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美國耶魯大學的科學家最近做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高,他們在學校裡的成績往往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父親是高山,母親是大海,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防止出現“陰盛陽衰”的現象。
6
回覆列表
  • 1 # 紫雲育兒教育

    越來越多的研討發現:爸爸的陪同關於孩子生長几乎太重要了,遠遠超出了咱們的想象。

    美國心思研討表示,有一個好父親,孩子在方塊設計、走迷宮和算術等智力測試中表現更傑出。

    心思學家羅斯帕克盯梢研討美國加州390個家庭發現,爸爸一起遊戲更多的孩子,身體協調性和情緒控制更好。

    可見,父愛對孩子的想象力、創造力、邏輯力和理解力的發展都至關重要。由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他們在校園的成績往往會更好,將來走向社會也更容易成功。

    簡略來說,爸爸帶孩子多少,孩子就聰明多少。

    爸爸帶孩子怎麼帶

    爸爸帶孩子有這麼多優點,怎樣才能讓爸爸願意帶孩子,喜愛帶孩子,成為你的育兒好同伴呢?

    偷偷通知你三個實用法則:

    第一個法則:明確地給他佈置任務 當媽媽們需求爸爸幫助時,要稍微多一點耐心,耐心到什麼程度呢?不要抽象通知他去做什麼,而是給他明晰的要求和過程。

    比如說「明天你負責送孩子上學」,粗線條的爸爸很可能以為只要把娃從家門口送到校園門口罷了。他不知道,「送孩子上學」的作業包括叫孩子起床,讓孩子吃好早餐,拾掇書包,穿好校服!

    第二個法則:給爸爸學習的時間

    爸爸要把自己當成育兒的合夥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幫手。媽媽也應調整心態,給爸爸足夠的自主權。他不是來幫助的,沒有自主權,怎樣可能帶好孩子?

    第三個法則:學著甩手,多肯定少批判。

    在許多事情上,爸爸跟媽媽標準還真不相同。比如拾掇廚房,媽媽的標準是鍋碗瓢盆都洗得乾乾淨淨,整整齊齊地放在碗櫥裡,地上清掃得一乾二淨。爸爸的標準是什麼呢?爸爸覺得把碗都放在水池裡,這叫把廚房現已拾掇完了。

    想讓老公挑起帶孩子大業,最重要的,便是學會甩手。

  • 2 # 積木育兒

    在育兒的過程中,只有爸爸媽媽一起加入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哦。一個家庭裡父親角色和母親角色是缺一不可、無法互相替代的存在,因為父親和母親給孩子帶來的意義和教育是不一樣的。

    媽媽是孩子內心最柔軟的安全島

    在孩子剛出生後,要跟媽媽建立很穩固、健康的依戀關係。因為在這段時間孩子對世界一無所知,透過媽媽的細心哺育和照料,會讓孩子逐漸對周圍環境產生安全感和可靠性。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是否健康、穩固,決定了孩子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是如何的。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的心理學家們一直在強調母親對於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因為母親對於孩子溫柔的愛可以喚醒孩子對周圍世界的希望和期待。如果這個階段母親出現了缺席,沒有給孩子溫暖的關愛,孩子和外部世界的連結就斷了,他會因此一直處於自我封閉、孤獨的狀態,更容易發展成我們所熟知的——自閉症兒童。

    爸爸是孩子自尊自強的勇氣島

    在孩子的成長中,除了與媽媽之間的依戀關係要建立,爸爸的捲入育兒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一個家庭裡出現了爸爸缺位,會讓孩子在家裡無法無天,出了家門又很膽小,這是一種內心缺少自信、自卑的體現。爸爸和媽媽的性格、行為方式很不一樣,各有各的優勢。如果是媽媽和孩子一起做遊戲、活動,大部分時候是比較安靜的,但如果是爸爸來跟孩子做親子互動,通常會有很多有挑戰性的遊戲或是體育活動。在和爸爸互動的過程中,孩子可以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有力量、勇氣、敢於面對困難,讓自己的人格發展的更加完整、健全,不管是男孩女孩都是一樣。

  • 3 # 吃熱狗早教育兒

    男性教育恰恰彌補了這些不足。男性的特點往往是堅韌、大膽、果斷、自信、豪爽、獨立,這些對於女性來說略顯薄弱,這就顯示出了男性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教育內容上

      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於母親,而且在史、地、哲上父親往往精於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民情風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給孩子講童話,涉及史、地、哲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

