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客IP老梁

    李鴻章(1823—1901年),晚清軍政重臣,淮軍創始人和統帥,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字子手、漸甫,號少荃、儀叟。安徽合肥人。1847年中進士。1853年,受命回籍辦團練,多次領兵與太平軍作戰。1858年,入曾國藩幕府襄辦營務。1860年,統帶淮揚水師。湘軍佔領安慶後,被曾國藩奏薦“才可大用”。1862年,編成淮勇五營,曾國藩以上海系“籌餉膏腴之地”,命淮勇乘英國輪船抵滬,自成一軍,是為淮軍。1863—1864年,率準軍攻陷蘇州、常州等地,和湘軍一起鎮壓了太平天國。1865年,分別在上海和江寧(今江蘇南京)創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和金陵機器製造局。1866年,繼曾國藩署欽差大臣,專辦鎮壓捻軍事務。次年,授湖廣總督。其後,採取“就地圈圍”“堅壁清野”等戰略,相繼在山東、江蘇間和直隸(約今河北)、山東間剿滅東、西捻軍。1870年,繼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從此控制北洋達25年之久,並參與掌管清政府外交、軍事、經濟大權,成為清末權勢最為顯赫的封疆大吏。1888年,建成北洋海軍。1901年去世。諡文忠,晉封一等侯。著有《李文忠公全集》。太平天國被鎮壓以後,李鴻章開始著手操辦洋務,設立了江南製造局、金陵製造局、天津機器局、輪船招商局等,發展近代工業、航運業,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1888年,李鴻章著手創立北洋水師,是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艦隊,但在甲午海戰中,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李鴻章被迫代表清廷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李鴻章一生共簽下包括《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在內的30多個不平等條約,這也是他招致身前身後罵名的主要原因。術i這>人24追近代中國的落後,也不能全怪在李鴻章頭上,他曾自言自己不過是大清破屋的一個裱糊匠而已。梁啟超在《李鴻章傳》對他的評價是:“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

  • 2 # 弓目

    “忠心耿耿”賣國,咋能不被罵?可以找一萬條賣國的理由,但簽字的哪一刻,他自己很明白,賣國賊的帽子得戴一萬年!

  • 3 # 亢龍有悔44

    當時沒有人罵他,除了革命黨人,他們認為只要是大清的什麼都是錯的,後來蔣和毛都自稱孫的學生,也不會反駁孫。良心話,拔一扒 孫中山在日本搞的那些東西,也是標準的賣國賊。搞笑的現在國慶廣場上還有孫的人頭像。

  • 4 # 謝廣廣廣廣廣廣廣廣謝

    為主子慈喜,有人說是買命,有人說是奴才。又誰敢理直氣壯的贊成改革變法呢?

    林則徐要一支警蔡部隊禁菸,是何許人也說要謀反。如果真正有支部隊,香港問題也不會是這個樣…。或許沒有過1O0吧!

  • 5 # 唐律疏議

    在這個世界上,做錯事就會被罵。而只要做事情,就可能做錯,也就會被罵。不做事情就不會做錯,也就不會被罵。李鴻章做了很多事情,也就做錯了很多事情,也就被罵得很慘。當然還有一部分是別人闖了禍,最後卻只能讓他來擦屁股,所以大家都以為這件事是他做錯的。

  • 6 # 壹貳叄4674

    之所以要為李鴻章塗脂抹粉,不過是同樣的官商,同樣的只是婉轉了一點的賣國,同樣的收了回扣以及貪贓枉法的一些人,為以後同樣的行徑和結局提前做好鋪墊罷了。

  • 7 # 青年史學家

    在晚清的所有歷史人物當中,李鴻章基本算是最出名的一位。學過歷史的都知道,李鴻章是一位政治家,外交家,曾被慈禧太后重用,一生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並且也因為這些不平等條約,它被大家所唾罵。

    如果來客觀的評價李鴻章的話,一方面對李鴻章鎮壓農民起義和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的事情加以抨擊和批判是理所當然的。

    但是在批判的同時也需要進一步的做出歷史的說明。就鎮壓農民起義而言,是由他的地位來決定的。之後的簽訂不平等條約也是因為當時的國家。如果說老實話,李鴻章可以稱之為清朝腐敗政權的縮影。

    而在向西方學習方面,李鴻章。在洋務運動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李鴻章這個人在客觀上也是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的程序。並且在清政府的軍事力量加強上,李鴻章也是居功至偉的。

