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些都是作者羅貫中的大意和疏忽嗎?
5
回覆列表
  • 1 # 夜狼文史工作室

    首先宣告,筆者對《三國演義》這部名著非常的喜歡,對作者羅貫中先生十二分的尊敬,但對於其中的幾個低階錯誤還是要實事求是地指出,以免以訛傳訛,湮滅事實。

    一.關純  

    在《三國演義》第七回回首,困居河內的袁紹為了奪取韓馥佔據的冀州,按照逢紀的計謀給幽州的公孫瓚寫信約其共分冀州,而後又裝好人密告韓馥說公孫瓚要奪取他的地盤,於是,傻乎乎的韓馥就真像逢紀預言的那樣打算派人請袁紹帶兵入冀州幫他抵禦公孫瓚的進攻。忠於韓馥的長史耿武和別駕關純勸諫領導不要引狼入室,但韓馥不納忠言一意孤行,終於把袁紹這隻老虎引入了冀州的羊群。當袁紹帶兵到來時,早已埋伏在城外的耿武關純拔刀行刺袁紹,不幸被顏良文丑殺死。  

    有趣的是,史書中和耿武一起行刺袁紹的人不叫關純,而是閔純。根據二人的生平事蹟我們可以斷定史書中的閔純就是演義中的關純。那麼,這就有一個問題,羅貫中先生為什麼要把“閔純”改成“關純”呢?其實他不是有意如此改的,這都是馬虎惹的禍。因為“關”的繁體字和“閔”字很相似。

    二. 胡赤兒  第九回董卓被殺時,他的女婿牛輔屯兵於長安之外,呂布便派李肅前去征討,結果被牛輔打敗。於是,呂布親自出馬,牛輔知道自己不是呂布的對手,就帶著金銀珠寶,與親信胡赤兒等幾個人逃走了。半路上胡赤兒等人謀財害命,殺死牛輔將其首級送往長安。     

    實際上,歷史中並沒有“胡赤兒”的名號,這個其實是“支胡赤兒(即一個叫赤兒的胡人)”的誤讀,而“支胡”是“月支胡”的簡寫,後文的“赤兒等利其金寶,斬首送長安。”恰好可以證明這一點。

    三. 楊大將  《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結尾寫到:卻說袁術暗有稱帝之心,乃回書推託不還;急聚長史楊大將,都督張勳、紀靈、橋蕤,上將雷薄、陳蘭三十餘人商議,曰:“孫策借我軍馬起事,今日盡得江東地面;乃不思根本,而反來索璽,殊為無禮。當以何策圖之?”長史楊大將曰:“孫策據長江之險,兵精糧廣,未可圖也。今當先伐劉備,以報前日無故相攻之恨,然後圖取孫策未遲。某獻一計,使備即日就擒。”......其實,“楊大將”是個可笑的錯誤,正確的姓名應該是“楊弘”,請看《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的記載:“(袁)術死,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將其眾欲就(孫)策,廬江太守劉勳要擊,悉虜之,收其珍寶以歸。”這裡寫得很清楚:袁術的長史名叫楊弘。  

    之所以會出現“楊弘”被“楊大將”鵲巢鳩佔的結果,是因為古人著書無標點,羅貫中收集史料時一不小心把“ 長史楊弘大將張勳等……”句中的“弘”字看漏,讀成了“長史楊大將、張勳等……”。   就因為一字之差,“楊弘”糊里糊塗地變成了“楊大將”,這對楊弘來說實在冤枉。

      四. 兗州刺史劉岱投降曹操 《三國演義》第二十二回有這樣一段文字::操大笑曰:“皆不出荀文若之料。”遂喚前軍劉岱、後軍王忠引軍五萬,打著丞相旗號,去徐州攻劉備。原來劉岱舊為兗州刺史;及操取兗州,岱降於操,操用為偏將,故今差他與王忠一同領兵。  

    這是羅貫中先生無意中所做的第三個虛構,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次要原因是羅先生犯了想當然的失誤,主要原因是漢末三國時期有兩個混得不錯的劉岱。  

