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里老師
-
2 # 香港祥仔媽咪
家長在寶寶玩耍的時候及時地進行引導,可以緩解寶寶扔東西的習慣。
告訴孩子不能幹什麼,他腦子裡想的便全是那不能幹的事情,自然就會繼續這個行為了。
與其告訴他不能幹什麼,還不如直接告訴他怎麼處置這個物品。同時,可以準備一些容器,或者標示,找一些可以用來扔的玩具或者物品,讓孩子玩定點扔東西的遊戲,滿足他的這種需求,轉移他的注意力。
-
3 # 兒科醫生鮑秀蘭
扔東西是寶寶成長的一種表現,也是促進寶寶智力發育的好時機,家長不要忙著阻止。
寶寶扔出去的東西,都會下掉,每個東西掉在地上的情況並不一樣,比如玩具掉在地上會發出“哐”的響聲;乒乓球掉在地上會彈幾下越跑越快;帶水的球或者西紅柿扔了會濺出水汁。寶寶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探索事物間的聯絡,來慢慢認識世界,認知能力會不斷的進步,也是智力提升的一個過程.
平時家長應該提供充足的可以扔的東西,給予扔東西的機會,這樣反而會讓寶寶更快的停止亂扔東西,比如像塑膠袋,毛絨玩具,好抓的毛球,彩色紗巾,泡沫飛盤等。這個時候家長要正確的引導寶寶“什麼不能扔” “什麼可以扔” “在哪裡扔”,比如當孩子扔筷子餓時候,家長要冷靜兒堅定的告訴他:“筷子是用來吃東西的,不能扔,你可以扔球......然後找來一個球給寶寶就行”,再比如“飛盤可以在外面空曠的地方扔,不能在家裡亂扔”
其次,有時候寶寶愛扔東西也是情緒的一種的表達,或者是孩子表達社交,尋求他人關注的方式呢,這時家長應該除了制止扔東西的行為外,更要注意觀察和解讀,及時迴應,引導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時比如,跺腳,深呼吸等方法都可以,讓孩子學會正確的方式讓自己平靜下來,但不能扔東西,不能做傷害自己,家人的事情。
這個階段家長要幫助孩子練習自控力,小寶寶雖然知道爸爸媽媽有時不喜歡扔東西這個行為,但還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是因為寶寶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自覺遵守口令的年齡,自控力是有限的。所有在這個引導的過程中,家長要說到做到,堅持規則不讓步,這樣就幫助孩子慢慢的增強了自控力。
-
4 # 餃子麻麻育兒輔食
特別理解你的心情。我兒子現在一歲6個月也特別喜歡扔東西,甚至有段時間抓到什麼就扔什麼,而且樂此不疲。當你把東西撿起來時,他會特別開心,繼續扔得滿地都是。
寶寶扔東西是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寶寶喜歡仍東西是進入空間敏感期的一種表現,更是寶寶自我意識的表現。2歲多的寶寶扔東西是當作一種樂趣遊戲來玩;是在探索這個世界;甚至寶寶扔東西是在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寶寶都會有這個扔東西的階段,我兒子也一樣,作為家長首先我就儘量配合寶寶,給寶寶提供一些可以扔的物品,積木、球以及各種不同形狀、重量、質地的玩具,讓他們在一次次扔扔扔的過程中獲得知識,體驗不同物體的不同屬性,並培養空間感。
其次家長不要對孩子扔東西這件事過於關注。前段時間我兒子一直用頭撞牆,孩子爺爺奶奶嚇得特別在意,一撞大人就表現的特別敏感甚至大聲告訴寶寶,這樣讓孩子以為這件事很好玩就不停的撞,孩子如果撞疼了他會自己停下來,其實孩子就是認為這件事好玩。
最後寶寶扔東西家長可以給設定一定的規矩。告訴寶寶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不能扔,鼓勵寶寶把自己扔出去的東西自己撿回來,把扔東西變成有趣的親子活動。
回覆列表
2歲寶寶喜歡扔東西,是他剛處於這個敏感期。敏感期這個詞是蒙臺梭利博士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來的概念,被全世界廣泛接受的詞彙。
孩子透過扔東西來感知力量,探索世界。他愛扔東西是因為他感興趣,我們不需要阻止,讓他們練習到足夠多就可以了。
不過孩子在練習的時候,可以需要告訴孩子什麼可以扔,什麼不可以扔,以免造成經濟損失。也需要告訴孩子,哪裡可以扔,哪裡不可以扔。有了邊界,就不怕孩子扔東西了,隨孩子扔,他開心就好。
我們教育孩子不要一杆子打死,遇到扔東西就完全拒絕,這可以分場合。遇到吃手也是,手乾淨可以吃,不乾淨不能吃就好了。以後還有躲貓貓,孩子鬧矛盾的處理方式上,也是這樣的,分場合。家長也需要智慧的處理這些問題。
小孩子的行為都是天性,如果我們經常阻止探索,孩子可能會失去做事情的興趣,變得什麼都不想做,這肯定是不好的。我們也需要告訴孩子,在什麼場合可以做那些行為,家長做出這樣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