    生活習慣的培養上

      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他們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讓孩子大膽學騎腳踏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 護孩子,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更柔弱、更膽小一些。

    教育方式上

      父親一般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事,而母親則比較喜歡幫孩子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父親對孩子提出的無理要求態度一般都比較強硬,而母親則時常心軟。父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多,零食吃得少;母親帶孩子上街,看的東西不多,零食卻吃得不少。

    由男性帶大的孩子智商較高

      有些爸爸把教育寶寶的責任推給媽媽,自己則躲個清閒,其實這樣做不好。若寶寶心裡感到爸爸對他不負責任,有事時也不向爸爸徵詢意見,爸爸的威信 就會越來越低。夫妻兩人有分工可以,但在教育問題上要一致,不能把責任推給對方。夫妻雙方都主動教育寶寶,寶寶才會感到爸爸對自己很上心,不敢鑽空子。

      從教育的方式上看,男性教育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點:

      男性傾向於自立

      因此會教育孩子也要自立,父親往往不是對孩子包辦代替,而是鼓勵孩子獨立處理問題,因此對孩子溺愛的成分就比較少。有時孩子摔倒,並沒有哭,可 是母親卻趕緊跑過去把孩子扶起來,又是拍土,又是揉,硬是把孩子的眼淚揉出來了。而父親往往不是這樣,他們會說:走路怎麼不注意,站起來,往前走,我相信 這次一定會走好。孩子並沒有哭,而是站起來就往前走,父親在後面拍手說:真勇敢!真勇敢!從而使孩子充滿了自信。

      男性喜歡冒險

      因此父親對孩子的冒險行為也會適當給以鼓勵,如果孩子從高臺階往下跳,母親往往會嚴厲批評,可是父親就不是這樣,他會伸出大拇指,對孩子說:真棒!

      男性愛運動

      喜歡帶孩子去跑步、游泳、攀巖、打球,這無形中就鍛鍊了孩子的意志力。

      男性的動手能力比較強

      讓孩子勞動不只是掃地、擦桌子,而是和孩子一起用錘子、刀子等工具去修理東西,製作玩具,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動手能力。

      男性的探索精神比較強

      和孩子在一起往往會搞些探索性的活動。如果孩子把玩具拆開,母親往往會罵他一頓。而父親卻常常不以為然,甚至會和孩子一起拆玩具,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然後再教他把玩具裝好。另外,父親對新生事物比較感興趣,這也會激發孩子對新事物的興趣。

      男性一般比較愛下棋

      常常和孩子在一起下跳棋、軍棋、象棋、圍棋,可以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男性不像女性那樣愛乾淨

      因此對孩子玩泥土、挖沙子往往抱支援態度。英國科學家發現,孩子太乾淨對身體並不好,他們的研究結論是“髒”孩子更健康。這是因為人如果太乾 淨,很少接觸細菌和病毒,體內無法產生抗體,一旦有大量病菌侵入就會被打倒,因此“一塵不染”對孩子成長並不是好事。這樣看來男性對孩子衛生問題的寬鬆態 度反而有助於孩子的成長。

      男性比較喜歡劣性刺激

      如困難、飢餓、勞累等等,認為這些是人生必有的經歷,孩子碰到這些困難沒有什麼了不起,應該讓他自己去克服。這樣的劣性刺激對孩子的成長十分有利。

    另外三歲之後是寶寶比較重要的時期,是孩子身體的快速成長期,同時也是寶寶開始培養識字的最佳階段。當然學習這種東西不能強迫寶寶,容易讓他對學習產生反感牴觸,導致以後教育事倍功半。最好的方法就是培養興趣。一是尊重孩子興趣想法,多陪伴他,透過玩的方式讓他喜歡上學習。搜尋【貓小帥學漢字】應用有驚喜哦,比如:我家閨女喜歡搶手機,我就根據她的喜歡,效果非常贊。裡面很多冒險故事,教寶寶識字,還有遊戲鞏固。

  • 4 # 唯寶陽光嬰童學園

    電影《當幸福來敲門》感動了無數人,其實熒幕背後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其中有一幕讓小唯至今難忘:

