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失所望
-
2 # 綜藝小團體
現在的聽眾已經不滿足於唱片的平面演唱,開始越來越重視現場。
這些年音樂綜藝節目呈現井噴之勢,尤其在帶有競技性質的音綜裡,如歌手、好聲音等等,炫技是必不可少的,是拿高分拉選票的法寶。
對於高音還是有三點需要明確:
第一、不要把高音妖魔化,炫技也要有技可炫,高音也有好聽和難聽之分。
第二、不能把技術和情感相對立,兩者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把情感作為技術欠缺遮羞布的行為很不可取,也不利於音樂的健康發展。
第三、對於在音綜裡選擇高音的歌手,不必過於吹捧,也不要惡意貶低,音樂說到底是門藝術,選擇自己喜歡的聽就好。
不過,音樂綜藝節目雖然對大眾審美有一定影響, 但也不能完全等同於“流行音樂"。例如不以高音見長的周杰倫仍然牢牢佔據70後華語流行樂壇第一天王的位置 ,各大音樂平臺最受歡迎的仍然是旋律口又易於演唱的抒情歌曲,高難度歌曲、藝術性歌曲仍然只是點綴。
-
3 # 追隨你的身影
本人呢對音樂認知就是,聽著好聽,歌聲裡面我能想到我的故事,或者旋律讓人心情愉悅的,就比較喜歡。我從一個觀眾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個高音唱的好,那肯定有唱功,而且高音好像把音樂那種震撼效果表達出來。最近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一開始是個人展示,吳昕唱一首小虎隊的,她跳舞時候,姐姐也跟著跳。但是她唱的太平,沒有高音部分,所以感覺沒有那麼炸。
-
4 # 隨機變數0000
源於選秀吧,本來文無第一。可為了豐富熒屏的需要,為了滿足受眾感官需要。或者叫為了推動歌壇的繁榮,而事實上卻是自從歌唱比賽大行其道以後,唱片出反而越來越少了。於是既然是比賽,就得分出個高低。得出個一二。於是高音成了一項金牌標準。尤其是唱現場確實具有極強的煽動性。高門大嗓也容易理解。最能讓普羅大眾看出功夫。超強高音更容易宣洩情感使人陶醉。高就是高。雖然這有失偏頗。但是受眾就吃這一套。所以歌者們就玩了命的飆高音,市場就王道。什麼好賣當然賣什麼,關心藝術的均衡發展是評論家的飯碗。從業者得現吃飽了在說。
從早年的鄧麗君,到如今的鄧紫棋,流行音樂為什麼越來越注重甚至偏重高音部分的演繹。綜藝例如我是歌手,是音樂綜藝裡比較成功的,但是大多數歌手都是演繹帶有高音,或者經典老歌改編成有高音的版本才容易取得考前的排名。類似李健、趙雷這種反而成了異軍突起。
回覆列表
我個人而言,我本身從小就喜歡音樂,在我讀高中的時候,曾經也學過一段時間音樂。
那時候主學美聲,都是學的高音,高音明亮有穿透力華彩提現,中音優美舒緩勾勒主題。低音渾厚且富有磁性。
因為這是現在越來越重視聽現場的原因。聽現場和聽錄音的最大區別就是:
聲強的動態變化範圍太大。
錄音檔案的聲強是平衡的,無論是低音還是高音,我們聽到的聲音都是差不多的。
而現場卻不一樣,高音比低音聲強要大幾個數量級的。所以高音一起來就能夠給人一種震撼的感受。是你在耳機上永遠也得不到的,高音高手一亮嗓子,能夠把觀眾的熱情給帶動起來。