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孕媽媽的小助手

    好多爸爸媽媽在寶寶出生後,感慨:“天呢!那麼小!”或者說“爸爸/媽媽矮個子矮,寶寶會不會遺傳個子矮的那一方呢?”,小姜是專業的,小姜告知爸爸媽媽:

    1.寶寶出生後身高發育是否正常?2.為什麼要測量嬰兒的體重?3.正常小兒體重的增長有什麼規律?4.怎樣測量嬰兒的體重?5.為什麼要測量身長?怎樣測量?6.影響身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算成年身高?7.各年齡組兒童的平均身長是多少?8.怎樣才能使孩子長得高?一.寶寶出生後身高發育是否正常?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健康成長。判斷小寶寶的生長髮育是否正常,通常測量身長和體重。

    寶寶出生時平均身長約50釐米,出生後第1年身長增長約25釐米,即寶寶1週歲時的平均身長約為75釐米。寶寶出生後前半年身長增長較快,平均每月增長約2.5釐米,後半年增長速度略減慢,平均每月增長1~1.5釐米。

    體重是判斷寶寶生長髮育和營養狀況的一項重要指標。父母充分了解寶寶的體重增長規律是合理餵養寶寶的重要前提。

    一般正常男嬰的出生體重為3.3千克±0.4千克,般正常女嬰的出生體重為3.2千克±0.4千克。寶

    寶岀生後頭3個月體重增長較快,平均每週增長200~250克;出生4~6個月後,平均每週增長150~180克,5個月寶寶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兩倍;出生7~9個月後,平均每週增長90~120克;出生10~11個月後,平均每週增長50~120克;1歲寶寶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

    父母應每個月為寶寶測量體重。若寶寶連續兩個月未增重,排除疾病的影響,通常是由護理或餵養不當造成的,家長應及時請兒童保健醫生診治。

    2.為什麼要測量嬰兒的體重?

    體重是直接反映嬰兒營養狀況的指標。若近期嬰兒患有某種疾病,首先影響的是嬰兒的體重,可能引起體重不增長,甚至減輕;其次才會影響身長;最後影響大腦發育。所以測量體重是瞭解嬰兒生長髮育情況的重要途徑,應經常測量嬰兒的體重。

    3.正常小兒體重的增長有什麼規律?

    0~6個月小兒體重每月增加約0.6千克,6~12個月小兒每月增加約0.5千克。1~10歲小兒體重可

    按以下公式估算

    體重(千克)=實足年齡×2+8

    一般4~5個月小兒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2倍,1週歲小兒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3倍,2歲小兒的體重約為出生體重的4倍。2歲以後小兒的體重增長速度放緩

    4.怎樣測量嬰兒的體重?

    嬰兒期是寶寶生長髮育的高峰期,體重是判斷寶寶生長髮育狀況的重要指標。定期測量寶寶的體重,有助於早期發現寶寶潛在的生長髮育問題,並予以早期干預,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一般來講,可用家中的檯秤測量6個月內的嬰兒體重。檯秤的最大載重一般為10千克。對於再大些的嬰兒,可用臺式體重計稱量。臺式體重計的最大載重一般為50千克給寶寶稱量體重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每次測體重要在寶寶吃奶(飯)以前,排空大小便後進行。②在春、夏季節稱量時,寶寶可只穿背心、褲;在秋、冬季節稱量時,可先連同寶寶和衣被一起稱,再減去衣被的重量。③稱量時,注意寶寶的安全。為半歲內的寶寶測量體重時,可讓其平躺在秤盤中或包袱內。可讓半歲以上的寶寶坐在體重計的秤盤中進行稱重。5.為什麼要測量身長?怎樣測量?

    身長也是監測小兒生長髮育的一個重要指標,它反映了骨骼,尤其是長骨增長的情況。身長增長的快慢也反映了小兒的健康狀況、營養狀況。身長也是遺傳背景的敏感指標。侏儒症、克汀病、軟骨發育不良、先天性卵巢發育不良、宮內發育遲緩等,疾病均可使身長不增。

    家長應對孩子的身長進行定期監測,學會識別生長髮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幫助孩子及時得到正確、合理的指導和治療。

    一般選用標準的量床或行動式量板測量。測量前脫去小兒的鞋襪、帽子,讓小兒仰臥於量床或量板的中線上,頭接觸頭板,臉朝正上方。測量者位於小兒的右側,左手捏住小兒兩膝,使小兒兩下肢併攏、伸直並緊貼量床或量板,移動足板,使其接觸小兒腳跟,讀取身長刻度。

    6.影響身長的因素有哪些?如何估算成年身高?

