創造的時間更短,從努爾哈赤在1599年下令以蒙文改制滿文,出現老滿文以來,到皇太極修改老滿文,創出新滿文,滿文的歷史十分短暫。

    而滿語和滿文狹窄的使用範圍也決定了,滿文難以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更難以充分表達所有漢語豐富多彩的意思。只具有短暫歷史的滿文,本身的缺點也難以在全國推廣。

    滿文

    第三,滿語在八旗內部也在逐漸消亡。佔領中原花花世界之後。曾經強橫一時的八旗子弟們,以不可思議的速度迅速墮落。在清前期的康熙年間,大部分八旗就已不堪使用。那這些墮落的八旗子弟在幹什麼?當然是吃喝玩樂。而很顯然,吃喝玩樂最方便的交流方式當然是漢語。

    因此,主動或被動的,大多數入關後的八旗子弟們都開始被漢化,歷經幾代之後,除了有相對完善滿文教育的貴族子弟們,大多數八旗子弟都不在會書寫滿文,甚至連滿語都已遺忘。所以,任憑清朝皇帝們聲嘶力竭的推廣,依然擋不住八旗內部的滿語消亡,自然,也就不存在向外推廣的可能了。

  • 11 # 螺絲鋼鐵心

    有一個重要原因,漢文化對滿人影響過深,一致滿人也認為漢文化博大精深系統完整。

    一部三國演義就當兵書,可見一斑。

  • 12 # 觀夷外

    滿族人當時也做了,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滿族是東北那邊的少數民族,而滿族語言也是一種很稀少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挨著蒙古,所以和蒙古語也有些相似。不過滿族雖然有自己的語言,但是並沒有自己文字,知道努爾哈赤統一了滿族部落後才開始思考。覺得沒有自己的文字有些丟人,於是努爾哈赤就在滿族部落找了兩個知識淵博的人,讓他們發明一種滿族的文字。

    這兩人憋著腦袋想了很久,終於發明出來了屬於滿族人的文字。其實就是把蒙古族的文字給改了改,畢竟滿族語言和蒙古語言還挺像的。為了顯得自己確實動了腦筋了,這兩人在改編蒙古文字的基礎上又新增了12個字母。努爾哈赤看到以後十分高興,就下令在整個滿族部落推行這種文字。

    滿清入關之後,清政府一直都在想著把滿族文化灌輸給這些漢人們。可惜遇到的阻礙太多了。首先滿族的文字創造出來的時間太短了,沒什麼文化底蘊,拿滿族文字來翻譯漢族的文化典籍根本就做不到。其次滿語十分晦澀難懂,不少滿族人都說不利索,更別說讓人口基數龐大的漢族人去學習了。再者就是當初的剃髮令都遭到了那麼強烈的反彈,如果在強制他們說滿語,用滿族文字,逼急了造反怎麼辦?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族的皇帝個個都精通漢文,也精通滿文。在他們心中也認為漢語要比滿文好用多了,而且漢字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化底蘊遠遠不是滿文能夠比較的。他們自己都是更喜歡用漢字,哪裡還想著全國推廣滿文呢。

  • 13 # 周方851

    滿人因人少怕被同化,在通婚,風俗,語言,居住地區等方面都有意和漢人保持距離。看清代小說裡沒有一個漢人能流利的說滿語的。雖然是小說但也能反映社會生活

  • 14 # 薩沙

    沒有先進文明作為支撐的語言,就必須有頑固宗教支援。如果兩者都沒有,那麼消亡也就是必然。

    滿語消亡也就預示著滿族文化的消亡。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沒有也就不存在文化一說。

    滿清入關以後,直到乾隆時期都是使用行政命令全國推廣滿語,但效果不佳。

    到了乾隆時期,滿語逐步消失。到了鴉片戰爭前後,關內滿人幾乎放棄學習滿語,只有少數老人、官吏還會說滿語,大部分滿人已經只說漢語了。

    滿語的消失,大體是以下原因:

    第一,漢語的主導地位。

    漢語和漢字,是經歷5000年文明史的強大文化,是東亞乃至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載體。

    歷史上,漢語幾次被異族統治者打擊,但始終屹立不倒,相反胡語最終消亡。

    這麼多年傳承下來的漢語,算得上千錘百鍊的文字,絕非剛剛誕生的滿語可以相比的。

    第二,大族群同化小族群。

    這個世界就是這樣,沒什麼稀奇。

    表姐從小在加拿大長大,只會說中文,但不會寫也不認識字。

    表姐現在也結婚了,丈夫是一個白人,現在他們的孩子連中文都不太會講了,更別說認識字。

    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只是生活在加拿大的小城市,但這裡華人是稀有動物,百分之九十五是白人說英語。久而久之,作為小族群,他們就被同化了,最多三代。

    滿人也是如此。

    作為小群體,進入漢人數量絕對優勢的關內,100年時間足夠同化了。

    道理是一樣的。

    第三,語言選擇的結果。

    如果滿語實用性更強,學習更容易,那麼所有人一定會去學習滿語,放棄漢語。

    現在事實正好相反。

    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這是語言自然選擇的結果,漢語壓倒了滿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店裡哪些東西可以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