  • 8 # 張細水

    李鴻章一生有功有過。知他有功的人贊他,知他有錯的人罵他。偏偏他做的事又都是這種功過模稜兩可的。

        1、建淮軍蕩太平。

           以一屆書生從支稜破碎的兩淮打造出來一支能戰之師,協助湘軍剿滅太平天國。在之後八旗、湘軍先後剿捻不克的情況下,復克捻軍,成為了晚清的中流砥柱。

        贊:上海租界洋人、清政府、江浙滬皖達官顯貴。

        罵:征戰範圍內的老百姓。(清政府糧餉不足,殺降、掠城的事時有發生,雖然無奈之舉,但也可以定性為統率不力)

        2、啟動洋務,安插門生鄉黨。

           蕩平太平軍後,朝廷實際已經無法控制漢人勢力壯大,尤其湘軍、淮軍為甚。朝廷開始利用伎倆區分派別,進行相互鉗制。(忠於朝廷的左宗棠、曾剃頭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張之洞等一干清流黨〈噴子〉)由於朝廷此時也早認識到了洋槍洋炮的厲害,所以洋務運動勢在必行。李鴻章在上海灘用叫花子一般的淮軍保護了成千上萬洋人財產,還和常勝軍司令戈登並肩作戰。這使得李鴻章在洋務運動中和洋人的溝通最順暢。因此李鴻章也漸漸的在各個派系中成了最大的一支。商界有自己的幕僚盛宣懷整垮了左宗棠倚重的胡雪巖,軍界有北洋水師提督前淮軍將領丁汝昌,地方大員除了自己擔任要職,哥哥李瀚章也身居總督要職,其他淮軍將領還有首任臺灣巡撫劉銘傳,平亂北韓的北韓太上皇吳長慶……(在派系鬥爭中李鴻章所向披靡大勝特勝,也在洋務運動中拿回扣大發橫財。以至於對手們對他恨之入骨,甲午戰爭都袖手旁觀,盼著李鴻章打光淮軍家底。)

        贊:洋人、有思想的商人和學生(當時很多學生一有好的改革想法就急著去寫信給李中堂,視李為同道中人。)

        罵:其它派系

    3、甲午戰爭後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甲午戰後,李鴻章被日本指定為中方代表,否則不談判。在日本會談期間,李鴻章遇剌。日本因怕第三國加入交涉,主動退步,將三億兩白銀戰爭賠款改為二億兩。李鴻章受這一槍幫大清省了一億兩。李鴻章一生為清政府簽了三十多個不平等條約。簽字的是他,但鍋卻不能他一個人背。洋人叫慈禧、光緒去籤能去嗎?大國顏面何存?叫其他人去外華人能賣帳?他只是做為清政府的法人代表出場,背後同意這些喪權辱國條約的卻是藏在幕後的清政府。

        罵:被想卸鍋的清政府或明或暗或裝糊塗而誤導了的華人(對日本二戰戰敗,你們就恨沒把裕仁天皇拉出來批鬥槍斃。換自己身上就死盯著一個無可奈何救國無望的老頭子?)

        李鴻章是一個有私心、有貪慾的奸滑小人,但同時又確實是一個傾注心血耗費精力想救國家於危難、扶大廈之將傾的功臣良相。

  • 9 # 金兔歷史

    中學的歷史書上,有關李鴻章的歷史事件無非就這幾個: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甲午戰爭的指揮官,《馬關條約》和《辛丑條約》的簽訂者。

    我們雖然知道李鴻章開展洋務運動,也知道洋務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的地位,它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為之後的工業建設奠定了基礎,我們瞭解的卻也只有這些,看起來高大上,實際上內容嚴重空洞,導致我們對李鴻章的功績似乎有些視而不見。

    甲午海戰,五千年的泱泱大國,卻敗給一個小小的島國,不過因為什麼原因,身為總指揮的李鴻章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於是我們對李鴻章的印象就開始變壞。

    簽訂《馬關條約》,賠了2億白銀,還把臺灣等領土給割出去了,導致現在臺灣都沒能真正迴歸到中國,李鴻章就開始慢慢變成一個“賣國賊”的形象。

    學習八國聯軍侵華,我們又知道李鴻章再一次在賣國條約上簽字,這一次,不僅賠款割地,還禁止華人進行任何反洋運動,簡直是把李鴻章“賣國賊”的形象推向頂峰。

    李鴻章後半生的汙點,把他前半生的功績全部給掩蓋,後人對歷史瞭解的只有片片段段,而李鴻章在這些片片段段裡卻總是以簽訂賣國條約的“賣國賊”形象出現,於是很難不遭到後人的唾棄。

    但歷史上真實的李鴻章卻不是這樣的,如果你認為李鴻章只是一個“賣國賊”,建議你去看一下歷史紀錄片——《檔案》(還原一個真實的李鴻章)。

    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白癜風和老年斑怎麼才能區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