    主人公克里斯事業遇到瓶頸,和兒子流落街頭無處可去。

    深夜裡為了儘快找到住處,他編了一個謊言,把手裡的骨質掃描器說成時光機,帶兒子跑到了地鐵裡公共廁所裡,告訴兒子這是為了躲避恐龍進了山洞。

    就這樣,他在廁所的地板上簡單鋪了幾張紙後,將兒子抱在懷裡。

    當有人敲門時,克里斯用腳抵住門,直到外面的人走開,而此時一滴淚水流過了他黝黑的臉頰。

    相信看了這一幕的你,也會為這個在生活邊緣拼命掙扎的父親而動容。

    在大街上生活了一年後,父子倆終於找到了一個棲身之所,正當他點著蠟燭給兒子洗澡時,兒子站在浴盆裡對他說了句:

    “爸爸,你知道嗎?你是一個好爸爸。”

    克里斯的確是個好父親,生活潦倒之際,他沒有自暴自棄,而是用實際行動告訴兒子:如果你有理想,就努力實現。

    誠然,父親對孩子自信、勇敢、樂觀等品質的形成,其實有很大的影響。

    生活中,還有很多父親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對孩子的愛,但不管是哪一種,可以肯定的是,一個好爸爸,必定在下面這些事上做的很出色。

    遇事有原則的父親

    讓孩子走的更遠

    一個好父親,不一定向母親那樣對孩子事無鉅細地體貼照顧,但一定要在原則上為孩子把握好方向和底線。

    前段時間,小唯被網上的一段影片觸動到了,影片中的父親發現兒子偷東西,其處理方式讓人大讚。

    剛走出商場的父親,發現兒子手裡拿了一個巧克力,他問兒子:“我們付過錢了嗎?”兒子坦誠地說:“沒有。”

    此時父親沒有打罵兒子,而是對兒子說:

    “這並不有趣,這不是惡作劇,我們不能偷東西。”

    聽到父親的話後,兒子意識到了自己錯誤,欲把手中的巧克力放在原來的貨架上,但卻被父親阻止。

    原來,這位父親讓兒子把巧克力親自還給商場的售貨員,面對這樣的指令,兒子感到有些羞恥,含淚將巧克力遞到了售貨員的手裡。

    也許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讓孩子把東西放到原處就完事了,可這樣會錯過最好的教育時機,容易讓孩子心存僥倖,並不能完全根治孩子的劣行。

    而這位父親不但讓兒子知道自己的行為不對,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勇於認錯,成為一個真正誠實的人。

    其實孩子的成長,如同小樹生長一樣。

    這位父親的處事原則如同小樹栽種的環境,決定著孩子最初的人生格局,也決定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愛做家務的爸爸

    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為一名父親,熱愛做家務就是給孩子和妻子樹立責任心的主要體現。

    演員黃磊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不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套,做飯也是一流,每次他結束工作後,回家都會做飯,幹家務,不僅如此,他還帶著女兒做手工,嘗試各種勞動,

    漸漸地,黃磊努力工作熱愛生活的態度,也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了女兒,多多的優秀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好的家庭教育,就是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寓教於樂。

    一個為媽媽分擔家務的爸爸,在孩子眼裡,是爸爸愛媽媽的最好方式,而爸爸一粥一飯的參與也給孩子帶來了滿滿地安全感與歸屬感。

    越長大越發現,生活中沒有人是一帆風順的,可再大的困難都會在每天的日常家務中逐漸消融。

    一個喜歡幹家務活的爸爸也一定會讓孩子對生活充滿信心。

    喜歡和孩子聊天的爸爸

    讓孩子更聰明

    聊天是最容易獲得快樂的辦法,它不花費任何金錢,卻受益匪淺。

    有這樣一位爸爸,他發現3歲兒子總喜歡和他說悄悄話,但每次都不清楚孩子說的是什麼,而每次說完,這位爸爸都會對兒子說:“聽到了”,“明白了”。

    有一天晚上,兒子又像往常一樣湊到爸爸耳邊說悄悄話,這一次,爸爸改變了一下說法,就對兒子說:

    “爸爸聽到了,你是不是在說你非常愛爸爸啊!”