    兩個劉岱之中,地位高的是兗州刺史劉岱。此公是東萊牟平(今山東福山西北)人,出身漢室宗親,其伯父劉寵曾任太尉,其弟劉繇為揚州牧、振武將軍,他自己則先為侍中,後任兗州刺吏。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春正月,劉岱和橋瑁、袁紹、曹操等其他諸侯起兵討伐董卓,成為漢末群雄之一。後來討董聯盟瓦解,劉岱與橋瑁相惡,劉岱擊殺橋瑁,攻佔了東郡。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青州黃巾軍攻入劉岱鎮守的兗州,劉岱不納鮑信固守之計,倉促與之交戰,結果被殺。  

    另一個劉岱地位較低,是曹操的屬下,沛國(治今安徽濉溪西北)人。曹操為司空時,劉岱任司空長史,因為跟隨征戰有功被封為列侯。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二月,曹操派遣劉岱與王忠一起前往徐州襲擊劉備,被劉備擊敗,其後便消失在浩渺無際的史海之中了。  

    兗州刺史劉岱早在192年就已經在和黃巾軍交戰時陣亡了,如果他還能在199年和王忠一起去攻打劉備,那真是活見鬼了!

    五. 烏桓觸  在寫《三國演義》第十五回的過程中,羅先生斷句時一不小心將長史楊弘斷成了楊大將,在後來的第三十三回“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中,他又犯了一個類似的更大的錯誤,結果無中生有地斷出來一個幽州刺史烏桓觸。  在《三國演義》裡,烏桓觸本為袁紹部下幽州刺史,後聚眾降曹,加鎮北將軍,但熟悉歷史的讀者都會覺得這個名字頗為怪異,因為烏桓是東漢三國時期一個少數民族部族的名字,並非姓氏,同時,烏桓觸和在他前面剛剛出現的幽州袁熙手下大將焦觸都以名字中少見的“觸”字為名這點也令人深感奇怪。   那麼,烏桓觸這個人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看了下面這段歷史記載,您肯定會大跌眼鏡。據《三國志·袁紹傳》:“(袁)尚、(袁)熙為其將焦觸、張南所攻,奔遼西烏丸。觸自號幽州刺史,驅率諸郡太守令長,背袁向曹。”其中的烏丸即烏桓,觸則指焦觸,顯而易見,

    “烏桓觸”之名是因為演義作者在閱讀史料時的斷句錯誤而誕生的。

    憶江南,歷史學者。原名張恆濤。已在《青年文摘》,《意林》,《百家講壇》,《北京青年報》,《齊魯晚報紙》,《揚子晚報》等報刊發表作品十餘萬字,作品收入《歷史開卷有疑》、《歷史的傷口》、《歷史江湖》、《並非“史”無對證》等書。代表作《歷史老師沒教過的歷史》1、2、3部暢銷不斷,第四部即將出版

  • 2 # 朝夕萬年

    我來說2處。

    第一是周瑜、蔣幹的前後矛盾

    第五十七回 “柴桑口臥龍弔喪”中,諸葛亮給周瑜的祭文中寫到:“吊君鄱陽,蔣幹來說,揮灑自如,雅量高致。”

    因為史實中,蔣幹說周瑜是在鄱陽湖,時間是赤壁之戰後。但小說中“群英會蔣幹中計”卻是在赤壁。

    如果按小說,應該“吊君赤壁,蔣幹來說”。

    第二是關羽、黃忠關係的矛盾

    第五十三回“關雲長義釋黃漢升”中,先是關羽不乘人之危,不殺黃忠,再有黃忠3箭故意不射關羽。

    小說中,黃忠是英雄,關羽更是英雄,倆人一來二去,大有惺惺相惜的感覺。本章標題也用了“義釋”2字。

    但在後來,蜀漢封五虎上將時,關羽卻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鄙視之意無以復加,這與小說前面的情節也很不協調。

    《三國演義》畢竟是小說演義,當它收錄歷史上真實的名言、名文時,不太方便改。這就容易與前面的演義部分矛盾衝突。

    拋磚引玉,大家多探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銀行工作讓你獲得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