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獨一無二UniqueChild
-
2 # 兒科醫生高賽君
兩歲半,處於第一個"叛逆期",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沒有滿足要求就哭鬧,有的還會撞牆,家長往往認為是孩子不聽話、不懂事、故意無理取鬧。我們是否認真思考過背後的原因呢?如何採取科學的方法教會寶寶正確表達需求,以良性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是我們接下來要探討的。
幫助孩子疏導情緒:共情大人也會有不高興,情緒低落的時候,但是大人可以自我調節,可以很好的控制情緒,兒童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當孩子說"我不想上學、我不做作業",家長先不要著急去訓斥孩子不愛學習、不努力,或者講一大堆上學的好處等等大道理,而是應該先認真的瞭解孩子不願意上學和做作業的原因,問問孩子"你為什麼不想上學呢?什麼原因不想做作業?"。
他可能會說:"因為不想早起,想睡懶覺,作業太多我想玩"。家長就可以跟孩子商量,比如晚上提前一點上床睡覺,中午適當小睡,告訴孩子早點做完作業,可以更安心的玩。
接納孩子的情緒,想辦法去疏導,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點。而不是各種說教,讓孩子覺得父母不理解他,他可能會更加跟到委屈。
共情,一定是發自內心的對孩子要求的理解,而不是假裝的、為了擺脫麻煩而共情,這種"表演"往往會被孩子發現。
引導孩子去"情緒緩解區"孩子要買玩具,家長不同意,當孩子哭鬧,發脾氣,大喊大叫的時候,情緒已經處於失控狀態,我們可以先安撫,把孩子引導到家裡設定的"情緒緩解區",如果是在室外、商場等地方,可以先帶孩子離開現場,到達一個安靜的地方,這樣才能平靜的跟孩子溝通。
接下來,再耐心的解釋,比如"家裡已經有一個同種型別的玩具了,再買同樣的玩具有些浪費,但是如果你接下來的一週表現好的話,媽媽可以獎勵你一個不同的玩具。"
記住,千萬不要打、罵、吼,如果你已經做了類似的事情,請記得跟孩子道歉,不要為了維護自己的"不會錯、不能錯"的完美形象而拒絕道歉,道歉可以給孩子起到有錯就改的良好示範。
撞頭,家長要妥協嗎?曾經看過一個網路影片,兩歲的的寶寶由於媽媽沒有滿足他吃零食的要求,撞轉角樓梯的鐵欄杆,媽媽說"寶寶不要撞牆",寶寶竟然很淡定的迴應"媽媽我沒有撞牆,我撞的是欄杆"。
由此,排除疾病因素的情況下,大多數孩子撞頭、撞牆,是為了透過這種方式來達到讓家長妥協和滿足自己要求或吸引家長注意力的目的。
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驟,先了解寶寶的具體需求是什麼,是為了吃零食、看電視還是為了吸引父母的關注。家長可以設定一個合理的規則,比如零食可以吃,但只能少量,不在飯前吃,看電視的時間適當控制在20分鐘內以免影響視力,平時多陪伴、多關注寶寶。
當寶寶撞頭的時候,不要表現得反應太大,特別的緊張、心疼或厭惡、訓斥,這樣會強化寶寶的負面行為,會讓他有因為撞頭而達到目的的"勝利感"。
總結:寶寶透過哭鬧、撞頭來表達需求或吸引關注,是常見的一個現象,家長要關注背後的原因,耐心的解釋,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增加有效陪伴,避免強化行為。 -
3 # 國際媽咪x
兩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憤怒,生氣的時候也理不清自己的思緒,只有透過這種方式發洩自己的情緒,這種情況,家長還是要攔著孩子,幫助他改掉
-
4 # 彩虹2寶貝
孩子是很聰明的小動物!模仿能力特別強,他具有人的本性不光是善良,他還會妒忌,不開心!希望有人重視他!因此脾氣也不小!兩歲的小孩需要安全感,通常會扔東西來告訴身邊的人自己不開心!需要有人陪!
-
5 # 舒雅心理
很正常,孩子有這樣的表現說明他能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他用這種方式在探索愛的邊界,俗話說摸底兒,看看有多大空間是可以自主的,有多少權利是可以爭取的。
按照兒童心理發展的規律,三歲左右是第一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較為清晰的自我意識,他們會透過本能的方式來為自己爭取更多權利,並以此感受自己在關係中的主動感以及控制感。
第一叛逆期也是建立規則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家長引導得法,孩子以後就會懂禮貌,知進退,引導不得法,則會成為小霸王,小皇帝以及成年巨嬰。
-
6 # 育兒成長VX
首先,家裡有沒有一個脾氣很不好的大人?如果有那家長首先要改正自己處理問題的方法,才能杜絕孩子的模仿。
其次,有一些孩子,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去表達自己的需求,所以在得不到滿足時會哭鬧發脾氣,這是很正常的,我們的處理方式應當是“溫柔而堅定”。
這個時候大人需要做的是與孩子共情,可以這樣說:“寶貝,不能得到那樣東西心裡很難過是嗎?”
要允許孩子哭,允許孩子發洩情緒,可以抱著孩子讓孩子哭一會!
但是對於原則性的問題,家長要堅決不妥協,明確的告訴孩子,那樣非常危險或者那樣容易傷害到別人……媽媽愛你,但也是有原則的!