    兒子先是一愣,然後很興奮的樣子,於是又在爸爸耳邊繼續說悄悄話,這一次,小男孩跟以前很不一樣,他的悄悄話已經有聲音了,爸爸清楚地聽到兒子在說:

    “爸爸,我很愛你。”

    這時,爸爸也湊到兒子的耳邊說:

    “兒子,爸爸也很愛你。”

    在往後的日子裡,小男孩還學會了“我還很愛媽媽,也很愛爺爺奶奶……”

    你看,父親和孩子的聊天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對孩子的反映有迴應,不僅讓孩子學會了表達愛,還增進了父子之間的感情。

    所以不論孩子現在幾歲,和你親近與否,請現在就開始學習與孩子聊天吧。

    常言道,母愛如水,父愛如山,但有愛才有山。

    一個家庭裡,有個愛孩子的爸爸,這對孩子來說是一種特別的力量,在父愛中長大的孩子,有很強的安全感,自信Sunny,敢於嘗試,敢於突破。

    而父愛缺失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空洞,容易使得孩子形成膽小怯弱、蠻橫暴躁、優柔寡斷的性格。

    所以希望每一個爸爸都能給孩子多一份關愛和心疼,也願每一個賺錢養家的爸爸,都能被生活溫柔以待。

  • 5 # 活蹦亂跳小松噓

    為什麼爸爸帶大的孩子更聰明?背後的原因你想不到

    如果在世界範圍內評選最不靠譜的事,“爸爸帶孩子”絕對能入選top10。

    如果說媽媽帶孩子是溫情片,那爸爸帶孩子就是動作片、驚悚片甚至災難片。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組特別有意思的圖片,放出來大家看一看。

    媽媽:母乳、配方奶、輔食……什麼年齡段,餵養什麼食物,熟記於心,小心翼翼。

    爸爸:手頭有什麼吃的,就想給娃喂。

    媽媽:溫柔的擦拭,怕傷害寶貝嬌嫩的面板,洗頭又怕沐浴露沾到眼睛,非常細緻。

    爸爸:泡沫也能當玩具。

    媽媽:看到地上一灘水,趕緊拉著孩子繞道走。

    爸爸:放任孩子去踩水,玩心大起,還和孩子一起玩起了水,弄髒了衣服也無所謂。

    媽媽:安靜、溫柔地和寶貝玩遊戲。

    爸爸:怎麼刺激怎麼玩。

    媽媽:加班加點,給孩子親手做一件特別的衣服。

    爸爸:利用手邊可以利用的一切材料,腦洞大開,哪怕是一卷紙巾,也能玩出花樣。

    媽媽:在車後面小心扶著,給孩子做好全套安全措施,就怕孩子受傷。

    爸爸:教孩子騎車,教到一半,玩心大起,自己騎了起來。

    媽媽:會給孩子一頓臭罵。

    爸爸:假裝在教訓孩子,其實偷偷放了孩子一馬。

    總得來看,在教育孩子上,媽媽的溫柔細膩,能給孩子最貼心的呵護,保護孩子的安全,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而爸爸則能在思維、邏輯遊戲,還有體能運動上,陪伴孩子玩得更好。

    而且,大量科學研究都表明,爸爸多參與帶孩子對孩子語言、行為、社會、心理和認知等能力發展都有積極影響。

    換句話說,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聰明。

    或許,此時一定有人要問:為什麼爸爸帶出來的孩子更聰明呢?答案全在這裡了。

    (1)爸爸更容易成為孩子的玩伴

    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

    爸爸們可以陪孩子一起賽跑、遊戲、爬山、騎腳踏車······等具有冒險性質的內容。

    而媽媽總想保護孩子, 不讓他們受到任何傷害。她們不讓孩子參加有一點危險的活動,她們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著了、摔著了、累著了,她們使孩子更柔弱、更膽小一些。

    (2)爸爸更具幽默感

    幽默感,是平淡生活的調味劑,也是面對壓力時自我疏解的方式。具有良好幽默感的孩子,會表現得更樂觀、包容、自信,也具有更好的抗挫折能力。

    爸爸們一般都是冷幽默的高手,總能在孩子有怨氣、哭鬧時,一句話讓孩子破涕為笑。

    上次兒子因為玩具摔壞了哇哇大哭,鼻涕一把淚一把,樂樂爸哄了幾句不管用,就站在旁邊給鼻涕泡配音:“瞧,這個小孩兒鼻涕都吹起泡來了,duang~duang~duang~”

    沒想到這麼一鬧騰,連兒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咯咯笑起來。

    (3)爸爸的知識面更廣

    心思細膩、多愁善感的媽媽們,都很擅長講童話故事、讀繪本;而爸爸們則往往在歷史典故、軍事政治、趣味科技等方面佔有絕對優勢,是媽媽無法比擬的。

    因此,家庭教育中有爸爸的參與,孩子知識面更豐富,視野更開闊。

    (4)爸爸的命令簡單、明瞭

    媽媽在教育孩子時,很容易嘮叨、翻舊賬,本來孩子只是今天作業沒寫完就看電視,但說著說著就扯到不收拾書桌、不整理床鋪、懶、不如別人家孩子等事情上,搞得孩子很煩躁,最終沒什麼教育效果。