    身長(身高)同樣受先天遺傳和後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父母的身高和孩子的身高密切相關。營養、體育鍛煉、疾病、氣候等後天環境因素也會影響孩子的身長。

    通常情況下,可根據父母的平均身高,即遺傳潛力來確定兒童成年身高,也稱靶身髙。其計算方法如下

    男孩成年身高(釐米)=45.99+0.78×(父身高+母身高)÷2±5.29

    女孩成年身高(釐米)=37.85+0.75×(父身高+母身高)÷2±5.29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

    ①計算公式是經過統計學處理後得出,只有約95%的正常人在此範圍內,不一定人人能達到;

    ②計算出的中間值後面還有±5.29,也就是說可能高於或低於中間值;

    的靶身髙尚可而忽視孩子的生長髮育情況。

    7.各年齡組兒童的平均身長是多少?

    正常新生兒出生時平均身長約為50釐米,0~3個月嬰兒身長增長速度最快,平均每月增長3~3.55釐米;4~6個月嬰兒身長平均每月增長約2釐米;6~12個月嬰兒平均每月增長1.0~1.5釐米。正常1歲小兒身長約75釐米。1~2歲小兒身長全年增加約10釐米,2歲小兒身長約為85釐米。2歲後小兒身長平均每年增長5~7釐米,2~10歲兒童的一般身長(釐米)=70+年齡×7。

    8.怎樣才能使孩子長得高?

    除去決定身髙的遺傳因素,父母應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充分激發孩子的生長潛能,達到理想的身高。

    ①合理膳食。

    飲食攝入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重量比應接近1:1:4.5。在保證營養足量供給的同時,要注意食材搭配和多樣化,即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均衡攝入機體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素,以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不要讓孩子吃過多零食,以免影響重要營養物質的攝入。

    要適當地補充含鈣、鐵、鋅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含鈣較多的食物有奶製品、雞蛋、豆製品等;含鐵量比較高的食物有動物肝臟、紅肉類(牛肉、羊肉等)等。富含鋅的食物有牡蠣、動物肝臟等。鋅與性腺以及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有關,有助於青少年的生長髮育。

    蔬菜、瓜果要新鮮,水分供應要充足。讓孩子遠離高檔補品。因為一些高檔補品含有激素類成分,孩子經常食用這類補品可導致肥胖、性早熟,阻礙身體生長。

    ②戶外運動。

    運動可以使體內的能量消耗增加使胃腸道蠕動增強,從而促進食慾,糾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進食習慣。運動時耗氧量增加,心排血量、肺氣體交換等均增強,鍛鍊心肺功能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可改善人體的血液迴圈,增強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有利於鈣、磷代謝,提髙骨細胞的生長能力,因而能使骨骼生長得更快並使骨密度增加,骨骼變得更加粗壯和結實。

    這樣,孩子自然能長高。經常運動還能使肌纖維變粗,肌力、耐受力増強,體質增強。運動還可消耗多餘的脂肪,預防肥胖。根據醫學專家調査研究發現,同年齡和同性別的少年兒童,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比不愛運動者的平均身高高出幾釐米。沒有足夠的運動量,不利於孩子長高。跑跑跳跳有助於長高。

    介紹幾種有助於孩子長高的鍛鍊方法

    以上運動能使膝、肘、脊柱、頸椎等關節充分活動,刺激腦垂體的分泌功能,促進骨骼的快速生長。單槓、游泳、引體向上、打籃球等其他運動專案,也可促進兒童長高。

    ④防治疾病。各種急性和慢性疾病容易引起生理功能紊亂,對兒童的生長髮育產生不利的影響。積極防治疾病,對生長期的兒童有重要的意義。

    ⑤精神愉快。兒童精神愉快可促進長高,精神壓抑可抑制生長激素的分泌,不利於長高。因此,家長應努力為孩子營造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

  • 2 # 蜀山區英菲母嬰用品店

    出生時的身高和長大後的身高關係不大,不好預測。身高大約60%是遺傳決定的,尤其是母親的身高,還有40%是後期的運動和營養。

  • 3 # 西樂

    我們自己是沒有辦法預測的

    最靠譜的辦法就是去專業的機構做:骨齡預測

    這是目前所有辦法中最靠譜的了

    透過檢測左手和手腕來檢測骨齡

    進而推算出寶寶的成長空間

    除了骨齡檢測外,還可以透過父母的平均身高來預測

    決定孩子成長的因素最關鍵的就是遺傳基因

    我們透過父母的身高,來計算孩子的身高

    寶寶成年身高=父母平均身高±6.35CM(男加,女減)

    但是這個方法可能會存在10CM左右的誤差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幅畫的名字是什麼,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