面對孩子的哭鬧和發脾氣,我們要少一點道理和吼叫,多一些共情和溫柔。
-
7 # 茹堂和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其實,古人己作了外延性回答。兩歲半,寶Bora到這個世界好久了。哭了的孩子有奶吃,說的是需求關係和索要關係。同齡的孩子,習性不同而有不同的習慣且相差較大。這與為人父,為人母有很大關係。
寶寶一天天長大了,雖大腦發育不成熟,但他(她)的潛意識和生理本能認為,”你該給我"。你多次順應,對Bora說,形成了巴浦洛夫式的條件反射。想吃,你伸出乳房;想喝,你寄上了水瓶;想玩,你雙手把他心儀的玩具奉上。想下樓,你伸出脖子;想騎馬,母親扶著,父親彎著。如此.,他覺得天經地義。
大人也是大小孩。上電腦,玩手機,聽抖音。難免失之己往。寶寶哭鬧也在所難免的了。我想,對寶寶不合理的要求比如玩硬幣,吞園珠等危險動作,應果斷制止。對符合寶寶生活習慣的要求,還得尊重他己形成的生活規律。
需注意的是,不要過份溺愛。撞頭,是很危險的。小孩頭蓋骨脆弱,易骨折。其次大腦神經系統易受影響。輕的,逐漸減少滿足機會直至拒絕。頭若撞傷,應及時治療。
回覆列表
根據提問中寶寶的年齡,孩子出現上述行為,有這麼幾個可能的原因:
(1)2歲左右孩子會進入一個發展的必然階段,執拗敏感期①。這個時期的孩子,認為事情只能按照Ta們的設想發生,如果設想被打破,Ta們就會無所適從。Ta們不能認可和理解別人的想法與自己的不同,會以發脾氣,哭鬧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事事要求完美,必須按照Ta們的程式走,如若不行,就哭鬧不止。由於經驗和認識不足,造成了由思想發展和行動力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挫折感,而大發脾氣或哭鬧。
(2)其次,2歲孩子正在發育的大腦中,負責情緒反應的杏仁核較發達,而負責思考和理性的前額葉皮層發育尚未成熟,因此,遇事容易激發情緒反應,而無法理性思考②。同時,Ta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尚不成熟,表達和交流能力有限,有時表達不被養育者理解,試圖贏得關注卻失敗,就容易由挫折引發憤怒,從而脾氣發作③。也就容易出現,父母問Ta為什麼發脾氣,Ta自己也表達不清,跟Ta講道理,Ta也聽不進去。
(3)孩子喜歡探索周圍的世界,有很多有趣的東西可以嘗試。因此,當父母或其他養育者阻止Ta們探索的時候,也會導致挫折。Ta們不能理解為什麼想做的事情不能做。願望受阻的挫折感經常會導致Ta們以發脾氣釋放壓力,有時會因此打自己。父母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不要過多的限制孩子的探索。如果探索行為是危險的,向孩子解釋這會傷害Ta自己。
(4)孩子生氣哭鬧時用頭撞地撞凳子,或者以其它方式傷害自己,通常是因為孩子在某個偶然的機會,發脾氣時做出了傷害自己的激烈行為,而媽媽爸爸或者其他養育者對孩子的這種行為表現產生了強烈的反應,甚至屈服於孩子的這種行為,這樣就使孩子發現了這種行為的作用,行為因此得到強化,孩子就可能會反覆以這種行為來控制成人。
(5)在少數情況下,孩子打自己還可能是因為身體不舒服。如果一個孩子正在與疼痛作鬥爭,Ta們可能會透過打自己來緩解疼痛。就像我們有的成年人頭痛的時候,會用力扯頭髮一樣。例如,孩子可能有耳朵感染或可能正在出牙。因此,父母要保持警惕,看看是否出現其它症狀,如果Ta們繼續打自己,特別是如果經常是在同一部位,比如頭部,就帶孩子去看醫生。
孩子發脾氣傷害自己,父母能做什麼?
(1) 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來確保孩子不會在摔到自己的時候受傷,並在Ta遇到困難的時候安慰Ta。
(2) 其實當孩子發脾氣出現傷害自己的行為時,只要成人從內心到外表都儘量表現出平靜和沉穩,不做任何反應地看著孩子,不要對Ta嚴厲,不要斥責Ta,也不要離開Ta,更不要把Ta關在屋子裡,這些做法容易給孩子帶來心理創傷。請留在孩子身邊,不需要做特別的動作,只需要默默的陪伴Ta,讓Ta盡情發洩。當發完脾氣,孩子從憤怒、緊張的情緒狀態中完全平靜下來時,再進行積極傾聽,引導Ta用適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父母可以和Ta回顧發生的事情,提出合適的表達方式。
比如“你在操場上玩得很開心……不想回家。當我說該走的時候,你又傷心又生氣……你大喊‘不’,還打我,對吧?我說不許打!你哭了又哭……我就呆在這裡等你準備好了,我們來一個大大的擁抱……現在你感覺好多了。當你玩得開心的時候,很難離開操場。感到傷心是正常的。你可以告訴我“傷心”,我會理解的。但不能打人,打會傷到人。你知道嗎?我們明天可以再去操場玩。明天去還是很開心的,是不是?”孩子學習了合適的表達方式,幾次之後,就不會再採取傷害自己的行為了。
孩子的發展階段中有時也會出現不平穩的情況,但這些都會過去的。對孩子要有耐心,儘量保持冷靜。
參考文獻:
① 瑪麗亞•蒙臺梭利 著,馬榮根 譯,單中慧 校,(2004).《童年的秘密》,人民教育出版社。
②https://www.mother.ly/child/this-is-why-your-child-cant-actually-calm-down-during-a-tantr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