    而爸爸則經常就事論事、簡單明瞭:“作業沒寫完是吧?5分鐘後關掉電視,我得看到你出現在書桌旁。”

    (5)爸爸更善於運動

    一般來說,媽媽更願意培養孩子“靜”一點的愛好,比如繪畫、音樂、手工;而爸爸則更願意培養孩子激烈一點的愛好,比如羽毛球、籃球等,這對孩子的身體發育,至關重要!

    所以,你看那些經常有爸爸陪伴的孩子,他們往往更活潑好動、Sunny樂觀。

    (6)爸爸帶出的孩子更獨立

    媽媽心思細膩,總是把孩子的生活照顧得很周到,今天穿什麼顏色衣服、吃飯用勺子喂、不要在有灰塵的地方玩……

    而爸爸則非常粗線條,寬鬆的衣服往身上一套就出門了、給孩子個勺子讓孩子自己吃飯、爺倆在草坪上鬧騰打滾……這種粗獷的教育方式,反而會讓孩子變得更堅強、更獨立。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父親是孩子第一個認同的榜樣,無論男孩還是女孩,他們第一個認同的榜樣就是父親。在父親的身上,孩子能觀察到很多東西,什麼是男人,什麼是父親,什麼是丈夫。這些從小建立起的認知,對孩子影響都是終身性的。

    經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會不斷模仿和學習父親使自己成長為男子漢。在父愛中,男孩更容易找到方向感。

    對女兒來說,爸爸不僅影響著女兒的擇偶觀,還影響著女兒人際關係的建立。美國兒童心理學博士陳魯曾說:“父親是對女兒最有影響力的男人”。女兒跟父親的相處模式會搬到女兒成年時期跟男性的相處中去。

    養孩子需要巨大的時間成本,很多父親常以工作為由拒絕陪伴孩子。其實只是不願意為盡責做一點點改變和抗爭,事業有成的男人與育兒有方的爸爸絕不是相對立的。

    缺席的父愛,是孩子最渴望的溫暖,也是媽媽給不了的溫暖。在孩子心裡,父親的角色誰也替代不了。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6 # 親子教育凌老師

    爸爸帶孩子,就像一部災難片,“豬隊友”的各種神操作,總說讓我們大跌眼鏡,不敢把娃交給他,有研究表明:其實爸爸帶的孩子,會更加聰明哦~

    爸爸帶孩子的6大好處

    1、更有勇氣和信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男性教育往往會使孩子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以及性格孤僻、自卑等特點。

    2、促進智力發育

    有研究發現,孩子的智慧發展的高低與父親接觸的密切程度息息相關。更有心理學家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孩子,比那些一週以內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3、建立性別意識

    爸爸帶孩子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性別意識,意識到男女之間的區別,讓孩子學會愛護自己的身體。

    有了爸爸的陪伴,男孩更像男孩,女孩會更像女孩。對於女兒來說,寶寶不僅影響女兒的擇偶觀,還影響著女兒人際關係的建立。爸爸的陪伴,讓女孩知道如何和異性相處,享受異性的愛與陪伴。對於兒子來說,爸爸的陪伴讓男孩更具有冒險、探索精神。

    4、培養人際關係

    媽媽在撫養孩子時多呈現溫柔、關懷、細緻的一面。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缺乏了爸爸的陪伴,孩子將無法從爸爸那裡獲得粗放、進取、外向的特質,與同學、朋友相處就自然顯得內斂、柔弱。所以,爸爸的陪伴對孩子將來性格的養成、人際關係的培養等都有積極影響。

    5、養成自控與自律習慣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爸爸會更強調公平和責任,自控與自律,在陪娃的過程中,也能讓孩子學會這些。爸爸帶大的孩子,將來會在這方面有更多的優勢。

    6、養成熱愛運動的習慣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就是第一任體育老師。有爸爸的陪伴,孩子會對戶外運動更感興趣。

    另外,男性天生要比女性有更強的探索能力,爸爸會修理各種東西,並且會給孩子動手的機會,鼓勵孩子自己去嘗試,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滿足孩子的探索欲,因此,爸爸帶大的孩子動手能力更強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讓幼兒園老師喜歡上你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